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李言李语 > 第15章 为公共场合吵闹的孩子和家长辩护几句

为公共场合吵闹的孩子和家长辩护几句

经常在一些平台上看见有孩子在公众场合哭喊或者吵闹,特别是高铁上,就有人呵斥孩子,吼孩子,当高铁车厢化作哭闹声的战场,有人怒目而视,有人出言呵斥,大部分吼孩子的还是女性,很多跟帖都上升到认为是家长没有素质,没有家教。可怜的家长和孩子,坐了一趟高铁,一家人成坏人了。

这个时候就在想,一个陌生人凭什么吼别人家孩子啊,孩子为什么不能吵闹?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就是保护孩子的吗?吵闹只是保护法最简单的一个保护吧?

客观的说,家长也不是不管,只是有时候管不住。吵闹的孩子基本是3岁、4岁的孩子,讲道理不一定听得懂,哄又哄不住,总不能把孩子打一顿吧?

有些孩子是人来疯性格,或者是我们说的社牛,人越多越闹。没有办法。不能强求所有的孩子都是乖宝宝,也不能给孩子吃安眠药睡一路吧?成人的性格都各不相同,为什么就一定要强求孩子在车上就和哑巴一样无语?

当然,也不能完全责怪制止孩子哭闹的乘客。未成年保护法的存在,本意绝非为“熊孩子”撑起无法无天的保护伞,而是为幼小生命提供一道免于粗暴对待的屏障。某些人将“保护”曲解为“纵容”,实则是法律精神的悲哀误读。当孩子天性释放的音量突破公共可容限度,若家长以“天性如此”“管不住”为盾牌,无异于将公共空间拱手让渡给失控的噪音。家庭教育的缺位,本不该由所有乘客被迫买单。公共空间是共同生活的舞台,若一方天然拥有“豁免权”,其余人便只剩沉默忍受或愤然离席——这绝非文明共处的理想图景。

公共空间的和谐终究需要一种超越本能冲动的智慧——它呼唤一种深刻的自律与细腻的体察。当孩子哭闹不止,父母若能第一时间怀抱安抚,或带离片刻,这微小动作便传递出对周遭的尊重;而作为乘客,与其被负面情绪吞噬,不如尝试戴上耳机,或准备些降噪工具。若噪音实在难以忍受,沟通亦应温和有度——与其厉声呵斥稚童,不如理性提醒家长。真正的公共意识,是能看见自己手中那根可能刺伤他人的“棍子”,并主动将其放下。

俗话说,心里有爱,心里有光,所见所闻所感皆是美好。咱也不说你爱别人家孩子,起码尊重大环境总可以吧?

大环境中大爷大妈唱一路舞一路,不见有人敢说;几个光膀子大汉一路划拳喝酒没有人敢说;车厢中一些人高声电话没有人敢说,为什么就敢说孩子呢?不就是看孩子弱小,没有反抗之力吗?这种鲜明对比下,只对弱小者发作的怒气,**裸暴露了人性深处欺软怕硬的阴暗面。

以声量压人者,其勇气的边界何其清晰——幼童的啼哭与嬉闹,因缺乏成人世界的“威慑力”,便不幸沦为最易被锁定的目标。这绝非对公共安宁的真正关切,而是人性中“畏强凌弱”基因在特定空间的骤然激活。当情绪在密闭车厢里发酵,本应共同维护的公共空间,却沦为恃强者的情绪宣泄场。那一声声呵斥,与其说是维护秩序,不如说是对自身无力感的暴力补偿——一种在更强者面前无从施展的扭曲自尊,在稚嫩生命前找到了廉价出口。这“勇”的边界,实则划出灵魂的卑琐轮廓。

我不明白敢于指责别人孩子吵闹的人都是什么心理,估计平时在生活中和单位里都是不想吃亏的人吧?毕竟知道说别人孩子,父母肯定会反弹,会引起争执和矛盾,还要去说,会让车厢更加吵杂,是不是更加不懂事?

唯有当每个身处公共空间的人,都放下“欺软”的傲慢与“怕硬”的怯懦,怀抱一份对他人境遇的体恤与自我行为的约束,车厢才能成为真正安宁的归途。公共空间是文明共处的试金石——当喧嚣起时,我们选择以理解消融戾气,以善意替代苛责,那才是人性真正的胜利。

公共空间的和谐,终究是人性高度的一次无声丈量。(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喜欢李言李语请大家收藏:()李言李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