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 > 第231章 旧照里的春风与油表

林阳的拇指在手机相册里顿了顿,指尖恰好落在那张边缘微微泛黄的一寸照上。屏幕的光映在他眼角的细纹里,照片里的年轻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格子衬衫,背景是自家客厅那面刷了三年的白墙——墙皮在镜头下隐约能看见几道细微的裂纹,那是2016年3月,晓雯挺着七个多月的孕肚,举着家里的旧数码相机给他拍的。

他指尖摩挲着屏幕,照片里的自己眼神还带着点没被生活磨平的锐气,下巴上的胡茬没来得及刮干净,却藏不住对即将到来的日子的期待。手机顶部弹出今日油价调整的推送,津92号汽油逼近8元/升的红色数字刺得他晃了晃神,恍惚间又听见2016年3月的春风,正穿过记忆里的大港胡同口吹过来,裹着刚抽芽的杨絮,落在他当年停在楼下的白色现代车顶上。

那时候的春风里还带着未散的凉意,林阳刚送完最后一单快递,把那辆吱呀作响的三轮停在小区楼下,后裤腿还沾着蹭到的机油。他低头拍了拍裤脚,抬头就看见三楼的窗户亮着灯——晓雯应该正站在窗边等他,自从怀到七个多月,她的行动越来越慢,脚踝肿得连孕前的浅口鞋都穿不上,只能趿着林阳的旧拖鞋在家里走动,却总惦记着等他回来热饭。

手机在裤兜里震动起来,来电显示是“连桥”。他靠着三轮车接起,听筒里先传来一阵嘈杂的电流声,接着是连桥带着沮丧的嗓音:“林阳,你这会儿忙不?跟你说个事儿。”

连桥在大港城郊的油田工作了八年,往年这个时候正是井架转得最欢的光景,可2016年开春后,整个行业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林阳后来才从新闻里看到,那年国内油气开采业首次出现大规模净亏损,亏损额高达543.6亿元,连胜利油田那样的老矿区都关停了小营、义和庄等四个油田。连桥所在的油田虽没关停,却也缩减了开采量,工人们轮班休息,工资打了七折,办公室里每天都有人捧着手机刷招聘信息,讨论转行的出路。

“我们队里好几个同事都去开滴滴了,”连桥的声音透过听筒飘过来,带着点试探,“我昨天跟老王聊了,他说现在平台奖励高,跑够20单就给200块冲单奖,早晚高峰还有溢价,一天跑下来能挣三百多,比在家歇着强。”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看你送快递也累,那三轮拉着货跑一天,风吹日晒的,不如开你那辆现代车舒坦。你家晓雯还怀着孕,你也能多顾着点家。”

林阳望着单元楼三楼的窗户,窗帘拉得半开,隐约能看见晓雯的身影在厨房里晃动。自从怀了孕,晓雯就从医院告了长假——她原本是天津大港医院的护士,每天要在病房里走几万步,如今走几步就喘,弯腰捡东西都得扶着腰。他攥着手机的指节紧了紧,送快递虽说一个月能挣四千多,但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有时候晓雯煮的饭热了两三遍,他回来时还是凉的。“我再琢磨琢磨,”他跟连桥说,“晓雯还有一个多月就生了,我怕跑单的时候顾不上她。”

挂了电话,林阳推着三轮车往楼道走,路过小区门口的加油站,加油机上的数字明晃晃地跳着——国五92号汽油5.56元/升。他心里算了笔账:自家的白色现代悦动是结婚时买的,1.6L的排量,百公里油耗也就七个多,一天跑下来油钱撑死百八十块。要是真能像连桥说的那样拿奖励,收入未必比送快递少,关键是时间自由,中午还能回家给晓雯做口热饭,晚上也能早点回来陪她散步。

晚饭时,晓雯注意到他心不在焉地扒着米饭,筷子戳着碗里的青菜没动几口。“跟连桥打电话说啥了?看你这表情,像是有心事。”她放下碗筷,手轻轻搭在隆起的肚子上,眼底带着温柔的笑意——孕晚期的疲惫让她眼下有淡淡的青影,却丝毫不减眉眼间的柔和。林阳把连桥的提议说了,又讲了自己的顾虑,最后小声补了句:“我想着跑几个月,等孩子出生了就不跑了,这样既能挣钱,还能照顾你。”

晓雯没立刻应声,起身去厨房端了碗热汤放在他面前——是他爱喝的玉米排骨汤,汤面上飘着一层清亮的油花。“我昨天去楼下散步,看见张阿姨家的儿子也开滴滴,”她舀了勺汤递给他,“她说小伙子中午还能回家给她做午饭,比以前在工厂上班自在多了。”她顿了顿,指尖划过他眼角的细纹,“你送快递风吹日晒的,开小车确实能舒坦点。就是别太累,中午记得回来歇会儿,我在家能照顾好自己。”

得到晓雯的支持,林阳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当晚他就打开手机下载滴滴APP,点进“成为车主”的页面,屏幕上立刻弹出注册要求:年龄18至60周岁、持有有效驾照行驶证、车辆排量1.6升以下且车龄在2010年之后。他对照着看了看,自家的悦动完全符合条件,悬着的心又放下了些。

注册流程里需要上传证件照和一寸白底照片,林阳翻遍了家里的相册,没找到合适的——唯一的一寸照还是三年前找工作时拍的,如今发型变了,脸上也多了些沧桑。“要不现在拍一张吧?”晓雯找出一块干净的抹布,踮着脚把客厅的白墙擦了又擦,动作慢得像只笨拙的小熊,“这墙颜色正,拍出来肯定合格。”她搬来一把椅子让林阳坐下,又从衣柜里翻出一件干净的蓝格子衬衫,“穿这个拍,显得精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请大家收藏:()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阳对着镜头扯了扯嘴角,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他这辈子除了身份证和结婚证,就没正经拍过几次照。晓雯举着相机,后退几步调整角度:“头稍微抬一点,别盯着镜头看,自然点。”她接连拍了三张,挑了张表情最自然的,坐在电脑前用修图软件简单修了修背景里的墙缝,又连夜找小区门口的打印店洗成一寸照。打印店老板拿着照片看了看:“小伙子精神,这是要找工作啊?”林阳笑着说:“注册个网约车,在大港这边跑单。”

第二天一早,林阳拿着照片、驾驶证和行驶证,坐在沙发上一步步填写信息。晓雯靠在他身边,帮他核对证件上的号码:“慢点填,别填错了。”上传照片时,系统提示“背景模糊,请重新上传”,林阳急得额头冒了汗——昨天明明看着挺清楚的。晓雯接过手机看了看:“可能是光线的问题,咱们再拍一张。”她拉着林阳走到阳台,让他对着窗外的自然光坐好,又重新拍了一张,这次终于审核通过了。

等待平台审核的那两天,林阳没歇着,把悦动车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他换了新的米色脚垫,用吸尘器吸干净座椅缝隙里的灰尘,还买了个卡通小熊挂件挂在后视镜上——那是晓雯在超市里挑的,说是“让乘客看着也开心”。车后座放了个浅灰色的靠垫,是晓雯怀孕前织的,边缘绣着小小的太阳图案:“乘客要是坐得久了,靠垫能舒服点。”她还在副驾的储物格里放了几瓶矿泉水:“天暖和了,乘客可能会渴。”

第三天下午,手机“叮”地响了一声,平台发来通知:“您的车主账号已审核通过,可立即接单。”林阳几乎是立刻点进APP发布了第一条行程——从家到华苑产业区,那是连桥跟他说的订单高发区,上班族多,订单稳定。没过五分钟,手机又响了,系统匹配到了一位乘客,目的地正好在华苑产业区附近的一栋写字楼。

他深吸一口气,给乘客发了条消息:“您好,我已到达约定地点,白色现代车,车牌号津AXXXX。”然后拿起车钥匙准备出门。晓雯追到大门口,塞给他一个保温桶:“里面是小米粥和煮鸡蛋,中午要是回不来,就在车上吃点。”她又摸了摸他的胳膊,眼神里满是叮嘱:“开车别跟人抢道,遇到晚高峰别急,实在不行就晚点开回来。”林阳点点头,弯腰抱了抱她:“放心,我中午肯定回来。”

第一次接单的紧张感,林阳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他提前十分钟到了约定地点,停在小区门口的树荫下,给乘客打了个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师傅,我马上就到,麻烦您等我两分钟。”挂了电话,林阳坐在车里,双手握着方向盘,手心都在冒汗——他开了五年车,却从来没拉过陌生人。

很快,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姑娘跑了过来,看见他的白色现代车,笑着挥了挥手:“师傅,是您吧?”她拉开车门坐进后座,眼睛扫了一圈车内:“您这车真干净,比我之前坐的车舒服多了。”林阳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刚收拾过,想着让乘客坐着舒坦点。”

路上,姑娘聊起自己在华苑的互联网公司上班,每天都要挤地铁,最近才开始用滴滴:“地铁太挤了,尤其是早高峰,我这背包都快被挤变形了。”她看了看窗外:“您这跑单自由,比我们坐办公室的强多了。”林阳握着方向盘,视线时不时瞟向仪表盘——油表指针缓慢下降,他心里算了笔账:这一单二十三块五,油钱大概三块多,要是一天能接二十单,再加上冲单奖,收入确实不少。

送完姑娘,林阳又接了个去鞍山西道的订单。中午十二点,系统提醒他“已完成8单,再完成2单可获得50元冲单奖”。但他看了看时间,还是关掉APP往家赶——他答应了晓雯中午回去吃饭,不能让她一个人在家等。推开家门时,饭菜已经摆在桌上:一盘炒青菜,一碗番茄炒蛋,还有一碗热汤。晓雯坐在沙发上,听见开门声立刻站起来:“累不累?快洗手吃饭,汤刚热好。”

林阳洗手时,看见厨房的水槽里泡着还没洗的碗——晓雯肯定是怕饭菜凉了,先把饭盛出来等着他,自己还没顾上吃。他心里一阵发酸,坐下后把鸡蛋夹给晓雯:“你多吃点,怀着孩子需要营养。”晓雯又把鸡蛋夹了回来:“我早上吃了鸡蛋,你跑了一上午,快吃。”两人推来推去,最后林阳把鸡蛋分成两半,一人一半。

下午,林阳接了个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订单,乘客是位陪着母亲去看病的阿姨。阿姨上车后,一个劲儿地跟林阳道谢:“我妈腿脚不好,坐公交不方便,打车又不好打,多亏有你们这个网约车。”路过红绿灯时,阿姨看着窗外的街景叹了口气:“现在油价涨得厉害,你们跑单也不容易。”林阳笑着说:“现在还行,92号油才五块多,比去年便宜点。”阿姨点点头:“那还好,要是再涨,你们就赚不到钱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请大家收藏:()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四月初的一天,天津下了场春雨,淅淅沥沥的雨丝打在车窗上,模糊了窗外的街景。林阳接了个去天津妇幼保健院的订单,乘客是个快要生产的孕妇,身边跟着焦急的丈夫。孕妇坐在后座,双手紧紧抓着扶手,脸色有些发白。林阳特意把车开得又慢又稳,遇到坑洼路面就提前减速:“您别紧张,咱们慢慢开,保证安全。”到医院时,那位丈夫非要多给二十块钱感谢费:“师傅,麻烦您了,您开得这么稳,我媳妇都不紧张了。”林阳推辞了好几次:“不用不用,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媳妇也快生了,知道你们不容易。”后来那位乘客还给他打了五星好评,评论里写着:“师傅特别细心,比家人还体贴,推荐大家选他的车。”

四月中旬,连桥给林阳打电话,声音里满是兴奋:“林阳,我账号也审核通过了!昨天跑了一天,赚了三百多,比在油田上班强多了!”他还说,队里还有三个同事也准备注册:“到时候咱们建个群,互相通个气,哪个地方订单多,哪个时段溢价高,咱们一起赚钱。”林阳笑着应下,挂了电话就跟晓雯分享:“连桥也跑起来了,以后咱们俩还能互相照应着。”晓雯正坐在沙发上给宝宝织小袜子,听见这话抬起头:“那你们跑单的时候别一起扎堆,分开跑,省得抢订单。”

进入四月下旬,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天津街上的人也多了。林阳摸出了接单的规律:早高峰七点到九点去华苑产业区,那里的上班族订单最多,而且大多是长途,单价高;中午十一点到一点往大港居民区跑,接送回家吃饭的乘客,单子虽短,但胜在密集;下午四点后去学校附近,家长接孩子的订单源源不断,而且家长们都很客气,很少会催单。他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天接够二十单就收工,不管奖励多高都不贪多,务必保证晚上六点前回家,陪晓雯在小区里散步。

有一次,平台推出“晚高峰冲刺奖”,晚上七点前跑够三十单给三百块奖励。同事们都在群里说要熬夜接单,连桥也劝林阳:“咱们一起跑,争取拿了这个奖励。”林阳看着手机里的订单,又想起晓雯一个人在家的样子,还是跟连桥说:“我不跑了,晓雯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等她生完孩子再说。”他准时在下午五点收工回了家,推开门就看见晓雯坐在窗边,手里拿着婴儿服在缝扣子:“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林阳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她:“奖励再高也不如你和孩子重要,钱慢慢赚,不急。”

晓雯靠在他怀里,眼眶有点发热。她知道林阳心里的压力——宝宝的奶粉、尿不湿,还有生产时的住院费,到处都需要钱。但他从来没在她面前抱怨过一句,反而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她。有天晚上,林阳给她按摩浮肿的腿,晓雯轻声说:“等孩子出生了,我休完产假就回大港医院上班,到时候咱们一起努力,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林阳点点头,指尖轻轻揉着她的脚踝:“你别太累,家里有我呢。”

四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林阳带着晓雯去大港超市买宝宝用品。晓雯站在婴儿床前,仔细看着床的材质:“这个床要结实点,宝宝以后要在上面睡好几年。”林阳推着购物车,跟在她身后,把她看中的奶粉、尿不湿、小衣服一一放进车里。结账时,收银员看着晓雯的孕肚笑着说:“快生了吧?看你们这准备的,真齐全。”晓雯笑着说:“还有一个多月,提前准备好,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从超市出来,林阳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晓雯想帮忙提一个小袋子,他却立刻抢了过来:“你别拿,我来就行。”两人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四月的晚风带着暖意,吹在脸上很舒服。晓雯挽着他的胳膊,轻声说:“你看,咱们现在多好,你能在大港这边跑单,还能陪着我,比以前送快递的时候强多了。”林阳低头看着她,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脸上,温柔得像幅画。他心里想:是啊,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有晓雯在身边,有即将出生的宝宝,就什么都够了。

手机屏幕暗了下来,林阳从回忆里回过神,窗外的夕阳正透过玻璃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晓雯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坐在他身边:“又在看以前的照片?”她凑过来看了看,笑着说:“那时候你还挺瘦的,现在肚子都出来了。”林阳握住她的手,指尖划过她眼角的细纹——这些年,她跟着他在大港吃苦受累,却从来没抱怨过一句。

“那时候油价才五块多,连桥还在愁没活干,”他感慨道,“没想到一晃快十年了,孩子都上小学了。”晓雯靠在他肩上,轻声说:“日子不就是这样嘛,一步一步往前走,回头看,那些苦日子都变成甜的了。”林阳重新点亮手机,把那张一寸照设成了相册封面——照片里的白墙早已重新刷过,当年的白色悦动也换成了更宽敞的SUV,油价涨了又涨,油田行业起起落落,但2016年春天在大港的那份踏实与期待,却永远留在了照片里,留在了那些奔跑的日子里,成为他生命中最温暖的底色。

喜欢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请大家收藏:()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