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 第181章 宫宴暗流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第181章 宫宴暗流

作者:一井橘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4 04:26: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长安城在一片看似祥和的氛围中,度过了贞观年间的又一个新年。

爆竹声中,万户更新,觥筹交错间,仿佛一切旧岁的阴霾都已随风而逝。

然而,在这片歌舞升平的表面之下,敏锐之人却能察觉到,一股股暗流正愈发湍急地涌动着,而那漩涡的中心,隐隐指向的,正是日渐不安的东宫。

新年刚过不久,一则消息震动了部分关陇世族:荥阳郑氏的家主,郑国公,因病薨逝。

这位老牌世家家主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细微转折,也牵动着各方势力的神经。

因王玉瑱昔日与郑氏子弟屡生龃龉,甚至有过退婚之辱,王家不便过多参与。

最终,由长子王崇基代表家族,带着三弟王敬直前往郑国公府吊唁,略尽同朝为臣的礼节,姿态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显亲近,亦不失风度。

见过礼节之后,王崇基从郑国公府出来,便径直往吏部衙门处理公务去了。

而年纪尚轻、性子跳脱的王敬直,则迫不及待地回到府中,寻到二哥王玉瑱,绘声绘色地描述起在郑家的见闻。

他颇有些得意地炫耀,那些平日里眼高于顶的世家子弟,见了他这位未来的南平公主驸马,如何前倨后恭,如何殷勤巴结。

王玉瑱看着弟弟眉飞色舞的样子,只是端起茶杯,微微一笑,并未点破那些巴结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算计,心想这小子终究还是未经世事磨练,容易被表象所惑。

王敬直说得兴起,话锋一转,带出了些许打听来的闲言碎语:

“对了二哥,听说郑家那个郑玄,因为家中祖父新丧,守孝之故,不得不将原定的婚期推迟了。他私下里似乎还颇有怨言呢。”

他挠了挠头,努力回忆着:“女方好像是洛阳那边的人家,姓魏……据说是前朝高粱侯魏无知的后人。

听说那姑娘父母早亡,只有一个兄长在世,好像……是在洛阳府十王爷府上做事?”

原本只是随意听着的王玉瑱,在听到“洛阳魏氏”、“父母双亡”、“兄长在十王爷处”这几个词串联起来时,执杯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恍然与追忆。

思绪,瞬间被拉回了五年前,洛阳那场名动一时的诗会之前。

为了进入才子云集的“盈袖轩”,他似乎……曾拦下过一个眉目清俊、却难掩女儿身份的“少年郎”,还半真半假地出言“威胁”了一番。

彼时,他只觉那“少年”强作镇定的模样下,眼神却清亮倔强,甚是有趣,并未深究其身份。

“原来……是她。”王玉瑱心中默念。

高粱侯魏无知的后人,家道中落,父母双亡,唯一的兄长在宗室王府为属官……这一切线索,都与记忆中那个女扮男装、带着几分落魄却又不失风骨的少女形象隐隐吻合。

五年光阴,倏忽而过。

当年那个需要女扮男装的奇女子,如今也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即将成为他人新妇。

而自己,亦从那个纵情诗酒的“酒谪仙”,变成了如今深陷朝局博弈、手握暗势力的王家二郎。

物是人非,莫过于此。

他轻轻呷了一口已然微凉的茶,将那一丝突如其来的、混杂着些许怅惘和怀念的情绪,悄然压回心底。

窗外,长安城的天空依旧广阔,只是不知那远在洛阳的故人,是否别来无恙?

……

年节刚过,太子李承乾特地前往甘露殿向父皇李世民禀报政务。

他显然是做足了准备,所奏之事条理清晰,对策亦有理有据,听得御座上的李世民频频颔首,冷峻了许久的眉宇间,不禁流露出一丝难得的宽慰与期许。

李世民望着阶下言行得体的长子,心中百感交集,一股久违的温情悄然涌动。

这般父子和睦、共商国事的景象,已有多久未曾出现了?

他不由自主地放缓了声音,带着真切的关切问道:

“高明,你的足疾……近来可好些了?朕已下诏天下,广募良医,悬以重赏,定要治好我儿的病足。你……切莫因此气馁,要放宽心。”

这突如其来的、许久未感受过的纯粹父爱,像一道暖流,瞬间冲垮了李承乾心防的一角。

他一时心绪复杂翻涌,想起自己暗中进行的那些悖逆筹划,一股强烈的羞愧感几乎要将他淹没。

他张了张口,正欲说些什么……

就在这时,一旁侍立的内侍躬身禀报:“陛下,魏王殿下在殿外求见。”

几乎是立刻,李世民眼中那刚刚因太子而泛起的柔和光芒,瞬间被另一种更为明亮、更为热切的光彩所取代,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朗声道:“快!快让朕的青雀进来!”

这一声“青雀”(李泰的小名),这一瞬间眼神的转换,如同一盆冰水,将李承乾那颗刚刚升起一丝暖意的心,浇得透彻冰凉,寒意刺骨。

他面上依旧维持着身为太子的雍容与平静,仿佛毫无所觉,唯有藏在袖中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请大家收藏:()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泰步履轻快地走进殿内,见到李承乾在场,脸上恰到好处地露出一丝惊讶,随即先向御座上的父皇恭敬行礼,然后又转向李承乾,依礼问候:“臣弟见过太子殿下。”

若在以往,李承乾多半会对他视而不见,或是冷言应对。

然而今日,李承乾竟也微微颔首,语气平和地回应了一句:“四弟不必多礼。”

这反常的友善,反倒让李泰微微一怔,有些摸不着头脑。

李世民高踞御座,将他眼中最看重的两个儿子这“兄友弟恭”的一幕尽收眼底,龙心大悦,只觉得满室春光,家庭和睦莫过于此。

他兴致高昂,立刻吩咐身旁的内侍监张瑾:“去,将雉奴(李治的小名)也唤来!今日朕心甚慰,要与他们兄弟三人一同用膳!”

殿内一派父慈子孝、天伦和乐的景象,然而那无声的裂痕,却在觥筹交错的倒影下,深深刻在了李承乾的心底,冰冷而坚硬。

……

夜里,宫宴散去,李世民心情舒畅,信步来到了杨妃的宫中歇息。

红烛摇曳,帐暖香温,一番**之后,李世民拥着杨妃,仍沉浸在日间那“父慈子孝”的温馨图景中。

他带着几分难得的松弛与欣慰,絮絮叨叨地又说起了李承乾、李泰与李治三人今日在殿中如何和睦,如何兄友弟恭。

“爱妃你是没瞧见,高明今日沉稳有度,青雀聪慧知礼,雉奴虽年幼亦是乖巧……他们兄弟若能一直如此,朕心甚慰,我大唐江山何愁不固?”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满足后的慵懒,杨妃依偎在他怀中,面容在烛光下半明半暗。

她只是温顺地聆听着,适时地顺着皇帝的话头轻声应和几句,言语间满是为他开心的意味,这更让李世民觉得畅快无比。

忽然,李世民像是想起什么,侧首问道:“对了,今日朕在甘露殿与高明他们相聚时,恪儿怎的没来你这里多待些时辰?朕记得,他对你这个母妃是最为孝顺的。”

杨妃闻言,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僵,随即语气平缓地答道:“回陛下,恪儿午后是来探望过臣妾,只坐了片刻,臣妾便让他回去了。”

李世民眉头下意识地蹙起,带着一丝不解与些许不满:“既然来了,怎么不让恪儿去甘露殿寻朕?朕也许久未曾好生考校他的功课武艺了……”

他的话中带着一丝为人父者未能见到心爱儿子的遗憾。

然而,话未说完,浓重的困意便如潮水般涌上,他含糊地嘟囔了半句,呼吸便逐渐变得均匀绵长,沉沉睡去。

杨妃静静地躺在帝王身侧,听着他沉稳的鼾声,自己却毫无睡意。

她秀美的眉头紧紧蹙起,望着帐顶繁复的绣纹,心中一片冰凉与忧虑。

她岂会不知皇帝对恪儿的疼爱?也正因如此,她才更加恐惧。

今日太子与魏王那看似和睦的表象下,暗藏着何等凶险的激流?

她刻意不让李恪在今日那样敏感的时刻出现在陛下面前,就是不想让任何人,尤其是陛下,觉得吴王李恪有任何可能卷入夺嫡之争的迹象。

“恪儿,我的儿……” 她在心底无声地呐喊,充满了一个母亲最深切的祈祷。

“你定要安安分分,莫要生出任何不该有的心思,莫要……掺和进你那两个兄长之间的风暴里去啊。那储位,是淬了剧毒的蜜糖,是万丈的悬崖……母亲只愿你,平安终老。”

夜色深沉,宫闱寂静,唯有母亲无声的担忧,在寒冷的空气中久久不散。

喜欢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请大家收藏:()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