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162章 太子降世、大赦天下

自平叛之后,张书缘等人便在杭州城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

在这半个月内,张书缘等人分工协作,不单迅速修缮好了被破坏的城门城墙,还会同浙江三司抚恤了城中百姓一番。

就在抚恤刚进行了三日后,不单是朝廷拨发给商业司的一百七十四万两现银,运到杭州城,就连迟迟未到的广东都卫指挥使赵宾鸿也终于是抵达了。

有了这些银子和兵丁之后,他旋即便就再度启用毕际壮,让其重新负责修复扩建惠民坊及招募司衙官员了。

当然,由于赵宾鸿到位了,张书缘也就让镇远侯带人回去了,至于他所待出的部队伤亡,张书缘是打算回京后在请奏让朱由检下旨抚恤了,毕竟自己手里没有多少银子,更不能越过朱由检办事。

而除了做这些善后之事外,张书缘还同曹化淳、范景文二人追查起了此次叛乱的幕后主使。

但很可惜,由于城中是一团乱麻,再加前日的战事,以致城中甚是萧条混乱,所以无论他们是如何追查,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是,只查到了都司指挥佥事苏重四以及几个千户的身上。

在查到都司指挥佥事苏重四后,众人便对其展开了地毯式的排查,可无论怎么查,都没有查到其家人的去向,不但如此,甚至众人也没查清楚他这两月来的经历。

如此折腾了一圈,见依旧是没什么线索,张书缘等人便只得是暂停下了追查,打算带吴伯舆等人进京面圣再说了。

也是,这杭州城闹出了这么大乱子,吴伯舆等人不用张书缘交代也是要进京述职的,因为这件事根本就瞒不住!

解决了城防问题、抚恤了民众以及重新建立起新的惠民坊之后,张书缘便打算启程回京了,至于那福建府他就不打算再去了。

这不打算去的原因是,自苏重四被抓之后便享受了一番昭狱套餐,经过曹化淳的一番手段之后,他自然而然的就便供述出了一些人,而他交代的人基本上全是这江西、浙江、福建府的中层官员,且其中无一是三司大臣!

所以张书缘便就以钦差之命,将身在江西府的李若链给召了过来,命令他亲率东厂番役及卫所兵丁直接去按名单抓人了。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众人便就坐下来开了次会,商议让谁留下来稳定浙江府局面。

没经过几番讨论,这留守之人便就确定了下来。

一个是身担商业司右侍郎的解学龙,另一个是都察院佥都御史范景文。

而这二人是各有手腕,做事风格也十分也颇为相近,总的来说就是,他二人下手十分果断且无情,只要是对自己(朝廷)有利的事都会去全力施为。

确定下了留守人员后,张书缘也没跟吴伯舆等人言语,对此,这四人是据理力争的要求安排自己人复位,维稳局面。

可张书缘却没惯着他们,直接扔出了一句“此番事大,吴大人还是以大局为重。多多思量该如何向陛下交代”的话后,就让人收拾起了行囊。

时间一晃,等众人收拾好行囊,准备启程回京之时,日子也来到了九月初七。

眼见日子到了这个月份,张书缘就知道不能再等了。

于是,他便就给左副侍郎郭允厚下了道命令,命他一定要保障好与哈布斯堡的贸易交易。

除了交代此事之外,他又交代了右副侍郎周道登,让其引导商户自主发展对外贸易并核查傅启光与蒋范化二人,所负责的龙跃振兴计划。

交代清楚之后,张书缘便就同曹化淳、毕际壮、李若链以及吴伯舆等三司之人,押着囚徒罪员踏上了回京的路。

一行人走走停停,仅用了二十三天的功夫便抵达了山西府泽州。

再次回到这异世故乡,张书缘就不禁是一阵的摇头叹息。

遥想后世的山西,那可谓是富康之地,经济虽然不咋好,但那也是和和美美的祥和之所。

看着眼前的荒芜干旱景象,张书缘突然就想去陕西府看看了。

而他之所以想去陕西府,自然是想起了闯王高迎祥等人。

见张书缘站在泽州城的城头上向西眺望,曹化淳便大概率猜想出了什么。

“张阁,是在想陕西府的逆贼?”

回望了一眼在城中修整补给的队伍,曹化淳便深吸了口气看向了张书缘。

“是啊,也不知洪承畴他们剿匪剿的怎么样了?”

说实话,此时的他还是十分害怕洪承畴等人复刻历史中的情景,但奈何他再怕也无济于事,因为他眼下根本去不了陕西,在京城里还有更为要紧的事情等着他。

“张阁无忧,我陕西府今时不同往日,这有练巡抚等人在应当是发不了大事。”

见他这样,曹化淳只好是和声安抚。

其实,他曹化淳一直没弄明白他张书缘为何这么操心,搞的好像这大明朝里没了人一样。

“也是,有他们在发不了大事……”

嘀咕了一声,张书缘便在心底里祈祷了起来,祈求练国事等人能剿灭高迎祥所部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泽州休整一日,众人便又再度启程了。

而这次众人便再也没了停留,一口气便疾驰回了京师。

到了京城之后。

众人是按部就班的押解罪员到了昭狱,吴伯舆等人也自行去往在京师的住所,曹化淳等东厂之人则是先行回宫述职了。

这本以为自己回京之后,朱由检会第一时间召见自己,但他却迟迟没见到宫里来人。

回到府上,先是给干娘请安了一番,然后又让下人拿出了在杭州买到的上好丝绸。

面对着奔波了大半年的干儿子,朱灿绮是老泪纵横,口中一直念叨着“瘦了”的言语。

见干娘这么心疼自己,张书缘便也就没去六科廊了,反而是好好陪着老太太吃了一顿饭,又讲述了些南方地域的奇闻异事……

日次,天色初亮。

张书缘便从床上爬了起来,由着府内下人帮忙穿衣洗漱,他便就去上朝了。

到了禁城外,刚一落脚,张书缘便见到了朝廷百官向着自己走了过来。

“张阁堂许久不见,可还安好啊。”

“还好还好,叨扰诸位挂心了。”

见这众人是如此恭维自己,张书缘是连连拱手道谢。

“张阁真是年少有为啊,此次一行不但破获如此逆案,更为我朝拔除了如此毒瘤!”

“是啊是啊,张阁真是才华斐然。”

“不敢不敢,这都是张某为臣子该做的事情,若是换了诸位那想必也会比张某做的好啊。”

说实在的,这南下一行,张书缘还是有些遗憾的,毕竟自己没抓到浙党大臣的把柄。

“诶,这说的哪里话,您不久前的奏疏,我等可都是听闻了。唉,想不到我朝廷税赋重地竟有如此骇然之人,竟敢举兵造次,这要不是张阁机敏,恐怕我南方一域要出大乱不可啊!”

身边的百官是阿谀奉承,虽然心底大概能猜出事情的原委,但碍于大家都是读书人,所以这表面功夫就得做好,这总不能让人来看笑话吧?

“理应如此理应如此……”

面对着诸多奉承,张书缘是懒的跟他们多说。

踏入朝堂,很快便站到了自己该站的位置上。

刚刚站定,就见韩爌从外面走了进来,而在他经过自己身边时,张书缘还出奇的看到了一抹赞赏的光芒。

“阁老近来辛苦了。”

“诶,理应是张阁部幸苦了才对,老朽不过是处理了些文章奏疏罢了。可比不上张阁于南方的事迹啊。”

“不敢不敢,小子此行也不过是尽了为臣的本分,况且处理朝政大事也不比小子此番容易。”

“好了好了,你我就不必互赞了,待朝会结束之后,你我再相谈论。”

这韩爌之所以如此赞赏张书缘,主要是因为他在浙党的大本营里搞了一票,让浙江府空出了许多官位。

虽然此次这走私大案中是有他东林党人被抓,但与浙党相比,那点损失便还是可接受的,再加上他张书缘的助商方针,于是这韩爌就想来个化干戈为玉帛了。

就在众人等候着皇帝亲临,商讨如何给逆案罪员定罪之时。

王承恩便迈着四方步大步流星的走到了台上。

“诸位大人,今日闭廷,另传吾皇口谕!”

“臣等接旨。”

“朕为帝王应天历而奉宗祧,首重元储,尤隆世嫡。朕以渺躬,嗣位丕基,祗念我皇祖皇考,集庆发祥,源深绪远。伫昌嗣续,仰慰治谋。兹荷上帝居歆,宗祊垂佑,九月二十八日第一子生,系皇后周氏出。中闱开冢嫡之先,万国惬元良之祝。”

“今逢龙儿诞辰,朕特颁大诏于天下,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到这旨意,百官皆是一愣,但旋即便就五体投地拜服,并高呼起了祖皇之名。

“这么快吗?!”

见王承恩宣读完圣旨,张书缘就不由的高兴了起来,这是朱由检的孩子出生了!

这按原本的历史轨迹来说,朱由检的第一子是在今年的三月初九日诞下,但因他二人去年于陕西奔波以至于周玉风晚怀孕了几个月。

“臣等恭贺吾皇喜迎龙子!”

回过神来后,百官便大声恭贺了起来。

“看来这是要大赦天下啊。”

“是啊,我皇继位不久便得龙子,看来这苍天是不绝我大明啊。”

一时间,朝堂百官是交头接耳,每个人都在想如何讨得皇帝的开心,进而争得太子讲读侍官。

眼见百官是这神情,张书缘就没来由的一笑,但他这笑容却是没带任何利益的,是真正的为朱由检高兴。

见百官如此盛赞自己的皇爷,宣读完这封圣旨后,王承恩便就继续以读圣旨的口吻说道。

“近来大事且多,请各位大臣回归本位,待明日晨会再行廷会。”

“臣等遵旨。”

见皇帝今天是不会临朝了,百官就喜笑颜开的退出了金銮大殿。

就在张书缘打算跟着百官一同出趟时,王承恩便追了上来。

“张阁且慢,皇爷有事召见。”

正当众人要退出时,韩爌便就见到了这一幕,顿时就便心生了醋意。

可嫉妒归嫉妒,但他却没有失去理智,只是捏了捏手便就去文渊阁了。

“好,我这就去。”

面对王承恩,张书缘也不用惺惺作态,直接一点头就跟着他去往了坤宁宫……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