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280集:复兴之基稳固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280集:复兴之基稳固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7-24 20:29:16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复兴之基稳固,东进号角将鸣

咸阳城头的风带着深秋的凉意,卷着渭水的湿气掠过秦穆公的鬓角。他手扶雉堞的青石栏杆,指腹摩挲着被岁月磨出的温润弧度,目光越过城外连绵的原野。

关中平原的秋收已近尾声,田垄间残留着金黄的麦茬,农户们正弯腰捡拾最后的谷穗。远处的打谷场上,新麦堆成小山,木枷撞击石臼的闷响顺着风飘来,混着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在天地间织成一张沉甸甸的网。

“十年了。”穆公的声音被风揉碎,却带着穿透时空的分量。他身后的百里奚拄着竹杖,鬓发比三年前又白了大半,闻言只是轻轻颔首。身旁的蹇叔则望着更远处的校场,那里的呐喊声如同滚雷,甲胄碰撞的脆响不时刺破云层。

十年前的咸阳可不是这般景象。崤山战败的消息传回时,这座秦国都城像被抽走了筋骨,巷陌间听不到孩童嬉闹,作坊里的锤声稀稀拉拉,连渭水码头的商船都比往日少了三成。那时穆公站在这城头,望见的是百姓菜色的脸庞,是士兵垂落的头颅,是粮仓外排队领救济粮的长队蜿蜒如蛇。

“君上还记得吗?”百里奚的声音带着老态的沙哑,却异常清晰,“当年咱们在朝堂上清点府库,连过冬的粮草都凑不齐,匠人坊里的铁料只够打五十副甲胄。”

穆公喉间一声低叹。怎能不记得?三战晋国皆败,损兵折将不说,河西之地被晋人占去,连历代先君积攒的青铜礼器都被拿去抵押换粮。他那时在朝堂上拍碎了案几,血顺着指缝滴在“东进图”上,染红了函谷关的位置。

“是百里先生与蹇叔先生,为秦国续了这口气。”穆公转过身,望着两位鬓发霜白的老臣。夕阳的金光穿过他们的发丝,在青砖地上投下稀疏的影子。

蹇叔捋着长须,目光落在校场方向:“君上此言差矣。根基在民,力气在兵,臣等不过是顺水推舟。”

正说着,校场方向传来一阵震天的呐喊。三人循声望去,只见少年将领孟明视正指挥士兵演练新阵法——前队重甲步兵如铁墙推进,侧翼骑兵挟着烟尘包抄,后队弓弩手齐射的箭矢在空中织成密网。这套“锋矢阵”是孟明视糅合了西戎骑兵的迅捷与中原步兵的稳重创出的,上个月在与西戎的联合军演中,曾以三百人击溃十倍于己的模拟敌军。

“那小子如今可比三年前沉稳多了。”百里奚望着自家儿子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当年孟明视初任禁军统领时,还带着少年人的骄躁,在演武中赢了几场就敢跟老将们叫板。如今他站在阵前,号令清晰,手势沉稳,连挥剑的弧度都透着章法。

蹇叔忽然指向西南方向:“君上看,那边的商队回来了。”

众人转头望去,只见一支驼队正沿着渭水古道缓缓走来,骆驼的铃铛声在风中若有若无。为首的商队首领骑着一匹西戎骏马,远远就朝城头挥手。那是去年派往巴蜀的使者,带去了秦国的丝绸与铁器,换回了蜀锦、井盐,还有三百匹擅长山地行走的矮脚马。

“巴蜀的枸酱滋味醇厚,上次送来的还剩一坛,今晚臣陪君上饮几杯。”百里奚笑道。

穆公却望着更远的地方,目光似乎穿透了函谷关,落在了中原大地。那里有繁华的洛阳城,有齐桓公称霸的遗迹,有晋文公盟会诸侯的高台。历代秦君的梦想,就是让秦国的旗帜插在中原的土地上。

“去年晋国大旱,群臣都劝我趁机伐晋。”穆公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回味,“可那时咱们的粮仓刚够满,士兵的甲胄还没换完,孟明视的阵法也才练到三成。若真打起来,不过是再败一次罢了。”

蹇叔点头:“君上那次力排众议,赠粮万石给晋国,看似示弱,实则高明。诸侯们都说秦君仁厚,连卫国、郑国都主动派使者来结好。如今咱们东边有郑卫牵制晋国,西边有西戎供应战马,南边巴蜀送来盐铁,这盘棋算是活了。”

百里奚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民心。去年秋收后,各县上报的余粮比往年多了五成,百姓主动把新粮送到官仓,说‘君上让咱们吃饱了,该给士兵们备着’。前日我去雍城巡查,见农户们在修水渠,不用官吏催促,自己带着干粮上工,说要把渭水引到北原去,明年再多打些粮。”

穆公的手又抚上冰凉的雉堞,指尖传来的寒意似乎被心中的暖意驱散了。他想起上月去民间微服,在咸阳西市看到的景象:布坊里的织机转得飞快,铁匠铺的火星溅到街面上,卖粟米糕的小贩嗓门洪亮,连穿粗布衣裳的孩童手里都攥着饴糖。那生机勃勃的烟火气,比任何战报都更能说明秦国的底气。

“君上,”蹇叔忽然开口,语气郑重,“臣近日观天象,见紫微垣东移,似有紫气过函谷关。”

穆公眼中精光一闪。他等这句话,等了十年。

百里奚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各县刚送来的秋收统计。关中平原亩产比十年前翻了一倍,粮仓存粮够全军五年之用。匠人工坊新造了投石机百架,射程比晋人的远三十步;‘秦锐剑’炼出了三百柄,劈普通铁甲如削木片;‘轻坚甲’做了两千副,士兵穿上比晋人的皮甲轻三成,防御力却不差分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蹇叔接着道:“西戎那边,绵诸部送来战马千匹,义渠人派了五十名最好的冶铁匠。军事学堂今年新结业的将领有二十人,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好手。”

穆公接过竹简,手指抚过上面的数字。那些墨迹未干的字,仿佛变成了士兵的铠甲,变成了粮仓的谷堆,变成了战马的蹄铁,变成了百姓脸上的笑容。他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雪夜,百里奚在病榻上拉着他的手说:“君上,强国不在一时之勇,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那时他只当是老臣的宽慰之语,如今才知,原来真的能在废墟上种出庄稼,能在败兵中练出强旅,能让一个摇摇欲坠的国家,重新挺直脊梁。

“你们看。”穆公指向东方,夕阳的余晖正为函谷关镀上一层金边,“那边的云气,像是要变了。”

百里奚与蹇叔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这十年,他们看着秦国一点点攒力气:减免赋税让百姓肯下力气种地,分田到户让农夫们的腰杆挺了起来,引进新粮种让粮仓一年比一年满;军事学堂里的少年长成能领兵的将领,作坊里的铁器从粗笨变得精良,连西戎的部落都愿意把最烈的马、最好的铁匠送来秦国。

校场上的演练结束了,士兵们齐声呐喊:“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那声音撞在城墙上,反弹回来,震得檐角的铜铃叮当作响。穆公忽然挺直了脊梁,虽然鬓角已有华发,眼神却比年轻时更加锐利。

“传令下去。”他的声音在风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命各县储备冬粮,匠人工坊赶制兵器,军队加强夜间训练。”

百里奚与蹇叔躬身应道:“臣遵令。”

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的橙红。咸阳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撒在黑丝绒上的明珠。渭水潺潺流淌,载着商船的灯火向东而去,仿佛要将秦国的讯息带到远方。

城头的旗帜在晚风中猎猎作响,那面绣着“秦”字的黑色旗帜,在暮色中格外醒目。穆公望着它,仿佛看到了三个月后,这面旗帜将插在河西的土地上;看到了半年后,它将在函谷关下迎风招展;看到了数年后,它将飘扬在中原的天空下。

“东进之期,近矣。”他低声说道,像是对老臣们说,又像是对自己说,更像是对这片土地上的万千子民说。

晚风掠过城头,带着渭水的气息,带着麦香,带着铁石的味道,带着远方的尘土。在这风声里,仿佛能听到战马的嘶鸣,能听到车轮的滚动,能听到士兵的呐喊,能听到一个古老国家积蓄了十年的力量,正在悄然苏醒。

远处的校场,孟明视正指挥士兵收队。他抬头望向城头,看到那三道伫立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少年将领握紧了腰间的秦锐剑,剑鞘上的纹饰在余晖中闪着光。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柄剑就将饮血,这支军队就将出征,这个国家等待了太久的时刻,即将到来。

城头的三人仍站在那里,直到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天际。夜幕低垂,星光渐显,照亮了他们脚下的土地,也照亮了远方的征途。复兴的基石已然筑牢,东进的号角,即将在黎明时分,响彻关中大地。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