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流华录 > 第四章 天命

流华录 第四章 天命

作者:清韵公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1 15:54:48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天命祸福,如何避趋?”

林紫夜冰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那人不禁又是一个哆嗦,苦笑道:“姑娘说的是,是学生失态了。先贤有训,后人浅薄了。”说罢,便手上捧着书卷,冲王烈道:“请问彦方先生,管先生可在楼里?学生特来还书。”

王烈点点头,却未曾伸手接过书卷,淡淡道:“幼安与魏郡太守孙君共语,你且休息片刻吧。”

那人点点头,四下环顾,却看见典韦凶神恶煞般站在心然身后,林紫夜也不顾他径直入了座,四处看看,竟然没了座位,唯独王烈与心然之间有数尺空隙,踌躇着却不敢坐。

心然似是看出他踌躇,指着那空隙处道:“坐罢。”

那人尴尬笑笑,冲众人一拱手:“学生王行,字伯治,见过诸位。”

“伯治?”邴原大为惊奇,“你是王君叔治的兄长?”

王行点头:“正是。”

邴原转头冲几人解释道:“这位王君是北海人,他弟弟王修叔治与原相熟,亦是听雪楼常客。”

“能够得根距挂纪,想来不是寻常人物。”荀攸点头,冲王行拱手道:“颍川荀攸,见过王君。”

“见过荀君。”王行不熟悉颍川荀家,却知道荀氏八龙,连忙还礼。

王烈笑了笑,冲他道:“这两位是魏郡太守孙君府中女眷。”

王行却是傻了眼,只能拱手微微颌首:“行……见过两位……姑娘。”

林紫夜依旧冰冷如霜,丝毫不理他。心然瞧见紫夜模样,便转过头来冲王行微微颌首,嫣然一笑:“王君多礼了。”

王行入了座,不只是尴尬还是如何,半个字也不知从何处讲起。王烈瞧出他尴尬,伸手拿过了书简,轻轻展开,便看到卷首目录标着四个字:

论衡刺孟

王烈的眼睛登时睁大,径自转手递给了邴原。邴原信手接过,亦是眼前一亮。

《论衡》是鸿儒王充在孝章皇帝时期元和年间所着的一部奇书,王烈、邴原皆是只闻其名而不识其书,想不到竟然在此见到。

身边荀攸轻轻一瞥,登时紧张起来,厉声问道:“此书何处得来?”

王烈、邴原互视一眼,登时心知不好。心然与林紫夜一时不知为何,荀公达素来谦逊有礼,想不到今日竟然突然如此神情语调,竟是颇为严厉。太史慈与典韦两人不明所以,一言不发。

郭嘉目光扫过,突然轻笑一声:“公达,不过一篇《刺孟》,何必如此动怒。”

荀攸冷眼相对,虽然自知失礼,压低了声音,却未曾舒缓神情:“如此毁谤先贤之书,读之何意?”

心然一听“刺孟”二字,便已知晓其中矛盾,脸上亦不由显出一丝苦笑。

王充本是王莽家族中远支子弟,不过其祖先早已没落,光武中兴时已是寻常百姓家,建武二十年王充不过十八岁,游学于帝都太学,遍访郑众、桓谭、班彪等古文经学家,与班固、傅毅、贾逵等大家相交,是一代名士。只不过他与桓谭笔调相似,桓谭曾在光武皇帝面前冒着杀头的危险非议谶纬神学,对俗儒的鄙俗见解更是深恶痛绝,常常调笔讥讽,“由是多见排抵”,以至于死于被贬途中。王充穷三十年之力作《论衡》,痛斥谶纬之学,甚至有《问孔》《刺孟》之章,与今文经学一脉背道而驰,因此不为学界所容。荀氏一脉虽世习古文经,荀爽更是古文经学大成之家,却仍不能及王充这般天马行空。以至于今日荀攸有如此怒气。

王行不知这位荀氏家族的人物为何动怒,只得道:“此书是幼安先生所借,《论衡》一书,他亦不过只有数卷而已。”

荀攸不理他,望向郭嘉:“奉孝,你不守章句之学,何必跟着掺合?”

郭嘉微微一笑,抬头看着心然:“姑娘似乎读过《论衡》?”

心然点点头:“不错,妾身确实读过几卷。”

众人皆是诧异,尤其是邴原和王烈,王充言论不容于世,唯有不多抄本流传后世,管宁的听雪楼藏书两人读过多次,却未曾看过《论衡》,可见乃是管宁新近搜集到的,心然不知是何出身,女子之身竟然读过几卷,显然更在管宁之上。

看着众人奇怪,心然不禁一笑,解释道:“当年青羽体弱多病,不能久学,妾身长他两岁,便代他读了几部书,再教给他。”

看似解释开来,郭嘉的眉头却是皱起,眼中闪过疑惑之色。

荀攸心中一动,眼见得这满座竟无人与他意思相同。他并非贬低王充,而是知道其书中有利有弊,有为争论而争论的言语,不宜偏信,一时间言语上过激了些,却忘了这青州儒宗皆在这座白楼之中,一不小心便是一场争论。

“公达说的有理。”

管宁的声音自背后传来,众人循声望去,正是白衣紫衫两道人影从楼上缓缓下来,已是密谈完了。

王行如遭大赦,急忙起身将书卷递过来:“先生,多谢赠阅书籍,现完璧归赵。”

那白衣青年“嗯”了一声,身形如白鹤挺立,羽翼未张却已深深具有那一身气度丰采,接过书简,淡淡道:“《论衡》之作,是宁在会稽见过蔡邕先生时,从他那里抄将来两三卷,不过是前人作品,补充所学之不足,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公达以为如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荀攸豁然开朗,他本不想争执,一盘僵局在管宁两三句话中烟消云散,拱手为礼,深感钦佩。

管宁看着满座宾客,不禁一笑:“今日倒是稀奇,高朋满座了。”

转头看向孙原道:“青羽,可愿听我抚一曲?”

年轻的紫衣公子沉默至今,唯有笑容未曾消退,颌首道:“幼安抚琴,能安心定神,求之不得。”

众人更是懵了,不过谈了一席话,两人竟然尽去客套,浑然如多年老友般的交情了。

“先生……”

王行咬了咬牙,拱手下拜道:“先生,黄巾军已经往这里杀来了,还望早做打算啊。”

“嗯?”

管宁回过身来,第一次皱起了眉头:“距此还有多远?”

“不知道。”王行摇了摇头,苦笑道:“青徐二州遍布太平道子弟,如今振臂一呼,天下皆反,也许不远处的城池村落已是太平道黄巾军所有。”

荀攸、邴原等人陡然想起不久前那浩荡的恐怖人潮,直觉冷汗在背,即使火盆在侧仍是无比森然。

“你不要久留。”管宁不假思索,嘱咐他道:“即刻去寻找方圆五十里内的儒生,嘱咐他们来听雪楼结庐为家,暂避锋芒。”

王行愣了一下:“那寻常百姓呢?”

管宁道:“太平道出于寻常百姓,张角不会自断根基。”

王行点点头,这才想起外面已是兵荒马乱,原本怀抱一颗还书守诺之心,方才鼓起勇气跑着一趟,此刻让他去联系方圆五十里内的儒生,少不得要撞上太平道中人,竟是勇气全消,脚下如生了根,寸步也动弹不了。

管宁见他这副模样,想了想,转身奔露台琴匣去了,再转身时,手中已多了一管白玉洞箫。

心然深通音律,一眼便瞧出那白玉洞箫乃是是一硕大白玉生生打磨而成,通体莹润剔透,可谓是举世罕见的珍品。

“你执此物,但凡遇到太平道众为难,便说是听雪楼管幼安的使者,去见青州太平道首领,倘若是能见到……”他看了一眼王行,语气一转,意味深长,“你见了他,便把我交代的再说一遍就是了。”

王行目瞪口呆:“先生……可是当真?”

看着管宁点头,王行不禁头大如斗,他不知道管宁何来如此自信,纵然管宁是青州冠冕,如此托大实在是可怕,简直就是拿他性命当赌注一般。

身边王烈笑了笑,道:“幼安不要吓他了,还是我去一趟罢。”

管宁凝眉,沉默数息时间便道:“如此,有劳彦方兄。”

若是之前尚不明白管宁的打算,此时王烈的言语便明显了许多。以管宁之名声与其和张角的交情,黄巾军无人敢动听雪楼。北海管幼安、王彦方之名名震青州,不是王行这等后生晚辈可以比拟的。至于荀攸,也是,嘴角微动,终是未曾说话,他知道王烈是陈寔弟子,乃是和荀爽同辈的人物,自己按辈分还当叫一声“师叔祖”。

王烈随性旷达,接过玉箫,按捺住欲行礼的诸人,冲孙原一颌首,便径直开门去了。留下楼内众人面面相觑。

心然望向孙原,微微皱眉:“王先生便这样去了?”

孙原不知如何解释,只得看着管宁,旁边邴原看出孙原窘迫,冲心然解释道:“曾经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言:‘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彦方兄听闻此事,便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彦方兄言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便是先前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便来寻彦方兄,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彦方兄声望于青州,可谓第一人。”他看了一眼管宁,又道:“幼安虽是名声在外,却是素来孤僻,乡间声望自是不能同彦方兄相比。故而,此为上策。”

一时间,众人连连点头,王烈之名由此可见一般。自然,也能瞧出管宁在片刻之间便定计的敏锐思绪,便是郭嘉与荀攸亦是不得不钦佩。

北海朱虚,听雪白楼,名不虚传。

孙原望向管宁,笑问:“先生还抚琴么?”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