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第8章 李治的温柔与倔强 武媚娘的宫闱突围战

且说那李世民,他在贞观年间,将大唐治理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啊!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真可谓是太平盛世。然而,这看似完美的局面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让李世民颇为头疼的问题——太子废立。

这太子之位,可是关乎着大唐未来的国运啊!李世民自然不敢有丝毫马虎。他左思右想,反复斟酌,最终还是决定将性格温和的李治推上太子之位。

而此时的武媚娘,年仅十四岁,却已入宫多时。她就像一只潜伏在深宫中的小豹子,虽然年纪尚小,但那双眼睛却格外明亮,仿佛能洞悉这宫中的一切。她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人和事,小心翼翼地探索着这个充满机遇与危险的世界。

这长安城的红墙绿瓦之下,一场新的风云际会,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展开。谁也不知道,这个看似柔弱的武媚娘,将会在这风起云涌的宫廷斗争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一、太子李治的隐秘心事:深宫里的青涩情愫

贞观末年,岁月如梭,李世民的身体状况逐渐走下坡路,时常卧病在床。作为太子的李治,肩负着照顾父亲的重任,每日都会前往病床前侍奉,尽自己的孝道。

在这个过程中,李治与负责照料皇帝起居的武才人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那时的李治,年纪尚轻,不过二十出头,性格温柔腼腆,宛如春日里的微风,和煦而宜人。而武媚娘,虽然只是一个才人,但她的眉眼间却透露出一种英气,令人难以忽视。

有一天,李治在侍奉父亲时,不慎打翻了药碗,滚烫的药汁溅洒一地。他顿时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想要收拾残局,却越忙越乱。就在这时,武媚娘快步走来,她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武媚娘取来一块抹布,轻轻擦拭着地上的药渍,同时柔声安慰道:“太子殿下莫急,这点小事交给我便好。”李治闻言,脸上的红晕愈发明显,他结结巴巴地回应道:“有劳武才人,是我太不小心了。”

两人的目光在不经意间交汇,那一刻,时间似乎都凝固了。李治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如雷,仿佛要跳出嗓子眼一般。而武媚娘的眼眸,宛如深潭,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氛围,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治愈发觉得自己对武媚娘的感情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难以遏制。每一次与她相处,他都能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满足,但同时也被宫廷的规矩和礼仪所束缚,让他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终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当四下无人时,李治鼓起了生平最大的勇气,走到了武媚娘的面前。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

李治深吸一口气,凝视着武媚娘,轻声说道:“武才人,自从与你相识以来,我心中充满了欢喜。然而,这宫廷的规矩却如同一座高墙,将我们分隔开来……”他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透露出内心的不安和无奈。

武媚娘静静地站在那里,低垂着眼帘,似乎在沉思着什么。她的美丽在月光下更显得如梦似幻,让人不禁为之倾倒。过了一会儿,她缓缓抬起头,目光与李治交汇,然后用一种略带羞涩的语气说道:“殿下,妾身不过是一个卑微的宫人,怎敢有非分之想呢?妾身只愿能尽心侍奉殿下,以报殿下的知遇之恩。”

这番话,表面上看是武媚娘的婉拒,但实际上却在李治的心中种下了更深的牵挂。他听出了武媚娘话中的深意,知道她并非对自己毫无感觉,只是因为宫廷的束缚而不敢表露真心。这让李治对她的感情愈发深厚,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突破这道高墙的决心。

而此时此刻,病榻之上的李世民,面色苍白如纸,身体虚弱不堪。他的目光缓缓地落在了儿子李治和武才人之间,那若有若无的情愫,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不安。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强打起精神,唤来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匆匆赶来,见李世民如此模样,心中不禁一紧,赶忙上前请安。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长孙无忌靠近一些,然后用虚弱的声音说道:“无忌啊,治儿这孩子,性子太软了些。朕担心他日后难以驾驭那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啊。”

长孙无忌连忙宽慰道:“陛下,太子殿下仁厚善良,此乃难得的品质。况且,他自幼聪慧,又有陛下悉心教导,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李世民微微摇头,叹息道:“话虽如此,可朕还是放心不下。还有那武才人,朕总觉得她不简单啊。”

长孙无忌心中一动,他自然明白李世民所指何事。然而,他还是故作镇定地说:“陛下,武才人不过是个小小宫人,能有多大能耐?陛下不必为此忧心。”

李世民沉默片刻,终究还是无力地挥了挥手,道:“罢了,罢了,朕如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说罢,他缓缓闭上了双眼,似乎想要稍作歇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二、武媚娘的感业寺岁月:蛰伏中的绝地反击

公元 649 年,一代雄主李世民驾崩,整个大唐王朝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然而,宫廷的规矩却无情地将没有子女的武媚娘送到了感业寺,让她削发为尼,从此与青灯古佛为伴。

当武媚娘踏入寺庙的那一刻,她那美丽而坚毅的目光扫视着周围的一切。寺庙的宁静和肃穆并没有让她屈服,反而激起了她内心深处的不甘和决心。她紧紧地攥起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仿佛要将所有的不甘都凝聚在这小小的拳头里。

在心中,武媚娘暗暗发誓:“我绝不会一辈子困在这里!”这个誓言如同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她黑暗的前路。

在感业寺的日子里,武媚娘每天都要干着粗活,挑水、扫地、洗衣,这些繁重的劳动让她的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与她一同出家的宫女们都唉声叹气,抱怨着命运的不公,而武媚娘却总是眼神坚定,似乎这些苦难并不能打倒她。

有一天,一个小尼姑忍不住问她:“武姐姐,你为何还这般有精气神?难道你真的相信自己能够离开这里吗?”武媚娘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不屈,她说:“只要心中有盼头,总会有出路的。”

与此同时,刚刚登上皇位的李治,虽然忙碌于处理朝政,但他的心中却始终无法忘记武媚娘。每当他对着李世民的画像发呆时,父亲临终前的担忧便会涌上心头,而与武媚娘相处的点点滴滴也会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他的心中充满了纠结,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份感情。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五月,阳光明媚,微风拂面。这一天,是李世民的周年忌日,整个长安城都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氛围。李治身着素服,带领着一群侍从,缓缓地走向感业寺。

感业寺内,香烟缭绕,诵经声此起彼伏。李治踏入寺门,心情沉重地穿过庭院,来到大雄宝殿。他虔诚地在佛像前上香,然后默默地祈祷。

就在这时,李治突然感觉到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抬起头,与那道目光交汇,瞬间,他的心跳加速,眼眶湿润了。

那是武媚娘,她站在不远处,一身素衣,却难掩其清丽脱俗的气质。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深情地凝视着李治。

李治缓缓地走向武媚娘,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最终,他们面对面地站着,四目相对,千言万语都在这一瞬间化作了无声的默契。

武媚娘强忍着泪水,轻声吟道:“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诗,道尽了她对李治的思念和哀怨。

李治听着这首诗,心如刀绞。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猛地向前一步,紧紧地握住了武媚娘的手,说道:“媚娘,朕对不起你,让你受苦了。”

武媚娘的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出,她顺势靠在李治的肩头,抽泣着说:“只要能再见殿下,再苦也值得。”

李治轻轻地抚摸着武媚娘的头发,安慰道:“媚娘,朕一定会想办法让你回宫的,你再忍耐一下。”

两人相拥而泣,周围的人都被他们的深情所感动,纷纷转过头去,不忍打扰这对苦命鸳鸯。

这一幕,被李治的王皇后尽收眼底。她心中暗自思忖着,自己如今在宫中的地位可谓是岌岌可危,不仅不受皇帝宠爱,而且至今尚未诞下子嗣,这让她感到无比焦虑和忧愁。

正当王皇后苦思冥想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局面时,她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如果能将武媚娘接入宫中,那么不仅可以取悦皇帝,让他对自己刮目相看,还能巧妙地利用武媚娘来对付那个备受宠爱的萧淑妃,如此一来,岂不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想到这里,王皇后的心情豁然开朗,她毫不犹豫地决定主动向李治提议这件事。于是,她面带微笑,温柔地对李治说道:“陛下,臣妾见您对武才人念念不忘,想必是对她情深意重。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将武才人接入宫中,这样一来,陛下既能与她朝夕相处,也可解陛下相思之苦。”

李治听闻此言,顿时喜出望外,他没想到王皇后竟然如此善解人意,能够理解他对武媚娘的思念之情。他满心欢喜地看着王皇后,感激地说道:“皇后真是深明大义啊!朕对皇后的这番美意感激不尽!”

三、后宫风云再起:王皇后、萧淑妃与武媚娘的三角博弈

武媚娘再次踏入宫廷,身份已然不同往昔,如今的她已成为李治的庶妃。尽管如此,她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地位依然低微,因此对王皇后百般讨好,言辞谦卑地说道:“能有机会再次入宫,全仰仗皇后娘娘的眷顾与成全,媚娘感激涕零,愿此生都能为娘娘效犬马之劳。”

王皇后见武媚娘如此谦卑顺从,心中颇为满意,嘴角微扬,轻轻点头应道:“只要你能安分守己,听从本宫的旨意,本宫自然不会亏待于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然而,武媚娘的野心远非表面所见。她在王皇后身旁佯装温顺乖巧,实则暗中观察着宫廷中的一举一动。没过多久,她便敏锐地察觉到李治对萧淑妃的宠爱正逐渐减少。

武媚娘深知机不可失,于是她看准时机,在李治面前展现出自己温柔解语的一面。每当李治为朝政之事烦忧时,她总是轻声细语地安慰道:“陛下切莫忧心,臣妾虽对国家大事一窍不通,但却愿意聆听陛下的倾诉,为陛下分担些许烦恼。”

就这样,武媚娘以其善解人意的姿态,逐渐赢得了李治的欢心。李治在她的温柔抚慰下,心情渐渐舒缓,对她的依赖也与日俱增。

萧淑妃察觉到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心中十分气恼。她气势汹汹地找到武媚娘,毫不客气地质问:“你这个狐媚子,究竟用了什么手段来迷惑陛下?”

武媚娘见状,立刻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哽咽着说道:“淑妃娘娘,媚娘实在不敢啊。媚娘一直都是全心全意地侍奉陛下和娘娘,绝无半点异心。”

王皇后得知了萧淑妃和武媚娘之间的这场争执,心中暗自窃喜。她表面上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狠狠地训斥了萧淑妃一顿,让她不要随意诬陷他人。然而,在她内心深处,却对武媚娘的表现非常满意,觉得这个女人果然是自己的“好帮手”。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永徽五年(公元654年)。这一年,武媚娘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安定思公主。王皇后按照宫廷礼节,亲自前来探望。

待王皇后离开之后,武媚娘看着襁褓中的女儿,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她咬了咬牙,狠下心来,亲手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然后用被子将尸体盖住,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不久之后,李治前来探望女儿。武媚娘强作镇定,若无其事地掀开被子,然而当她看到女儿那毫无生气的小脸时,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陛下,方才皇后娘娘来看过孩子,可如今……”

李治见状,顿时勃然大怒,他怒不可遏地吼道:“皇后竟然如此狠毒!”

王皇后被这突如其来的指责吓得不知所措,她连忙辩解道:“陛下,臣妾绝对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啊!这一定是有人故意陷害臣妾!”

这件事情结束之后,李治的内心深处对于废掉皇后的念头变得越发强烈起来。他觉得王皇后已经无法再胜任这个位置,必须要有一个新的皇后能够辅佐他治理国家。于是,他决定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朝廷中的元老重臣们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此事。

当众人齐聚一堂时,李治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想要废掉王皇后的想法。然而,他的话音刚落,褚遂良便立刻站出来表示坚决反对。

“陛下,王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品行端正,并无大的过错,怎么能如此轻易地就将她废掉呢?”褚遂良言辞恳切地说道,“况且,武媚娘曾经是先帝的才人,如今陛下却要立她为后,这于礼不合啊!”

李治听了褚遂良的话,顿时气得脸色铁青。他瞪大了眼睛,怒视着褚遂良,大声吼道:“难道朕连立皇后的权力都没有吗?”

长孙无忌见状,连忙在一旁劝解道:“陛下息怒,褚遂良所言不无道理。废立皇后乃是国家大事,还需从长计议啊。”

然而,李治此时已经被怒火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长孙无忌的劝告。他一挥衣袖,愤愤地说道:“你们他娘的都给朕出去!今日之事,朕自有定夺!”

说罢,李治便起身离开了朝堂,留下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面面相觑,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场君臣之间的讨论最终以不欢而散收场。

四、朝堂博弈:关陇集团与新兴势力的较量

废后一事,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后宫之中的争风吃醋和勾心斗角,但实际上却牵扯到了朝堂之上的各方势力。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众大臣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关陇集团。这个集团长期以来把持着朝政大权,其势力之庞大,令人咋舌。

而李治想要立武媚娘为后,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出于个人的感情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李治希望通过此举来打击关陇集团,从而夺回原本就应该属于皇帝的权力。

就在这场激烈的权力博弈之中,一个关键人物悄然登场——李积。李治深知李积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于是他决定私下召见李积,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支持和建议。

当李治见到李积时,他满脸愁容地说道:“李爱卿啊,朕心中有一事颇为困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可长孙无忌他们却坚决反对,这让朕实在是不知如何是好啊!”

李积静静地听着李治的诉说,然后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回答道:“陛下,此乃陛下您的家事,又何须询问外人呢?”

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让李治瞬间明白了过来。他心中暗自思忖:“对啊,立后本就是朕的家事,朕又何必受他人的摆布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