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286集《重耳继位,秦晋之好》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286集《重耳继位,秦晋之好》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7-24 20:29:16 来源:全本小说网

重耳继位,秦晋之好

一、渭水秋风

咸阳宫的铜钟在晨雾里撞响第三声时,秦穆公嬴任好正站在章台殿的丹陛上,望着东方天际那道渐次晕开的鱼肚白。案上的羊皮地图被他指尖磨出毛边,河西五城的位置早已刻进心里——那片夹在洛水与黄河之间的沃土,像一柄悬在秦国东境的利剑,自晋献公时便成了穆公心头的鲠。

“君上,孟明视将军已在渭水渡口备好船师。”内侍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穆公转身时,玄色朝服上的日月纹在晨光里流动,他抬手按了按腰间的玉圭:“重耳那边可有消息?”

“晋国使者凌晨三更抵城,说绛城已清剿逆党,只待公子归国。”

穆公颔首,目光扫过阶下肃立的群臣。百里奚的白发在朝冠下若隐若现,这位辅佐他二十余年的老臣此刻正捻着胡须,眼角的皱纹里盛着了然的笑意。蹇叔则微微蹙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朝笏——他总说晋人反复,纵是重耳这样的贤公子,也难保不会被权力磨变了心性。

“传我令,”穆公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令孟明视率三千锐士护送重耳入绛,河西五城交割文书须由晋室太傅亲署,少一块封泥都不行。”

渭水码头早已排开百艘楼船,秦军甲士的玄色甲胄在秋阳下泛着冷光。重耳站在岸边,望着水面倒映的自己——流亡十九年的风霜在他脸上刻满沟壑,鬓角的白发比腰间的佩剑更显沉重。身后的狐偃、赵衰等臣属个个衣甲鲜明,却掩不住眼底的激动,唯有介子推捧着一捆竹简默默站在角落,那是他为新君草拟的施政方略。

“公子,”孟明视翻身下马,青铜面罩下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的爽朗,“我父叮嘱,晋侯旧部若有异动,不必迟疑。”他抬手示意,两名秦兵抬来一个锦盒,打开却是五枚青铜虎符,“此乃西戎盟军的调兵符节,君上说,必要时可借铁骑千乘。”

重耳抚过冰凉的虎符,指腹触到上面凹凸的云纹,忽然想起十九年前在蒲城,父亲献公派勃鞮来追杀他,那时他仓皇跳墙,衣袖被追兵斩断,如今衣袖犹在箱底,却已是要归国继位的人了。他对着咸阳方向深深一揖,青布袍角扫过码头的青石:“烦请转告穆公,重耳若负秦,犹如此袍。”说罢解下腰间玉佩,那是块成色普通的和田玉,却被他摩挲得温润透亮,“此乃我流亡途中所佩,暂代信物。”

船桨划破渭水时,穆公正站在城楼上目送船队东去。百里奚递上一杯黍酒:“君上还记得二十年前,公子重耳过秦,臣曾观其面相,龙凤之姿却带流离之相?”

“怎么不记得,”穆公饮尽杯中酒,酒液带着初秋的凉意滑入喉咙,“那时他还嘲笑寡人的西戎马不如中原骏。”他忽然指向东方,“你看,绛城的方向已有炊烟,是该让晋人看看,我大秦的铁骑踏过黄河,不是为了掠夺,是为了盟约。”

二、绛城风雨

秦军的楼船在黄河东岸靠岸时,绛城外的官道上早已跪满了晋国臣属。为首的太傅阳处父捧着传国玉玺,见到重耳下船便欲行君臣大礼,却被重耳一把扶住。

“太傅折煞重耳了。”重耳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望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都城,城门上的“绛”字匾额被风雨侵蚀得斑驳,城砖缝里竟长出了半尺高的狗尾草。十九年前他仓皇逃离时,城门校尉曾偷偷塞给他一包干粮,如今那人怕是早已不在了。

“公子继位乃天意民心,”阳处父老泪纵横,将玉玺举过头顶,“惠公囚于秦,公子圉逃奔翟国,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孟明视上前一步,甲叶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太傅,河西五城的交割文书呢?”

阳处父这才想起,忙从袖中取出一卷丝帛,上面盖着晋国公室的七枚朱印。孟明视展开细看,忽然指着其中一处:“此乃上大夫吕省的私印,非晋侯御印,不合约定。”

周围的晋臣顿时骚动起来,有人低声议论“秦国人咄咄逼人”,却被狐偃厉声喝止:“穆公助我主归国,大德也,岂容尔等置喙!”他转向阳处父,“速取御印来盖,若有延误,休怪秦军无礼。”

正在僵持,人群后忽然传来马蹄声,却是惠公的旧臣郤芮带着一队甲士赶来,老远便喊:“重耳勾结外寇,擅入都城,当斩!”

孟明视冷笑一声,拔出腰间秦锐剑,剑身在阳光下闪过一道寒光,竟将郤芮的话音劈成两半:“我大秦锐士在此,谁敢动公子一根毫毛?”他身后的秦兵同时举起长戟,戟刃斜指天空,形成一片密不透风的铁幕。

重耳忽然抬手按住孟明视的剑柄:“郤大夫,我知你乃忠良,只是惠公失德,诸侯共弃,你若归降,既往不咎。”他转向阳处父,“御印之事暂缓,先入宫稳定大局。”

入宫途中,重耳看到宫墙下的槐树竟已合抱粗,那是他幼时与弟弟夷吾亲手栽种的。夷吾如今囚于秦,想来也是天意。忽有内侍来报,说后宫嫔妃多已逃散,唯有少数老妇留守。重耳轻叹一声,对赵衰道:“传令下去,凡宫中之人,愿留者月钱加倍,愿去者发放盘缠,不得阻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晚,重耳在太庙举行继位大典。当太祝将祭天的玉璧交到他手中时,殿外忽然传来喧哗,却是郤芮带着家兵攻来,喊杀声震得梁柱上的漆皮簌簌掉落。孟明视早有准备,秦兵依托殿柱结成圆阵,长戟如林,晋兵冲了三次都被挡在殿外。

“放箭!”孟明视一声令下,秦兵张弓搭箭,箭矢穿透窗纸,在火把的映照下划出一道道弧线。郤芮中箭倒地时,看着殿上穿着衮服的重耳,忽然笑起来,血沫从嘴角涌出:“你……终究是回来了……”

重耳望着阶下的尸体,忽然觉得衮服沉重得喘不过气。他摘下十二旒的冕冠,对孟明视道:“厚葬郤大夫,他只是尽了人臣本分。”

三日后,河西五城的交割文书终于送抵秦军大营。孟明视验过御印,将文书封入漆盒,派快马送往咸阳。恰在此时,秦穆公派来的送亲队伍也到了,为首的是宗室大夫公子絷,他身后跟着的銮驾里,便是穆公的次女文嬴。

文嬴掀开轿帘时,绛城的百姓都屏住了呼吸。她穿着秦地特有的绣纹深衣,腰间系着明珠璎珞,虽未施粉黛,却自有一股英气。重耳迎上前时,她忽然屈膝行礼,声音清脆如玉石相击:“文嬴奉父命,愿为晋侯妇,辅君安邦。”

重耳扶起她的手,那双手不像中原女子那般纤细,掌心竟有薄茧——后来他才知道,文嬴幼时随穆公狩猎,挽弓射箭不输男儿。他忽然想起在齐国时,齐桓公将宗女齐姜嫁他,那女子温婉如水,却在他沉迷安乐时灌醉他,逼他继续流亡。或许天注定,他的妻室都非寻常女子。

三、河阳会盟

深秋的黄河渡口,芦苇荡已泛出灰白。秦穆公的车驾刚在土台上停稳,晋文公重耳便带着群臣迎了上来。两位国君执手大笑,笑声惊起芦苇丛中的水鸟,扑棱棱掠过浑浊的河面。

“十九年了,”穆公拍着重耳的背,掌心触到他衣下凸起的肩胛骨,“寡人还记得你在秦宫说,若得归国,必以河西之地为谢。”

“不敢欺瞒穆公,”重耳侧身让开,身后的阳处父捧着地图上前,“河西五城的户籍、田册已备齐,从此便是大秦疆土。”

蹇叔上前展开地图,手指在上面滑动:“此地东临黄河,西接洛水,乃是天然屏障。君上已命孟明视在此筑城三座,与绛城形成犄角。”

文嬴适时开口,声音柔和却有分量:“父亲,夫君,两国既已联姻,不如趁此机会定下盟约,也好让诸侯见证。”她转向随驾的各国使臣,“齐鲁燕卫的大夫都在,何不就在此河阳之地歃血为盟?”

穆公抚掌笑道:“我儿说得是!”他对公子絷道,“取牛耳来。”

会盟的礼台是临时搭建的,用的是秦军的粮草车拼接而成,上铺象征诸侯地位的五色绸缎。当巫祝割开牛耳,将鲜血滴入玉瓒时,晋文公忽然提议:“秦晋若要永好,当共进退。若有诸侯侵秦,晋必出兵;若有诸侯犯晋,秦亦当相助。”

穆公目光闪烁,他知道重耳这话的深意——晋国新定,需要秦国的支持来稳定局面,而秦国则需要借晋国之力牵制中原诸侯。他端起盛血的玉瓒:“寡人再加一条,秦晋之民可互市,关税减半;秦之耕牛、晋之织锦,皆可自由流通。”

重耳毫不犹豫地应允:“如此甚好!去年关中大旱,晋地却丰收,若互市畅通,便可互补有无。”

盟书用金粉写在玉版上,一式两份,分别由秦晋两国收藏。当两位国君并肩站在礼台上,接受诸侯使臣的恭贺时,百里奚望着黄河对岸的夕阳,忽然对蹇叔道:“你看那河水,今日向西流,明日向东淌,却终究是奔着大海去的。”

蹇叔捋着胡须:“水无常形,国无定势。今日的盟约,或许明日就会变,但只要秦晋都有需要对方之处,这‘好’字便还能维持。”

会盟结束后,穆公特意留下重耳,屏退左右后取出一卷帛书:“这是寡人派密探在楚国所得,楚王已暗中联络郑、许等国,欲在明年春会盟,怕是要与晋争霸主之位。”

重耳展开帛书,上面的楚文字迹潦草,却透着咄咄逼人的气势。他想起流亡楚国时,楚成王曾问他“何以报我”,他答“若晋楚交战,晋当退避三舍”。如今看来,那一日怕是不远了。

“寡人愿助晋抗楚,”穆公的声音压低,“西戎的战马可助晋军组建骑兵,我大秦的投石机,射程比楚军的弩箭还远。”

重耳握紧帛书,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若真有那一日,还望穆公不要袖手。”

“自然,”穆公望着远处秦军的营帐,那里传来士兵操练的呼喝声,“你若称霸中原,我大秦的丝绸便能卖到东海之滨;你若败了,楚国的战车怕是要开到河西了。”

离别的时候,文嬴亲自为父亲送行。她将一件狐裘披在穆公肩上,那狐裘用白狐腋下之皮制成,轻软如云雾:“父亲冬狩时穿,女儿在晋,定会照看好秦晋的盟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穆公抚摸着狐裘,忽然想起她幼时在马厩里偷偷给受伤的野马喂食,被他发现却倔强地不肯认错。如今这孩子长大了,竟成了维系两国关系的纽带。他从腰间解下一枚玉珏:“此乃我大秦的镇国之宝,你带在身边,若遇急事,可凭此调动驻晋的秦兵。”

船开时,重耳站在岸边挥手,文嬴的身影在秦穆公的车驾旁越来越小。他忽然对身边的狐偃道:“你说,寡人这一步走对了吗?割让河西,虽换得安宁,却也让秦人在东边有了立足之地。”

狐偃望着黄河水面上破碎的日影:“君上,当年流亡翟国,您连一抔黄土都没有;如今有了整个晋国,割五城而安边境,值了。何况那五城的百姓,半数本是秦地迁来,归秦归晋,于他们或许并无不同。”

重耳默然,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喧哗,却是孟明视带着秦兵在河边开垦——他们竟将随身携带的谷种撒进了黄河岸边的滩涂。“秦将这是做什么?”重耳不解。

“回君上,”阳处父笑道,“孟将军说,河西归秦了,秦兵也要学晋人种地,明年好给绛城送新麦。”

重耳望着那些弯腰播种的秦兵,忽然觉得,这“秦晋之好”或许并不全是盟约上的文字,也藏在这些撒入泥土的种子里。

四、西风吹雁

咸阳城的百姓夹道欢迎秦穆公归来时,正是霜降时节。街旁的枣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孩童们举着“秦晋永好”的木牌,跟着车驾奔跑。穆公掀开窗帘,看到百里奚的家门口摆着新酿的黍酒,蹇叔的孙子正趴在墙头上张望,手里还攥着刚从晋地换来的饴糖。

“君上,”公子絷低声道,“河西五城的官吏已派驻完毕,孟明视将军说,那里的晋民都愿归附,还送来了新收的粟米。”

穆公点头,忽然问:“重耳给文嬴的聘礼到了吗?”

“到了,三百匹晋锦,还有十箱夜明珠,都存入国库了。”

“把晋锦分赐给百官,夜明珠……”穆公沉吟片刻,“送去兵器坊,让工匠镶在文嬴的仪仗上,明年开春,她该回秦省亲了。”

车驾行至相国府前,百里奚早已拄着拐杖等候在门口。他身后跟着一个老农,竟是在第273集里提出“分田到户”的赵良。“君上,”百里奚颤巍巍地行礼,“赵良改良的曲辕犁,在河西五城试种,比旧犁快了三成,他特来向您报喜。”

赵良捧着一把青铜犁头跪下,那犁头磨得锃亮,犁尖呈优美的弧形:“君上,此犁可深耕,河西的沙土地用它耕种,明年定能丰收。”

穆公接过犁头,入手冰凉却沉甸甸的。他忽然想起年轻时在西戎,跟着牧民学习套马,那时手里的缰绳也是这样沉甸甸的,却拴不住奔腾的骏马。如今这犁头,却能拴住土地,拴住百姓的心。

“赏!”穆公高声道,“赏赵良良田百亩,黄金百镒!”他转向百里奚,“让少府将此犁图样发往各地,凡能改良农具者,皆依此例奖赏。”

当晚,咸阳宫举行庆功宴。乐师奏起秦晋合璧的乐曲,一半是秦地的雄浑鼓点,一半是晋地的婉转笛音。穆公饮到酣处,忽然命人取来地图,指着中原的方向:“重耳若能稳住晋国,明年便可会盟诸侯。寡人要让大秦的丝绸,从咸阳铺到临淄!”

蹇叔却泼了冷水:“君上,晋襄公虽幼,却有狐射姑等老臣辅佐,未必甘心受制于秦。文嬴公主在晋,怕是不易。”

“老大夫多虑了,”穆公举起酒爵,“文嬴随寡人射过狼,猎过熊,比男子还有决断。何况重耳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他欠寡人的,这辈子都还不清。”

宴罢,穆公独自登上城楼。夜风吹动他的衣袍,远处的军营传来刁斗声,与绛城方向隐约传来的钟声交织在一起。他想起二十年前,父亲秦德公占卜说“秦当兴于西戎”,那时谁也想不到,秦国能在东方与晋国平起平坐。

城楼下,巡夜的秦兵举着火把走过,甲叶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穆公忽然对着东方低语:“重耳啊重耳,你我都老了,这天下,终究是年轻人的。”他仿佛看到孟明视在河西筑城,看到文嬴在晋宫批阅竹简,看到那些撒在黄河滩上的种子,正借着西风,悄悄生根发芽。

天边的雁阵排着“人”字飞过,叫声在夜空中回荡。它们从北而来,要往南飞,却不知明年春天,是否还会沿着同样的路线归来。就像这“秦晋之好”,此刻如雁阵般整齐,却终究挡不住季节的变迁。但至少今夜,西风吹过咸阳,也吹过绛城,带着同样的寒意,也带着同样对来年丰收的期盼。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