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109章 朱由检担责

接过王承恩递上来的蒙古急递,朱由检看了三息便就合了起来,转而又让王承恩将这份急递转交给内阁几人查看。

殿内所有人都在观望着内阁几人,可韩爌等人在看过之后皆是眉头一皱,紧接着就盘算了起来。

很快这封急递就传到了张书缘的手里。

只见这封奏疏是详细阐明了眼下蒙古的局势。

据孙铨所奏,自从张书缘走后,林丹汗便开始借着明军的威势整合蒙古诸部,但由于他过于强势致使、库伦、奈曼两地哗变。

库伦与奈曼部的阿升希日巴喇嘛、阿什达尔汉携军投靠建奴,林丹汗眼下已在准备西迁了,而他此次来信主要是询问自己所部该何去何从。

看完了这道疏,张书缘顿时就骂了“庶子”恨不得立马冲到蒙古去杀了林丹汗。

在原有的历史上,这几部族本就是骑墙派,夹在林丹汗与皇太极中间调和,本以为有了自己的干预,这几部落就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投靠皇太极了。

但没想到,他林丹汗却是会胆大如此,依旧是施行了针对察哈尔左翼的集权策略。

“看来这己巳之变是逃不过了,娘妈的林丹汗!!”

死死的捏着拳头,张书缘就只能是抓紧想办法了。

“启奏陛下,臣以为我朝应当立即命令孙铨所部班师回朝,重点护我热河上营!”

就在张书缘在想办法的同时,同为内阁成员的李邦华、钱龙锡、王永光便就一同启奏了。

他们能看得出眼下的北部局势有多么糟糕,因为随着库伦和奈曼的丢失,建奴会直接挥师西进,进而攻占敖汉、赤峰。届时热河上营一带便就成了第一防线,地位等同于关锦宁。

而一旦热河失守,那建奴直接就会兵临北京城下了。

看着皇位下的三位内阁大臣,朱由检想了想就看向了张书缘,想看看小哥对此是什么想法。

“启奏陛下,臣以为如今林丹汗西遁,察哈尔东部已成空楼之局,臣建议我朝应当布防热河且着重布防遵化与蓟州!”

想了想边关局势,张书缘只得是如此开口。

没办法,随着林丹汗西遁,那赤峰一带便不能待了,因为那东面地势平坦利于骑兵展开,且外加没了蒙古的就地补给,一旦开战那孙铨等人必会死伤惨重!

“准奏。”

听到这话,朱由检心底就不由的一愣,他还以为小哥要继续坚持驻守蒙古呢。

随着朱由检发话了,兵部尚书孙承宗旋即站出接令,而他那昏黄的眼神里却也是迸发出了忧心的神色。

还是那句话,察哈尔东部一旦有恙,那京师就会面临建奴的冲击了。

随着此事的发生,满朝文武便无心继续开朝会了,朱由检更是大袖一挥带着六部九卿与内阁去养心殿开会了,至于马士加路也,也只能是被晾在了一旁。

走在去往养心殿的路上,张书缘便就回想起了整个己巳之变的经过。

在原有的历史中,己巳之变是在今年的十月初开始的,皇太极亲率铁骑绕过关宁锦防线,从沈阳出发,领军两万余人,走都尔鼻(阜新市彰武县),与奈曼部、敖汉部、扎鲁特等蒙古部落汇合后号称十万大军,并先后驻扎辽河查木噶斯、朵颜喀喇沁。在打了十几天猎后,他们便绕过热河(承德)直奔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直逼京师城下!

回想着事情经过,张书缘也只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施行坚壁清野,关门打狗之策了。

来到养心殿后,六部九卿还未开口,张书缘便就抢先说道。

“启奏陛下,臣张书缘以为。我朝除了要加强蓟州、遵化、密云三地的军备以外,同时还要调关宁锦的赵率教,刘恩方,裕仑,侯体乾,陈维翰,杜弘芳,李居正,赵率伦,赵凤鸣等人提前与这三地布防。另外我朝要时刻观察关外动向。有必要的话将热河、蓟州、遵化三镇的百姓全部牵引至京师,以防建奴南下劫掠!”

而他所提的这十数人,无不是袁崇焕账下的能精兵能将,虽然其中有些是乏善可陈之辈,但若要没有他们,恐怕历史中的朱由检就会在第二年自挂东南枝了。

听到张书缘这么一说,养心殿内便就陷入了沉寂,每个人都在思量。

“噢,张阁所言是否有所夸大?我朝人尽皆知,那女真蛮夷妄自尊大,眼下不过取了察哈尔以东,他皇太极有这能力在短时间内消化所获并进攻我们?况且我热河上营与蓟州重镇已历经多年经营,岂能被人轻易攻破?故此,老臣以为我朝只需加强边关军备即可。”

思量了片刻,李标与王永光便就站了出来。

说实在的,李标与王永光等人是当局者迷,拥有着一种迷之自信,因为据以往的经验来看,那建奴想要南下势必要经过三到五年的准备不可。而且,再加上他张书缘说的也太夸张了,一旦建奴没有进攻,那这所耗费的成本是势必要有人承担的,而承担了成本的人那肯定是死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随着他二人的开口,六部九卿便就交头接耳了起来,有点头同意的,有摇头小觑的,更有甚者以为建奴必定不敢南下。

而他们所用的理由是,皇太极要消化蒙古的战果。

可在张书缘看来,皇太极可不是庸碌君王,他那一颗雄心可是有改朝换代的宏志!

看着殿内吵嚷的众人,朱由检想也没想就拍响了桌子。

“肃静,张师傅所言有理!据朕观察,那建奴酋首有吞天之志,而我朝眼下疲弱不堪,内有天灾,外有马上悍族,所以,朕决定采用张阁之建议!另外工部与年后开始即刻修筑边关城防加强戒备,还有军器局与兵丈局从即日起严抓生产,务必要产出足够军需!”

“臣冯英领旨!”

随着朱由检的开口,一众大臣再不愿意答应,那也得答应了。

因为,此事真的是太过重大了,也只有皇帝才能担得起责任。

“温体仁。”

“臣在。”

“年后朕要你户部严抓生产助农,一切要务先以农事为要!”

“臣遵旨。”

“孙大帅。”

“老臣在。”

“朕命你兵部即刻开展训练,于年后布防蓟州、遵化、密云三镇!”

“老臣遵旨。”

“内阁听命。”

“臣等在。”

“今年乃我朝生死之年,尔等务必要同朕处理好各项事宜!”

“臣等遵旨。”

随着一项项命令下发,张书缘就便定下来心,看来朱由检的成长也够大的,倒也不枉费自己与他的多次深谈。

其实,此时朱由检也是被逼到了墙角,若没有看过那本后世杂书,他是说什么也不会承担如此大的责任,只会是将此事扔给张书缘或韩爌几人去办。

因为一旦建奴没有进攻,那他的威严就会受损,国家财政更会进一步的崩溃,百官与天下更是会心生不满,从而逼他退位,甚至举势谋反。

“诸位爱卿,别的话朕也不多说,但有一句要讲,谁敢懈怠懒政,那就休怪,朕六亲不认!”

严肃的看了眼养心殿的肱骨,撂下这话之后,朱由检便一挥袖子坐了下来,意思很明显就是让他们核算这事情的用度。

在朱由检话音落下的同时,一众大臣便就跪服了下去,一颗心脏是砰砰直跳,就仿佛是见到了太祖皇帝一样!

众人起身,旋即就互相看了一眼,这眼神中有高兴、头疼、惧怕等数不清的含义。

只有张书缘是面无表情,将孙承宗等人给搀扶起来后,众人便就开始商量具体的花费用度了。

算了一天,众人也没算出个所以然。

因为从军械制造与民生两个角度来看,这场大事的花费绝不会低于一千万两白银,甚至有可能会花费到两千万左右。

可无奈,眼下的财政并不足以做此事,而去年的全国岁入奏报还未送抵京师,一切还需要慢慢的来。

见此情景,朱由检也深知此事的复杂,于是他就便放众人回去想办法了,只留张书缘与温体仁留了下来。

“长卿是朕没有关注你啊,致使你遭受不白之冤。”

“陛下待臣犹如太星之光,臣已备受荣恩,不敢再行贪图。”

“长卿这话就见外了。你我乃一朝君臣,古语说的好长兄如父,是朕这个君父没有做好啊。”

“陛下,天下无不是的君父,臣有此遭遇全是臣办事不利。”

众人走后,朱由检先是呵护了一番温体仁,并询问家中父母的情况。

这可差点没把温体仁给感动坏咯,搞的他只能是一个劲的躬身表忠心。

“诶,此事就休要再提了。长卿,来年我朝就属你户部最忙,担子最重,你有什么想说的就与朕提,朕无所不准。”

“陛下当真?”

“嗯,自然,这有张师傅在场,朕怎能诓骗?”

“陛下言至于此,臣便斗胆一言。陛下我朝若想要施行张阁今日所言,我朝就得重启海洋,只有这样臣才能办好此事!”

说着,温体仁就跪了下去,头埋得是深深的。

他知道,此事的难度,而想要保证三大重镇的百姓生活,就得开关与域外诸国贸易。

虽然眼下是与吕宋有购买粮食的贸易在,但那点东西也只有国内三成消耗的,远达不到能支持三大重镇数百万的黎民生存的地步,而且,别忘了这除了这件事外,那陕西、山西、山东、河南都是在发着大灾。

而最为重要的是,他也知道说服百官开关的难度,故此才深深的跪地叩首。

“长卿请起,朕知你所言,你放心,朕定要开关!”

“当然了,除了此举,长卿还有何求?”

“启奏陛下,臣…臣并无他求,只求吾皇能赐臣便宜之权。”

没错,户部虽然是掌管天下的钱粮土地,但想要做成此事,他整不好还得将手伸到勋贵那边。

“好,长卿有此实心,朕便就靠你了。”

“臣多谢陛下!”

很温体仁又聊了一会儿后,朱由检便就让他退下了。

目送走了温体仁,张书缘便就深吸了口气,看向了朱由检。

“陛下,你…你为何如此冲动?你不知道此事的难度?一旦……”

“小哥,你那书上说朕虚与委蛇不愿背锅,可…朕何尝不愿,只是那历史中的我没有遇见你,不知道这天下的真相。可朕今日知道了,朕如何再能行那窝囊事儿?”

“所以,你不用在劝我了,我知道在做什么。”

“小哥,这来年的事我就劳烦你帮我多盯着点了……”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