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228集:清末东北开禁与闯关东户籍登记

黑土地上的户籍烟尘

第一章 封禁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冬天,比往年来得更早些。奉天城外的浑河结了冰,冰面上满是从山东、直隶逃荒来的流民,他们背着破旧的铺盖卷,牵着瘦骨嶙峋的孩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城墙上的“龙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却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严。

甲午战败的消息像瘟疫一样传遍了关东大地,旗兵们丢盔弃甲的样子还历历在目。更让旗民们惶恐的是,朝廷的圣旨来了——废除东北封禁,允许关内百姓“闯关东”。

“这叫什么事儿啊!”正白旗佐领巴图鲁坐在暖炕上,猛灌了一口烧刀子,“老祖宗的龙兴之地,就这么让那些‘穷棒子’占了?”

他的管家王福搓着手,小心翼翼地说:“老爷,听说朝廷也是没办法。日本人占了朝鲜,俄国人又在北边虎视眈眈,朝廷想靠着移民实边呢。”

巴图鲁哼了一声:“实边?我看是想靠着卖地换钱吧!”

就在巴图鲁大发牢骚的时候,奉天城的布政使衙门里,新任布政使李恩涵正对着一张东北地图愁眉不展。他是朝廷派来推行新政的,首要任务就是主持东北的户籍调查,登记流民的土地和身份。

“大人,”师爷递上一杯热茶,“这事儿难啊。关外这么多流民,都是些没根没底的人,怎么查?再说了,那些旗民的地契也不全,当年圈地的时候,哪有什么正经文书?”

李恩涵叹了口气:“难也得办。朝廷说了,这是关系到东北存亡的大事。甲午战败,就是因为咱们东北空虚。现在开放移民,一是为了实边,二是为了增加赋税。可这户籍不清,土地不明,怎么收税?怎么防备洋人?”

他指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你看,这些都是流民聚集的地方。他们占了旗地,占了官荒,现在朝廷要给他们确权,旗民能答应吗?”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李恩涵皱着眉问:“怎么回事?”

一个衙役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大人,不好了!城外的流民和旗兵打起来了!”

李恩涵猛地站起来:“走,去看看!”

第二章 冲突乍起

奉天城外的官道上,挤满了人。一边是穿着破旧棉袄的流民,一边是穿着盔甲的旗兵,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打起来。

为首的流民叫陈老实,是山东菏泽人,带着一家老小闯关东,在一片荒地上开垦了几亩地。没想到今天来了几个旗兵,说那地是旗地,要把他们赶走。

“这地是我一镐一镐刨出来的,凭什么说是你们的?”陈老实红着眼,手里紧紧握着一把锄头。

一个旗兵头目冷笑一声:“凭什么?就凭这是大清的地,是我们旗人的地!你们这些‘蛮子’,来了就占,还有王法吗?”

“王法?”陈老实啐了一口,“我们在关内活不下去,才来这关东讨口饭吃。这地荒着也是荒着,我们开垦了,就是我们的!”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李恩涵带着人赶到了。

“都住手!”李恩涵大声喝道,“本官在此,谁敢闹事!”

看到官府的人来了,双方都收敛了一些。李恩涵走到中间,问明了情况。

他对陈老实说:“你开垦荒地,朝廷不反对。但这地是否属于旗地,需要查证。你先把地契拿出来。”

陈老实一愣:“地契?我们流民哪有什么地契?就是看哪块地荒着,就去开垦了。”

李恩涵又转向旗兵头目:“你们说这是旗地,可有地契?”

旗兵头目支支吾吾地说:“那是老祖宗圈的地,哪有什么地契?反正就是我们的!”

李恩涵皱紧了眉头。这正是他最头疼的问题——流民没有地契,旗民的地契也大多模糊不清。

“这样吧,”李恩涵想了想说,“这块地暂时封存,等官府查证清楚了再说。你们都先回去,不许再闹事!”

虽然双方都不太满意,但在官府的压力下,还是勉强散了。

回去的路上,师爷感慨地说:“大人,你看见了吧?这就是麻烦。流民说自己是开荒,旗民说自己是圈地,没凭没据的,怎么查?”

李恩涵沉默了。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户籍调查,将会遇到更多的矛盾和纠纷。

第三章 调查风波

户籍调查正式开始了。李恩涵派人到各州县设立户籍局,张贴告示,让流民和旗民前来登记。

一开始,响应的人不多。流民怕被官府抓壮丁,旗民怕被官府收地。李恩涵只好又派人下去宣传,说登记户籍是为了给大家发地契,以后种地纳粮都有个凭证。

慢慢地,有人开始来登记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天,一个叫王大山的流民找到户籍局,说他开垦的地被旗民占了。

“大人,你可得给我做主啊!”王大山哭丧着脸,“我在那片山坳里开了十亩地,种了三年庄稼,今年眼看就要丰收了,谁知来了几个旗人,说那地是他们的牧场,把我的庄稼全毁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恩涵问:“你有什么证据证明那地是你开垦的?”

王大山摇摇头:“没有证据,就是邻里都知道。”

李恩涵又问:“那旗民有什么证据?”

王大山说:“他们也没有,就说是老辈传下来的。”

正说着,那几个旗民也来了,为首的正是巴图鲁的儿子巴彦。

“大人,这地就是我们的!”巴彦理直气壮地说,“我爷爷那一辈就在这里放牧,怎么成了他的地了?”

李恩涵皱着眉:“你们有牧场的地契吗?”

巴彦一愣:“牧场要什么地契?我们旗人放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

李恩涵叹了口气。这样的案子太多了,都是口说无凭。他只好派人去当地调查,问了几个邻居,都说王大山确实在那里开垦了几年。但也有旗民作证说,那片山坳以前是他们的牧场。

查来查去,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李恩涵只好把地判给了王大山,但让他给旗民一些补偿。双方都不太满意,但也只能接受。

这样的案子每天都在发生。流民和旗民为了土地争得头破血流,户籍调查进展缓慢。

李恩涵意识到,光靠传统的调查方法不行,必须引入新的手段。他想起了在国外留学时学到的地籍测量技术。

“师爷,”李恩涵说,“你去请几个懂测量的洋人来,我们要给东北的土地做一次详细的测量。”

师爷吃了一惊:“大人,这可要花不少钱啊!再说,那些旗民和流民能让洋人在他们的地上跑来跑去吗?”

李恩涵坚定地说:“花钱也要办!这是解决土地纠纷的根本办法。至于旗民和流民,我会出告示解释的。”

第四章 丈量风波

洋人测量师来了,带着先进的测量仪器,在东北的土地上忙碌起来。

一开始,阻力很大。旗民觉得洋人在他们的“龙兴之地”上折腾,是对祖宗的不敬。流民则怕洋人把他们的地量少了。

“洋鬼子安的什么心?”巴图鲁在旗营里大声嚷嚷,“他们是不是想把我们的地量给洋人?”

一些激进的旗兵甚至去捣乱,砸坏了测量仪器,打伤了测量师。

李恩涵大怒,派兵把为首的几个旗兵抓了起来,严惩不贷。他还亲自到旗营去解释:“测量土地,是为了明确产权,保护大家的利益。以后有了精确的地籍图,谁也别想赖地!”

同时,他也对流民做工作:“测量土地,是为了给你们发正式的地契,让你们的土地有法律保障。以后再也不怕别人抢地了。”

在李恩涵的强硬手段和耐心解释下,测量工作总算得以继续。

测量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很多问题。有些旗民的土地被流民占了,有些流民的土地其实是官荒。还有一些土地,旗民和流民都说是自己的,争得不可开交。

一次,在测量一片山地时,流民和旗民又打了起来。李恩涵赶到现场,看到双方都拿着农具,打得头破血流。

“都给我住手!”李恩涵大声喝道,“再打,就都抓起来!”

双方停了手,但都怒目而视。

李恩涵指着测量师刚画好的地图说:“你们看,这上面标得清清楚楚。这片山的东半部分,以前是旗营的牧场,有老档案可查。西半部分,是近几年开垦的,属于流民。以后就以这个为界,谁也不许越界!”

他又对旗民说:“牧场可以保留,但不能再扩大。你们可以把多余的土地租给流民,收取租金。”

又对流民说:“你们开垦的土地,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拿到正式的地契,成为合法的土地所有者。”

这个办法虽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总算有了一个明确的说法。双方都勉强接受了。

第五章 户籍新政

经过几年的努力,东北的土地测量终于完成了。李恩涵拿着厚厚的地籍图和户籍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师爷,”李恩涵说,“现在可以推行新的户籍制度了。”

新的户籍制度规定:

- 所有东北居民,无论旗民还是流民,都要进行详细的户籍登记,包括姓名、年龄、籍贯、职业、家庭成员等。

- 土地按照测量结果进行确权,发放正式的地契。流民开垦的官荒,缴纳一定费用后,可以获得土地所有权。

- 建立户籍档案,由各级官府统一管理。每年进行一次户籍核查,及时更新信息。

- 实行保甲制度,以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互相监督,加强治安管理。

新制度一出台,立刻在东北引起了轰动。

流民们很高兴,他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拥有自己的土地了。很多人拿着地契,激动得热泪盈眶。

“俺也有地契了!”陈老实拿着崭新的地契,对老婆说,“以后,咱们也是有根的人了!”

旗民们则心情复杂。虽然他们的土地得到了确认,但很多多余的土地被收归国有,或者租给了流民。一些靠出租土地为生的旗民,生活反而不如以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世道真是变了!”巴图鲁看着自己家的地契,感慨地说,“以前咱们旗人多风光,现在跟那些流民一样,都要登记户籍了。”

但不管怎么说,新的户籍制度还是推行下去了。它打破了旗民和流民的界限,让所有人在法律上平等。它明确了土地产权,减少了纠纷,促进了东北的开发。

李恩涵站在布政使衙门的院子里,看着来来往往办理户籍的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将会对东北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六章 黑土新生

几年后,东北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种上了庄稼。一座座村庄拔地而起,炊烟袅袅。关内的移民源源不断地涌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

户籍制度的推行,让东北的人口管理更加科学,赋税征收更加合理。朝廷的财政收入增加了,东北的边防也得到了加强。

更重要的是,旗民和流民的矛盾逐渐缓和了。他们在一起生活、劳作,互相学习,互相融合。很多旗民学会了汉人的农耕技术,很多流民也学会了旗人的骑射本领。

巴彦成了一个农场主,他把自己的土地租给流民耕种,自己则负责管理和销售。他赚的钱比以前多多了,还娶了一个汉人的姑娘。

“爹,”巴彦对巴图鲁说,“你看,这新制度也挺好的嘛。咱们旗人不能再靠祖宗吃饭了,得自己挣钱了。”

巴图鲁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点点头,又摇摇头。他还是怀念以前旗人的风光,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日子更实在。

陈老实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他靠着自己的地契,从官府贷了款,扩大了种植面积,还买了牲口。他的儿子还考上了奉天的新式学堂,成了家里的第一个文化人。

“这都得感谢李大人啊!”陈老实常常对人说,“要不是他推行这户籍制度,咱们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李恩涵已经调任别处了,但他在东北推行的户籍改革,却像一颗种子,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它标志着中国的户籍管理向近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东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夕阳下,奉天城的轮廓渐渐模糊。但黑土地上的故事,却刚刚开始。那些曾经为了土地和身份争吵不休的人们,如今已经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共同编织着一个新的梦想。而那本厚厚的户籍册,就像一部历史的见证,记录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也预示着它充满希望的未来。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