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流华录 > 第三十一章 议策

流华录 第三十一章 议策

作者:清韵公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1 15:54:48 来源:全本小说网

随着虎贲奇袭的成功,黄巾军的攻势暂时被遏制。然而,冀州的形势依然如乌云密布,黄巾军虽因缺粮和缺乏攻城器械而暂时偃旗息鼓,但其庞大的兵力依旧对周边的城市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应对这一危机,魏郡太守孙原决定召集魏郡的智囊团,共同商讨对策。

会议在太守府的议事厅举行,这里曾是地方官员们处理政务的地方,如今却成为了对抗黄巾军的重要指挥部。厅内灯火通明,烛光摇曳,映照着田丰、沮授、和洽、荀攸、郭嘉等一众谋士的脸庞,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严肃与凝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气息,仿佛一场风暴前的宁静。

“诸位,黄巾军虽然暂时退却,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孙原首先开口,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犹如定海神针,“我们需要找到彻底解决这场叛乱的方法。”

田丰站起身来,缓缓说道:“黄巾军之所以能迅速壮大,其根本原因在于多年来的社会动荡和百姓生活的困苦。张角兄弟利用天公将军的名义,煽动流民起义,吸引了大量无家可归的农民加入。这些流民原本就处于社会底层,生活艰难,一旦有了机会,便蜂拥而至,如洪水般席卷四方。然而,黄巾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的组织结构松散,各地的渠帅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

沮授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不仅如此,黄巾军的内部矛盾日益显现。张角虽然去世,但他的两个弟弟张宝和张梁之间也存在着权力争夺。张宝主张继续北上,攻占更多的城市,扩大势力范围;而张梁则认为应该先稳固后方,确保粮草充足。这种分歧导致了黄巾军的决策迟缓,难以形成有效的进攻。”

和洽补充道:“黄巾军的后勤问题尤为严重。他们的军队规模庞大,每天需要大量的粮食和物资供应。但黄巾军缺乏稳定的后勤支持,只能依赖沿途的劫掠。这种做法不仅难以持久,还会引起当地百姓的反感,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民心基础,使他们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荀攸点头赞同,他轻轻捋了一下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正是如此。黄巾军的指挥官张宝、张梁等人虽然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在战略上却显得短视。他们过于依赖数量优势,忽视了战术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因此,他们在面对坚城和有组织的防守时,往往束手无策,如同猛虎入陷阱,徒呼奈何。更严重的是,黄巾军内部的矛盾已经开始影响到军队的士气,许多士兵对未来的前景感到迷茫和不安。”

郭嘉最后总结道:“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黄巾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其内部存在诸多问题。他们缺乏统一的指挥,后勤补给不足,指挥官的战略眼光有限,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因此,他们目前的停滞不前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巾军的粮草将逐渐耗尽,内部矛盾也会加剧,最终导致其自行瓦解,如风中残烛,难逃熄灭的命运。”

孙原听罢,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诸位所言极是。既然如此,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策略,一方面加强城防,确保各城的安全;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宣传朝廷的恩惠,安抚民心,分化黄巾军的力量。”

田丰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道:“我愿意亲自起草告示,向百姓宣传朝廷的政策,安抚民心。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设立救济站,向贫困百姓发放粮食,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

沮授附和道:“我支持田丰的提议。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祭祀、娱乐等,来凝聚人心,增强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黄巾军内部的矛盾,通过秘密渠道向他们传递不实信息,加剧其内部的分裂。”

和洽接着说道:“城防方面,我认为应该加强城墙的修缮,增派巡逻队,确保各城的安全。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士兵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荀攸点头赞同:“和洽所言甚是。我还建议,可以招募更多的民兵,组建一支临时的防御力量,以备不时之需。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打击黄巾军的士气,让他们意识到我们的实力。”

郭嘉最后总结道:“关于军事计划,我认为我们应该制定一套详尽的防御方案,包括如何应对黄巾军的进攻,如何利用地形优势,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反击。同时,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黄巾军的动向,以便及时调整策略。”

孙原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诸位的建议都非常宝贵。田丰、沮授,你们负责起草告示,向百姓宣传朝廷的政策,安抚民心。和洽、荀攸,你们负责加强城防,确保各城的安全。郭嘉,你则负责制定详细的军事计划,准备随时应对黄巾军的可能反扑。”

会议结束后,众人各司其职,迅速展开行动。孙原站在议事厅的窗前,望着远处的夜空,身侧郭嘉看了他一眼,知道他心中有思量,也不点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秋夜静谧,凉风习习,孙原步入书房,见郭奉孝与管宁已在此等候。桌上一壶热茶散发着袅袅热气,几碟精致的小点心映入眼帘。无需多余的客套,三人如同久别重逢的老友,自然而然地围坐下来。

“青羽,你来了。”郭奉孝微笑道,亲自为孙原斟满一杯茶。

孙原端起茶杯,轻啜一口,赞道:“奉孝的手艺愈发精湛了,这茶香醇可口。”

管宁在旁,脸色不愠不喜,看不出丝毫情绪。

片刻宁静后,郭奉孝缓缓开口:“青羽,今日朝堂上的事,你有何想法?”

孙原放下茶杯,神色略显沉重:“田丰、沮授他们提了许多建议,但我总觉得,关键之处尚未触及。”

管宁眉头微蹙:“青羽担忧的,是不是土地兼并的问题?”

沮授和审配均出身于冀州的大族,这意味着他们的家族在当地拥有深厚的根基和广泛的影响力。家族控制的大量土地和资源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经济基础,还使得他们在地方上拥有一定的政治资本和社会地位。因此,在面对诸如黄巾军起义这样的外部威胁时,他们的首要考虑是如何保护自己家族的利益不受侵害,而非仅仅关注整个国家的安危。

河北士人间的联姻关系非常紧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网络。这种网络不仅仅局限于个人之间的友情,更是一种政治上的互助同盟。沮授和审配通过婚姻和血缘关系与其他世家大族建立了深厚的关系,这些关系网成为了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支撑。因此,在处理政务时,他们会更加倾向于维护与自己家族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大族的利益,以巩固自身的政治地位。

由于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沮授和审配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倾向于采取保守的政策,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避免剧烈的社会变革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例如,在面对土地兼并问题时,他们可能会反对任何可能削弱大族势力的改革措施,因为这直接威胁到了他们家族的经济利益。在对外政策上,沮授和审配也会基于家族利益做出决策。比如,在袁绍与曹操的争斗中,他们会更倾向于支持对自己家族有利的一方。如果某一方能够提供更多的保护和支持,使他们的家族利益得到保障,那么他们很可能会选择站在这一方。

沮授和审配的家族背景不仅塑造了他们的政治立场,还深刻影响了他们在具体政治事务中的态度和行为。他们的决策往往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维护和扩大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不是单纯从国家大局出发。这种立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能够采取的政策选择,但也使他们在地方上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沮授、审配等人均是冀州大族,各自家族在坞堡之中,奴仆上千,自然不在意黄巾军的攻击。河北士人大多联姻,关系匪浅,关系盘根错节,良田阡陌相连,如蜘蛛织网不可轻言。孙原若无天子之命,想在魏郡有所作为,只怕更是艰难。孙原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正是。沮授、审配等人家族势力庞大,各自拥有的坞堡中奴仆成千,对于黄巾军的威胁并不在意。河北士人间联姻频繁,关系错综复杂,良田广袤,犹如蜘蛛网般紧密相连。若非天子圣命,想要在魏郡推行改革,实属不易。”

郭奉孝沉思片刻,道:“的确,这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但青羽,你既然已经看到了问题所在,就不能轻易放弃。”

管宁附和道:“不错,青羽。河北士人的力量虽然强大,但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逐步推进,总会有转机的。”

孙原眼中闪过一丝决心:“你们说得对,我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就退缩。但如何才能既不触动这些大家族的根本利益,又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呢?”

郭奉孝微微一笑,举起茶杯:“青羽,你决定了,我们自然会全力支持。”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