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亮剑:二道贩子的抗日 > 第二百四十四章平地一声雷

李云龙这家伙的执行力绝对没说的,当天下午便跑去南方局向胡必成同志汇报了关于綦江技工学院的事情,汇报之后没有回来,一直等到半夜,陕北方面发来了批复后他才急冲冲的跑了回来,回来路过教育部附近的时候还把在那里等待第二天教育部开门的林茵先生给拐了回来。

真不知道林茵先生一个女人大半夜怎么就敢和李云龙一起往綦江跑,不过想想也不奇怪,林先生为了讨要那点近乎微薄的经费不惜半夜跑出来排队了都,还有什么是不敢的呢,再说,在林先生的眼里边,李云龙这货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上将吧,最起码还是要脸的,更何况李云龙的这张帅脸现在可是很有辨识度的。

当然,李云龙也不是单纯的靠个人魅力拐来了林先生,实在是他抛出的诱饵实在让林先生无法拒绝——邀请其帮助设计施工綦江技工学院的校舍,同时帮助綦江县设计一百座小学校舍,以便让綦江能够率先实施“三年制义务教育”。

不说干自己的老本行设计了,仅仅是“三年制义务教育”一项就让林先生挪不动步了,义务教育啊,从前朝开始上层的有识之士就在呼吁搞全民义务教育,奈何后来赶上了革命,这事儿就无疾而终了,后来民国时期又有了这样的声音,谁料到内战是一天都没停过,一直到抗战爆发,义务教育都没有影子。

现在,正值抗战期间,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全部都在为战争服务,连林先生这样的知名学者都饿肚子了,就更不要说什么搞义务教育了,在教育界人士看来,即便是战争结束了,国家没有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也不可能推行义务教育。

不曾想,一个寒冷的夜里,正在教育部门口瑟瑟发抖,怀疑自己会不会想《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冻死的时候,那位传奇般的八路军将领,着名的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李云龙上将居然告诉他,綦江县将会推行义务教育。

虽然只是三年制的义务教育,可这却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三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学生摆脱文盲的身份,如果是那些自身素质较好的学生的话,也可能会脱颖而出,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进而改变命运。

而且,李云龙将军还声称这“三年制义务教育”只是綦江技工学校的预科,所有达标的学生都可以进入綦江技工学院继续学习,这样一来,义务教育的年限还会延长。

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就连号称亚洲第一强国的日本,在这一时代也只不过是普及了六年制的义务教育罢了,日本小学升初中的男生比例大概是14%,女生是9%。这个数字甚至都低于2,1世纪咱们国家升大学的比例,所以,这时期的鬼子初中生就是知识分子,鬼子选飞行员要求是初中生这个要求还是很高的。

以前有一部电影《黑太阳731》,里边就有骨子训练青少年搞细菌武器实验的细节,这绝对不是艺术加工,日本陆军能够招到优秀初中生的几率并不是很大,所以用优秀的小学生充当学员则是很正常的。

至于战争爆发时,日本号称95%以上的男性,90%以上的女性都接受过教育。那只能是将1879年,日本中央政府颁布了《教育令》中规定儿童最低必须接受16个月的义务教育都算进去的数字罢了,充其量就算是加强扫盲班罢了。

懵懵懂懂的林先生来到綦江县仅仅休息了几个小时,李云龙便搬来了一大堆的设计图纸,拜托她从中选取图纸,同时评估施工难度和工期,看着那一大堆各式各样的设计图纸,林先生感觉整个人都是懵的。

可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仅仅一天,綦江下下边各个乡镇的镇长乡长这些就赶到了綦江县县政府,李云龙和那位薛县长一起下达了通知,要求各乡迅速统计学龄合同的信息,同时,向广大民众宣讲县政府的义务教育政策,要求和鼓励广大的老百姓送孩子来读书,为了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暂编六十八师把手里全部的骑兵都派了出去,协助那些乡镇长官。

其实,家长们的意见都不用猜,除了极少数的家庭,谁能拒绝免费的食宿,免费的教育,免费的复装,与其让没有劳动能力的孩子在家里苦捱着,吃白饭,还不如让孩子去上学,最起码能够过几年好日子,更何况政府还保证,只要孩子能够好好学,升学,工作,奖学金,只要是你能想到的都有。

等到学龄儿童的数量统计出来之后,李云龙大笔一挥,开整,二百八十座村镇小学同时开建,数以万计的建筑工人开进工地,开始不计成本的抢建学校,愣是在半个月内把所有的预科学校都建设了起来。

与此同时,綦江技工学院的建设申请也得到了山城政府教育部的批复,不管教育部的官老爷们多么不看好这个綦江技工学院,以目前的社会环境来看,他们确实是没有不批复的理由,更何况,即便是他们不批复,李云龙自己干他们也不敢做什么。

有了教育部的批复,李云龙便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报纸,杂志,电台,铺天盖地的都是綦江技工学院招生的消息,一时间,整个社会都聚焦到了这件事情上,不花钱就能上学,包吃包住包教材包服装,每月还有津贴都不算,只要是毕业了还给你安排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

还有什么比这个好的事儿啊,技工学院,当工人,那有什么啊,这年头,初小毕业了能干什么?基层的小公务员?别逗了,好的位置根本就轮不到你还不好?当工人?现在可是战争期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就算是待遇顶好的厂子,工人们也就只能保证不饿死罢了,像綦江那样待遇优厚的厂子还真的不多,毕竟人家可是比照着大米的价格来按比例发放法币的,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工资,工人都只是按照等级确定一个工资基数罢了。

至于升学?别开玩笑了,就算是不打仗,继续读书,哪怕是读初中都是不一般平民能够负担得起的事情,更不要说是什么上大学了,这年月,看着那些个大学生闹得挺欢的,可就那些个大学生有几个是出身平民的?高等教育根本就是和贫民百姓绝缘的。

另一方面,因为有“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在,很多地方都会半强制的要去中小学生集体参军,若是真的慷慨赴国难的话,估计也没什么,可这年月的**,士兵的待遇是真的不行,大多数时候,恐怕不等上到战场,就会莫名其妙的饿死,病死,累死,别说是成为英雄,成为烈士了,能够把死讯传回去就不错了,怕就怕救了就杳无音讯了。现在有了不被拉壮丁又能博一个前程的机会,那些没有出路的学生们自然是积极响应的。

山城这地方,因为战争的原因涌进了大量的人口,即便是有军队的大规模征兵和綦江县的大建设,也是无法消耗所有的富余劳动力的,暂时抗战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所以还轮不到那些十二三岁的娃娃上战场,加上这些孩子又干不了什么活,所以在山城的街头你随便都能看到那些四川闲逛的孩子,这些孩子纠集在一起也给社会治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技工学院的招生显然是给了孩子们一条出路,同时也缓解了社会治安的压力。

所以,在大后方的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当地士绅自发的捐款捐物,支持青少年们北上綦江县读书的情况,一如之前他们将那些当地的地痞流氓二流子们送上战场是一样的。

到了二月上旬,涌进綦江县的青少年男女的数量就达到了几十万人,逼得林先生和梁先生夫妇不得不再三修改綦江技工学院的设计指标,最终,在将綦江技工学院扩大成一座足以容纳三万学生的学校后李云龙阻止了他们继续调整的想法。

三万学生,六万预科,这个数字把王跃都吓了一跳,这个数字也太恐怖了一些吧,要知道抗战期间全**工行业的工人总数也才只有人,当然,这个数字是王跃那个数控的数字,在亮剑时空的1941年,仅仅八路军控制区的工人数字都超过了肆万人。

不光是这九万的学生,借着这一股东风,李云龙又扩大了一波自己手里的队伍,招募了大量的学徒工和学兵,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老子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粮食,不管你来多少人,老子都能养活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这几十万的青少年真的就被綦江给大多消化了。

为了养活这些人,王跃不得不利用系统空间在利比国沿海进行了长达一周的高密度捕捞,直接导致利比国沿海的渔业生产遭到了重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