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流华录 > 第四十七章 反攻

流华录 第四十七章 反攻

作者:清韵公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1 15:54:48 来源:全本小说网

豫州腹地,左中郎将皇甫嵩的中军大帐,如同一头蛰伏在沉沉夜色中的巨兽。厚重的双层牛皮帐幕隔绝了初春料峭的寒意,帐内燃着数盏青铜雁鱼灯,灯油燃烧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将偌大的空间映照得通明,却驱不散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的紧张与肃杀。那是一种混合着铁锈、汗渍、皮革和未干墨迹的独特气味,是战争的气息,沉重得几乎令人窒息。

巨大的行军舆图几乎铺满了中央那张宽大的髹漆云纹木案。案几木质坚实,边角已被磨得圆润,显出岁月和频繁使用的痕迹。舆图本身是上好的绢帛所制,山川城池、关隘津渡皆以精细的朱砂与墨线勾勒,笔力遒劲。然而此刻,这幅详尽的江山形胜图,却被密密麻麻的赤色三角小旗刺得千疮百孔。这些小旗如同溃烂的伤口,又似择人而噬的獠牙,深深扎在南阳、颍川、汝南、兖州仓亭等要害之地,触目惊心。尤其是代表兖州黄巾三帅卜巳、张伯、梁仲宁的三面黄旗,紧紧簇拥在仓亭津一带,其势汹汹,仿佛要破图而出。

帐内灯火煌煌,将三位核心人物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帐幕上,随着火焰的跳动而微微摇曳。

主位之上,左中郎将皇甫嵩端坐如钟。他并未卸甲,一身玄黑色的精铁鱼鳞铠覆盖全身,甲叶在灯火下闪烁着幽冷的光泽。肩吞兽首,腰束皮革鞶带,悬挂着一柄鲨鱼皮鞘的环首直刀。刀柄古朴,缠着暗色的麻绳。他面容清癯,颧骨微凸,双鬓已染上明显的风霜之色,几缕散落的发丝紧贴在汗湿的额角。然而,唯有一双眼睛,锐利如盘旋九霄的鹰隼,沉静、深邃,仿佛蕴藏着无尽的山川丘壑。他微微前倾身体,目光如钉子般锁定在舆图之上,骨节分明、带着薄茧的右手食指,正无意识地、一下下摩挲着腰间佩剑的剑柄末端镶嵌的温润青玉。那份历经百战淬炼出的沉稳,如同巍峨山岳,成为这压抑空间中唯一镇定的支点。

立于宽大木案右侧的,是右中郎将朱儁。他身量极为魁梧,几乎比常人高出一个头,壮硕的身躯如同千锤百炼的铁塔,撑起一身暗红色的皮甲,甲片边缘磨损严重。虬结浓密的络腮胡须如同钢针般戟张,几乎覆盖了大半张脸膛。此刻,他双拳紧握,两只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按在粗糙的案几边缘,指关节因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一双虎目圆睁,仿佛要喷出火来,死死钉在舆图南阳郡的位置,胸膛随着略显粗重的呼吸剧烈起伏,皮甲下的肌肉贲张。他的声音如同闷雷在帐内炸响,带着不容置疑的焦灼与急迫:

“义真兄!南阳张曼成那厮,自号‘神上使’,聚啸数万亡命徒,兵锋正炽!幸得南阳孙宇、赵空兄弟,真乃义士!他们率宗族子弟、乡勇部曲,在宛城、叶县一带与张曼成死战周旋,屡挫其锋!这才勉强拖住了那贼酋北上的马蹄,逼得他不得不分兵稳固后方,清剿内患!此乃不幸中之万幸,实乃天佑汉室!然……”朱儁话锋一转,虎目中的忧色更浓,“孙、赵二位终非朝廷经制之师,部曲有限,钱粮匮乏,能撑几时?若张曼成那厮发了狠心,不惜血本,倾尽南阳贼众,如蝗虫过境般北上……”

他猛地抬起右臂,粗壮如椽的手指带着一股劲风,狠狠划过舆图粗糙的表面,指甲几乎要在绢帛上留下印痕。指尖带着千钧之力,“咚”地一声戳在颍川郡治阳翟的标记上:“再看这颍川!波才此獠!长社一战虽遭中郎您亲率大军迎头痛击,损兵折将,被迫龟缩回阳翟老巢。然其人性如豺狼,凶悍暴戾,最是记仇!其麾下多是颍川本地流民、亡命之徒,对山川地理了如指掌!散开便是劫掠四方的流寇,聚拢即成剽悍敢战的贼军,来去如风,飘忽不定!先前我部在襄城一带,就曾吃过其游击袭扰的大亏,辎重损失惨重!”那根饱经风霜的手指毫不停留,带着凌厉的气势又猛地移向汝南郡西华县一带:“还有汝南彭脱!盘踞西华县城及周遭山林水泽,如毒蛇盘踞老巢!此贼尤其狡猾,最善利用汝南多山多泽的地利设伏、藏兵!其部众凶悍异常,新近更是击败了赵太守的郡兵,气焰嚣张到了极点!斥候回报,其正在西华大造攻城器械,磨刀霍霍,显然意图再举!”

最后,朱儁的手指如同重锤般,“砰”地一声重重砸落在兖州腹地的仓亭津区域。那里三面黄旗紧挨,旗尖仿佛带着血腥气:“卜巳!张伯!梁仲宁!此三贼聚啸兖州,裹挟流民,拥众号称十万!仓亭一败,非但没能打掉他们的凶性,反而像捅了马蜂窝,激得他们红了眼,彻底拧成了一股绳!一旦这三个凶神恶煞倾尽兖州贼兵,如洪水般汹涌南下,再与颍川的波才、汝南的彭脱遥相呼应,互为犄角……”朱儁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金铁剧烈撞击,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铿锵,“我军便如同置于砧板之上的鱼肉,四面受敌,八方皆险!局势危如累卵,顷刻便有倾覆之祸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下首位置,汝南太守赵谦正襟危坐于一张稍矮的席垫之上。他身着深青色文官常服,外罩一件半旧的玄色麻布罩袍,袍角沾染着难以洗净的泥渍,显然一路风尘仆仆而来。他面色苍白,不见多少血色,额头和鼻尖沁出细密的冷汗,在灯火下闪着微光。听闻朱儁的疾言厉色,特别是提到彭脱新败自己郡兵之事,他本就低垂的头颅埋得更深,脸上瞬间涌起浓得化不开的愧赧与深切的忧虑。他抬起微微颤抖的双手,恭敬地拱起,声音带着几分沙哑与疲惫:

“朱中郎所言,字字如锥,刺中下官肺腑!两位中郎将明鉴万里!下官……下官无能至极!守土安民乃太守本分,然彭脱贼势猖獗,下官措置失当,致使汝南郡县接连沦陷,黎民涂炭,更让那彭脱凶焰日炽,坐大西华!下官深知此贼狡诈如狐,盘踞西华,不仅加固城防,更不断招揽四方亡命之徒、啸聚山林的强梁,根基日渐深厚。其麾下虽多是被裹挟的无辜百姓,然其中亦混杂着众多积年悍匪、杀人越货的亡命徒,这些亡命之徒凶悍异常,战力绝非寻常流寇可比!若……若南阳张曼成果真不顾一切引兵北上,三路贼兵合力……”赵谦的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几乎无法继续说下去,“那后果……下官……下官实不敢想!”

皇甫嵩的目光,缓缓地、极其凝重地扫过舆图上那几处刺眼的赤色标记。他的视线仿佛拥有实质的力量,在南阳、阳翟、西华、仓亭之间逡巡,每一个点都代表着一股汹涌澎湃的敌意、杀机和迫在眉睫的威胁。他的面容在跳动的灯火下显得更加深刻,薄唇紧抿成一道坚毅的直线。片刻后,他那低沉而清晰的声音响起,如同冰层下沉稳流淌的河水,带着一种穿透迷雾、洞悉全局的冷静:

“南阳危局,暂得缓解,全赖孙宇、赵空二位忠勇义士,临危不惧,率众死守乡土,拖住了张曼成主力。此乃社稷之幸,朝廷之福。”他微微一顿,目光转向朱儁和赵谦,那锐利的眼神仿佛能看透人心,“然则,诚如公伟(朱儁字)与赵太守方才所析,眼前豫兖之局,其凶险叵测,更甚南阳十倍!”

好的,我们聚焦于原文内容,在细节上进行深度扩写:

---

**中军帐议·决断杀机**

“孙、赵二人,真乃国之干城!”朱儁的吼声如同平地惊雷,在压抑的帐内炸响。他钵盂大的右拳裹挟着沛然之力,猛地砸在面前的髹漆云纹木案上!“砰!”一声闷响,案几上的青铜灯盏猛地一跳,灯油泼洒出几点火星,落在舆图边缘,瞬间烧出几个焦黑的小孔。舆图上代表南阳的那面赤色小旗也随之剧烈震颤。朱儁虬髯怒张,虎目圆睁,那目光中既有对孙宇、赵空两位南阳豪杰孤军奋战的由衷赞叹,更有一种绝境逢生般的巨大庆幸:“南阳暂安,张曼成这头猛虎被绊住了爪子!此乃天幸,免去了我等腹背受敌、首尾难顾之患啊!”他胸膛起伏,粗重的气息喷吐,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然而,主位上的皇甫嵩,脸上却寻不见半分轻松。他清癯的面容在跳动的灯火下显得更加冷峻,深邃的眼眸中不见波澜,只有一片沉凝的冰湖。他修长而骨节分明的手指,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重感,在地图粗糙的绢帛表面重重划过!指尖所过之处,仿佛有金铁摩擦之声,从颍川指向汝南,再狠狠戳向兖州仓亭。那三处地方,密密麻麻的赤色小旗如同狰狞的毒疮。

“义真(朱儁字),莫要轻忽!”皇甫嵩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如同冰泉滴落寒潭,瞬间浇熄了朱儁刚刚升腾起的些许热度。“张曼成虽暂困于南阳,孙、赵二位忠勇可嘉,然眼前豫兖之局,其凶险叵测,更甚十倍!”他的指尖精准地点在颍川阳翟——那里插着一面略显歪斜的黄旗,旗尖直指他们所在。“波才在颍川,如受伤的独狼,虎视眈眈,其部散则为寇聚则成军,飘忽难测!”指尖迅疾南移,落在汝南西华,“彭脱盘踞汝南山泽,新胜赵太守,气焰正炽,磨牙吮血!”最后,那根蕴含着千钧之力的手指,如同重锤般“咚”地砸在兖州仓亭那三面紧挨的黄旗上,“卜巳、张伯、梁仲宁!三贼聚啸兖州,拥众最盛,败而不馁,凶焰滔天!此三路贼军,已成犄角合围之势,铁壁合拢,已将我等死死困在这豫州腹地,动弹不得!”

皇甫嵩猛地抬眼,锐利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牛皮帐幕,望向遥远的北方:“更兼河北战事胶着!孟德(曹操字)已率本部精锐渡河,驰援魏郡孙原太守,此乃义举,然亦是泥潭!冀州乃张角老巢,妖道主力尽在于此,更有黑山群贼趁火打劫!河北官军自顾不暇,左支右绌,卢植公亦被张角死死牵制于巨鹿一线……”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朝廷……已无援兵可派。你我,便是这中原最后的屏障!”

朱儁闻言,脸上那短暂的庆幸瞬间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铁一般的凝重。他魁梧的身躯仿佛矮了几分,被这**裸的现实压得喘不过气,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四面楚歌!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若波才、彭脱、兖州三凶这三股恶寇同时发力,东西南北,四面围攻……”他握紧了拳头,指节咔咔作响,“我军……危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帐内死寂,只有那几盏青铜雁鱼灯中的灯油燃烧,发出细微而持续的“噼啪”声。帐外,隐约传来巡夜士卒沉重的脚步声和刁斗单调的敲击声,更添几分肃杀与压抑。沉重的压力如同实质的铅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几乎令人窒息。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皇甫嵩的目光却陡然亮起,如同暗夜中划破长空的闪电!他猛地挺直脊背,玄甲甲叶摩擦发出轻微的“嚓嚓”声。那低沉的声音此刻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决绝,清晰地回荡在帐中:

“绝境求生,唯有一途——主动出击,分而破之!”他的手指如同利剑,再次点在舆图上,在波才、彭脱、卜巳三处要害之间迅疾移动,“贼势虽众,然其致命之伤,正在于互不统属,各怀鬼胎,缺乏协同!此,乃上天赐予我军的唯一生机!”

他伸手拿起案头那份墨迹犹带潮湿气、边缘沾染着几点泥星的军报。绢帛粗糙,字迹是急促的隶书:“河北急报:骑都尉曹操已率本部兵马渡河,驰援魏郡太守孙原。冀州战况胶着,张角主力凶猛,黑山贼张燕部呼应作乱,围攻邺城。河北诸军疲于奔命,自顾不暇,断无余力分兵南下支援。”皇甫嵩的目光从军报上抬起,特意转向下首面色苍白的汝南太守赵谦,声音放缓了一丝,却带着更深沉的力量:“赵太守,令郎公勉(赵俭)正在孙太守府中任掾属,身处魏郡那等战乱核心之地。其艰险,其忠勤,想必你亦深知。河北之局,便是如此。”他放下军报,目光扫过朱儁和赵谦,一字一句道:“我等,只能依靠手中这数万疲惫之师,以及残存的郡县之力,在这豫兖绝地之中,于这铁壁合围之下,杀出一条生路!寻那一线渺茫之生机!”

皇甫嵩的手指,如同定海神针,最终稳稳地、带着千钧之力,点在了舆图上代表颍川波才势力的那面黄旗之上!指尖几乎要将那面小旗按进绢布里。“贼势虽众,然各有所图,互不统属,此其死穴!”他的声音带着洞穿人心的锐利,“波才,性如烈火,骄狂躁进!长社新败,损兵折将,其必视此为大辱,急于复仇以重振声威!其部虽飘忽难定,然正因这急切与躁动,其行踪破绽,反而最易被我捕捉!彭脱,胜后骄矜,自恃汝南山泽地利,龟缩西华,如同藏首之鳖,进取之心已失!至于兖州那三凶……”皇甫嵩嘴角掠过一丝冰冷的讥诮,“卜巳、张伯、梁仲宁!仓亭一败,看似使其合流,实则裂痕更深!拥众自重之下,彼此猜忌之心必增,号令难一,各怀心思!其势虽大如乌云压顶,其心……早已散如风中败絮!”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熊熊燃烧的炬火,带着一种劈开混沌、洞悉未来的力量,锐利地扫过朱儁与赵谦的脸庞:“破局之机,便在颍川!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击波才!此獠,乃三路贼兵中最锐利、最嗜血的一柄矛,亦是最为骄躁、最易折断的一根筋!若能抓住其破绽,以雷霆万钧之力,一举将其击溃!”皇甫嵩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则彭脱必闻风丧胆,龟缩更深!兖州那三凶,更会因波才之败而心生狐疑,互相观望,裹足不前!我军,便可赢得这生死攸关的喘息之机,进而……分而击破,各个击碎!”

“好!!”朱儁的吼声如同火山喷发!他巨大的右掌再次狠狠拍在案几之上,比先前更加猛烈!“轰”的一声巨响,整个沉重的木案都为之震颤,案上的舆图剧烈跳动,几面小旗甚至被震得歪斜倾倒!他眼中积郁的凝重和焦灼瞬间被熊熊燃烧的战意取代,虬髯戟张,虎目精光爆射,如同即将扑向猎物的猛虎:“义真兄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儁愿为大军前驱先锋!此番定要一雪襄城之耻,亲手斩下波才那贼酋的狗头,悬于我军大纛之下!”

下首的赵谦,苍白的脸上也因这决绝的战意而涌起一抹病态的潮红。他猛地从席垫上站起,深青色的文官袍袖因动作急促而带起一阵风。他双手高举过顶,深深一揖到底,声音因激动和决绝而带着一丝颤抖,却异常清晰:“下官赵谦,虽为败军之将,致使汝南蒙尘,然守土护民之责,未敢须臾忘怀!愿倾尽汝南残存之郡兵、府库之粮秣、民夫之丁壮,竭尽所能以供大军驱策,共破此獠!但求涤荡汝南污秽,还百姓朗朗青天,以赎……下官万死难辞之前罪!”他的额头几乎要触到冰冷的案几边缘。

皇甫嵩微微颔首,清癯的脸上,那坚毅如磐石的神情终于有了一丝松动,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霍然起身!玄黑色的精铁鱼鳞甲叶在灯火下骤然泛起一片冰冷肃杀的幽光,腰间的环首直刀仿佛受到感应,在鲨鱼皮鞘中发出一声低沉而悠长的嗡鸣!他环视帐内,声音不大,却如同金戈交鸣,带着一种穿透灵魂的力量,清晰地传到帐外守卫的耳中:

“传令三军!即刻起,厉兵秣马,整备器械!此战,非为个人荣辱功名,乃为社稷宗庙之存续,黎民百姓之安危!当效法卫青、霍去病扫荡漠北之壮举,纵使强敌环伺,四面皆敌!”皇甫嵩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利剑出鞘,直刺苍穹,“亦要在这中原腹心之地,以我汉家儿郎之热血忠魂,杀出一条通天血路!还这朗朗乾坤,一个太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军令既出,一股无形的、令人汗毛倒竖的凛冽肃杀之气,如同决堤的冰河寒流,猛地自中军大帐内汹涌弥漫开来!瞬间席卷了整个庞大的军营!原本只有刁斗声和巡逻脚步声的寂静营盘,仿佛被投入巨石的深潭,骤然沸腾!灯火通明的营帐内外,人影幢幢,脚步声、甲胄碰撞声、兵器出鞘的摩擦声、军官急促的喝令声……汇成一股压抑而充满力量的洪流。这座灯火通明的巨大营盘,如同从沉睡中苏醒的洪荒巨兽,缓缓抬起了头颅,磨砺着爪牙,喉咙深处发出低沉的咆哮。一场注定尸山血海、决定中原命运乃至帝国气数的惨烈决战,已然在初春料峭的寒夜中,轰然拉开了猩红的序幕!帐外,漆黑的夜空下,几颗寒星闪烁着冰冷而遥远的光芒,沉默地注视着这片即将被无尽烽火与鲜血浸透的大地。

皇甫嵩对敌情的精准判断,如同冰冷的预言,在数日后便化作了残酷的现实。

颍川黄巾渠帅波才,勇悍绝伦却性情急躁如火,当他通过散布各处的眼线探知南阳张曼成的主力竟然北上形成合围,又侦得官军之中,右中郎将朱儁所部因先前在襄城一带的损失,兵力相对最为薄弱时,一股强烈的、急于复仇的心思便油然而生。

立功心切之下,波才几乎倾尽阳翟及其周边所能调集的全部黄巾军力,如同决堤的浑浊洪流,裹挟着震天的喊杀声与滚滚烟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疯狂扑向朱儁部驻扎的城池——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

凭借绝对优势的兵力,波才的贼军如同汹涌的浊浪,瞬间便将长社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简陋而密集的营寨如同丛生的毒菌,环绕着古老的城墙,无数裹着黄巾的头颅在城下攒动如蚁,简陋的云梯和冲车如同狰狞的怪兽,在震耳欲聋的战鼓和号角声中,开始向着长社城垣,发起一浪高过一浪的亡命冲击!朱儁和他的将士们,被死死地困在了这座孤城之中。

****************************************************************************************************************************************************************************************************************

长社城下,黄旗如同乌云般覆盖着大地,震天的喊杀声让人心悸。波才率领的黄巾军如潮水般涌向城墙,滚滚刀枪声与军鼓齐鸣。官军虽然苦苦支撑,朱儁亲自督阵,士兵们汗流浃背,死死抓住每一寸土地,但黄巾军攻势猛烈,兵力的悬殊使得战局急转直下。城墙的砖石已被大炮轰得粉碎,城垣破损得不成样子,城头上的守军已几乎无法再支撑太久。

一名传令兵气喘吁吁地冲进皇甫嵩的营帐,脸色煞白,血污染红了他的衣襟。“皇甫中郎!朱中郎危矣!请速发兵救援!”他跪倒在地,声音颤抖,显然已经历了战场上的生死考验。

皇甫嵩并未慌乱,他面色沉稳,眼神如鹰隼般锐利,仿佛完全未受到外界紧张气氛的影响。老将稳如磐石,他缓缓举起手,示意众将安静。他深知波才勇猛却缺乏深谋远虑,战术简单且过于依赖蛮力。他默默地分析战局,心中早已有了主意。“朱中郎死守,不可妄动,”他低声命令道,“我会派兵援助。”

他转向副将,“速速集结精锐部队,悄然出击!”随后,皇甫嵩派出一支斥候小队,迅速穿越旷野,侦察波才的营寨。风沙扑面,斥候们蹑手蹑脚地行进,身形几乎与大地融为一体。

不久,斥候带回了关键信息,“中郎,贼依草结营,连绵不绝!”这情报瞬间点燃了皇甫嵩的内心,眼中精光闪烁。“天助我也!”他低声说道,口气中满是决然。此时,初夏的天气,气候干燥,田野中茅草丛生。黄巾军为图方便,选择了此地安营扎寨,而这些草木正是他一击制敌的关键。

“传令全军,备好引火之物,束草成炬!”皇甫嵩的声音低沉有力,指挥下去的一刹那,整个军营瞬间运转起来。“今夜,风起之时,便是破敌之机!”

就在夜幕降临,风力逐渐加剧时,皇甫嵩亲自率领一队敢死之士,悄无声息地潜出,悄然逼近波才的营地。风声夹带着草木的摩擦声在空气中蔓延。随着皇甫嵩一声令下,战士们抛出火把,仿佛流星划破长空,瞬间便点燃了干草。火焰迅速蔓延,随着风势越烧越猛,熊熊烈焰将黄巾军的阵地吞噬。火光照亮了夜空,映得如同白昼一般,黄巾军猝不及防,营地瞬间成了一个巨大火海。干草与木材疯狂燃烧,火焰扑向天空,炙热的气浪一**冲击,黄巾军的阵线开始混乱。

其中,一名黄巾军士兵被熊熊火焰困住,他挥舞着双臂大声呼喊,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烈焰吞噬。其他士兵纷纷惊慌失措,四处奔逃。许多人因慌乱而互相踩踏,尸体遍地,惨叫声此起彼伏。波才的连营数十里已然陷入一片火海,极其混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被困城中的朱儁看到远方火光冲天,听到外面阵阵杀声,立刻意识到皇甫嵩的援军已经抵达。他面色一喜,毫不迟疑地命令打开城门。城门轰然开启,朱儁亲自率领着城内所有能够战斗的士兵如猛虎下山般冲杀而出,刀光剑影间,黄巾军防线瞬间被撕裂。城内的官军士兵气势如虹,勇敢冲向火海中的黄巾军。

皇甫嵩与朱儁内外夹击,火攻与刀兵并举。黄巾军在火光的映照下,似乎更显得脆弱。虽然他们奋力抵抗,挥舞着武器试图扼制官军的进攻,但官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士气高涨。局势已经无法挽回,黄巾军如同溃败的潮水,一**被击退。

波才站在远处,盯着城外的战况,他的脸色变得铁青,眼中闪烁着恐慌与不甘。他紧咬牙关,挥动着长刀指挥残兵组织防线,但此时的他已然心神俱疲。无论如何,他都未曾料到,自己所依赖的营地会在一夜之间变成这般地狱。眼看着黄巾军在火海中四散溃逃,波才的心中终于明了——大势已去。

他急忙指挥部队撤退,但此时官军的精锐骑兵已然逼近。波才收拢残兵,仓促朝着阳翟(今河南禹州)方向撤退,心中却再无任何底气。他不得不承认,这一战,自己败得彻底。

战斗的惨烈,鲜血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火焰依旧在肆虐,而战场上的尸体几乎覆盖了每一寸土地。官军的士气高涨,而黄巾军的阵地已是支离破碎,毫无反抗之力。最终,波才的残余势力退守阳翟,留下一片废墟。

(本章完)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