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争辩
这天傍晚,黄三怪一踏进黄昏的家门,就兴冲冲地抱住了在外屋灶台忙活的母亲:“妈,妈,我告诉你个好消息,我们要进京啦!”
贾佩纶把湿手在围裙上蹭蹭,点了一下三怪的脑门儿,嗔怪道:“没病吧你,净说疯话,快洗洗手吃饭!”
说着把一盆土豆条子汤端炕桌上,黄三怪跟进里屋,一边在脸盆洗手一边说:“是真的,我没说疯话。”
三喜子坐到了炕桌前,拿起一个大饼子咬一口:“怎么个情况?你说说。”
黄三怪用手巾擦了手,坐到炕桌前,眉飞色舞地说:“现在学生正搞串联,冯老师建议我们也走出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阔眼界锻炼自己。
只要带上盖有学校公章的介绍信,出门都不用花路费食宿费,也可以用当年长征的方式步行进京。
这话把我们都说活了心,我们也不怕远征难,打算步行,串联了十七个同学,有秦黑牛、姚三朵、四亮和香芪……”
三喜子说:“去是去,但步行恐怕不行,一个是天气寒冷怕吃不消,再一个步行耽误工夫,要去还是坐火车去,能节省时间。”
贾佩纶说:“外面太乱了,消停在家多好,可别遥那出溜了。”
黄三怪说:“那是去经受风浪考验,不是去玩儿……”
秦黑牛和黄四亮对参与长征串联的学生分别做了家访征求了家长的意见,给自己的长征队取名“从头越”
还做了一面队旗。
时已经是农历九月末了,秦黑牛领着这些学生找三中冯老师帮忙开出了一张介绍信。
他们带上简单的背包,从红原公社出发了,沿着公路奔省城。
第六天晚上到达宾安镇,落脚宾安公社安排的住处,双腿都不能动了。
第七天凌晨三点钟从宾安镇出发,披星戴月匆匆赶路,冷了就地拢火取暖。
早八点到达省城东郊,在钢丝绳厂食堂吃了香喷喷热乎乎的肉丝混汤面条,驱散了身上的寒气。
走出食堂时,秦黑牛见门口停着一辆解放牌大客车,司机说:“钢丝绳厂给市里打电话了,是接待站专门派车来接的。”
秦黑牛说:“我们不能坐车,出发时有言在先,途中一步也不能坐车。
如果坐车,就违背了诺言。”
说着,指挥“从头越”
长征队列队出发,司机无奈地摇摇头,只好把卡车空车开回市里。
他们没有在省城作过多停留,继续南下,累了就在当地群众家里歇脚,用豆荄和树枝烧热水,那水刚烧响边儿就舀碗里来解渴。
为加快行程,他们干脆改为风小车少的夜间行走。
沿着铁路进入辽沈地界,来莺的脚突然崴了,痛苦地嚷嚷:“我的脚脖子错环儿了,走不了了。”
黄四亮就自告奋勇,弯下身来,背着来莺缓慢前行。
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此时他们到达了小屯车站。
秦黑牛发现不远处大木板树立的大门如同牌坊一样,插满松枝的横额写着热烈欢迎大串联的标语。
他眼睛一亮,对同伴们说:“那是接待站,上那儿问问。”
黄四亮扶着来莺,一瘸一拐地往前走。
到了接待站,秦黑牛拿出介绍信,问接待人员:“同志,给安排一下住处,我们步行去京城。”
接待人员接过介绍信都没仔细看一眼,就在介绍信背面写上几个潦草的字样,这才回答说:“你们去粮食干校报到,不愿走也可以等着统一安排车去京。”
说完,动作麻利地盖上了公章。
然而,“从头越”
长征队一住下休整就终止了行程。
这天晚上吃完饭,他们去观看粮食干校电视机播放的新闻节目时,心情一下沉到了谷底。
秦黑牛沮丧地说:“现在上级劝返呢,咱去不成京城了,来年春暖花开不定啥形势呢!”
黄四亮问:“那咋整?要不要上别的地方串联?”
秦黑牛摇摇头说:“不去了,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