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第13章 高阳关暗流涌动,汴梁城密信频传

高阳关的冬日,寒风如刀,刮过脸颊生疼。杨延昭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被白雪覆盖的原野,眉头微皱。经历了汴梁的刺杀风波,他深知朝堂的局势愈发复杂,自己虽暂时回到高阳关,但危险并未彻底消除。

“将军,外面风大,您还是回营帐吧。”慕容雪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轻声说道,手中还拿着一件厚实的披风,温柔地披在杨延昭身上。

杨延昭转过身,看着慕容雪关切的眼神,心中一暖,笑着说:“雪儿,有你在,再大的风雪我都不怕。只是这高阳关,虽看似平静,可我总觉得有暗流在涌动。”

慕容雪微微点头,担忧地说:“我也听说了,最近西夏和辽国在边境有些小动作,咱们可得小心防备。还有,太后和那些奸臣,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正说着,周信急匆匆地跑上城墙,抱拳说道:“将军,王超将军派人送来消息,说在边境抓到几个形迹可疑的人,疑似是西夏的探子,已经押回营中审讯了。”

杨延昭脸色一沉,“走,去看看。”

三人来到中军帐,王超早已等候多时。看到杨延昭进来,连忙行礼:“将军。”

杨延昭摆了摆手,看向被绑在一旁的几个黑衣人,问道:“审出什么了?”

王超皱着眉头说:“这几个人嘴很严,一开始什么都不肯说。不过在我们的逼问下,终于交代他们是西夏派来的,想打探咱们高阳关的兵力部署和防御情况。”

杨延昭眼神一冷,“西夏果然不安好心。看来他们这次派使者去汴梁参加秋猎,通商是假,刺探军情才是真。”

慕容雪气愤地说:“这些西夏人,真是太可恶了。咱们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杨延昭沉思片刻,说:“先把他们关起来,严加看守。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我要写封信给陛下,让他知道西夏的阴谋。”

与此同时,汴梁城的皇宫内,赵恒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自从丁谓被打入天牢后,朝堂上虽然表面平静,但他知道,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尤其是太后,对他的态度也愈发冷淡。

“陛下,杨延昭将军派人送来密信。”一个小太监走进来,恭敬地呈上一封信。

赵恒放下手中的奏折,接过信,打开一看,脸色渐渐变得凝重。看完信后,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西夏狼子野心,竟然妄图窥探我大宋边疆。”

这时,皇后刘娥走了进来,看到赵恒脸色不好,关切地问:“陛下,发生什么事了?”

赵恒把信递给刘娥,说:“你看看吧,杨延昭在高阳关抓到了西夏的探子,看来李德明这次派使者来,没安好心。”

刘娥看完信,秀眉微蹙,“西夏一直对我大宋虎视眈眈,这次他们的阴谋被识破,恐怕不会善罢甘休。陛下,您打算怎么办?”

赵恒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朕得召集大臣们商议商议。只是这朝堂之上,如今能真正为朕分忧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刘娥轻轻握住赵恒的手,安慰道:“陛下不必忧心,总会有办法的。杨延昭将军忠心耿耿,又有军事才能,只要他镇守高阳关,西夏一时半会儿也不敢轻举妄动。”

赵恒点了点头,“但愿如此吧。娥儿,你说这朝堂之上,除了杨延昭,还有谁能真心为朕效力呢?”

刘娥想了想,说:“寇准寇大人为人正直,一心为国,定能为陛下出谋划策。还有张咏大人,上次在秋猎场救了杨延昭将军,也是一位忠臣。”

赵恒微微颔首,“嗯,你说得对。明日早朝,朕就听听他们的意见。”

第二日,早朝之上,赵恒将西夏探子的事情说了出来,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西夏如此嚣张,咱们不能坐视不理,必须出兵给他们点教训!”一位武将大声说道。

“不可,如今我大宋刚刚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不宜再动干戈。”一位文臣连忙反对。

“可是若不教训西夏,他们定会以为我大宋软弱可欺,以后边境将永无宁日。”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赵恒皱着眉头,看向寇准,“寇爱卿,你怎么看?”

寇准出列,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时不宜轻易出兵。西夏此次派探子,不过是试探我大宋的虚实。咱们可以先加强边境防御,同时派使者去西夏,责问李德明,让他给个说法。若他真有不轨之心,咱们再出兵也不迟。”

赵恒又看向张咏,“张爱卿,你意下如何?”

张咏上前一步,说:“寇大人所言极是。此外,咱们还可以在国内加强军备,训练士兵,提高我大宋的军事实力,以防万一。”

赵恒听后,点了点头,“好,就依二位爱卿所言。寇准,朕命你选派使者前往西夏;张咏,你负责督促各地加强军备。”

“臣遵旨。”两人领命退下。

退朝后,太后把赵恒叫到了慈宁宫。

“皇儿,听说西夏派了探子被抓住了?”太后一脸严肃地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恒恭敬地回答:“是的,母后。儿臣已经决定加强边境防御,同时派使者去责问西夏。”

太后冷哼一声,“哼,哀家看你是被那些大臣给蒙蔽了。杨延昭不过是抓到几个探子,就小题大做,说不定是他故意夸大其词,想借此邀功呢。”

赵恒心中不悦,但还是耐心解释道:“母后,杨延昭将军忠心耿耿,他不会这么做的。况且西夏一直对我大宋有野心,此事不可不防。”

太后不以为然,“他忠心?哀家看他是功高震主,如今朝堂之上,谁不知道他杨延昭的威名,你这个皇帝的风头都被他给抢了。”

赵恒脸色微变,“母后,杨延昭将军是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儿臣怎能因为他的功劳而猜忌他。”

太后见赵恒不听自己的话,有些生气,“皇儿,你太年轻,不懂这朝堂上的弯弯绕绕。杨延昭若是有一天反了,你拿什么去抵挡?”

赵恒连忙跪地,“母后,杨延昭绝不会反,儿臣相信他。还请母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

太后看着跪在地上的赵恒,无奈地叹了口气,“罢了罢了,哀家也是为你好。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赵恒从慈宁宫出来后,心情十分沉重。他知道太后一直对杨延昭心存忌惮,可他又实在不忍心猜忌这位忠臣良将。他望着天空,喃喃自语:“杨延昭啊杨延昭,你可千万不要让朕失望啊。”

而在高阳关,杨延昭正和慕容雪、周信、王超等人商议着如何应对西夏的威胁。

“将军,我觉得咱们不能光等着朝廷的命令,得主动出击。”周信摩拳擦掌地说。

杨延昭摇了摇头,“不可。如今朝廷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咱们不能擅自行动。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强高阳关的防御,训练士兵,提高警惕,以防西夏突然来犯。”

慕容雪也点头表示赞同,“延昭说得对。咱们不能给朝廷添乱,只要守住高阳关,就是对朝廷最大的支持。”

王超说:“将军,那咱们就按照您说的办。我这就去安排士兵加强巡逻,加固城墙。”

杨延昭看着众人,欣慰地说:“有你们在,我就放心了。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咱们。”

日子一天天过去,高阳关的防御在众人的努力下愈发坚固。士兵们日夜巡逻,训练也更加刻苦。杨延昭每天都会亲自到城墙上查看,还会去军营里看望士兵,鼓舞他们的士气。

慕容雪和沈青则在伤兵营里忙碌着,用新发现的草药为受伤的士兵治疗。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许多士兵都很快恢复了健康,重新回到了岗位上。

这日,杨延昭正在校场训练士兵,突然有士兵来报,说有一位自称是他旧友的人求见。杨延昭心中疑惑,他在这高阳关的旧友,除了周信、王超他们,还能有谁呢?

他来到营帐外,只见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大汉正站在那里。看到杨延昭,大汉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上前一步,抱拳说道:“六郎,好久不见啊!”

杨延昭仔细一看,顿时又惊又喜,“孟良?真的是你吗?你怎么来了?”

孟良哈哈一笑,“我听说你在高阳关,就特意赶来看看你。怎么样,这些年过得还好吧?”

杨延昭拉着孟良的手,走进营帐,“好,好得很。只是一直没你的消息,我还以为你……”

孟良摆了摆手,“我孟良福大命大,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死了。这些年我在江湖上闯荡,结识了不少英雄好汉。听说你在边关抗敌,我就想着来帮你一把。”

杨延昭感动地说:“有你帮忙,那真是太好了。我正愁人手不够呢。”

这时,慕容雪走了进来,看到孟良,微微一愣。杨延昭连忙介绍道:“雪儿,这是我的好兄弟孟良。孟良,这是我的妻子慕容雪。”

孟良连忙行礼,“嫂子好。早就听六郎提起过你,今日一见,果然是如花似玉,和六郎真是郎才女貌啊。”

慕容雪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孟大哥过奖了。既然来了,就把这里当成自己家,别客气。”

孟良哈哈一笑,“好,那我就不客气了。六郎,快跟我说说,这西夏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延昭便把西夏派探子以及朝廷的应对之策跟孟良详细说了一遍。孟良听后,气愤地说:“这些西夏人,太可恶了。等他们来了,看我不打得他们屁滚尿流。”

杨延昭笑着说:“有你这份心就好。不过咱们还是要谨慎行事,不可鲁莽。”

孟良点了点头,“我知道。六郎,你就放心吧,我一定听你的。”

孟良的到来,让高阳关的气氛变得活跃了一些。他性格豪爽,很快就和周信、王超等人打成了一片。众人一起训练士兵,研究战术,为可能到来的战争做着充分的准备。

而在汴梁城,使者已经前往西夏,朝堂上表面风平浪静,但暗地里,各方势力仍在明争暗斗。太后不甘心失去丁谓这个帮手,一直在寻找机会打压杨延昭一派;而赵恒则在努力平衡各方势力,试图维护朝堂的稳定。

一场更大的风暴,似乎正在悄然酝酿……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