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 第18章 跟这样的 “虫豸” 在一起,怎么搞好

第18章 跟这样的 “虫豸” 在一起,怎么搞好大明政治啊?

魏忠贤在初露头角的时候,其实对于内阁的态度还是非常谨慎的,对内阁首辅表现得极其尊重。

后来,内阁与司礼监争权失败,魏忠贤将内阁的决策职能彻底架空。

因为内阁的票拟权需经司礼监批红才能生效。

打不过就加入,再后来整个内阁名义上都成为了阉党的人。

然而,世殊事异,新帝上位以后,大家一致认为魏忠贤要倒霉,而事实似乎也确实像他们所预料的一样。皇帝开始亲政,收回了司礼监的批红权。

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现在皇帝掌权,魏忠贤失势,那么内阁辅臣自然也不需要再给魏忠贤面子。无论以前多么地谄媚讨好,现在他们都立即与魏忠贤展开了“正义”切割。自上而下的权力就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看着这群内阁辅臣在自己面前又端起来了,魏忠贤心中冷笑。

这几个人,除了李国棤是个干臣以外,不过都是老翰林罢了,都不肖得他动手,皇帝也一定容不下这样的人。

他算是看出来了,皇帝看起来什么都不管,但倾向其实是非常明显的:就是无论你是个什么东西,只要能干事就能得到青睐。可笑的是,这几个尸位素餐之辈到现在都还没看清这一点。

几人里面,倒是李国棤还像往常一样对着魏忠贤拱了拱手,表现得不卑不亢,而另外三个却都背着手,对魏忠贤横眉冷对。

魏忠贤对李国棤回了一礼。按照他的推测,下一任首辅就是这老小子没跑了。他庆幸当初虽然不喜欢这人,倒也没有大力打压、与其结仇。

魏忠贤把控朝政就这风格:首先要任人唯亲,总不能找个仇人给自己添堵吧。这些亲信里面,有能力的最好;实在没有办法,就在一堆亲信里面留一个能干活的,不能把路都给堵死了,不然到时候要真误了大事,皇帝也不能饶了他。

说是被天启帝恩宠,实际上魏忠贤这一路走来,那真的是如履薄冰,能活到现在是真不容易。

如何获宠,魏忠贤是很有经验了,那就是要投其所好。既然皇爷喜欢能干事的,那南京那边倒是有一批干臣被他给排挤出去了,如今可以考虑弄回来。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能力非常强,现在崔呈秀不老实,是时候换掉了。

不过,让魏忠贤有点头疼的是,王在晋和他关系也不太好,弄过来也是给他自己添堵。然而,他没有选择。他所谓的“阉党”都是些什么臭鱼烂虾,他自己还是清楚的。兵部尚书这个位置,还有一个非常强悍的竞争者,那就是帝师孙承宗。

如果说王在晋和魏忠贤只是关系不太好,王在晋只是鄙视魏忠贤的为人的话,那么孙承宗就是根本容不下魏忠贤了,整天公开对他喊打喊杀。只是孙承宗是两帝帝师,魏忠贤根本动不了这个老东西。

魏忠贤心想,这件事还是应该早一点促成才行,他的胜算并不大,拖久了更加渺茫。

不过,他也有优势。孙承宗前年刚被罢官,他担任辽东督师时,掏空大明国库修建的关锦宁防线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轻易踏破,哪怕有宣称出来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也是不能改变这一点事实的。

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魏忠贤觉得自己拥有与王在晋合作的可能。毕竟,相较于他们之间的这点小矛盾,王在晋与孙承宗的政见分歧才是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双方在辽事上意见完全相反,都认为对方祸国殃民,此等“逆贼”,恨不得杀而诛之。君子之争,求同伐异,这是大道争锋,容不得后退半步。

皇帝终于召见他们了。几个阁臣表现得非常重视,一般来说,外臣能够得到皇帝单独召见、出入内廷,是信重的表现,是莫大的殊荣。

几人心思各异,都在思考皇帝召见他们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开始后悔,早知道就不得罪魏忠贤了,搞得魏忠贤一点提示都不给他们,腹中半点准备都没有。

“臣等参见陛下!”黄立极、施来凤、张瑞图、李国棤几人一起喊道。

“平身。”朱由检淡淡道,“都过来看看吧。”他指着御案上的奏本说道。

几人心中一个咯噔,急忙上前,拿起桌上的奏疏分了分,交换着看了起来。朱由检坐在桌后面,一面观察着几人的表现,一面伸了个懒腰,筋骨噼啪作响。几人里面,张瑞图的水平最次,看了几份奏疏之后一头雾水,他完全不知道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对这三位里面的某个人不满吗?

而李国棤却拿着洪承畴的弹劾奏疏看了好久,眉毛都拧成了团。

黄立极看完以后给自己开解:

当时正值宁锦之战,他们内阁的主要注意力都被辽东战事给吸引过去了。

而且当时兵力、财政都很吃紧,所以对于陕西的什么匪徒王二作乱,实在是没精力去管。而且他们也不是完全没管,不是已经拨款两千两白银让陕西巡抚自己招兵买马去解决了吗?高低不过几个手无寸铁的暴徒,在他看来应该不难搞定。

陛下现在召见他,想必是这件事又有了变数,那肯定是胡廷宴这家伙能力太差了啊!

“臣请陛下将胡廷宴罢黜,另选能臣出任陕西巡抚。”黄立极正气凛然地说道。

朱由检看着他,眼底闪过一丝失望。作为首辅却不敢扛事,他把谜底都摆出来了,还不能看明白问题。到现在都以为是几个土匪响马作乱,跟这样的“虫豸”在一起,怎么搞好大明政治啊?

一念至此,朱由检缓缓说道:“黄尚书,你今年六十二了吧?”

“啊?!臣今年才五十有九,呃…”黄立极突然反应过来,面色也变得煞白,他低下头,颤抖着嘴唇说道,“臣记错了,臣确实是虚岁六十二了。臣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臣请致仕,望陛下允臣告老还乡。至于首辅人选,请陛下另选一德高望重之贤能出任。”

“呦呵,还不服气。”朱由检于心中嘲讽。

这老家伙还挺自信,觉得自己这首辅干得还不错。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你朱由检能找到比他更牛掰的人吗?随便找一个,他可不服气!

朱由检也不惯着他。你不是不服嘛,朱由检也没玩什么非要说服他的把戏,而是一本正经地问道:“那么黄阁老认为,谁是德高望重之贤能,可以接替你担任首辅之职呢?”

这下子,黄立极坐蜡了。他本意是想阴阳一下出出气,没想到皇帝这么耿直啊。他想了一圈,首先不能让内阁现在这帮人上位,不然他的脸不好看。你既然觉得自己不如其他的阁臣,那你哪来的脸坐首辅这位置的?

而可供他选择的人其实并没有多少。早期的首辅出自翰林院,只是一个供皇帝咨事的六品小官,没什么权力,只是可以常在皇帝身边,方便升职,相当于秘书。

但到明代中后期以后,内阁权力膨胀,阁臣一般是从六部尚书的位置上提拔上来的,辅臣同时兼职尚书,就是货真价实的二品官,含金量和地位大大提升。当然,现在内阁被魏忠贤一顿削,权力地位又有所下降,但至少也要有侍郎以上的履历吧,不然就是纸糊阁老,根本不能服众。

而且,皇帝只是问他,不代表着真就按照他说的来选择首辅人选了。内阁辅臣是廷推出来的,要是他说的人选连廷推这一关都过不了,那更加难看。皇帝这一手真阴狠,让他自己打自己的脸。

黄立极冥思苦想,鬓角冒汗。最后综合考虑之后,他说出了自己的人选,那就是孙承宗!他服软了。他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确实年纪不小了,他也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得罪皇帝没好处。在他看来,自己推举孙承宗就是在讨好皇帝。

如今,孙承宗远在河北高阳县,他老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所有人都觉得他一定会被崇祯皇帝启用、重用的。

然而,朱由检听到这个答案以后并不满意。让孙承宗当首辅也不是不行,虽然孙承宗能力存疑,但立场是没有问题的。小官讲能力,高官讲政治嘛。孙承宗也是个全家战死殉国的忠烈,但是有时候,这种一根筋的忠臣对国家的破坏甚至能够超越一般的奸臣。

而且,帝师是什么很好的头衔嘛?大明帝师可是皇帝的一生之敌。朱由检一想到那个倔强老头到时候对他一通说教,就感到头疼。

无奈,他只能表示现在国事艰难,希望黄立极能够不辞辛苦再撑一段时间,等到他募得合适人选的时候再放他退休。

这个结果让黄立极有些恍惚。难道皇帝就只是想要敲打一下他吗?那为什么说得那么绝?黄立极委屈巴巴,感觉自己的心有被伤到。

看见老大都这么惨烈,另外三位阁臣更是冷若寒蝉,接下来的对答可要谨慎了,一个不小心就要滚蛋,黄立极本就不想干了,但他们几个可不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