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正文对朱谌之(朱枫)的第二次提审,在一种近乎凝固的压抑气氛中结束。他精心准备的、旨在摧毁朱谌之心理防线的“物证攻势”,如同重拳击打在深潭之上,除了激起几圈微不可察的涟漪外,未能撼动其分毫。朱谌之以一种近乎漠然的姿态,用“与我无关”、“无话可说”、“立场已明”三句话,轻描淡写地化解了所有攻势,其精神壁垒之坚固,应对之冷静,让谷正文深感棘手,也彻底认识到常规审讯手段的无效性。
审讯陷入僵局。朱谌之如同一块被深埋于地底的玄铁,水火不侵,刀剑难伤。继续高强度审讯,不仅徒劳,反而可能加速其**的崩溃,导致“人证”的丧失。谷正文不得不暂时停止直接审讯,将情况如实向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做了详细汇报。他着重强调了朱谌之意志的坚定远超预期,以及从她身上获取新口供的极端困难。
毛人凤在听取了谷正文的汇报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朱谌之案牵连甚广,其本人是坐实吴石“叛国”罪行的关键活证,其携带的情报价值巨大。若不能从其口中榨出更多东西,此案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在权衡利弊后,毛人凤做出了新的指示:暂停刑讯逼供,尝试进行“政治劝降”。
毛人凤的策略考量是:朱谌之此类人物,往往对理想信念有着近乎偏执的忠诚,**折磨难以奏效,或许可以从更高层面进行“思想工作”,利用其当前绝望的处境,许以无法拒绝的优厚条件,诱使其“幡然醒悟”,“弃暗投明”。即便不能使其完全叛变,哪怕只是撬开一丝缝隙,获得只言片语的“合作”表态,也足以在政治上大做文章,对内可打击**士气,对外可进行宣传战。他指示谷正文,安排一位身份足够高、善于言辞的国民党高级官员出面,进行一次正式的“政治劝降”。
一、 精心准备的“盛宴”
根据毛人凤的指示,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劝降”戏码悄然筹备。谷正文选择了保密局内一位以“儒雅”、“善辩”着称的副主任级官员——王姓高参出面。此君曾留学海外,表面温文尔雅,实则老谋深算,擅长心理攻势。劝降地点没有设在阴森的审讯室,而是安排在了一间经过布置的、类似会客室的房间内,桌上甚至还摆放了茶水点心,试图营造一种“平等对话”的假象。
朱谌之被从医疗监房提出时,身体状况依旧虚弱,但眼神清明。她对于环境的变化没有任何表示,平静地坐在指定的椅子上,脊背挺直,目光低垂,仿佛入定的老僧,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隔绝于心。
王高参在谷正文的陪同下步入房间。王高参面带和煦的微笑,衣着得体,试图先以姿态缓和气氛。“朱谌之女士,久仰了。”他开口,声音温和,带着几分刻意的尊重,“今日请女士过来,并非审讯,只是想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或许,我们能为你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
朱谌之眼皮都未抬一下,毫无反应。
王高参不以为意,自顾自地开始了他的“表演”。他首先避而不谈具体案件,而是从宏观的“时局”和“人道”角度切入:
“朱女士,你是受过高等教育、有见识的人。应当看清,自抗战胜利以来,**背信弃义,掀起内战,致使生灵涂炭,国家分裂。如今退守台岛,实乃权宜之计,旨在积蓄力量,光复大陆。蒋公领导国民政府,才是中国的合法代表,拥有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反观大陆,所谓‘解放区’,实则民生凋敝,思想禁锢,无非是苏俄之附庸。为这样一个没有前途的政权效忠,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和家庭,值得吗?” (颠倒黑白,否定**合法性,宣扬国民党“正统论”)
他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朱谌之的反应。朱谌之依旧静坐,仿佛在听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
王高参话锋一转,开始“设身处地”地为朱谌之“着想”: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朱女士,你也是有家庭、有子女的人(注:此为特务机关掌握的背景信息,用于攻心)。难道就忍心让他们承受失去母亲的痛苦?你就甘心让自己的才华和生命,在这暗无天日的牢笼中白白耗尽?蝼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只要你能认清形势,幡然醒悟,政府完全可以给你一个将功折罪、重新做人的机会。” (诉诸亲情与求生本能,进行情感绑架)
见朱谌之仍无动于衷,王高参开始抛出具体的“优厚条件”,试图利诱:
“只要你愿意合作,哪怕是表露一丝诚意,政府可以保证:第一,立即改善你的待遇,提供最好的医疗和生活条件;第二,确保你的人身安全,既往不咎;第三,甚至可以为你安排新的身份,让你和你的家人团聚,在台湾或海外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以你的能力和经验,将来未必不能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总好过做异乡的孤魂野鬼吧?” (描绘“美好未来”,进行物质诱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梦回沉默的荣耀请大家收藏:()梦回沉默的荣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最后,王高参图穷匕见,将“劝降”与“政治意义”挂钩,试图施加更大的压力:
“你的案子,上面很关注。你的态度,不仅关系到你个人的命运,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果你能明智地选择与政府合作,对于缓和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按国民党口径),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将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义举,必将青史留名!反之,如果一味顽抗,除了让自己身败名裂,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何去何从,还请朱女士三思!” (将个人选择拔高到政治和历史高度,进行最后的胁迫与“劝导”)
二、 嗤之以鼻的回应
王高参一番长篇大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胁之以“势”,可谓极尽劝降之能事。他说完后,房间内陷入一片寂静。谷正文也紧盯着朱谌之,期待着她能有所反应。
朱谌之终于缓缓抬起了头。她的目光平静地扫过王高参那张看似诚恳的脸,又掠过谷正文阴沉的眼神,脸上没有任何波澜,既无愤怒,也无鄙夷,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近乎悲悯的平静。仿佛在观看一场拙劣的闹剧,而台上的小丑却自以为高明。
她嘴角微微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化作一丝极淡、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弧度。那不是一个笑容,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发自内心的轻蔑。
然后,她重新低下头,闭上了眼睛。从始至终,未发一言。
这无声的回应,比任何激烈的驳斥和痛骂都更具力量。它彻底宣告了“政治劝降”的彻底失败。王高参精心准备的所有说辞,在朱谌之那绝对的沉默与轻蔑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不堪一击。她用自己的态度明确告诉对方:你们所宣扬的一切,你们所许诺的一切,在我所信仰的真理面前,不过是粪土。与你们讨论主义、辩论是非,都是对我信仰的亵渎。
王高参脸上的笑容僵住了,闪过一丝尴尬与恼怒。谷正文的脸色更是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房间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既然如此,”谷正文冷哼一声,打破了沉默,“那就请朱女士回去继续‘深思’吧!但愿你不要后悔今天的选择!”
劝降草草收场。朱谌之被带回了那间白色的囚笼。
三、 策略的彻底失败与转向
“政治劝降”的惨败,让毛人凤和谷正文彻底认清了一个现实:对于朱谌之这种信仰融入骨髓的**人,任何形式的劝降、利诱、感化都是徒劳的。她的精神世界坚不可摧,早已超越了生死、荣辱乃至个人情感的范畴。
毛人凤在听取汇报后,下达了最终指示:“此人心如铁石,不可理喻。既如此,暂缓一切审讯。严加看管,维持其生命即可。其价值,待吴石案审定后,再行评估。当前一切重心,集中于突破吴石!”
至此,保密局对朱谌之的所有主动进攻策略宣告彻底失败。朱谌之被真正打入了“冷宫”,进入了无限期羁押状态。她面临的,将是漫长刑期中更极致的孤独、更严密的隔绝以及对身体与意志更缓慢的消耗。
而朱谌之,则以她惊人的坚定与沉默,赢得了这场意志较量的阶段性胜利。她挫败了敌人一切试图从精神上征服她的图谋。尽管身陷囹圄,前途未卜,但她的信仰与气节,却在黑暗中熠熠生辉。下一步,她将继续在孤寂中坚守,而外界,那场决定吴石、聂曦命运的巨大风暴,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历史的聚光灯,即将转向那座象征着国民党权力核心的国防部大楼,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上演。
喜欢梦回沉默的荣耀请大家收藏:()梦回沉默的荣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