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联的江山,全是梗!!! > 第78章 草料惊烽与暖阁定策

瓦剌后方草料场遭女真骑兵突袭!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一声炸雷,在瓦剌大营上空爆开,瞬间打乱了也先全力猛攻猫儿庄的节奏。也先闻报,又惊又怒,脸色铁青。女真人?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是巧合?还是……大明在背后搞鬼?难道明军还有余力玩这“围魏救赵”的把戏?后方粮草被焚,军心必乱!他不得不分兵回援,猫儿庄的总攻计划被迫搁浅。

消息传回大同明军大营,苦战数日、濒临绝境的守军顿时士气大振!皇帝陛下的援军和奇策奏效了!瓦剌退兵了!猫儿庄守住了!

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回紫禁城。当林锋然在乾清宫接到这份血迹斑斑、却充满狂喜的捷报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成功了!江雨桐那大胆的“围魏救赵”之策,竟然真的成功了!不仅解了猫儿庄之围,还烧了也先的粮草,重挫了瓦剌的锐气!

一股巨大的、劫后余生的狂喜和难以言喻的激动,瞬间冲垮了林锋然连日来的焦虑和疲惫。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双手颤抖地捧着捷报,反复看了三遍,才确认这不是梦境。

“好!好!太好了!”林锋然仰天长啸,积压在胸中的浊气一吐而空,“天佑大明!将士用命!雨桐……雨桐奇谋!” 他激动得在殿内来回踱步,恨不得立刻飞到西暖阁,与那个在关键时刻给他指出明路的女子分享这份喜悦。

“陛下圣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殿内侍立的舒良和众太监连忙跪地贺喜,人人脸上都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

“传旨!重赏猫儿庄守军及所有有功将士!犒赏三军!阵亡者优加抚恤!那个带队焚毁瓦剌草料场的……是建州左卫的骑兵?好!重重有赏!赐其首领官职绸缎!还有……还有……”林锋然兴奋地一连串下达封赏命令,最后,他顿了顿,对舒良低声道:“从朕的内帑里,挑几样……挑几样雅致不俗的玉器、古玩,给西暖阁送去,就说……就说朕偶得佳物,与卿共赏。”

“奴婢明白!”舒良会意,躬身退下安排。

猫儿庄危机的解除,让林锋然肩头的千斤重担骤然减轻了大半。北疆战事进入了短暂的相持阶段,也先需要时间重整旗鼓,大明也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朝野上下,一片欢腾,对年轻皇帝的“英明神武”赞誉有加。

然而,林锋然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瓦剌元气未伤,也先野心不死,北疆大局未定。而朝中内鬼未清,慈宁宫疑云未散,惠王余毒尚存,隐患依旧重重。当前首要之务,是趁此机会,巩固边防,肃清内患,推行新政。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锋然一边处理战后事宜,封赏将士,安抚百姓,一边加紧推进他的“北疆经济文化融合策”和内部整顿。他根据江雨桐之前的建议,更加注重“区别对待”和“文化融合”,对建州左卫等立功部落加大赏赐和扶持力度,对锡伯部等敌对势力则继续经济封锁和军事威慑。同时,密令锦衣卫加紧清查内奸,特别是大同军中和与惠王、张文弼有牵连的人员。

在这段相对平稳的时期,林锋然对江雨桐的信任和依赖与日俱增。他开始习惯性地将一些不涉及核心机密的奏章副本,比如关于漕运改革、地方灾荒赈济、学风整顿、匠作改良等具体政务的题本,让舒良悄悄送去西暖阁,美其名曰“请教典籍疑难”或“闻听民间疾苦”,实则想听听她那不同于朝堂衮衮诸公的、“接地气”的见解。

江雨桐似乎也明白他的用意,每次送回副本时,都会在空白处用工整的朱笔小楷写下批注。她的批注,往往角度独特,一针见血。

比如,对一份关于江南水患请求拨款修堤的奏章,朝中议论多是“准拨”或“驳斥”,而她则批注:“水患治理,堵不如疏,疏不如导。拨款固需,然更需明定章程,严防胥吏克扣、工料偷减。或可效古法,以工代赈,募灾民修堤,既固河防,又安流民,更可省却中间盘剥。”

又比如,对一份弹劾某地学政收受贿赂、败坏学风的奏章,她批注:“学政之贪,根源在于考核唯重科举中额,忽视教化本心。陛下若欲清学风,当先正考成之法,重师德、察实绩,而非独罪一人。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这些批注,没有引经据典的酸腐气,也没有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着眼于制度建设和执行细节,充满了务实精神和民本思想,让看惯了朝臣们要么歌功颂德、要么互相攻讦奏章的林锋然,感到耳目一新,深受启发。他越来越觉得,江雨桐就像是他在这个陌生时代的一座思想灯塔,总能在他迷茫时照亮前路。

这天傍晚,林锋然批阅着一份关于整顿京营空额、老弱问题的奏章,感到十分棘手。此事牵扯众多勋贵将门利益,阻力巨大,朝中大臣要么敷衍塞责,要么建议缓行。他心烦意乱,便让舒良将奏章副本送去西暖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联的江山,全是梗!!!请大家收藏:()联的江山,全是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次日,舒良送回副本。林锋然迫不及待地翻开,只见江雨桐在旁批注道:“京营之弊,积重难返,欲速则不达。然,亦不可纵容。或可分步施行:先严查空额,追缴空饷,以儆效尤,此为一;次则考核将弁,汰弱留强,许其以子侄或家丁顶补,但需严格校阅,此为二;再则,可另设新军一营,募选精壮,厚给粮饷,专司操练,以新促旧,渐次更张,此为三。如此,既触动了积弊,又避免了激变,或可稳步图之。”

林锋然看完,拍案叫绝!“分步施行”、“以新促旧”!这思路太对了!既指出了问题的核心,又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充满政治智慧的解决路径!这远比朝堂上那些要么“一刀切”要么“和稀泥”的建议高明得多!

“好!好一个‘以新促旧’!”林锋然兴奋不已,立刻提笔,根据江雨桐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下了整顿京营的详细方略。

经此一事,林锋然心中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召来舒良,郑重吩咐道:“日后,凡有关民生利弊、钱谷刑名、吏治学风等不涉军国核心机密的奏章题本,你可择其紧要者,抄录副本,定期送予西暖阁江姑娘阅览。就说是……朕想广纳雅言,闻听宫外舆情。切记,务必隐秘,不得让任何人知晓!”

“奴婢……奴婢明白!定当万分谨慎!”舒良心中凛然,知道陛下这是将那位江姑娘真正视为了可以参赞机要的“自己人”,这信任,可谓深重。

从此,江雨桐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开始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到帝国的日常政务之中。她虽身处深宫一隅,却凭借其过人的才智和独特的视角,为林锋然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成为了他名副其实的“秘密顾问”。林锋然也发现,有了她的“民间视角”补充,自己处理政务时思路更开阔,决策也更稳妥。这种默契的合作,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得心应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林锋然逐渐倚重江雨桐,朝局看似平稳之际,一场新的风波,正悄然酝酿。

这日午后,林锋然正在批阅奏章,司礼监随堂太监神色慌张地进来禀报:“陛下,不好了!都察院有御史联名上奏,弹劾……弹劾已故惠王逆案中,仍有数名涉案官员处置过轻,或有漏网之鱼,请求陛下下旨,重启三法司,严加彻查,以清余毒!”

重启逆案?林锋然眉头一皱。惠王案牵连已广,若再深究,势必引起朝局更大震荡,此时北疆未靖,实非良机。但这帮御史言之凿凿,又不好直接驳斥。

他正沉吟间,舒良悄悄送来了西暖阁送回的一批奏章副本。林锋然随手翻开最上面一份关于漕运的副本,目光扫过江雨桐的批注时,心中忽然一动。只见她在批注末尾,似乎不经意地写了一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然大壑之涧,虽浊亦有其流。陛下圣心烛照,当知浊流需疏,而非尽塞。”

林锋然反复品味着这句话,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她这是在借水喻事,提醒他处理逆案余毒,要像治水一样,重在疏导(查明真相,安抚人心),而非一味追求彻底清剿(以免逼反余党,造成更大动荡)。这正切中了他心中的顾虑!

“好一个‘浊流需疏,而非尽塞’!”林锋然心中已有定计。

次日朝会,面对御史们的激昂陈词,林锋然沉稳开口道:“惠王逆案,朕已明发上谕,首恶已惩,胁从罔治。然,卿等所言,亦为朝廷纲纪计。这样吧,着三法司对已定案卷进行复核,若有确凿证据表明处置确有不当或遗漏者,可另行具本上奏,朕必秉公处置。但不得以此为由,大兴狱讼,搅扰朝野,以免小人借机倾轧,寒了忠臣之心。”

这番处理,既回应了御史的诉求,显示了朝廷公正,又避免了扩大化,稳定了人心。不少大臣暗自点头,觉得皇帝处置得当。

退朝后,林锋然对舒良感叹道:“若非雨桐提醒,朕几欲被那些御史带了节奏。看来,这宫墙之外的声音,果然不可或缺。”

然而,林锋然这刚刚因妥善处理朝议而稍感自得的心情,在当天晚上,被一个从慈宁宫传来的、极其隐秘且令人不安的消息彻底打破。

一名负责暗中监视慈宁宫的老太监,冒死通过舒良递进来一张揉皱的小纸条。纸条上只有寥寥数字,字迹潦草,仿佛仓促写成:

“刘保近日,常于子夜独自至后苑枯井旁,似……似在埋藏何物。昨夜,奴婢隐约听到井底……有金石碰撞之声……”

(第78章 完)

喜欢联的江山,全是梗!!!请大家收藏:()联的江山,全是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