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流华录 > 第九十五章

流华录 第九十五章

作者:清韵公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1 15:54:48 来源:全本小说网

张白骑的骑兵如雷霆般席卷战场,随着马蹄声的回响,董卓的军阵仿佛一块破布,被狂风撕扯得四散崩溃。黄巾军的骑兵似乎在瞬间成了浪潮中的巨浪,势不可挡,奔腾而来。

李傕率领的六七百骑兵虽然迅速追击,斩杀了几名落单的黄巾骑兵,但其他的队伍却显得异常混乱。原本井然有序的军阵转瞬之间瓦解,喊杀声此起彼伏,直到天明才缓缓平息。

董卓的军队犹如散落的石子一样,四散逃窜。折腾了足足六七个时辰,直到次日午时,军营才勉强稳住了阵势,仿佛一场闹剧才刚刚落幕。

董卓的脸色一如既往地阴沉,他只露出半张脸,剩下的部分深深埋藏在阴影中。无论是谁,在这气氛中都不敢轻易言语。那些军司马们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李傕的骑兵虽有所行动,却并未陷入完全的混乱,其余的军队毫无有效的反击。甚至连张鼎的虎贲营,都几乎成了唯一一股能够保持建制、快速反应的力量。要不是张鼎亲自指挥,挡住了张白骑的猛攻,恐怕粮草辎重早就被烧得一干二净了。

在场的人都明白,当前这场局面看似混乱,实则充满了荒诞与滑稽。董卓一向自视甚高,却偏偏眼下的局势无法避免,这让他极为难堪。面对着战局的无情摆布,其他的将领则纷纷选择了沉默。所有人都知道,面对董卓的怒火,没有人敢轻易冒犯。

没人敢上去搭话,这个恶人自然只能张鼎来做,只有张鼎可以,他吃了董卓的军粮,又赞了一场军功,又和董卓军职接近,便是惹了董卓也出不了什么麻烦。

樊稠、郭汜眼瞅着张鼎带着几名亲卫就来了,没敢阻拦,张鼎也知道礼数,下了马,独自步行到董卓的军帐。

张鼎迟疑了一瞬,抬手撩开军帐进去了。

董卓脸色沉郁,凝目看了一眼张鼎,没有发作。

董卓的军帐早已不再是昨日宴乐声中的繁华景象。半边帐篷已被火焰吞噬,残破的酒坛四散一地,散发着淡淡的酒香和烟熏味。更让人忍不住一阵苦笑的是,门口的几具亲卫尸体正躺在那里,表情痛苦而愚昧。这些亲卫,都是董卓豪族中的亲人、今人,是从西北乱局中带回来的猛将,但在昨夜的奇袭中死去。而这些尸体,就像是挂在董卓军帐前的悲剧标志,散发出一股荒诞的氛围。士兵们并未敢处置这些尸体,心里都清楚,除非有董卓的明确命令,否则谁敢轻易动这些“心头肉”?

张鼎在昨夜早已安排好了一切。他亲自指派了十名骑兵悄无声息地离开战场,带着明确的任务寻找偏僻安静的地方休息,待恢复体力后再迅速赶往广平,向魏郡太守孙原报告战事。昨夜的宴席上,酒气弥漫,张鼎心里清楚,这不过是一场无奈的应酬。他本不愿再与董卓过多纠缠,尽管已暗中帮助过董卓两次,但与董卓继续合作,势必只能陷入更加复杂的局面。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自己考虑,甚至有些自私——他不想再被董卓牵绊。

董卓缓步走近,沉稳的步伐带着一种令人压迫的气场,仿佛他每一步都在无形中施加着压力。虽然他面上仍旧挂着那不变的笑容,可眼中却藏着一丝警惕,似乎在探查张鼎的反应。语气虽仍显平和,但微微沉重的音调中透出一种无法掩饰的冰冷:“张校尉,多谢你昨晚的鼎力相助,若非你在关键时刻援手,恐怕局势早已崩塌。”

他的话表面上是感谢,然而其中潜藏的意味却如同一根隐形的针,轻轻刺入张鼎的心底。张鼎感受到了那份不易察觉的暗示,眼底的疑虑未曾消散,便迅速掩藏在一片恭敬中。心中并无波动,但内心的想法却是——董卓,你是否真心感谢我,还是只是将我视作你的工具?

张鼎微微低头,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这笑容并不深刻,却足以让人感受到他的礼貌与从容。他并不急于回应,而是稍作停顿,思考片刻,最终轻轻点头,语气温和地说道:“董中郎言重了,战场之事,难免有得有失。能助中郎一臂之力,是我的职责所在。”他的言辞简洁却并不冷漠,话语间满是正直与客气,然而内心的焦虑却早已悄然占据了他的心头。

张鼎的目光并未与董卓对视过长,仿佛有意回避那份试探般的目光。他的思绪早已飞向广平城,孙原的危机时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孙原手下兵力薄弱,广平城如今如履薄冰,黄巾军的动向越发不容忽视。如果此时不加快应对,广平恐怕就会失守。而这场局势的牵动,也将影响魏郡的稳定。无论如何,孙原的安危都让张鼎无法无动于衷。

董卓似乎并未察觉到张鼎内心的波动,依旧微笑着,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张校尉,今后的战局还需我们共同应对。如果有机会,我们不妨联手出击黄巾军,彻底扭转局势。”他的话语虽然温和,但其中的暗藏命令与期待却不言而喻,仿佛他已经在心中将张鼎视作自己的棋子,随时可以调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然而,此时董卓忽然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目光复杂地看着张鼎,眉头微微皱起,似乎是在斟酌什么。终于,他开口道:“张校尉,你出身帝都,自然不知我西北武人何其粗犷。董某从军三十年,摸爬滚打,从不与士族为伍。不过近日……不得不高看你一眼。”

“昨夜两番恩情……”他的语气忽然变得低沉,眼中闪过一丝感慨,“董某记下了。你以往可曾想过,像我这样的人,竟能得到像你这样的支持?”

董卓说着,眼中的粗犷逐渐消失,似乎在那一瞬间,他透过张鼎的冷静与理智,看到了自己某种缺失的部分。或许是因为自己身处权力漩涡太久,身边的朋友和部下总是出于利益的驱动,而张鼎的无私帮助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真诚。他直视张鼎,言语间少了以往的权谋与试探,多了一份感激与自知之明。

张鼎的神情没有丝毫波动,他依旧保持着淡然的姿态,眼中带着一丝温和的光芒,但却并未急于回应。董卓的声音沉沉地回荡在空气中,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张鼎心里知道,董卓并非那种容易动情的人,毕竟一个常年征战沙场,手上有无数血腥战果的武将,不太会对外人袒露过多感情。然而此刻,董卓显然已经将张鼎视为一个信赖的盟友,甚至是一位可以并肩作战的朋友。那种直白的感激和坦诚,让张鼎有些出乎意料。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深邃,似乎在这片寂静中,回想起昨夜的战斗。黄巾军突袭的那一刻,情况极为紧急,形势变得极为复杂。董卓带领的兵力在瞬息间与黄巾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而他作为统帅,身先士卒,亲自指挥,凭借着果敢与力量稳住了阵脚。张鼎虽然并未在前线厮杀,但他的援军及时赶到,凭借他卓越的指挥与兵法布局,将局势扭转。而董卓那一夜的决断,几乎决定了双方胜负的天平,若不是他出手相助,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张鼎清楚,他的参与其实并非出于个人情感,而是为了大汉江山的安稳,他的使命使然。那些“情谊”只是浮光掠影,真实的责任感早已深深扎根在内心。然而面对董卓这份真心,他依然没有丝毫的浮躁,语气依旧平和,言辞依然冷静而理智:“董中郎,不必言谢,事关国事,出征平乱,协防共援,本是义不容辞之事。既是大汉校尉,出手救援同袍,何尝不是分内之事?”

他的话语如常,却在董卓耳中回响。董卓低头沉思,他能够感受到张鼎话语中的坚定和冷静。虽然言辞没有多少温度,甚至显得有些冰冷,但他却从中感受到了忠诚与责任。那是一种如山般沉稳的力量,让他不得不心生敬佩。董卓这时才真正理解,张鼎之所以能够站得如此高远,并非仅仅因为他的才华,而是因为他在千钧一发的时刻,能够冷静思考,做出最合适的决策。而这一点,正是董卓所缺乏的。董卓从未有过如此的思考方式,他一直依赖自己力量的笃定,依赖着自己能够用拳头改变一切,或许这也是他始终无法突破的桎梏。

张鼎并不等董卓的反应,伸手整理了一下盔甲的扣带,语气再度冷静道:“今日之事,皆是为大汉江山,为百姓安稳。无论是你我,亦或是任何一位为国出征的将士,职责所在,亦是天命使然。”

董卓这次没有立刻回应,只是深深地看了张鼎一眼,目光中不再仅仅是过往的轻蔑与试探,更多的是一种尊敬,甚至有几分钦佩。他拍了拍张鼎的肩膀,力道不轻,带着一股无法言喻的情感:“你这番话,我记在心里。若有一日,你有任何需要,董某定当竭尽全力。”他说话时,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疲惫和压抑的情绪。

张鼎的眉头微微一皱,心中的烦躁一瞬间浮现。他并不觉得董卓的提议是出于真心的合作,而更像是想将自己完全纳入他的圈套。董卓的目光透着精明,虽然他们同为将领,彼此间的关系也确实带有一定的默契,但张鼎心中清楚,董卓的人生哲学并不容许任何旁人真正与之平起平坐。对他而言,所有的合作都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利益,张鼎不过是其中的一颗棋子,随时可以被他舍弃。

然而,张鼎并未显露出任何不悦,面上依旧是那抹恭敬的笑意。他的目光平静而坚定,似乎不为外界的风云所动。他缓缓抬起头,凝视着董卓,语气平和却依旧不容忽视:“一切以形势为主,董中郎若有需要,定当全力以赴。”语气温和,却自有一种决绝。那些表面上的承诺并非空话,但张鼎知道,在这个局中,他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董卓似乎对张鼎的回答并未察觉到其中的深意,轻轻点了点头,仍带着微笑,却未看清那背后隐藏的冷静与坚决。张鼎此时心中早已做出决断。他并不打算继续被董卓牵着走。心中深知,自己虽然敬重董卓的军事才能,但这场权力的博弈,他早已不愿再深陷其中。董卓能利用他一次,便能利用第二次,第三次,而张鼎却并不想再做他背后暗中的力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若董中郎有任何需要,虎贲营及魏郡太守自会尽力。”张鼎依旧保持着温和的态度,捎带着点明了魏郡太守和虎贲营的关系。

董卓不会不知道,虎贲营不是北中郎将营,不会听从他的调遣,他能够得到虎贲营的支援是因为背后有孙原的支持。他给魏郡太守府下的各种军令明摆着是为难孙原,而孙原报之以德,能够让虎贲精锐来帮他,已经表明了足够的诚意。

张鼎感受到董卓那不易察觉的目光,目光中蕴含着某种潜在的不安与期待,他并未慌张,反而是淡然一笑,微微低下头,眼中却有一丝沉思。这一瞬间,他并未回应董卓的试探,而是沉默了片刻。董卓那种带有明显试探的眼神,他早已习惯,毕竟在同僚间,这种政治上的暗示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但他并不急于回应,张鼎的心思早已不在此刻的对话上,而是转向了眼前的严峻局势。

他知道,孙原在广平的防守形势非常危险。孙原只有两千骑兵,若是此刻广平城内的黄巾军突然发起对虎贲大营的突袭,只怕孙原守不住——而且昨夜一战,黄巾军只怕已经知道了虎贲主力已经奔到广宗城下,意识到虎贲大营已经没有兵力来。而此时虎贲营里还有大量的粮草辎重。

若自己继续留在这里与董卓周旋,无法及时驰援广平。多待一分,广平虎贲大营便多一分危险。

张鼎不禁叹了口气,心中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他的肩头承载着繁重的责任——一方面,他明白,继续留在董卓身边,只会让自己陷入这场权力的漩涡。董卓心机深沉,眼下的合作更多的是为了彼此间的权力牵制,而非真心的盟友关系。张鼎并不打算在这场没有前景的权力斗争中深陷其中。

董卓轻轻点了点头,似乎没有察觉到张鼎话中更深层的含义。

张鼎深吸一口气,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此刻,他低头转身,迈开步伐离开。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