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07集:《垦草令》初颁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07集:《垦草令》初颁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7-24 20:29:1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栎阳朝会:变法前夜的惊雷

栎阳的晨雾还没褪尽,宫门前的铜钟已敲过三响。卫鞅踏着结霜的石阶走进正殿时,靴底碾碎的冰碴在寂静中格外刺耳。殿内的梁柱还留着去年冬祭熏黑的痕迹,二十级白玉阶上,秦孝公嬴渠梁的玄色朝服下摆垂在阶边,像一片凝固的夜色。

一、案头的竹简与阶下的暗流

“诸位臣工,”内侍监景监的声音带着刚愈的喉疾,在空旷的大殿里有些发飘,“春耕将至,君上召集群臣,议今年国策。”

卫鞅站在阶下东侧,腰间的铜剑悬得笔直。他面前的案几上堆着三卷竹简,最上面一卷的绳结系得格外紧——那是他熬了三十七个夜晚修订的《垦草令》。案角的铜爵里盛着温热的米酒,却没泛起一丝涟漪,仿佛连酒液都在畏惧即将到来的风暴。

西侧首座的太傅甘龙缓缓睁开眼。这位历经献公、孝公两朝的老臣今日穿了件绣着苍龙之纹的朝服,花白的胡须上还沾着朝露,显然是天不亮就从太傅府动身了。他瞥了眼卫鞅案上的竹简,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像是在打量一件注定要朽坏的木器。

“君上,”甘龙率先开口,声音里带着惯有的温润,“老臣以为,今年仍当循旧例。秋收后多雨,渭水沿岸的井田恐有涝情,当早派官吏巡查堤岸。”

他话音刚落,阶下立刻响起一片附和。兵部尚书车英清了清嗓子:“太傅所言极是。去年冬天雪少,春耕时怕是会干旱,不如让各县提前修缮水渠。”

卫鞅指尖在竹简上轻轻叩击着。他知道这些话背后的深意——井田制是士族的命根子,那些沿着渭水铺开的方方正正的田垄里,藏着多少贵族的私田,谁也说不清。修缮水渠?不过是想趁着春耕前,把更多新开的私田纳入旧制的筐子里。

“诸位大人,”卫鞅忽然开口,殿内的议论声像被掐断的琴弦般戛然而止,“若只修水渠,不换法子,就算今年丰收,明年还是要饿肚子。”

甘龙的门生杜挚立刻站出来:“左庶长此言差矣!我秦国立国三百余年,靠的就是井田制。百姓世世代代在井田里耕作,方能衣食无忧。”

“衣食无忧?”卫鞅冷笑一声,将最上面的竹简解开来,“去年栎阳周边各县报来的饥荒,饿死的百姓比战死的还多。那些世世代代耕作的农夫,缴完粮税后,连糠麸都吃不上,这也叫衣食无忧?”

他举起竹简,声音陡然提高:“今日朝会,臣有新令要奏请君上!”

二、惊雷落地

秦孝公一直沉默地坐在王座上,玄色朝服的阴影遮住了他的表情。直到这时,他才微微前倾身体,声音低沉却清晰:“念。”

卫鞅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殿内的文武百官。那些熟悉的面孔此刻都紧绷着,像是在等待一场暴雨的降临。他定了定神,开始宣读:

“其一,废除井田,开阡陌。”

第一个字出口,殿内便响起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杜挚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刚要开口反驳,却被甘龙用眼神制止了。卫鞅没有停顿,继续念道:

“即日起,废除旧时井田之界,将土地按户分配。百姓可自行开垦荒地,土地归耕者所有,允许买卖。官府按田亩收税,多劳多得。”

“其二,奖励耕织。”卫鞅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凡耕织产量超过官府规定者,免其徭役;若一户有两子以上,成年后必须分家,否则加倍收税。”

阶下传来一阵嗡嗡的议论声。一个掌管户籍的小吏脸色发白——分家意味着户籍要重新编排,这背后牵扯的何止是户数,更是士族隐藏的依附人口。

“其三,重农抑商。”卫鞅的目光落在几个腰间挂着玉佩的商人代表身上,“商人不得囤积居奇,不得贩卖粮食。凡弃农经商者,其家人沦为官奴。”

“其四,整顿游士。”最后一条念出时,卫鞅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秦国境内所有游士,若不能证明自己有正当职业,须在三月内入军伍,否则视为奸细论处。”

竹简读到末尾,殿内静得能听见烛火燃烧的噼啪声。杜挚再也忍不住,往前跨了一步,几乎是吼道:“卫鞅!你这是要断了士族的根!”

他的声音在大殿里冲撞着,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湖面:“废除井田,士族的封地何在?禁止卖粮,那些靠着粮食生意维生的贵族怎么办?你这是要把秦国的根基都刨了!”

甘龙慢慢站起身,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左庶长欲变古制,恐天下不安啊。”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根软刺,精准地扎在所有人最敏感的地方——变法,从来都是要流血的。

卫鞅迎着他们的目光,寸步不让:“天下不安?是士族不安,还是百姓不安?夏桀商纣守着旧制不变,最终身死国灭。若秦国仍抱着井田制不放,不出十年,河西之地永远是魏国的,我们连栎阳都守不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你!”杜挚气得浑身发抖,却想不出反驳的话来。

就在这时,秦孝公猛地从王座上站起。他腰间的佩剑随着动作滑出剑鞘寸许,寒光一闪而过。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看着这位年轻的君主。

孝公没有看任何人,只是一步步走下石阶,来到卫鞅的案前。他解下腰间的佩剑,“当啷”一声放在案上,剑柄正对着卫鞅。

“左庶长卫鞅,”秦孝公的声音不大,却带着千钧之力,“你所宣读的新令,朕准了。”

他环视殿内,目光如刀:“从今日起,有敢违抗新令者,卫鞅可先斩后奏!”

三、暗流涌动

朝会散去时,外面的雾已经散了。阳光透过宫门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却驱不散殿内的寒意。

卫鞅拿起案上的佩剑,剑鞘上雕刻的夔龙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是秦孝公的佩剑,名叫“断水”,据说曾在河西之战中饮过十数人的血。此刻握着它,卫鞅能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信任,也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沉重。

“左庶长留步。”身后传来甘龙的声音。

卫鞅转过身,看着这位老谋深算的太傅。甘龙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仿佛刚才朝堂上的争执从未发生过:“老夫有几句话想跟左庶长说。”

两人走到殿外的回廊上,廊下的积雪还没化尽,踩上去咯吱作响。甘龙望着远处的城墙,慢悠悠地说:“左庶长可知,栎阳城里有多少士族靠着井田过活?”

卫鞅不答,只是静静地听着。

“你脚下的这片土地,”甘龙用拐杖点了点地面,“三百年前是秦非子养马的地方,后来分封给了嬴姓子弟。如今住着的,不是公族,就是跟着先君打天下的功臣之后。他们的根,就在那些井田里。”

他转过头,目光锐利如鹰:“你要刨了他们的根,就不怕他们跟你拼命?”

卫鞅握住剑柄,指尖微微用力:“太傅以为,百姓的命重要,还是士族的根重要?”

甘龙笑了,笑声里带着一丝苍凉:“老夫活了六十多年,见过太多变法。李悝在魏变法,吴起在楚变法,哪一个不是轰轰烈烈开始,最后落得个身死名裂的下场?”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威胁,“左庶长还年轻,何必走这条死路?”

卫鞅看着远处渭水的方向,那里隐约能看到一些田垄的轮廓。他想起三天前在城郊看到的景象——一个老农跪在被冰雪覆盖的田埂上,对着天空磕头,嘴里念叨着“再不下雨,麦子就完了”。而几里外的贵族封地,却有专人引水灌溉,绿油油的麦苗在寒风里招摇。

“如果这条路能让秦国变强,能让百姓有饭吃,”卫鞅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就算是死路,我也走定了。”

甘龙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不再说话,拄着拐杖转身离去。他的背影在阳光下拉得很长,带着一种说不出的萧索。

卫鞅回到府中时,景监已经在等他了。这位内侍监的黥面在灯光下显得有些狰狞,但眼神里却满是焦急:“大人,刚才收到消息,杜挚在府里召集了十几个士族子弟,不知道在密谋什么。”

卫鞅将佩剑挂在墙上,剑穗轻轻晃动:“他们还能密谋什么?无非是想阻挠新法推行。”

“可是,”景监压低声音,“他们提到了公子虔。”

卫鞅的动作顿了一下。公子虔是孝公的兄长,也是太子的太傅,在军中威望极高。如果连他都站出来反对,事情就麻烦了。

“知道了。”卫鞅走到案前,铺开一张秦国地图,“你让人盯紧他们,有任何动静立刻回报。另外,通知各县,三天后开始丈量土地,推行新令。”

景监有些犹豫:“大人,要不要先缓一缓?甘龙他们肯定会闹事的。”

卫鞅指着地图上的河西之地,那里用朱砂画着一个小小的魏国旗帜:“缓不得。春耕还有一个月,必须在播种前把土地分下去。你以为魏国的庞涓会等我们准备好了再打来吗?”

他拿起笔,在地图上重重一点:“告诉各县令,谁要是敢拖延,别怪我卫鞅不客气。”

四、风雨欲来

接下来的三天,栎阳城里暗流涌动。

先是掌管粮仓的官吏报称,粮仓漏水,部分种子被浸湿,无法播种。卫鞅亲自去查看,发现所谓的“漏水”不过是有人故意凿了个小洞,而被浸湿的种子,全是最好的麦种。他二话不说,将那个官吏杖责五十,贬为庶民。

接着,几个商人联合起来罢市,声称新法禁止卖粮,他们没法活了。卫鞅让人贴出告示:凡罢市者,没收全部财产,分给无地的农夫。第二天,所有店铺都乖乖开了门,只是掌柜们的脸色都难看得很。

最棘手的是游士。那些常年在各国之间游走的说客、辩士,听闻要被编入军伍,纷纷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卫鞅让人在城门设卡,凡游士出境者,须缴纳高额赋税,否则不得放行。一时间,城门处挤满了骂骂咧咧的游士,却没几个人真的舍得掏钱离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些小动作,卫鞅都一一化解了。但他知道,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春耕前的最后一天,朝会再次举行。这次,殿外的石阶上站满了带甲的士兵,气氛比上次还要凝重。

卫鞅刚走进大殿,就看到公子虔站在阶下。这位太子太傅穿着一身戎装,腰间的佩剑比孝公的“断水”还要长,显然是有备而来。

秦孝公还没开口,公子虔就上前一步,朗声道:“臣有事启奏!”

孝公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讲。”

“臣以为,新法过于严苛,恐引起民变。”公子虔的声音洪亮,“自新令颁布以来,百姓怨声载道,士族人心惶惶。请君上暂停新法,以安民心。”

他的话音刚落,甘龙、杜挚等人立刻附和:“请君上暂停新法!”

卫鞅向前一步,正要反驳,却被孝公抬手制止了。

秦孝公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内的群臣。他的脸色有些苍白,显然这几天也没睡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民心?什么是民心?是士族的民心,还是百姓的民心?”

他走到公子虔面前,声音陡然提高:“兄长,你去问问栎阳城外的农夫,他们是愿意守着井田饿肚子,还是愿意分到自己的土地?你去问问军中的士兵,他们是愿意世世代代做奴隶,还是愿意靠军功封爵?”

公子虔的脸涨得通红,却不敢直视孝公的眼睛:“可是,君上,士族是秦国的支柱……”

“秦国的支柱不是士族,是百姓,是士兵!”孝公打断他的话,指着卫鞅,“左庶长的新法,就是要让耕者有其田,战者有其爵!这样的法,为什么要暂停?”

他转过身,重新坐回王座:“新法继续推行。有敢违抗者,无论是谁,格杀勿论!”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在大殿里炸开。甘龙等人面面相觑,再也不敢说话。公子虔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低下了头。

卫鞅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有了孝公这句话,新法就能推行下去了。虽然前路依然充满荆棘,但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

散朝时,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雨丝落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却让人精神一振。卫鞅走出宫门,看到景监站在雨中,手里拿着一把伞。

“大人,”景监把伞递给他,“各县传来消息,土地丈量已经开始了,百姓们都很踊跃。”

卫鞅接过伞,没有撑开。他望着远处的田野,雨水滋润着干裂的土地,仿佛已经能看到不久之后,那里将长出绿油油的麦苗。

“好,”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释然,“告诉他们,好好干。明年的今天,我们要让秦国的田野,再也没有饿肚子的人。”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在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洗礼。一场关乎秦国命运的变法,就在这春耕前的最后一场朝会后,正式拉开了序幕。而卫鞅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更艰难的挑战,还在后面等着他。但他不怕,因为他的身后,站着一个决心变强的君主,站着千千万万渴望温饱的百姓。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