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八集 初见成效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八集 初见成效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7-29 14:25:32 来源:武林小说网

耕战强国:秦国崛起的时代壮歌

公元前356年,咸阳城的宫墙上新刷的朱漆尚未干透,商鞅捧着装裱工整的《垦草令》穿过巍峨的门阙。

这位来自卫国的中庶子不会想到,他亲手制定的二十条政令,正如同投进静水的巨石,在八百里秦川激起的涟漪,终将汇聚成席卷天下的惊涛骇浪。

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函谷关,秦国的田野上正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那些曾经被井田制束缚的农夫,如今正挥舞着青铜犁铧,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

一、阡陌新辟:农耕文明的涅盘重生

商鞅变法的铁犁首先耕碎的是旧有的土地制度。

周王室传承八百年的井田制,在秦国的土地上被彻底废除。

曾经被沟渠纵横分割的“井”

字田,如今变成了可以自由买卖的私有田产。

秦国官府颁布的“授田令”

规定,凡成年男子均可获得百亩耕地,垦荒者更可额外获得休耕地,这些土地如同磁石般吸引着三晋之地的无地流民。

据《商君书》记载,变法十年间,秦国新垦耕地达五百万亩,关中平原的粮食产量较变法前增长近三倍。

水利工程的修建为农业革命插上翅膀。

在栎阳郊外,由水工郑国主持修建的灌溉渠正在紧张施工,这条后世称为“郑国渠”

的人工水道,将泾河水引入关中平原,使四万余顷盐碱地变成膏腴良田。

巴蜀之地的都江堰工程更是堪称奇迹,李冰父子率领蜀郡百姓凿穿玉垒山,将汹涌的岷江水分流成宝瓶口、飞沙堰,使蜀地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这些水利工程如同人体的经络,将秦国的土地连成生机勃勃的整体。

奖励耕织的政策如同催化剂,激发着百姓的生产热情。

秦国官府规定,凡粮食产量超过定额的农户,可免除全家赋税;纺织能手可获得相当于军功的爵位。

咸阳的市集上,曾经罕见的丝绸制品如今琳琅满目,来自陇西的骏马、巴蜀的蜀锦、关中的粟米在这里交易。

据云梦秦简记载,变法后秦国的户均存粮达到三十石,足够一户五口之家食用三年,粮仓里的积粟甚至漫出仓廪,不得不扩建新的粮窖。

二、军功爵影:铁血军团的崛起之路

当农夫在田间挥汗如雨时,秦国的士卒正在咸阳校场接受严苛的训练。

二十等军功爵制如同高悬的利剑,照亮了每一个秦军士卒的晋升之路。

最低等的公士爵,需要斩杀一名敌军甲士;每晋升一级,不仅能获得田宅、奴婢,更能享受不同等级的伙食待遇——这种将战功与爵禄直接挂钩的制度,让秦军士卒眼中的敌人不再是血肉之躯,而是通往贵族阶层的阶梯。

武器装备的革新让秦军如虎添翼。

咸阳兵工厂的工匠们正在改良青铜剑的铸造工艺,通过增加锡的比例,使剑刃硬度达到hV120,长度超过90厘米,比山东六国的青铜剑长出30厘米。

弩机的标准化生产更是军事史上的创举,每个弩机部件都刻有工匠的名字,这种质量追溯制度确保了秦军弩箭的射程达到600步,准确率比普通弓箭提高三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