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流华录 > 第十八章 玄衣

流华录 第十八章 玄衣

作者:清韵公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1 15:54:48 来源:全本小说网

整座帝都彻夜狂欢,火光冲天,从宫城里一阵阵传来喧嚣之声,无人注意到,那一道玄色的身影悄然隐于三公府的飞檐上。

黑夜里,他如同鬼魅一般,在大汉权利中枢的所在进退自如。若是孙原或是赵空在此,恐怕亦是不得不惊讶这人的轻功身法妙绝。

入了太常寺,身影悄然立在飞檐上,檐下侍女的声音清晰传来:

“适才你可见到了刚到的南阳太守?”

“见了见了,当真是英俊得很,可少见了。”

之前那侍女连忙道:“可不是么。这太常寺往来的都是大汉的王公侯爵,不然也是封疆大吏,若论相貌,可还是头一次如此英俊的人物呢。”

另一个侍女又接口道:“只是奇怪啊,怎么方才才住进来,便连人都不见了,适才我去送宵食,都不曾见呢。”

“说的是呀,进了府就不见了……”

两个侍女的声音渐行渐远,却丝毫不曾注意,头顶飞檐上已经悄然站了两道身影。

落楚恭敬站在孙宇身后,躬身施礼:“落楚恭迎府君。”

眼前身影只是悄悄挥了挥衣袖,淡淡道:“太常寺可有什么不妥?”

落楚起了身,仍是恭敬答道:“属下查了一个时辰,太常寺内一应人等皆在欢度除夕,并未见到什么人私自进入。”

孙宇不语,远眺整座太常寺,便是侍女、侍卫脸上亦是笑声不断,丝毫不觉有什么不妥。

“可还有什么不妥?”

落楚颔首,道:“唯一有所不妥的地方便是司徒府。”

司徒府,袁家,袁隗。

孙宇背对落楚,他看不见眼前这位太守到底是何表情,只能听见他毫无情感的问话:“何事?”

“一天之内,司徒府四周的望楼增加了多名警卫,与司空府一对比,可谓判若云泥。”

孙宇略一沉吟,便发觉不对。袁府家大业大,人口众多,本来已是戒备森严,何况如今袁隗身在皇宫之内,无端在除夕之夜突然增加警卫,袁府在做些什么?

“可还有什么别的?”

“三公九卿府暂无别事,倒是方才一辆四驾马车进了太常寺,好似是从北宫方向回来的。”

孙宇的眼神中反射出远处的灯火,飘忽地看不出他的心思,他只是挥了挥手,示意落楚继续说。

“一切如常。”

落楚的观察确实一切如常,整座帝都看不出什么奇怪之处。

唯一的奇怪,可能就是从清凉宫里出来的孙原了罢?

他远眺皇宫,偌大帝都沸腾如海潮汹涌,无数的阴谋诡计埋藏在这片汹涌之下,明日,或许又是另外模样了。

袁隗一定知道些什么,帝都的老狐狸一个赛过一个,不过凭目下身份,去见他,是否方便?

“二弟回来,就说我去了别处,过几日他自己回南阳就是了。”

落楚不以为意,这位南阳府君独来独往已成习惯,其心思复杂,便是赵空尚且难猜中三分,便是见不到人亦不奇怪,他这位护卫不如说是府君跟班来得更副其实。

“喏。”

落楚躬身行礼,再抬头,已然不见了玄衣踪影。他摇头笑笑:这位府君啊……

*********************************************************************************************

灯火通明的一座座高楼,却看不见他如鬼魅一般的身影。他的速度太快,脚下是三公九卿府的道道门庭。

司空张济不在府内,内眷也在后宫,偌大一座司空府几乎不剩下什么人,冷冷清清,只不过还有三五十仆从在府中洒扫忙碌,便是下人也该是过节的时候。孙宇不觉反常,径直越过司空府便是太尉杨赐的府邸。

整座府邸空空荡荡,一片漆黑。

杨赐是弘农郡人,杨家是弘农大姓,祖父杨震、父亲杨秉皆官居太尉,并且都以忠直而闻名,还是世代研习《欧阳尚书》的家族。和汝南袁氏同为当时的名门大族。他本人更是天子帝师,长子杨彪先后接任侍中、五官中郎将、京兆尹,现任颍川太守。颍川是士人汇聚之地,杨彪以家学知名,极得人心。

而此时的杨府内,却仿佛空荡荡地一个人也没有。

孙宇停下身形,恰好立在高大的悬山(注:汉代建筑屋顶,参孙机《汉代物质文化图说》)之上,脚下的三鹤纹瓦坚实厚重,便是偌大活人站立其上,仍是纹丝不动。

三公府厅堂广阔,方圆二十余丈整齐立着两排方柱,本该点灯的灯柱也无一丝光亮,仿佛堂堂三公,家里连个仆人也无。比邻的袁隗府邸则是灯火通明,人声熙攘。其余公卿的府邸,纵然不及袁府奢华,到底也还有掾属官吏活动,偏偏这杨府安静地有些诡异。

孙宇心下奇怪,虽然杨赐谦逊清廉,然而杨家连续四代皆位居三公,若是穷到连个仆从也无的份上,他是断然不信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四处望望,瞧见了后庭隐约有些光影,不多想便悄然跃了过去。

太尉府确实广阔,前庭种了二十棵劲松,两株相距二丈,还积着昨夜的雪,不远处便是五六排卧室,间有灯火,孙宇没有理会,似一只夜空里的雕鸮,玄色衣袍与浓浓夜色融为一体,直奔后院。

地面上铺着整齐的回纹砖,他轻轻落地,饶是三公府戒备森严,在这举世同庆的时候,也发现不了一个武功如此了得的人物。

他望着后院正厅之中的灯火,眼中掠过一丝奇怪的神色。

斗拱的四面是长长的出檐,配合两座挑拱,大气非常,三层的平叠拱代表着主人的身位尊贵,此刻杨赐不在府内,他的长子杨彪远在千里之外的颍川郡做太守,此刻有资格坐在这里的又是何人?

仿佛感觉到了什么,正门悄然从内打开,缓缓走出一位头戴儒帻巾的中年人。

两人四目交错,却没有太多惊讶。他望着孙宇,目光上下打量,不禁笑了:“何方贵客,竟然以深夜到访?”

孙宇虽然一身玄色衣袍,却是头戴进贤冠,足下一双玄色长靴,虽未配剑,却明明带着独然的傲气,如利剑出鞘,直逼人前。

那人上下一打量孙吴,眼眸里神采奕奕,宽袍大袖反衬出他的身材高大。

“看来是位不速之客。”

“在下杨琦,不知阁下到此,可有指教?”

杨琦,杨家后起之秀。太尉杨赐的亲侄儿,少年通经,与杨赐并列杨家的后起之秀。

孙宇飘然而落。他知道杨琦,大汉世家众多,杨家更是顶尖的世家豪门,每一个年轻之辈将来都有可能是大汉的三公九卿。

“堂堂三公府,竟连一个护卫也无。杨公未免太过轻视自身安危。”

杨琦笑了笑:“帝都是大汉的帝都,杨家在天子庇佑之下,岂有危难?”

孙宇心下慨然,笑道:“天下有如杨公这般人物,是万民之幸。”

纵观大汉的世家豪门,无不奴隶上千,敛财侵地,似杨家这等顶尖士族,却无护卫,人口寥寥,确实难得。

他望着杨琦,嘴角扬起一丝阴暗的笑意——

“可是太平道,未必能如此想。”

杨琦眉头一挑,显然被孙宇这句话所影响。

孙宇本未想待在帝都,他来帝都的唯一目的便是与张温联系,他需要知道帝都对南阳事项的态度。今日无心之举,竟然能看见杨家的态度,再好不过。

“阁下可是南阳太守孙宇?”

孙宇闻言,心中登惊,眼神中的讶异一闪而过,只是轻笑一声:“不怕在下是乔装的太平道中人,来杀杨公的?”

杨琦微微一笑,没有接话,只是侧了侧身,道:“久闻使君大名了,请入内一谈罢。”

孙宇不动。

杨琦回头看了看他,捋了捋自己的须髯,笑道:“孙使君不奇怪么?你在南阳郡做的那些事情,便是一件也够弹劾了,满朝上下视若无睹,岂不匪夷所思?”

孙宇凝眉,他自认在南阳的所作所为已经足够谨慎,地方有蔡家,朝中有张温,如此周密的部署,竟然仍是走漏了风声。

“不必讶异。”

杨琦淡淡道:“三公九卿,每一位都根系深远,南阳郡太守又是显要职务,从你上任之初,各方便已深入南阳,查你根底。你离开南阳郡,只怕各方都已知晓。”

他顿了一顿,又道:“怕是陛下也该知道了。”

孙宇展眉。

他的南阳太守之职,至今已有三月,三个月内他在南阳拉拢世家豪门,暗中购买马匹、招募佃人,件件都是大罪——若说一丝风声也走不掉,他自己也是不信的。

杨琦的话,反而让他觉得自己更加安全。

他跟着杨琦,缓缓踏上台阶,挑拱下散发着袅袅轻烟,往中厅一望,几樽博山炉正燃着炭火,一座十二支青铜立灯点着光亮,三五张案几错落摆放,倒不像是太尉府中堂,反而像太尉府的公事堂。

两人随意落座,那般感觉,正如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

孙宇眼尖,早已望见身下两重席上压着角的是四座铜制犀牛。

“堂堂三公府内,竟然用铜席镇。”

孙宇淡淡问道:“杨家世代公侯,如此勤俭么?”

“天子垂爱罢了。”杨琦微微一笑,“大汉立国四百年,豪门出了无数,杨家习儒学,养心莫善于寡欲,理所应当节俭。”

孙宇心下笑笑,在南阳时,他见多了豪门望族,各个坞堡林立,似杨家这般位至三公还如此节俭的十分少见。

“太平道盘踞南阳,传说有一位‘神上使’统领太平道教众,随时有可能祸乱南阳——这一点,相信孙太守自己清楚,南阳郡的那些世家豪门应该会成为你的臂助。”

孙宇点头:“果然是瞒不过帝都。”

“南阳郡是光武皇帝龙起之地,谁都会派点人盯着的。”杨琦笑道,“蔡家决定助你,卫尉张温是蔡讽的姐夫,想来你到帝都第一件事,便是见过张公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孙宇依然点头。

“杨家、张家、蔡家,说不上同气连枝,到底都是为了大汉的长治久安。因此,朝堂上一些重臣,知道孙使君在南阳行事不合汉律,却不肯上疏检举弹劾,也是寄希望于孙使君能保南阳太平。”

“此时,张公已有嘱托。”

孙宇望着烛光摇曳,杨琦此语明显是代表了杨家的意思。杨家虽然名臣众多,但是与袁家并无太大区别,杨赐父子或许勤俭持家,可是那些门生弟子,却未必个个品行端正,便是雒阳之外的那些坞堡,杨家门生便是有份的。

孙宇道:“朝堂上,外戚何进、中朝十三常侍、外朝杨家和袁家,便是四股势力,光禄勋张温张公、廷尉崔烈崔公、执金吾袁滂袁公、还有即将还朝的卫尉刘虞刘公,都可算作杨家的从属罢?”

杨琦摆摆手,道:“岂敢岂敢,不过是为了天子罢了。族叔是天子的老师,这般年纪大了,也该护着天子。”

杨琦没有正面回应孙宇,便是默认了此事。

“既然如此,孙某便直入正题了。”

他望着杨琦,一字一句道:“朝堂之中,谁会是太平道的盟友?”

杨琦眼睛陡然一亮:“原来你是为了此事进入帝都的。”

一切便都说得通了,孙宇和孙原不是一同入帝都的,或者两人根本不知彼此的存在。孙宇偷入帝都是因为借助赵空在帝都述职的机会,能够出入太常寺。但是由于孙原入宫声势太大,以至于太常寺多了一个二千石的官员都无人察觉。

孙宇为何入帝都,从头到尾杨琦都猜不到,他本来就是白身,若是其他人偷溜进太尉府,早已被他报警抓了。太尉虽然不在府中,府中的侍从护卫也不是一个不剩,杨琦不过是自己来了兴趣,看看这位“梁上君子”的孙太守到底想做什么。

“杨琦无可奉告。”

杨琦目光凝聚,落在孙宇身上——“如此严厉的指控,谁都不会认。”

“太平道还没反。”孙宇下意识地提醒,“朝中无人信道?”

“相信张公说的比杨琦多……”杨琦摇头,“太平道还没反,便无人公开与其交流,袁家更是连家中仆从都管理极严……”

孙宇眉头一挑:“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早些时日,司徒府上有一个信奉太平道的仆人,被扑杀了。”这回换了杨琦挑眉,“本来算不得什么事情,不过……”

他眼角突然一咧,显然也是被孙宇的意思指向所影响——太平道反迹未露,为何袁家如此匆忙与太平道划清界限?还如此大张声势,令满城皆知?

杨琦的戛然而止令孙宇颇为意外,显然作为杨家核心人物的杨琦对袁家的所作所为毫不知情,甚至不曾想过朝中有人串联太平道之事。

“不过什么?”

“没什么。”杨琦笑了笑,转移了话题,“今夜千秋万岁殿歌舞升平,大汉想必有个好年。”

孙宇没有接话,他似乎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

杨琦摆脱了话题,他站起身,摇指远处的皇宫——“帝都之内二千石均在宫中,今日除夕大典,使君不去看看么?”

待他回身之时,孙宇已然消失不见。

飞檐顶上,孙宇已然明白,今夜有事的不是三公九卿,而是皇宫——袁家、杨家都不愿意和太平道扯上关系,便是表明了三公九卿的态度——每一个大族都知道太平道必反,都不会让今夜有事——那么今夜唯一有事的可能便是皇宫。

皇宫内,还有太平道的内应。

他不再思索,身形骤发,如一只夜间的鹰蓬勃飞起。

*******

复道的血腥气在漫天大雪下仿佛无人知觉,却见两排渺小的身影远远地从千秋万岁殿后方出来,只有前头两盏小小的宫灯照亮,一直往复道方向去了。

这皇宫里,只要是死了人,最早知道的一定是中常侍,而不是光禄勋。

这两排的最前端,便是中常侍徐奉和中常侍封谞。

徐奉的身子肥胖,不过百十步便已然气喘吁吁,却是面沉似水,咬着牙一步步往前急行,身后的小宦丝毫不敢伸手。徐寺人的霉头,谁又敢去触?

“噗”地一声轻响,徐奉的脚步重重踩进雪里,扭过头来看着封谞,似逼问一般吐出一句话来:“不是日子没到么,怎么动静那么大?”

一路走来,封谞同样一脸凝重,他斜着看着徐奉,脸上露出嫌弃的神色,不知是鄙夷徐奉还是厌恶这般天气。

见封谞不答话,徐奉的身子猛然往后一仰,脸上深情一滞,仿佛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冲身后摆了摆手,一行人又跟着他往复道那边去了。

远处的宫墙上,剑师王越冷冷地看着一行人,转身往清凉殿去了。

清凉殿中,天子听了王越的叙述,听闻徐奉、封谞赶往复道,只是笑了笑,缓缓从坐席上起身,笑道:“朕该去大殿了。”

他又回头看着王越:“王爱卿说说,今夜除夕大筵,可否有朕爱吃的胡饼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越在天子身后微微躬身,不曾直视天子,拱手道:“陛下言笑了,除夕大典自有规制,胡饼自然上不了天子膳食。”

天子无奈地摇了摇头,感慨一声:“都说朕享有四海,可朕却连一餐饭都决定不了啊……”

王越听得真切:天子这声叹惋,叹的可不是那一块胡饼,分明是这大汉朝臣的权柄。

***********************************************************************************************

孙宇的身影在夜色下飞驰,他虽然只来了短短一日,却已见过张温和杨奇,如若杨奇足以代表杨家,那他已经可以确认帝都之中到底布了什么局。

但是他还是不放心,还想再看得透彻一些。

杨家身为士族领袖,不会暗中联络太平道。那么世族之中,最有可能联络太平道的便只有袁家,四世三公的袁家,也是暗中联手中常侍、目无汉律的袁家。

他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袁家私通太平道。

南宫前。

孙宇直奔卫士处,要求卫士紧急通报此刻正在千秋万岁殿的侍中刘和。

“在下乃刘侍中故友,突遇变故,请务必通报刘侍中来见,事关皇宫安危。”

卫士们面面相觑,神色紧张。

他们认出了孙宇这一身二千啖的袍服,还戴着二千石的冠冕,如若往年大典,说不得要严加盘问,二千石不在殿上,跑到这里做甚?奈何今年的大殿怪事频出,连张公、刘公都连夜出行,带着两寺下属四处行查,再不懂事的皇宫卫士也该知道大典出事了。

罢了,出了事自有刘侍中担着。卫士什长回头注视一眼,立刻有卫士奔下卫楼,与传令宦者直奔千秋万岁殿而去。

孙宇眉眼一咧,他目力非常,哪怕隔着卫楼也能看出一众卫士神色慌张。

“此二千石印。”——他举起腰间官印,“开门。”

彻夜的狂欢没有挡住复道上的血腥气,山呼万岁之声从遥远的千秋万岁殿传到皇城之外,再从皇城传到雒阳城外。

这一夜太漫长了,漫长到整个帝都的暗潮汹涌仿佛都到了明面上来。

孙原入宫、孙宇入雒、复道血案,所有的事情一一串联,背后的操控者直指当今天子。

千秋万岁殿里的刘和千算万算,不曾料到竟然有人会在此时找上自己,宫门卫士、禁宫卫士、殿门卫士、服侍宦官一层层传进来,刘和直觉眼前的歌舞和美味佳肴都成了火炭一般烫手。

他苦笑一声放下烤肉的铁叉,冲身边的侍中向栩一拱手,告了声罪,匆忙退出大殿。

那宫门卫士在大殿门口等了许久,终于看见刘和出来,匆忙接过了身边宦者手里的宫灯,急速上前道:“侍中……”

刘和伸手打断他,在两个宦者的手忙脚乱下穿上了靴子,一扬手道:“路上说。”

一听到“玄色衣衫”,刘和心中登时一惊,哪个两千石会如此特立独行,不过就是孙宇一人嘛。

孙宇偷偷潜入帝都,除了自己、天子、太常寺的主官知道之外,刘和不确定谁知道,但是依孙宇的性格,此时决然不会外传——能够让孙宇不得不现身的动机才真正让刘和陷入头痛。

他宁愿希望此刻在宫门处等他的是孙原,起码孙原捅下天大的篓子也有天子给他撑着。

他最不想见的就是孙宇。

“还真是你。”

刘和暗道不好,周围侍卫众多,他却不敢显现出半分担忧神色。随即道:“这位是陛下信重的人物,事发紧急,切莫泄露他的行踪。”

众多卫士同时应诺,大汉最年轻的议郎、大汉最年轻的侍中,这句话的分量可是比九卿还要重的。

刘和没有多说什么话,摆了摆手示意小宦者回千秋万岁殿复命,自己则是带了孙宇往偏僻处而去。

孙宇是私自离开属地的,单凭这一件事泄露出去,丢官罢职都是轻的,刘和无论如何也要保他。

“轻易暴露自己行踪,不像你的风格。”刘和望着孙宇,苦笑一声。

孙宇嘴角微微上扬:“看来皇宫出事了。”

“这你也能猜到。”刘和皱眉,“你是不是查到什么了。”

孙宇点头:“我去了一趟太尉杨公府邸,见到了他的侄子杨奇。”

刘和托着,自从他去接了孙原进京,帝都的事情便一件接一件,仿佛注定了这个新年不会太平。

“杨奇和我交了底,不出意外,杨家应该知道了我在南阳的事情。”孙宇道,“依杨太尉数十年的阅历,不难猜出我要对付太平道,他选择不问,显然与我目的相同。”

“杨公反对太平道不是一次两次了。”刘和道,“你深夜来,究竟为了什么?”

“若是太平道在帝都内有盟友,最大的可能便是十常侍或者世家豪门,除了杨家便只剩下袁家了。”

他话音转低,沉而有力,一字一顿:“恰好,袁家今夜的护卫有些太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和豁然抬头,目光直视孙宇,脸上的神情显示出他此刻的震惊。

“若是今夜的事与袁家相关……”

刘和一瞬便想到了复道上的可怕事件,数百条精锐的性命一夜之间消失,这样的手段、能力,显然足以颠覆一位皇帝在皇宫内的统治。

孙宇往着他脸上神色,联系方才皇宫侍卫的紧张,他自然知道,今夜的事情恐怕大到令人窒息。

刘和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望着对面淡然稳重的玄衣公子,缓缓吐出一句:

“你信么?复道上的数百名皇宫卫士,在今夜大典开始之前,便被掉包,杀了干净。”

孙宇的眼睛陡然瞪大。

巨大的压力仿佛笼罩在整个帝都上空,黑暗的天空深邃而显得更加可怕。空荡的宫道显示出皇宫护卫的调动与紧张,唯有远处千秋万岁殿爆发的竹爆声夹着舞乐,显出讽刺般的差异。

孙宇没有停留,赵空和孙原可是空手入宫,他随即讨来太极和渊渟,极速奔向北宫,今夜危机四伏,没有配剑在身恐怕更加不利。

刘和没有停留,匆匆赶回大殿完成今夜的大典,他自然相信天子是安全的,王越必然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天子自然也会知道。

恐怕,只有到了明天,才是真正的危机。

********************************************************************************************************************

刘和匆忙奔回大殿之上,天子仍然不在,三公九卿以下觥筹交错,开怀痛饮。

种拂一直四处张望,依照汉律,他本不该如此放肆,只不过他派去找天子的几波侍从都未回返,职责所在,不由地他不着急。

一名侍从躬身弯腰,急趋而来,在他耳畔轻语几句。他眼睛紧张之色一闪而过,匆忙起身,回首吩咐身后:“击磬!击磬!”

刹那间,密集的磬声大作,整座大殿刹那间礼乐停止,六十四名舞女同时停下舞姿,缓缓列成两列,跪伏于地。

满殿臣工同时停下食箸,移身于坐席之侧,伏地恭迎天子驾临。只有种拂早已站在天子座旁,高声吼道:“迎天子!”

磬声回响在悠悠大殿内,宦者开道,宫人执扇相随,中常侍蹇硕一身黑衣,头上戴着赤帻,双手握着一个大鼗摇个不停,“咚咚咚”声音急促,领着一种宦者趋行,身后拱卫着的正是适才发火的天子刘宏。

天子着履,在大殿上悠然而行,一阵开怀大笑,爽朗声传彻大殿:“诸卿免礼免礼、如此良宵,朕与诸公同庆!”

大殿之中唯有天子之声响彻,蹇硕手中小小的鼗鼓鼓点密集,陡然增添了一股微妙的可怕气息。

种拂下意识地看了看不远处的太尉杨赐和司徒袁隗,随即又吼道:“天子驾临,万民同庆!”

“除夕之夜,诸公飨宴!”

礼乐复作,刹那之间,整座千秋万岁殿再度响起琴瑟弦鸣,筚篥吹管之声共奏汉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之曲。

天子虽是北方人,却颇爱荆楚江左之乐,这首《江南可采莲》之乐,正是大江以南的民间歌曲,颇有水乡柔情。

场中一名歌姬长袖善舞,窈窕动人,轻轻歌唱,周围十二位歌姬伴唱,悠悠柔情如水绵长。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美人歌舞,群臣饮宴,虽可小声交谈,却无人敢过于放肆,一饮一食皆是战战兢兢。

陛阶下,杨赐看着天子从大殿之后一步一步回到主座,开怀大笑,心中竟有几分沉寂。

他轻轻捻须,心中不禁感慨:“两个大郡太守秘密入京,陛下秘而不发,到底是在谋划些什么?”

他久居朝堂,便是长子杨彪也是久居二千石的高位,几十年来见惯了天子行事,却着实有些不清楚,天子到底要做些什么。

旁边的张济和袁隗,饶有兴致望着美人歌舞,却是丝毫瞧不出半分紧张模样。

张温的座位还空着,三公九卿缺位,放在平常必是引人侧目的大事,而今众人皆视而不见,仿佛早已有所约定。

就连一贯稳居朝堂的中常侍赵忠也不见了踪影。

杨赐托起自己的髭髯,望着根根白须,自嘲也似地叹了口气:“到底是老了……”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