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鹿鼎记之四十二章经秘闻 > 第300章 启程前夕·心向曙光(下)

晨雾彻底散去时,灯湾的沙滩上已铺开长卷般的行囊。陈文灏蹲在第七株老樱树下,用断指轻轻摩挲铜灯底座的“鹿鼎”二字——昨夜新刻的纹路里还嵌着樱粉,那是他特意请村里老木匠拓的陈近南笔迹,笔锋里藏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沉劲,与韦小宝刻下的牙痕形成奇妙的呼应。

“这是七童埋乳牙时用的木盒。”苏樱捧着个巴掌大的樟木盒走来,盒盖的樱花纹已被岁月磨得发亮,打开时,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七颗乳牙模子,是用灯湾特产的白瓷翻制的,瓷牙的尖上都点着极细的金,“老妪说,当年七童总怕牙被海虫蛀了,每天都要挖出来看看,后来小宝就找窑工做了这些模子,说‘留个念想,就当牙还在’。”

陈文灏接过木盒,指尖触到瓷牙的刹那,铜灯突然发出极轻的嗡鸣,灯盏缺角处的樱粉簌簌落下,与瓷牙上的金点融成一道细线,线的另一端缠上苏樱的琉璃灯。灯壁的银纹里浮出个模糊的影:七童围着樟木盒嬉笑,韦小宝蹲在一旁用樱枝在沙上画地图,画到某个角落时,突然把断指按在图上,说“这里要留个记号,将来文灏寻来,好认得路”。

“他早知道会有这一天。”苏樱的声音有些发颤,琉璃灯的银焰突然窜高,照亮沙滩尽头的船——那是艘三桅帆船,船身被村民连夜刷了新漆,桅杆上挂着特制的灯旗,旗面绣着半朵樱花半盏灯,风过时,旗角的流苏扫过船舷,发出“簌簌”声,像樱叶在低语。

李维德正蹲在船舱门口,将一盏盏西洋灯码进木箱。他带来的玻璃灯罩上都已刻满樱花纹,灯座的十字架旁添了行小字“灯湾·1723”,是用樱枝蘸金粉写的。“这些灯的油槽里都混了樱籽油。”他抬头时,蓝眼睛里映着铜灯的光,“神父说过,万物皆有灵,我想让它们记得灯湾的温度,到了异乡,才不会迷路。”

陈文灏忽然注意到,他胸前的十字架项链上,多了个极小的樱木吊坠,雕的是灯形印记。“这是……”

“村里的阿珠姑娘刻的。”李维德摸着吊坠笑了,眼角的纹路里还沾着金粉,“她说两种信仰就像两根灯芯,同烧一盏油,才更亮。”他指向船舱深处,那里堆着数十本圣经,每本的扉页都夹着三色樱瓣,“我把灯湾的故事抄在了空白页,或许他乡的人看到,会明白我们不是来传教,是来寻灯的。”

艾莉丝的动作最安静。她跪在沙滩上,将幽光宝石一颗颗嵌进樱木托盘。宝石的幽蓝与樱木的赤红交融,在沙上投下星子般的光斑。“北境的灵媒师出行,要带故乡的泥土。”她从行囊里捧出一把冰碴状的土,混进灯湾的沙里,“现在,它们是一体了。”

水晶球在她膝头微微颤动,球面上的世界地图正慢慢清晰。沙漠神庙的位置浮出一行小字,是用古拉丁字母写的,李维德辨认了许久,突然睁大眼睛:“上面说,那盏沙灯的灯芯,是用‘东方的樱根’做的!”

苏樱的琉璃灯突然“叮咚”作响,灯壁的银纹顺着沙滩蔓延,在水晶球旁凝成幅画:一个裹着头巾的老者正用樱根搅动灯油,沙灯的光晕里,浮着半片龙鳞,鳞上的齿印与铜灯的缺角一模一样。“是小宝当年送出去的龙鳞。”她指尖抚过银纹,“他总说,好东西要分给朋友,原来连龙鳞都送了人。”

潮水退到最远时,沙滩上露出一道古老的石缝。陈文灏伸手进去摸索,摸出个锈迹斑斑的铜盒——是去年归墟之行时,老妪藏在礁石下的。打开的瞬间,金粉喷涌而出,里面竟是四十九粒樱籽,每粒都用红布裹着,布上的字是老妪的笔迹:“此籽吸足归墟灵气,遇水即生,遇光即长,带着它们,他乡也能成灯湾。”

“阿婆早备好了。”苏樱的眼泪落在铜盒里,金粉立刻漫上来,裹住泪珠,凝成颗极小的灯,灯芯是她的泪,灯油是老妪的字,“她知道我们要走很远。”

村民们陆续赶来送行。渔翁阿海扛来一筐晒干的樱花鱼,鱼腹里都塞着樱叶,“这鱼耐放,饿了就烤着吃,能尝出灯湾的味”;绣娘阿珠捧着七件坎肩,每件的里子都绣着灯形印记,“沙漠热,雨林潮,这布是桐油浸过的,能挡挡”;连最调皮的孩童都捧着陶罐,里面是他们新掉的乳牙,“陈叔叔说,埋乳牙的地方会发芽,带到远方去吧,让那里也长出樱树”。

陈文灏接过陶罐时,指尖触到颗带着血丝的乳牙,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在灯湾埋下乳牙的清晨。那时老妪说:“牙是身体里最硬的东西,埋在土里,能记住回家的路。”此刻他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把根留住,是让根能跟着人走,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

正午的太阳升到头顶时,所有行囊都已搬上船。第七株老樱树的枝桠突然低垂,最粗壮的那根枝条上,挂着盏新做的三色灯——灯架是陈文灏削的樱枝,灯罩是李维德磨的玻璃,灯座刻着苏樱绣的银纹,灯芯缠着艾莉丝的幽光宝石,灯油里浮着四十九粒樱籽,是四人合力做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鹿鼎记之四十二章经秘闻请大家收藏:()鹿鼎记之四十二章经秘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该挂船首。”陈文灏踮脚摘下灯,指尖的金粉银霜与灯座的纹路正好嵌合。挂灯的刹那,三色光突然暴涨,照得海面浮起七道航标,标上的灯影正是七盏神灯的模样,最亮的那道直指沙漠神庙的方向。

艾莉丝的水晶球突然腾空,悬在桅杆顶端,球里的地图化作光纹,缠上三色灯的灯链,链上立刻浮现出密密麻麻的小字,是沿途的洋流、暗礁、村落,甚至还有某片沙漠绿洲的水井位置。“是灯湾的樱根在指路。”她望着球里游动的光纹,“它们比我们更懂如何走得远。”

李维德突然从船舱捧出个木牌,牌上用中、拉丁、北境三种文字写着“灯湾号”。“昨夜想了半宿,觉得这名字最好。”他将木牌钉在船舷,钉锤落下时,船身突然轻轻震颤,像有心跳从龙骨处传来——那是无数樱根顺着船板的缝隙钻进木头,在里面织成了网。

苏樱最后检查了一遍琉璃灯。灯壁的银纹里,洛阳灯市的影与灯湾的樱林渐渐重叠,重叠处浮出梳双丫髻的女子影像,正把半块樱花糕塞进灯盏,“带着吧,路上饿”。她笑着擦掉灯壁的水雾,却发现银纹里多了个极小的身影,是个眉眼像她的小女孩,正举着盏迷你琉璃灯,朝着船的方向挥手。

“该走了。”陈文灏的手搭在船舷,断指处的灯形印记与木牌上的“灯”字产生共鸣,发出极轻的“嗒”声,像乳牙叩击灯盏。他回头望了一眼灯湾——樱林在阳光下泛着三色光,四十九株老樱树的枝桠都朝着船的方向倾斜,树下的村民们挥着手,身影越来越小,却像无数盏灯,在岸边亮成了线。

船帆升起时,三色灯的光与水晶球的光交织成一道光柱,穿透云层。陈文灏站在船头,看着灯湾的轮廓渐渐融入海天,突然听见怀里的樟木盒发出轻响——七颗瓷牙正在微微颤动,像七童在说“我们也在”。

苏樱的琉璃灯悬在他身侧,灯壁的银纹里,老妪的影正坐在樱树下,用竹帚轻轻扫着沙,帚尖扬起的金粉里,浮着行极淡的字:“走得再远,灯亮着,家就在。”

李维德在船舱里翻开圣经,夹着樱瓣的那页正好是“方舟”的故事。他忽然发现,樱瓣的纹路与书页的褶皱连成了句新的话:“所有寻光的人,终会在光里相遇。”

艾莉丝的水晶球里,北境的冰灯与灯湾的三色灯正慢慢靠近,冰与火的光晕里,浮现出从未见过的景象:不同肤色的人手拉着手,围着一棵巨大的樱树,树上挂着无数盏灯,每盏灯的光里都浮着颗乳牙,牙尖闪着同样的暖光。

“起锚!”陈文灏的声音在海面上回荡,带着樱树的沉,带着海浪的阔。

船身缓缓驶离浅滩,龙骨划破水面的声音里,混着极轻的“滋滋”声——是樱根在船板里生长的响动,是灯芯吸饱油的动静,是无数个被灯影照亮的故事,正在朝着远方延伸。

陈文灏低头看向掌心的灯形印记,那里正与船首的三色灯产生共鸣,发出越来越清晰的“嗒”声。他知道,这不是离别,是灯湾的根须,终于要顺着洋流,扎向更广阔的土地;是无数代人守着的那点光,终于要穿过山海,照向那些还在黑暗里寻灯的人。

远处的海平面上,三色灯的光与朝阳融在一起,暖得像七童偷藏的麦芽糖,像韦小宝掌心的温度,像陈近南血书里未凉的热血,像所有守灯人血脉里,那道永远不熄的印记。

灯湾号的航迹在海面上划出银线,线的尽头,是正在等待的七盏神灯,是尚未书写的故事,是无数个“他乡”即将变成“故乡”的黎明。

而灯湾的樱树,还在原地静静生长。枝桠上的铜灯与琉璃灯亮着,树下的沙里埋着新的乳牙,潮水涨落间,总有人在沙滩上画着船的模样,等着某一天,那道三色光再次出现在海天尽头,带着七盏神灯的故事,带着满船的樱香,说一句:

“我们回来了。”

船影渐远时,第七株老樱树的新叶上,凝着颗露珠,露珠里映着“灯湾号”的帆影,帆上的灯旗正猎猎作响,像在回应着岸边的期盼,也像在宣告着——

寻灯的路,才刚刚开始。

喜欢鹿鼎记之四十二章经秘闻请大家收藏:()鹿鼎记之四十二章经秘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