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九年八月十九日,夜。
长宁县城的城头之上,挂着叛乱首恶秃发复孤的首级。
城外叛军大部,业已平静下来。
任由长宁县派出三百余士卒,将他们的武器如数收缴。
此刻这六千余叛军,放下武器之后为自己扎好了营寨。
营盘方圆近两里。
其中燃烧着几十堆大大小小的篝火。
交出武器之后的叛军,便三五成群,十人结伙,懒洋洋地坐在这些篝火旁边。
这几日的奔波,使得他们也是身心俱疲。
此刻一切尘埃落定。
叛乱首恶秃发复孤已死。
前去长宁县城之中谈判的几名代表回来之后也告诉众人道,长宁县令信守承诺,答应不再追究众人从贼之罪,并且交出兵器之后,允许他们暂时驻扎在县城外。
并允诺,在合理地安置众人之前,将会想办法供给粮食,并尽快上报姑臧,出台对众人的安置措施。
众人坐在篝火旁休息着,没过多久,果然见长宁县城的城门打开,一辆辆推车从城中列队驶出,直向营地而来。
众人长久以来的疲累,紧张,俱是在看到这些运粮的推车之后烟消云散。
众人开始有说有笑。
营地之中渐渐开始恢复生气。
赵书吏带着县兵,将县令紧急调用县仓之中的一百石粮食运抵城外乱军搭建的临时营寨。
那些乱军此时已平静下来,见长宁县城还为他们运来了果腹的粮食,皆是感激不已。
赵书吏用胡语对围过来的众乱军讲了一通大义,并言道:“县君仁义,不计较诸位从贼的过失,只是希望诸位得以果腹,今后不管去哪里,都能够本分做事养活家人,切莫一念之差,再行不法之事。”
众乱军感激之下连连称是。
赵书吏将粮食交割给乱军,并指定其中一名年长的小部族首领暂时代管乱军一应诸事务。
约束属下,不得到处走动云云。
那首领连连应承。
并保证只要自己在此,这些乱军定然安分守己。
赵书吏闻言很是满意,便带领众兵卒推着推车返回城中。
一百石粮食其实并不算多,大约只够供给城外那六千余乱军士卒吃上两顿。
这却是李延昭的主意。
虽然收缴了乱军士卒手中的兵器,然而在局势大定之前,李延昭认为依然要防范这些乱军士卒可能出现的变故,于是便建议任县令将拨给乱军的粮食分次发放,一次只发放供他们吃两三顿的粮食。
这样无疑相当于是捏住了他们的命门。
使得他们不得不就范,安分守己地待在营地中。
任县令对李延昭这种谨慎的建议深以为然,便下令将县仓中的粮食分批分次下拨。
手下官吏便遵令照办。
李延昭随即想起一事来,他走下城楼,自去县衙大牢之中,牢门口崔阳和韩文灿两人正在值守,见得李延昭来,连忙迎上来,李延昭同两人交谈了几句,叮嘱两人道,务必得加强警惕。
贼酋秃发复孤的家眷在牢中一日,便得一日小心行事。
两人听闻李延昭的叮嘱,都是郑重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加强警惕,谨慎行事。
李延昭进得牢门来,却见得牛二壮正趴在牢头值守的那张桌子上,睡得正是香甜。
丁越、廖如龙、秦大勇、张兴、王强几人各自寻了板凳,在一旁坐成一排。
见得李延昭进来,众人马上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