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流华录 > 第十一章 暗潮涌

流华录 第十一章 暗潮涌

作者:清韵公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1 15:54:48 来源:全本小说网

马车转过头去,沿着大道径直行上了朱雀大街——这条大汉帝都的核心官道。

那人掀开窗帘,淡淡看向这天下最繁华的街道,眉宇间凛然有几分英气。

“每次来这朱雀大街,皆是令人讶异——果真繁华。”

外头的车夫搭了一句:“繁华不过过眼,只怕这繁华也撑不了许多时。”

里面的年轻人笑了笑,点头道:“说的是。”

他口中说着,却是一直不曾放下车帘——他究竟是在想着方才见过的孙原,还是这帝都的繁华,却令人难以思量。

龚文建、龚都兄弟默默坐在角落里,本就狭窄的车内空间更加捉襟见肘,兄弟俩却是连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那人看视良久,直到马车停下,方才冲二人道:“走罢,下车。”

三人下了车,车夫自行将车驾走,三人抬头望处,巨大的三个篆书字“东方寓”高悬头顶,正是帝都最繁华的豪族驿馆。

龚文建的眼角抖了抖,低声道:“马师兄,住在这里,不会太招人耳目么?”

马师兄笑了笑,道:“遁卦有云: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而今在大汉的繁华所在,作一隐士,岂不恰如卦辞?”

“遁卦”出于《易经》第三十三卦,上卦为乾,下卦为艮,是天下有山之意。君子遁入山中,自甘退隐,以远离小人。此卦说的是朝堂不宁,小人得志。而联系到自身,龚氏兄弟一时竟然不知如何理解,只得跟着进去。

毕竟眼前这位“马师兄”,在太平道内的地位高得令人讶异,他的话,错的也是对的。

偌大的东方寓,乃是帝都最繁华的驿馆,仅正门便高达三丈,乃是朱雀大街上最高的庭门,左右两侧有明显违制的阙,毕竟是商人之家,所用的是一般官员的一对单阙——即使如此,已经大大违律,重农抑商乃大汉国策,商人不得衣锦绣、乘车驾、用门阙。入内便是青石所制作的卵石纹方砖铺路,两侧的悬山顶更是奢华,以交手拱撑住,顶上的瓦当更是清一色的官署瓦当,廊道、望楼一应俱全。沿着廊道一直行入三十丈,便是独成体系的大宅院,宅园内的高大望楼足有十丈之高,若立于顶端,可方眼小半个帝都城。

龚氏兄弟毕竟穷苦出身,如何见得这二千石的形制,不由有些目瞪口呆。面前这位马师兄却是面不改色,早已熟悉一切衣食住行,淡淡道:“此后便长居于此,我不便出门,往来消息多半靠你们了。”

兄弟两人不敢轻慢,点头应允。

直到一座池中亭内,三人脱了鞋,径直走到软垫之上,于这冬日之中,燃了火盆,披了绵袍,端坐在亭中赏景。

说是赏景,却是一片残败的水池,寥寥数枝枯枝竖在水中。

马师兄温了茶,道:“说说孙原。”

兄弟俩不敢迟疑,将邙山一路上所见所闻尽数说了。

马师兄迟疑一会,淡淡道:“看来,师父的卦没错,乾卦九四,跃龙出渊。邙山在北,孙原应该便是此卦所指之人。”他望了望两人,又问:“你们说,他遭遇了不止一次刺杀?确定是何方人马了么?”

龚都道:“听说是使用了官方军械,说不准是何方人马,但根据目下所知,绝非我太平道的人。”

“是了。我也不晓得,那必然不是我太平道教众——”马师兄点头,“那——又会是谁呢?”

“除了我们,还有谁会要他死?”

马师兄闭上眼睛,一个一个细细想过去。

魏郡是我太平道教众聚居之地,杀孙原,确实似是我太平道所为。

袁家争魏郡太守多时,失手而报复,可能。袁家与十常侍关系密切,互为表里,或是十常侍也未可知——然而孙原是中旨所发任命,他与十常侍或许也有说不清的关联。

外朝儒臣?那群士人和党人关系密切,最不屑于刺杀之流。

那——会是谁呢?

马师兄不禁笑了,往后仰了仰,靠在凭几上,甩了甩杯中的残水,笑道:“这帝都,越来越有意思了。”

“孙原,我找人调查。你们去查另一个人。”

“还请神上使明示——谁?”

“新任南阳太守,孙宇孙建宇。”

****************************************************************************************************************************************

腊月二十八,暮色将尽,除夕之夜将至。

悠长雒水此时已结了一层冰,却不及满天飞雪的寒冷。万里长空一时冷如冰镜,全无过年的热闹气氛。

今年的冬雪连绵不绝,仿佛要下到明年去。都说这是一场瑞雪,来年必定风调雨顺。而今年夏天的一场大旱仿佛已被帝都熙攘的繁华所淡去。

本是到了冬节,该热闹些,只是今年司隶部有几场小天灾,便是南阳郡和河南尹这样的大郡都有些萧条,帝都之外已是人迹罕见,唯独在十里长亭之外,一辆四驾车马缓缓驶来,车室中散发出道道暖流,在这寒天雪地中别具一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马车中放着一樽香炉,余香袅袅,平添暖意。

“咴嘶嘶——”

几声马鸣,马车停在长亭之前,年轻的车夫扬眉看去,脸上变了变色,低声道:“府君,前面有人来迎了。”

“嗯……”

车内昏暗,瞧不见那人模样,只能听出声音清亮,必是一个年轻人。

车前一丈处,伞盖之下,一个二十一二年纪的儒生,穿着六百石大汉官员朝服,佩六百石铜印,一身英气勃发,向着车驾拱手下拜:

“大汉议郎刘和,特代太常种公,来此迎接南阳太守。”

刘和身后,是三十位太常府司礼侍者——大汉立国三百余年至今,罕有如此迎宾礼仪。

“想不到竟然有如此大礼……”

雪色中,一只白皙手掌缓缓打开车门,露出一张英俊脸庞。

车夫连忙放下踏板,恭敬退开,车上那人一身玄色衣衫,缓缓下车,来到刘和身前五尺,亦是拱手见礼:

“大汉南阳太守孙宇,见过议郎。”

两人起身互视,眉宇间闪过一丝笑意。

“上一次见君,君尤是少年,想不到今日已成大汉议郎。”

“使君已是大汉重郡太守,非和可比。”刘和微微一笑,退身让开,长袖一挥,直指身后车驾:“还请孙使君与和同车而行。”

孙宇身后的车夫登时眉头皱起,却见孙宇轻轻摆了摆手,淡淡道:“落楚,将车驶去太常府,以南阳太守名义入住,本府与议郎同车。”

那名叫落楚的车夫,似是担心孙宇安全,想了想便道:“属下只是担心府君安全。”

刘和被这车夫的模样逗得一乐,笑道:“帝都之中何必担心。”

落楚看了一眼刘和,他知道刘和是大汉宗室,是大汉议郎,身份特殊,如此地位尊崇,想来不会威胁到孙宇的安全。

孙宇甩了甩衣袖:“无妨。”转过头来冲刘和微微一笑:“请”。

车驾远去,沿着十里长亭直往大汉皇宫而去。

六驷车驾更是宽阔,车中孙宇、刘和隔案对坐。

他看着刘和:“是陛下让你来的?”

“除了陛下,也无人敢让议郎穿朝服来迎接大郡太守。”刘和叹了一口气,“陛下越发无所忌惮了。”

孙宇的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若真是重视,也不会让他秘密入帝都,更不会只让刘和一个议郎来接——“可是朝中有事?”

刘和凝视着孙宇嘴角的微笑,总觉得有些诡异和冰冷,道:“内外朝都有事,你说的是哪件?”

孙宇摇头,帝都这等地界,果然从来不缺不怕死的人,望着刘和又问:“内朝有十三位常侍,已是够乱,如今怕是外朝也有人出手?”

刘和点头:“外朝是世家大族的天下,自然是与宦官是水火不容的。太尉杨公、司空袁公都是名震天下的儒士,岂能容忍他们造次。”

“看来朝堂又乱了。”孙宇淡淡笑笑,“这个局,来来回回二百年了。”

刘和无奈摇头,长叹一声:“是啊,二百年了。”

二百年来,大汉的至高权力,在宦官、士人、外戚手中轮回转动,每一次交替都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不论是曾经的长安,还是如今的雒阳,都是那一座座坟墓构建起来的华丽宫廷。

“陛下也在布局,这个局他布了十年——从胡广太傅去了之后。”

他看着孙宇,眼神里仿佛带着无尽的仇恨和痛苦,话语冰冷:“陛下,要出手拿回大汉最至高无上的权力了。”

“是么……”

那玄衣如夜的年轻太守缓缓抬头:“陛下,想要做什么?”

刘和没有回答,而是以一种奇怪的眼神打量着他,似是而非地说了一句:“陛下在五日前,刚刚任命了新任魏郡太守。”

“哦?”

“他叫孙原,字青羽。和你一样,淮阴人。一个时辰前,和你南阳郡都尉赵空一同入了皇宫。”

孙宇驻足,刘和看了看他的表情,瞧不出一丝异样。

他目光深邃,只是望着幽深的大道,终究只是淡淡吐了一句话:“知道了。”

身后,开阳门轰然闭合。

往常私开城门乃是重罪,而今满城的耳目都聚集在太常寺里的那个少年太守身上,谁还会在意城门私放了一辆马车?

更何况,中常侍们如日中天,私开城门又岂止是一次两次?

马车前行,沿着孙原当初进来的大道,直抵卫尉寺前。

门前空寂。

“去罢。”

刘和推开了门帘,送孙宇下了车。便已经驱车而去,这辆两驾的马车远不及当初送孙原来时地惹人注目,孙宇一下车,便转眼消失在夜色中。

卫尉寺的门悄然打开,只露出一人进出的门缝,让孙宇进去了。

巨大的门厅与前堂比太常寺毫不逊色,整齐地如意纹砖在望楼的倒影中,显得愈发黑暗深邃。

卫尉,掌宫禁宿卫,帝都之内兵权第一,除了皇宫之中的羽林中郎将直接听命天子之外,便全是卫尉所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客室之中,火盆正旺。

卫尉张温,堂堂九卿之一的重臣,此刻正在室中等待这位不速之客。

大汉天子中旨任命的人,从来都不止孙原一个。南阳太守孙宇、南阳都尉赵空也是。

天子的棋早已预先排好了阵势,才将那深居邙山的孙原叫出来。

孙原失去了先手,满朝群臣便也失去了先手。

孙宇玄衣如夜,掠过光滑的地面,悄然入座。

烛光摇曳,火盆噼啪,两座博山炉在青铜树灯的映照下,有些亮眼,甚至反映出了孙宇那英俊的容颜。

张温不过四十岁,正值壮年,双目凛然有神,他上下打量着孙宇,笑道:“你做太守那么久了,我才第一次见你模样,确实一代英才。”

张温出身士族,正是南阳郡的豪门贵族。他的妻子便是荆州蔡氏的长女,当今荆州七郡第一世家蔡家的家主蔡讽,便是他妻子的亲弟弟。而南阳郡为光武皇帝刘秀故乡,士族门阀众多,彼此联姻二百年,早已形成了庞大的利益网。而蔡讽和张温,便是这网中极重要的一环。

孙宇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拜会蔡讽。蔡讽的长子蔡瑁年方十九,便是孙宇南阳太守府中的得力掾属。

孙宇面前菜肴丰盛,如二千石规制,掐准了孙宇来的时机,刚刚上案,散发着道道香气。

“朝中现在盯着魏郡太守孙原,南阳郡这边便少了几双眼睛。”

张温一边说着,一边将餐刀递过去,指着铁耙上烤好的大雁,继续道:“南阳郡太平道教众太多,你一离开南阳,他们便会找你。”

“二弟赵空已经先行离开南阳,盯上他的人比较多。”孙宇笑了笑,接过餐刀,刀刃上反映出张温淡然的脸庞,对着油脂四溢的烤雁便下了刀。

刀刃薄而轻巧,顺着肉路纹理缓缓下刀,大雁的外壳已经形成了一层脆壳,在刀锋下发出清脆的声响,香气扑鼻而来。

“你来帝都,要查什么?”

张温望着他,反问。

如今,蔡家和孙宇休戚相关,天子藏的这手暗棋,正是通过张温。张温身为九卿,是南阳大族,祖上是开国留侯张良的六世孙张彭,与蔡家、邓家均有联姻。光武帝刘秀中兴大汉时,云台二十八将有十一人出自南阳,帝乡南阳名门豪族之多,令天下士族为之侧目。

到了张温这般地位,一举一动皆与家族命脉相连,孙宇身为南阳太守,天子的人,张温自然要考量他动静之间的举措。

孙宇捏起雁肉,缓缓送进口中咀嚼,油脂香气在唇齿间爆开,美不胜收。

“南阳不太平,若我所料不差,太平道已然盯上了南阳。”

张温没有动,他的后腰有一张凭几撑着,他虽然年纪大一些,应对孙宇这般年轻后生,尚且轻松。孙宇的话并不能让他惊讶。

太平道信徒越发多,张角若不是包藏祸心,怎可能如此肆无忌惮?

“宇拜南阳太守至今,不过三月有余,明里暗里便已经有许多人来查过行踪,便是太守府亦被渗透。”

南阳太守府被渗透,无非两种可能,其一内奸,以太平道信徒之多,太守府人多嘴杂,有几个信太平道之人不足为奇。其二勾结,以南阳郡太守之权重,半个江山可为之侧目,孙宇这位秘密上任的太守使君,自然逃不脱有心人的追查。孙宇此话,便是告知张温:帝都之内,有人泄露了新任南阳郡太守的消息。

张温依然面无表情,他不是什么孤家寡人,张家在南阳经营二百年,饶是他以清廉自居,也建了一座不小的坞堡——无他,应对南阳日益增长的太平道信众,世家大族丝毫不曾犹豫,纷纷自立坞堡,将农田、农户一并圈入,如此光明正大圈地自足,已然是无视大汉律法了——对于身家性命和大汉律法之间的权衡,士族出身的他们更明白如何权衡。

张温没有离开过帝都,但是南阳郡发生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知道。

孙宇的目光悄然落在张温放松的手上——他的手搭在凭几上,丝毫不见动作,便是经络的轻微跳动也尽收眼底。

看来——张温知道帝都有内奸,而且能量巨大。

士族袁家、杨家、宦官十常侍、外戚何进。

孙宇的脑海一瞬间便闪过四个名字,或者说,四大势力。能让张温闭口不谈的,也只有这四股力量。

张温仿佛知道孙宇在观察他,他面无表情如一潭死水,任由孙宇目光如炬,依然不能看穿这位大汉栋梁的心思。

他直视张温的脸庞,并不以此为失礼:“张公,似乎并未将孙宇当做自己人。”

张温低垂的眼睑缓缓上抬,目光清澈而凌冽——透露着丝丝精芒。

“朝堂之上,从未有自己人。”

张温淡淡道,语气平淡到丝毫察觉不出他的情绪:“你是南阳太守,这般浅显道理,你自当懂得。”

孙宇自然明白,他需要张温的承诺,一个在帝都之内查询秘辛的身份与时间,帝都之内唯一能信的只有张温——他突然直起了身躯,盯着张温,一字一句道:“太平道即将祸乱天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公、张氏一族,岂能置身事外?”

张温的眉眼又抬了一抬,心中叹了一口气,颇有些无奈:“陛下,你如何选的人……”

他依然是面无表情,淡淡道:“孙使君,有些激进了。”

“于老夫看来,南阳太守,换谁来,一样做。”

他摇了摇头,却是砍断了孙宇在帝都的支点:“你查帝都,吾不拦着。不过,帝都水深,你能查多少,亦难说。北边那位新任魏郡太守,只怕抱了和你一般的心思。擅离职守是大忌,你自己需要掂量。”

孙宇笑了,他的脸上浮现出诡异而孤傲的表情,落在张温眼里,无异于是挑衅……以及蔑视。

张温不为所动。

“张公,舍弟赵空在南阳郡各地募兵之事,你应该晓得。”

张温不辩解,他知道,代表整个朝堂都知道:“赵空是南阳郡都尉,二百年来第一位郡都尉。陛下给的特权,募兵之事不过是分内之事罢了。”

张温的平静,让孙宇敏锐地发现朝局的微妙。

太平道想谋反,渗透朝堂是必经之路,仿佛除了天子之外,谁都晓得大贤良师张角的野心。

而那些检举揭发太平道谋反的奏疏,能抵达天子面前的,寥寥无几。数年前杨赐还在司徒任上时曾上书陈言太平道谋反之象,可惜奏疏未能抵达天子身前,不翼而飞。

朝堂诡谲,如屡薄冰,战战兢兢,所有人都在怀疑孙宇、孙原的身份,都想占先一手,可是谁又敢出头?即使知道孙宇在南阳郡偷偷募兵,也不会有人在此时上奏天子弹劾,谁都不愿做蝉,只愿做黄雀。

在这诡谲的朝堂上,谁都有可能是太平道的卧底,谁也都有可能在下一个瞬间将太平道反制,成为大汉平叛的功臣。

张温的意思已然明了,他不会出手帮助孙宇调查帝都太平道,而他的表态能表明外朝的三公九卿的态度——太平道,没人管。

孙宇明白了,嘴角不经意挂上一丝诡异而自信的笑意。

张温扣指案几,说了最后一句话:“那个新任的魏郡太守……离他远一些。”

***************************************************************

皇宫,宣室殿内。

宫灯长明,一排九座青铜坐灯烛光摇曳,反映出黑暗中的皇者,扫了一眼秘密送来的暗报,随手丢进了身侧的火盆里。

“这个孙宇,还真是会给朕招惹是非。”

这位大汉天下最尊贵的人物,长长呼出一口气,笑了笑:

“朕……要你们按着朕的设计,一步步走下去。”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流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