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 第1778章 双线封锁,对唐战略

李世民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君主,他同时更加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更加的明白。

对待什么样的对手,可以冒险赌博,就算是身处绝对劣势,也要争取那为数不多的生机。

而对待什么样的对手,一定要稳下来,轻易冒险,就会陷入十死无生之地。

而戚继光与韩信他们,无疑就属于后者。

面对这样的对手,没有足够的把握的话,就想要妄图以少胜多,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可是,处于劣势之下,与找到把握以少胜多,面对戚继光和韩信这样的对手的面前,本身就几乎是一个悖论。

故而,等到了冬天的时候,半岛南方地区的大部分已经被戚继光和韩信配合着一点点吃下来了。

本身,这个地区就没什么大城坚城,再则,这部分地区的民众,本身就不是李唐的前身高句丽人所占据,而是属于三韩的地盘。

除此之外,就是李唐掠夺过来的倭国人口,以及大汉的青州,或者是徐州百姓了。

甚至,这里甚至还有一部分的草原人。

其实,这里的民众,最少也已经被李唐统治了十多年了,像原住民三韩居民,更加已经有二三十年了。

这么长的时间,李唐其实已经对于这些民众建立了足够的有效的统治了。

但是,却依旧还是被韩信和张良二人联起手来采用攻心之际,挑动了那一部分属于大汉的人口,从底层民众开始,就产生了不稳定的因素。

再配合上大晋的强军,以至于从九月份完全登陆,再到如今的十二月,眼看着就已经要进入下一年了,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硬生生的蚕食了三分之二的半岛南方地区。

其中,李世民不是没有想过办法尝试过出兵滞缓戚继光与韩信的步伐,但这两名大将稳扎稳打之下,李世民根本就不敢深入。

借着玄甲铁骑的机动性,虽然没取得什么战果,但至少,也没给韩信和戚继光包抄他们的机会。

毕竟,戚继光与韩信虽然是水陆并进,水陆大军相互配合,但是,水军的作战条件总归是有限制的,离不开江河。李世民要出兵的话,自然会选择戚继光无法干预他的目标点。

如此一来,韩信想要实现包抄的难度就高了很多。

再加上,玄甲铁骑作为李世民倾力打造的一支王牌兵马,其战力确实是所罕见,高顺虽然在韩信的军中。

但是,高顺的陷阵营只有三千人,可执行不了单独抵抗玄甲铁骑的重任。

相比戚继光和韩信的第二战线,薛仁贵和李牧的第一战线推进起来就困难重重了。

除了李唐主动放弃了的辽西之外,辽东与玄菟郡,李光弼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作战目标。

利用这两地的城池重重防守,设立层层防线,不求能够守下这几块地盘,只求战争打到李唐本土之前,尽可能的消耗晋军的兵力。

到了年底的时候,李牧与薛仁贵虽然已经基本收复了幽州除去乐浪之外的其余郡县,但是,他们也付出了四万多兵力的伤亡,而李光弼付出的损失却不足两万。

但是,之后的战争,才到了这一战,真正困难的时候。

接下来,所要面对的就是李唐北部险要的山城了。而随着时间进入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候,薛仁贵与李牧并没有着急着发动进一步进攻。

甚至,就连大晋朝堂上也不着急。

李翔不可能为了着急打下李唐,就完全不顾将士们的性命。

毕竟,随着这一年即将过去,常遇春已经完成了他的承诺,结束了东南亚地区的战争。

南线的战场,仅仅只剩下白起和贵霜帝国那边的争执了。

故而,这个时候,大晋不必急于这一时片刻。

乾元元年十一月的时候,当收到各个战场上战报的时候,李翔就决定采取管仲和诸葛亮之策,暂缓对于李唐的攻势。

李牧与薛仁贵的兵马采取半军半农的方式,重新耕种因为人口被迁移走荒废的幽州东部的农田,尽可能就近解决一部分大军所需的粮草,余下的那部分,再从中原以及关中地区走河路,海路进行调动。

并且,从人口最多的关中地区,对于幽州地区进行移民,补充收复的辽东、辽西等郡的人口,恢复这几个地区的生产。

并以此,封锁李唐西部,将其封锁控制在本土地区。

薛仁贵与李牧若自觉时机合适,可自行寻找战机进行出战,对李唐采取步步蚕食,缓慢进逼,优先进取农业发展区域的战略。

而对于第二战场,采取相似的政策,由韩信和戚继光配合起来继续蚕食半岛南部,剩下的那部分地区,等到半岛南部剩下的那部分地区也被戚继光和韩信拿下之后,同样以发展生产为主。

从两个方向,将李世民困死在半岛的北部地区。

李唐在南线损失了四万水师,在幽州损失了两万步卒,而这个时候,李唐国内还有着恐怖的十四万兵马。

没有半岛南部的农业进行支持的话,他如何能养这么多兵马?

再加上,他迁移过去的幽州百姓同样需要吃饭。

李世民与李隆基他们的政治能力就算是再厉害,可是,半岛北部适合耕种的土地就那么多,他们如何硬生生的变出多余的粮食出来?

没有了适合农业的半岛南部,又没有了半个幽州,李唐如何能够以区区的半岛北部之力,养这么多兵马?

只要将其困死在李唐本土,对其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封锁,从直接的军事战争,转变为经济战争和国力战争,从另一个方面打垮李唐。

当然,李唐还有北面一个口子,但李世民要是能从满清中得到这么多粮食的话,那李翔也算他有本事!

东南亚战场结束,只要接下来尽快让其进入到经济恢复阶段,以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产量,只要将东南亚地区的农业发展上来,他们大晋有充足的底气,在这里耗下去,没必要明知道不好打,还要硬着头皮打。

打仗,能攻敌以弱,自然是攻敌以弱。不对着对方的弱点打,干嘛要和对方死抗?

对于大晋来说,也就是把消耗站换成了持久战,让这些将士在北方多待上几年,以减少将士的伤亡。

反正,对于大晋来说,其实本身接下来也要在北方屯积重兵了。

同一时间,大晋这边,更是要调动李唐内部的重量,准确的说是底层的动乱。

李唐坚壁清野,强行迁过去的那些幽州百姓,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颗炸弹。

除此之外,大晋有此决策,同时也是因为,草原上的局势又有变化了。或者说,这一点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