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落土的星星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录取通知书的到来

七月中旬的清晨,村口的邮筒格外热闹——邮递员骑着绿色的摩托车刚停稳,张大山就举着个喇叭跑过来:“是不是博川师范的通知书到了?楚娃他们的!”他身后跟着一群村民,手里还拿着刚摘的玉米、刚煮的鸡蛋,像在迎接什么珍贵的礼物。

“张叔,是四个快递,都是博川师范的!”邮递员笑着递过信封,牛皮纸信封上印着烫金的校徽,右上角贴着张红色标签,写着“乡村教育定向培养”。张大山接过信封时,手都在抖,赶紧往楚运欢家跑,喇叭里的声音都变了调:“通知书到了!娃们考上大学了!”

楚运欢家的院子里,吴文娇、王强、赵晓慧早就等在那里,手里还攥着之前的志愿确认单。“快打开看看!”王强抱着篮球,急得直跺脚。楚运欢深吸一口气,拆开信封——录取通知书上印着他的名字“楚运欢”,专业栏写着“物理教育(乡村定向)”,右下角盖着博川师范大学的红章,墨迹还带着淡淡的油墨香。

“我的也是定向培养!”吴文娇举起自己的通知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字样格外醒目,“毕业就能回乡镇中学教书,不用找工作了!”王强的通知书上印着“体育教育”,旁边还附着张“体育特长生合格证明”;赵晓慧的则是“美术教育”,夹着张周教授写的“欢迎加入乡村美术教学团队”的便签。

“走!去玉米地合影!”赵晓慧突然提议,手里还拿着画笔——她要把这珍贵的时刻画下来。四人穿着“博川见”文化衫,举着通知书站在玉米地旁,张大山举着手机,蹲在地上找角度:“靠近点!都笑一笑!这照片要贴在村委会公告栏上,让全村人都看看咱们村的大学生!”

照片里,玉米叶在风里轻轻晃动,四人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通知书上的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闪着光。张大山看着照片,突然抹了把眼泪:“俺活了五十岁,第一次见咱们村一下子出四个大学生,还是师范的,以后娃们都有好老师了!”

中午,楚家和吴家联合办的升学宴在村委会院子里开席。楚父杀了三只老母鸡,炖的鸡汤飘满了整个村子;吴母从城里带来的红烧肉,肥瘦相间,引得孩子们围着灶台转;张阿姨蒸的红糖发糕堆得像小山,上面还插着用玉米叶编的小旗子;村民们也各自带来了拿手菜——王婶的炒鸡蛋、李爷爷的腌萝卜、张奶奶的糯米粥,摆了整整十桌。

“我来招呼客人!”张大山系上围裙,手里拿着个酒壶,比自己办喜事还热闹,“大家随便吃,随便喝!今天不醉不归!”他刚说完,就看见李老师提着个布包走进来,里面装着四个礼盒:“这是给你们的开学礼物,楚运欢的物理实验器材套装,吴文娇的文学名着,王强的新篮球,赵晓慧的专业画笔。”

楚运欢接过实验器材,里面有个迷你抽水机模型,比学校的那个还精致:“李老师,您怎么知道我需要这个?”李老师笑着说:“我跟博川的物理系老师打听了,这个模型能演示十几种力学原理,以后你教学生时能用得上。”

酒过三巡,张大山端着酒杯走到楚运欢面前,突然鞠了一躬:“楚娃,叔以前糊涂,说过不少难听的话,劝你退学打工,你别往心里去。今天叔敬你一杯,祝你在博川好好学习,以后回村教书,叔肯定帮你找种地的例子——你要讲锄头杠杆,叔给你找最旧的锄头;要讲抽水机原理,叔把自家的机器拆了给你当教具!”

楚运欢接过酒杯,和他碰了一下:“张叔,以前的事都过去了。等我回来,咱们一起搞‘农具物理课堂’,让村里的娃们在玉米地里学知识,比在教室里有意思多了。”王强也端着饮料过来:“张叔,我也敬您!以后我教娃们打篮球,您帮我组织比赛,咱们搞个‘玉米地杯’篮球赛!”

张大山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一口喝干了杯里的酒:“好!好!都依你们!只要是为了娃们好,叔啥都愿意干!”

院子的角落里,赵晓慧正踩着梯子在墙上画漫画——左边是玉米地,右边是教学楼,中间是四人举着通知书的样子,下面写着“2025年夏,梦想从这里启航”。几个小孩围着她,仰着脖子看:“晓慧姐,以后你教我们画画好不好?我们也想画玉米地,画教学楼!”

“好啊!”赵晓慧笑着点头,“等我放假回来,就教你们用玉米叶、泥土做手工画,不用买画笔也能画画。”她从包里掏出几张素描纸,分给孩子们:“现在你们先画自己心里的大学,等我回来检查!”

李老师看着这一幕,悄悄对楚运欢说:“你们四个就像四粒种子,落在了农村的土壤里,以后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为更多孩子遮风挡雨。”楚运欢点头,看着远处的玉米地,突然想起第一次帮张大山修抽水机的场景——那时候他还没想到,自己会用物理知识改变别人的看法,会和伙伴们一起,成为乡村教育的追梦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落土的星星请大家收藏:()落土的星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傍晚,升学宴快结束时,四人悄悄溜到村后的玉米地旁,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咱们把这个埋在这里吧,”吴文娇掏出个铁盒子,里面还放着之前的玉米叶书签、星星灯,“四年后回村教书时,再挖出来看看,看看咱们有没有实现今天的约定。”

王强用树枝挖了个坑,楚运欢把铁盒子放进去,赵晓慧在上面画了个玉米苗的记号:“到时候咱们带着学生来这里,告诉他们,梦想是需要坚持的,就像这玉米苗,只要扎根土地,就能慢慢长大。”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玉米叶在风里沙沙作响,像在为他们的约定鼓掌。楚运欢看着身边的伙伴,突然觉得,这张录取通知书不仅是一张入学凭证,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承诺——对自己的承诺,对农村娃的承诺,对这片土地的承诺。

“开学后,咱们要成立‘乡村教育互助小组’,”楚运欢突然说,“每周讨论一次教学方法,我研究‘农具物理’,你研究‘乡土语文’,王强研究‘体育教学’,晓慧研究‘乡村美术’,四年后回村,咱们就能直接用上。”

“好!”吴文娇点头,手里攥着通知书,“我还要写本《复课班的故事》,把咱们的经历写成小说,给农村娃当课外书,让他们知道,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命运。”赵晓慧则掏出画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四年后的约定”漫画:四人站在乡村中学的门口,身边围着举着书本的孩子,背景是玉米地和教学楼。

升学宴结束时,村民们都来送礼物——张阿姨给每人塞了袋红糖,说“在学校煮玉米粥时放两勺”;王婶给每人织了件毛衣,说“博川冬天冷”;李爷爷给每人送了本旧字典,说“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别偷懒”。

楚运欢抱着堆得像小山的礼物,突然觉得眼眶发热。他看着全村人关切的眼神,看着手里的录取通知书,看着远处的玉米地,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乡情”——乡情是张大山的喇叭声,是楚母的鸡汤,是村民们的礼物,是这片土地上最温暖的牵挂。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楚运欢对着村民们大喊,声音在村子里回荡。吴文娇、王强、赵晓慧也跟着喊:“我们会回村教书,让更多农村娃考上大学!”

村民们的掌声震得玉米叶都在晃,张大山举着喇叭,又开始广播:“咱们村的娃要去上大学了!四年后就回来当老师!以后咱们村的娃都有出息了!”

夜色渐深,四人坐在玉米地旁,看着满天繁星。楚运欢翻开李老师送的物理实验手册,吴文娇读着文学名着,王强拍着新篮球,赵晓慧画着星空。玉米地里的虫鸣和他们的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乡村夜曲。

“你们说,四年后回来,咱们的乡村中学会不会有新的教学楼?”吴文娇突然问。

“肯定会,”楚运欢笑着说,“而且我们要在教学楼前种上玉米苗,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梦想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只要扎根够深,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王强抱着篮球,突然站起来:“我现在就去练球,四年后回来,要教出能打县比赛的篮球队!”赵晓慧也跟着站起来,画笔在手里转了个圈:“我要画遍全村的玉米地,编成《乡村美术教材》,让农村娃也能感受到艺术的美!”

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洒在埋着通知书的玉米地里,洒在整个安静而温暖的村子里。他们知道,四年后的约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博川师范的四年里,他们会努力学习,为回村教书做准备;四年后,他们会带着知识和热情,回到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用农具讲物理,用故事教语文,用篮球传勇气,用画笔绘梦想,让玉米地里的希望,照亮更多农村娃的未来。

而此刻的村委会公告栏上,那张四人举着通知书的照片已经贴好,旁边写着张大山的亲笔字:“2025年夏,楚运欢、吴文娇、王强、赵晓慧考上博川师范大学,四年后回村教书。”路过的村民都会停下看一眼,脸上满是骄傲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四年后,四个年轻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在玉米地里学习、在操场上奔跑的场景——那是属于这个小山村的,最温暖、最明亮的未来。

喜欢落土的星星请大家收藏:()落土的星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