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洛杉矶五金店的多面人生 > 第242章 一个故事达成的合作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一个故事达成的合作

汉堡港务局会议室的橡木长桌泛着蜜色光泽,七月的阳光穿过彩绘玻璃窗,在桌面上投下斑斓的光斑。唐·本杰明和米歇尔走进时,赫尔曼·舒尔茨已坐在主位,银灰色的头发梳得如同港口的缆绳般整齐,鼻梁上架着副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像波罗的海的潮水,看似平静却藏着暗流。

「舒尔茨先生。」唐·本杰明伸出手,老人的回握带着老式机械表般的精准力道,指节上的老年斑像退潮后露出的礁石。

「唐先生,米歇尔小姐。」赫尔曼的英语裹着浓重的德语尾音,每个单词都像用凿子刻在石板上,「七月的汉堡港最忙,你们选了个好时候来——就像1892年,我曾祖父第一次见到蒸汽船时,也是这样的好天气。」

米歇尔将一个木盒推过去,胡桃木的纹理里嵌着铜质船锚:「特意托人找的19世纪港口地图,标注着您曾祖父主持扩建的码头。」她翻开地图,泛黄的纸页上,「舒尔茨码头」的字样用哥特体写就,墨迹已洇开淡淡的晕。

赫尔曼的手指抚过字迹,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像地图上的航线:「我小时候总在这码头捡贝壳,曾祖父说,好港口要像贝壳,既能容得下巨轮,又护得住细沙。」

卡尔坐在父亲身旁,年轻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滑动,屏幕映得他的无框眼镜泛着冷光:「唐先生的LNG方案很有野心,但汉堡港不是试验场。」他调出一组数据,「当初那次设备改造失败,让港口停摆了三周,我祖父到死都记得。」

唐·本杰明注意到,赫尔曼听到「祖父」时,喉结动了动——资料里说,老人最敬重那位在战后重建港口的祖父。他刚要开口,赫尔曼却端起咖啡杯:「尝尝吕贝克的咖啡豆,18世纪的商人就是用这味道敲定船期的。」

咖啡的焦香漫过长桌时,双方团队已各就各位。贞观集团的欧洲团队为首的是巴黎高商毕业的克洛德,笔记本上的公式密得像渔网;卡尔的团队则多是德国本地人,文件夹上印着家族徽章,最上面的《港口章程》边缘已磨出毛边。

闲聊持续了整整五十分钟,从19世纪的帆船讲到现代的集装箱轮,从易北河的潮汐规律讲到吕贝克的烘焙秘方。赫尔曼五次提到他的曾祖父,每次都要摘下眼镜擦拭,仿佛在透过镜片与故人对视。

米歇尔用膝盖轻碰唐·本杰明的腿,他会意,轻声说:「舒尔茨先生,听说您曾祖父的办公室里挂着幅《汉堡港全景》?我在柏林的海事博物馆见过复制品。」

赫尔曼的眼睛亮了:「你注意到画里的灯塔了吗?那是我曾祖父亲手设计的,灯芯用的是鲸油,在雾里能照出三海里。」

「真正的灯塔,要能穿透迷雾。」唐·本杰明微笑着说,「就像好的港口规划,不能只看眼前的潮水。」

老人放下咖啡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出清脆的响:「卡尔,开始吧。」

谈判从九点十五分正式启动,第一个漩涡出现在泊位改造方案上。克洛德调出三维模型,红色区块在屏幕上闪烁:「将7号泊位改造为LNG专用区,配备双储罐系统,年吞吐量可达90万吨,投资回收期预计6.8年。」

卡尔立刻调出港口档案,泛黄的图纸上,7号泊位旁标注着「1897年建成」:「这是我曾祖父主持的第一个工程,水下桩基用的是挪威松木,至今还能检测到树龄——你们的重型设备会压垮它。」

「我们有碳纤维加固方案。」克洛德敲击键盘,弹出一组力学数据,「加固后承重可提升40%,完全符合欧盟标准。」

「标准?」赫尔曼突然开口,指节叩击桌面的声音像敲锚链,「我祖父用人力绞车把搁浅的货轮拖回来时,哪有什么标准?靠的是对港口的了解。」他推过一本日记,纸页脆得像枯叶,「这是他的施工笔记,7号泊位的泥沙层每年会沉降两厘米,你们的模型算进去了吗?」

唐·本杰明看着日记里的手绘曲线图,忽然明白老人在等什么——他们要的不只是数据,是对历史的敬畏。米歇尔接过话头:「我们可以保留原有桩基,将储罐建在浮动平台上,用钢缆固定在岸边,既不破坏历史结构,又能适应沉降。」

赫尔曼的目光在浮动平台图纸上停留了很久,忽然对卡尔说:「以前有个风暴潮,我父亲就是用这种方法保住了3号仓库。」

争论像易北河的潮水般涨落,从环保标准到人员培训,从收益分成到设备维护,每个条款都被反复冲刷。当克洛德提到「外资管理权占比」时,赫尔曼突然合上笔记本:「汉堡港的‘掌舵人’必须是德国人——就像我曾祖父说的,船可以租,舵不能让。」

中午的盒饭简单得近乎严苛:黑麦面包抹猪油,腌黄瓜切得像港口的木桩,还有一小罐鲱鱼罐头,腥气透过铝箔纸漫出来。卡尔和克洛德边吃边争论,面包屑掉在数据报表上也浑然不觉。唐·本杰明看着赫尔曼用银刀将面包切成均匀的四块,突然懂了这顿饭的用意——在德国老派贵族眼里,克制与精准,比饕餮更重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洛杉矶五金店的多面人生请大家收藏:()洛杉矶五金店的多面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舒尔茨先生,」唐·本杰明拿起腌黄瓜,「19世纪的码头工人也吃这个吗?」

老人点头,眼里闪过怀念:「我曾祖父总说,腌黄瓜的酸能提神,就像港口的雾笛,再困也得睁着眼。」

下午五点,当双方还在为「历史建筑维护基金占比」僵持时,赫尔曼突然站起身:「今天就到这里。」他看向唐·本杰明和米歇尔,「我妻子做了晚餐,是我曾祖父传下来的食谱,去尝尝?」

舒尔茨老宅藏在橡树林里,木房子的梁上悬着艘19世纪的帆船模型,帆索细得像蛛丝。赫尔曼的妻子英格丽穿着深蓝色围裙,端上的晚餐透着不容置疑的固执:铁盘里是烤猪肘配酸菜,肘子皮烤得像礁石般焦黑,酸菜切得粗细均匀,旁边摆着六颗煮土豆,大小几乎一模一样。

「这是1872年的做法。」英格丽用围裙擦着手,「我曾祖母跟着商船学的,说水手吃了能扛住三个月的风浪。」

餐桌中央摆着个锡制酒壶,赫尔曼倒出琥珀色的酒液:「这是吕贝克的朗姆酒,19世纪的船长都用它来消毒伤口——比现在的酒精靠谱。」

唐·本杰明看着猪肘上焦黑的皮,忽然清了清嗓子:「舒尔茨先生,来之前我查了些资料,看到个关于1889年汉堡港的故事,不知道您听过没有?」

赫尔曼挑眉:「哦?」

「那年冬天,易北河结了冰,」唐·本杰明的声音沉下来,像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有艘美国货轮被困在冰里,船长急得快要跳河——船上装着给俾斯麦的礼物,耽误了行程要掉脑袋的。当时负责港口调度的,正是您的曾祖父。」

老人的手顿在酒杯旁,英格丽也停下了切土豆的刀。

「您曾祖父没调破冰船,」唐·本杰明继续说,目光扫过墙上的老照片,「他让人把港口的旧麻绳浸了朗姆酒,一圈圈缠在货轮周围,再撒上盐。麻绳燃烧的热量融化了冰层,货轮在涨潮时刚好脱困。」他笑了笑,「最妙的是,他让船长把礼物里的雪茄分了一半给码头工人,说『功劳是大家的』。」

赫尔曼的眼睛突然红了,他放下酒杯,从书架上抽出本皮面日记:「你怎么知道的?这是我曾祖父的日记,从来没对外人看过。」

日记摊开的那页,果然记载着破冰的经过,旁边还画着麻绳缠绕的草图。唐·本杰明的心落回肚里——这是团队的力量,他们翻遍市立图书馆的旧报纸找到的,特意让他背熟。

「我在海事博物馆的档案里看到过记载。」他轻声说,「觉得您曾祖父的智慧了不起——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不在账本里,在码头的风里。」

英格丽突然站起来,又倒了杯朗姆酒:「这杯必须敬我曾祖父!也敬你,孩子。」

猪肘的焦香混着朗姆酒的甜,在空气里酿成奇异的暖意。赫尔曼用刀切开最后一块土豆,突然说:「你们的方案,我同意,但有两个改动。」

他竖起一根手指:「浮动平台由卡尔和克洛德共同设计,德国团队负责结构,你们负责技术——就像我曾祖父和美国船长,各出所长。」

唐·本杰明点头:「很合理。」

「第二,历史基金的比例提到8%,」老人看着米歇尔,「其中3%用来修复那艘帆船模型,剩下的资助港口博物馆——让更多人知道,汉堡港的故事不止在报表里。」

米歇尔笑了:「我们可以再加2%,设立『舒尔茨奖学金』,资助学习港口工程的学生。」

赫尔曼的眼镜片反射着灯光,像落了两颗星星。他举起酒杯:「为了1889年的麻绳,也为了未来的浮动平台。」

「为了水不停,港不歇。」唐·本杰明与他碰杯,朗姆酒的辛辣里,忽然品出了岁月的回甘。

离开老宅时,七月的夜风带着橡树叶的清香,吹动了梁上的帆船模型。赫尔曼站在门廊下,手里握着那本日记:「你们再带合同来的时候,我让卡尔把曾祖父的破冰图纸找出来,或许对你们的浮动平台有用。」

回程的车上,米歇尔靠在唐·本杰明肩上,闻着他身上的烤猪肘香味笑:「你这故事编得比数据报表管用。」

「不是编的。」他看着窗外掠过的港口灯火,「是历史本身帮了我们——老派德国人相信,能尊重过去的人,才配拥有未来。」

车窗外,汉堡港的灯塔在夜色里闪烁,光束穿透薄雾,像1889年那个冬夜,麻绳燃烧的火光。唐·本杰明逐渐明白,谈判桌上的数字再精确,也抵不过一个被记住的故事。就像这七月的汉堡港,坚硬的码头与柔软的历史,终究在潮起潮落里,融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喜欢洛杉矶五金店的多面人生请大家收藏:()洛杉矶五金店的多面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