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命理探源【译注】 > 二十四节气

命理探源【译注】 二十四节气

作者:陈缘字长青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03 18:36:48 来源:全本小说网

古歌中唱道:“正月立春与雨水,二月惊蛰及春分。三月清明连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临。五月芒种和夏至,六月小暑大暑跟。七月立秋兼处暑,八月白露秋分紧。九月寒露并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寻。冬月大雪冬至到,腊月小寒大寒尽。”

万育吾说:“节气分为‘节’与‘中气’,春天有‘春分’、秋天有‘秋分’,却不称‘春至’‘秋至’;夏天有‘夏至’、冬天有‘冬至’,却不称‘夏分’‘冬分’。

从雨水、惊蛰以下,各有名称,必然有其命名的依据。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四季的起始节气。

当丑月结束、寅月开始时,称为‘节’(节气)。

每月的中点,称为‘中’(中气)。

‘二分’(春分、秋分),是指阴阳之气各占一半的时刻。‘二至’(夏至、冬至)的‘至’有两层含义:从子月到巳月为六阳时,从午月到亥月为六阴时,‘至’表示介于巳午(夏至)或亥子(冬至)之间的极致状态。

冬至时亥月阴气达到极点,所以称为‘子’(子有‘止’义,阳气在此开始萌生,故也称‘至’)。

夏至时巳月阳气达到极点,所以称为‘午’(午有‘仵’义,阴气在此开始萌生,故也称‘至’)。

从秋分开始河水渐干,立冬后水开始结冰,冬至时泉水涌动,大寒时水泽深处结坚冰。

‘雨水’节气的由来:此前是露、霜、雪,都是水气凝结而成,到了寒气最盛的冬季结束,春季暑气顺行,雨水成为暑气的开端。

何况‘天一生水’(出自《河图》,水为万物生成之始),人和万物的诞生都始于水,春季属木,木又生于水,所以立春之后接着是雨水,合乎自然规律。

正月对应《泰卦》(上坤下乾),天气下降,应当是‘雨水’。

二月对应《大壮卦》(上震下乾),雷在天上,应当是‘惊蛰’。

先有雨水后有惊蛰,也合乎时序。

‘惊蛰’意味着万物在震卦(象征雷)的作用下萌发。

‘清明’意味着万物在巽卦(象征风)的作用下齐整洁净,‘清明’即‘洁齐’之意。

‘谷雨’在三月中气,自雨水之后,土壤开始松动,此时降雨能滋养五谷种子。

‘小满’在四月中气,先儒说:小雪之后,阳气每日生长一分,积累三十日形成冬至的白昼。

小满之后,阴气生长也是如此。

四月是乾卦终结之时,称为‘满’,如同《易经·姤卦》初六爻辞‘羸豕孚蹢躅’(瘦弱的猪躁动徘徊,象征阴气初萌却力量微小)、《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脚踏薄霜便知坚冰将至,象征阴气渐盛),‘羸豕’‘履霜’比喻‘小’,‘蹢躅’‘坚冰’比喻‘满’。

《易经》在事物‘已生’之后警示隐患,历法在‘一阴方萌’之初预见未来,体现了深远的忧虑和预防意识。

小雪之后是大雪,但只有‘小满’而无‘大满’,其中的深意(凡事忌满)可想而知。

至于三月中气‘谷雨’、五月中气‘芒种’,这两个节气专门针对谷物而言:谷物生长始于春季,得木气滋养,枯萎于秋季,因金克木。

麦子成熟于夏季,播种于秋季,得金气,成熟时受火克金(火代表夏季)。

六月节气‘小暑’、中气‘大暑’,夏至之后暑气已盛,却仍分‘小’‘大’,是因为《易经》说‘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交替形成岁月。

上半年可统称‘暑’(阳气为主),下半年可统称‘寒’(阴气为主),正月是暑气开始,十二月是寒气终结,‘大暑’‘小暑’只是上半年的称谓。

六月中气是暑气极点,故称‘大暑’,未到极点则为‘小暑’。

七月中气‘处暑’,是暑气终结、寒气开始之时,‘大火’(星宿名,即心宿)向西偏移,暑气在此隐藏,‘处’即‘隐伏’之义。

八月节气‘白露’、九月节气‘寒露’,秋季属金,金色白、金气寒,‘白’是露的颜色,‘寒’是露的气息,先有白色露水,后有寒气,体现渐进过程。

九月中气‘霜降’,是露水因寒凝结成霜。

立冬之后是‘小雪’‘大雪’,寒气始于露,盛于霜,终于雪,霜前为露(由白转寒),霜后为雪(由小到大),都是渐进过程。

最后是‘小寒’‘大寒’,《诗经·豳风》说‘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十一月寒风呼啸,十二月寒气凛冽),‘觱发’形容风寒,对应十一月后的‘小寒’。

‘栗烈’形容气寒,对应十一月底的‘大寒’。

总体而言,上半年节气主‘生长’,如雨水、雷(惊蛰)、风(清明),都是生发之气。

下半年节气主‘成熟’,如露、霜、雪,都是成敛之气。

下半年多描述天时,少提农时,因为农时最紧要的是春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命理探源【译注】请大家收藏:()命理探源【译注】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先儒说:‘变是化的渐进,化是变的完成。’

立春、雨水之后,寒气逐渐变化,到立夏时,寒气完全化为暑气。

小暑、大暑体现这种渐进。

立秋、处暑之后,暑气逐渐变化,到冬至时,暑气完全化为寒气。

小寒、大寒也体现这种渐进。

又说:‘日月运行形成四季,因其有规律,所以圣人制定历法推算。

阴阳交错生成万物,因其无穷变化,所以圣人通过物候观测。’

贯通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的早晚始终、五运(木、火、土、金、水)的盛衰盈虚,以至理为根本,以数术为依据,流传万古而无差错。

《黄帝内经》说:‘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15天),六气为一时(90天),四时为一岁(360天)。’

又说:‘日为阳,月为阴,运行有轨迹,周期有规律,太阳每日行一度,月亮每日行十三度多。’

所以大小月累计365天成为一年,积累余数形成闰月。

太阳每日行一度,365又四分之一天绕天一周为一岁,每五日对应一候,三候(15天)为一气,三气(45天)为一节。

‘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节,三八二十四气分主四时,构成完整的一年。

春秋称‘分’,是因为此时阴阳之气各半(昼夜均为50刻),节气至此发生变化。

冬夏称‘至’,是因为此时阴阳之气达到极致(夏至昼长60刻,冬至昼短40刻),节气至此保持同一状态。”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部分主要围绕在命理学中的核心作用展开,重点阐述以下内容:

一、节气是命理排盘的月份划分依据

强调八字命理学中月份的界定以节气为准,而非农历日期或公历月份。

每个月由“节”与“中”(中气)组成,“节”为月份起始,“中”为月份中点。

例如:

正月(寅月)始于立春(节),终于惊蛰(节),中间的雨水为中气。

二月(卯月)始于惊蛰(节),终于清明(节),中间的春分为中气。

依此类推,全年分为十二节、十二中气,每两个节气对应一个农历月份(十二地支)。

二、节气与十二地支、五行的对应关系

详细说明每个节气对应的地支及五行属性,明确节气是五行之气转换的节点:

春木:寅月(立春—惊蛰)、卯月(惊蛰—清明)、辰月(清明—立夏),其中辰月为季末土旺,木气渐收。

夏火:巳月(立夏—芒种)、午月(芒种—小暑)、未月(小暑—立秋),未月为季末土旺,火气渐收。

秋金:申月(立秋—白露)、酉月(白露—寒露)、戌月(寒露—立冬),戌月为季末土旺,金气渐收。

冬水:亥月(立冬—大雪)、子月(大雪—小寒)、丑月(小寒—立春),丑月为季末土旺,水气渐收。

季末月(辰、戌、丑、未)虽属土,但各含前一季节的余气(如辰月藏乙木余气、戌月藏辛金余气等),影响八字中五行的强弱判断。

三、节气对八字五行旺衰的影响

指出节气是判断日主及全局五行旺衰的关键依据。

例如:

日主为木,生于寅月(立春后),木气当令而旺。

生于子月(大雪后),得水相生而相。

生于辰月(清明后),木气渐退但有余气。

五行在节气中的“旺、相、休、囚、死”状态,直接决定八字中五行的力量对比,进而影响用神取用与命理分析。

四、节气分界的精确性

特别强调排八字时须严格以节气交节时间为准,若出生在节气交替时刻(如立春当天某时前属上一年丑月,某时后属当年寅月),需精准核对交节时间,否则月柱地支可能误判,导致命理分析偏差。

五、节气与命理分析的逻辑关联

总结在命理学中的核心意义:

1. 时间坐标:为八字排盘提供精确的时间划分,确保月柱地支的准确性。

2. 五行枢纽:反映四季五行之气的流转规律,是判断八字五行强弱、寒暖燥湿的基础。

3. 实用价值:通过节气界定月份,结合地支藏干、五行生克,为命理推断(如用神选取、吉凶祸福)提供逻辑起点。

核心思想

是命理学中“时间—五行”体系的纽带,其核心作用在于以自然节气的变化规律为依据,将时间转化为可分析的五行能量状态,从而构建八字命盘的基础框架。

书中强调节气的严格划分与准确应用,是避免命理分析失误的关键。

喜欢命理探源【译注】请大家收藏:()命理探源【译注】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