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 > 第574章 知否.皇帝影卫27

陈阳抵达陕西路后,沿着关中平原、陕北重镇一路视察,越看越满意——虽说部分区域仍有土地贫瘠的问题,但整体变化极大:市集里商旅往来不绝,各地与内地商行合作紧密,不仅打通了粮食、布匹的转运通道,还成了西北与中原商贸的核心枢纽,俨然一副繁荣景象。

在与陕西路官员议事时,陈阳毫不吝啬夸赞:“你们能抓住商路优势,把商贸做得这么活,让百姓跟着赚了钱,这政绩值得朝廷嘉奖!”说着,便当场在所有知州、转运使的奏书上签字,明确认可他们的功绩。

夸赞过后,陈阳也给出了进一步的治理思路:农业上,可推广耐旱的粟米、豆类品种,搭配改良农具提高亩产;商业上,除了传统货物转运,还能尝试集中收购本地的皮毛、药材,打造特色货栈,吸引更多客商;而重中之重,是必须把环境治理提上日程。

“别光顾着搞商贸、抓生产,”陈阳严肃道,“只有先种树种草,把水土流失控制住,让土地慢慢恢复肥力,后续的发展才能稳得住,不然都是短期效益。”

临走前,陈阳从空间里取出备好的改良种子、抗风沙树苗,还有一批农具图纸,分发给各地官员:“这些物资你们先用着,有需要再传信给我。”随后便告别陕西路官员,动身前往河东路。

陈阳刚到河东路,入眼的景象就让他心头火起——沿途随处可见大小矿洞,小矿更是星罗棋布,挖矿的民夫与运矿的车马络绎不绝,全然不见对资源的爱惜。他当即召集河东路所有转运使、知州开会,刚落座便拍了桌子:

“朝廷一直强调,发展要给后代留余地,要把资源留给子孙!可你们看看现在的河东路,遍地都是矿洞,你们统计过到底滥开了多少吗?为了一时的富裕,耗光后世的家底,等子孙无资源可用时,你们心里就不愧疚?”

他语气愈发严厉:“其他路要么抓农业、要么兴商业,个个都在谋长远;就你们,只会守着老本挖资源,除了卖矿,还能拿出什么像样的政绩?”

怒火稍平后,陈阳开始为官员们指点方向:农业上,河东路有汾河沿岸的沃土,可推广高产小麦与杂粮,配套修水渠保灌溉;商业上,要利用夹在京都与陕西路之间的区位优势,建中转货栈,承接两地的货物转运,再把本地的杂粮、布匹推出去。

“尤其要搞绿化!”陈阳加重语气,“挖矿已经破坏了不少土地,必须大面积种上树木,先把水土流失止住,不然土地越挖越贫瘠,以后连庄稼都种不了!”

最后,他又戳中要害:“现在各大商行生意红火,西边的陕西路都能靠商贸富起来,你们守着这么好的位置,却搞成这副样子,说到底还是不动脑子,只会吃老本!从今天起,把滥开的小矿全停了,按我说的路子干,再没起色,你们自己跟官家请罪!”

陈阳放缓了语气,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你们不会干,就去学!那些做得好的路,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不少地方在修鱼塘搞养殖,鱼塘上养鸭、养鹅,禽类粪便能肥鱼,一举两得;收上来的鸭毛、鹅毛,还能送到工坊做成鹅绒被、羽绒服,又是一条增收路,人家的工坊都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了。”

他顿了顿,给出明确要求:“你们现在就派人去各地考察,把人家的先进经验学回来,再结合河东路的水土、区位,琢磨出适合自己的路子。我给你们两年时间,要是两年后河东路还没大的改变,你们这些人一个都跑不了——我会直接按连坐治罪,不光是你们,连你们的家族都要受牵连。”

“到时候不用官家出面,我亲自处理你们;要是只是发展没起色,没到连坐的地步,你们也别占着位置——自己向官家请罪,要么转调去偏远地方,要么直接回家奶孩子,别在官场混日子!”

这番话听得官员们脊背发凉,连忙齐刷刷起身拱手,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又无比坚定:“请公爷放心!我等定在两年内让河东路大变样,绝不敢辜负嘱托!”

陈阳话锋一转,沉声道:“另外,朝廷给河东路拨了60万两白银,这是官家借支给你们的启动资金,专款专用在民生与产业发展上。”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语气带着极强的压迫感:“要是拿着这60万两,还不能让河东路有好的发展,你们有一个算一个,也别等着我治罪,直接一头撞死算了!但反过来,要是这两年里,你们用这60万两让河东路发展起来,哪怕官府账上有亏空,只要百姓能富裕起来,我就认你们的功绩,朝廷也不会追究亏空的事。”

官员们一听有60万两白银的支持,再加上两年的缓冲时间,原本悬着的心瞬间落了地,底气也足了不少。他们当即再次起身,齐声保证:“请公爷、请官家放心!我等定用好这笔钱,两年内必让河东路焕然一新,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陈阳见官员们态度积极,脸上的严肃也缓和了几分,带着点调侃又不失提醒的语气说道:“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你们可别真把这60万两给我挥霍空了。咱刚才说‘亏空也认’,是体谅发展的难处,但不是让你们拿着钱瞎折腾——咱们的目标是让河东路变好,不是让你们造窟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请大家收藏:()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官员们见陈阳语气松动,也跟着嘿嘿笑了起来,连忙拱手应道:“公爷放心!我们肯定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绝不敢瞎造,定不辜负公爷和官家的信任!”

陈阳点点头,随后从空间里取出提前备好的改良种子、农具图纸与一批树苗,交给各州官员:“这些物资你们先用着,后续有需要再传信。”安排妥当后,他便告别河东路的官员,带着随从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程。

陈阳一路赶回京城,望着熟悉的宫墙,才恍然发觉——官家登基已整整十年,而他这一次外出巡查,竟也足足走了三年。

次日一早,他便进宫面圣,在垂拱殿里将川峡四路、秦凤路、陕西路、河东路的治理情况一一详细汇报,从各地政绩、百姓生活,到后续整改计划与资金安排,无一遗漏。

官家听得十分认真,等陈阳说完,连连感叹:“国公这三年在外奔波,真是辛苦了!”他早已收到各地官员的奏报,对陈阳此次巡查的成果满心认可,又道,“有你替朕盯着地方,让百姓日子渐渐好起来,朕很放心。”

陈阳告别官家,遵旨回府休养。刚进府门,管家便捧着厚厚的账目迎上来,细细向他汇报这些年府中与商行的事务:“爷,您不在的这三年,各大商行每年盈利的5个点,都准时送进府里了,分文不少,账目都在这儿您过目。”

接着,管家又说起云南道的情况:“还有云南道那边,您之前安排的鲜花种植和水果工坊,这几年盈利特别好。鲜花除了新鲜售卖,还做成了鲜花糕点、鲜花香水,在大宋市场上很受欢迎,京里的贵妇、小姐,还有勋贵武将家的女眷,都特别喜欢,每年销量都在涨。”

他顿了顿,补充道:“现在云南道种鲜花、做工坊的百姓,日子也都富裕起来了,不少人家都盖了新屋。”

陈阳听着这些消息,紧绷了三年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脸上露出笑意,点头道:“做得好,没辜负当初的安排。”

陈阳刚在正厅坐下,几个儿女便围上来,甜甜地喊着“父亲”,挨个给他请安问好,闹得他心里满是暖意。

这时,张桂芬与小蝶也走过来,细细跟他说起这三年家里与外头的事:“你不在的这些年,京里各家夫人、小姐还有咱们护幼司一起出力,各地办学、办工厂的势头特别好,就像雨后春笋似的。”

张桂芬先提护幼司的成效:“现在家暴、童养媳、裹脚这些事,比以前少多了,每年都在减少,不少女子都敢站出来维护自己了。”

小蝶接着补充工坊与酒楼的情况:“咱们和勋贵、官员家的夫人们合作的纺织厂,招了好多女工,织出来的布匹又好又便宜,底层百姓都能用得上;还有合作的酒楼,在全国各地开了不少分号,新菜式特别受欢迎,好些做法都传到百姓家里,成了日常饭菜了。”

陈阳听着妻妾的话,知道家里没让他分心,还帮着做了这么多实事,欣慰地笑道:“你们也辛苦了,把这些事办得这么好。”

陈阳在家歇了三天,精神才彻底缓过来。这天午后,张桂芬坐在他身旁,笑着说起一件事:“今日我去了平宁郡主府,跟她提了齐衡在边疆的事。她刚开始还气得不行,后来我跟她好好劝了劝,说齐衡是去建功立业,她这才消了火,还说为儿子骄傲呢。”

陈阳听了,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这事你办得好。说实话,我还真没料到齐衡那小子,骨子里竟有这么一股子热血闯劲,这份担当,倒挺让我欣赏的。”

陈阳转头叫来了管家,吩咐道:“你去给京里的勋贵、文武百官都下帖,明天在大宋皇家酒楼设宴,请他们过来聚聚。”管家应声后,立刻下去置办。

一旁的张桂芬有些疑惑,陈阳便解释道:“我在外头跑了三年,好些日子没跟他们聚过了,明天正好趁这机会聊聊。至于各家夫人,你明天把她们请到府里来,你们女眷也好好聚聚。”

张桂芬听了笑着点头:“虽说我们平时也常来往,但既然你们男人们有局,我们明天也好好热闹热闹。”

次日,大宋皇家酒楼格外热闹——这座六层高的酒楼,每层能摆下十五桌,此时各层都坐满了人,既有京中文武百官、将领、勋贵子弟,也有各大商行的股东与管事。陈阳作为主人,一早就到了酒楼迎客。

宴席开场后,陈阳提着酒壶,逐层敬酒。每到一桌,他都会先举起酒杯说:“第一杯,先为官家贺!这些年在官家带领下,大宋越来越好,我们都沾了光!”众人闻言,纷纷举杯响应,齐声喊着“为官家贺”。

接着,陈阳又满上第二杯:“第二杯,为大宋贺!我们以大宋为荣,大宋也因我们而骄傲!”话音落,酒杯碰撞声再次响起,满是对家国的期许。

最后,他举起第三杯:“第三杯,为我们自己贺!这些年大家齐心努力,让大宋越来越好,我们也跟着受益,这杯必须干!”众人笑着饮下,席间气氛越发热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请大家收藏:()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敬酒途中,陈阳也没落下任何人——对这几年新提拔的官员,他主动上前寒暄,熟悉彼此;对老面孔,哪怕是已经退休的,也拉着聊几句家常,联络感情。直到后来肚子实在撑得喝不下酒,他才停下酒杯,依旧在各桌间走动,和众人热络地交谈。

宴席间,不少官员与勋贵都在聊这些年大宋的新变化,话语里满是感慨。这几年,自行车、三轮车早已走进千家万户,随着工坊量产与技术成熟,价格一降再降,连底层百姓都能买得起,出门办事比以前方便太多;卫生纸与卫生巾更是成了日常必需品,不仅干净卫生,还大大减少了女性妇科疾病,家家户户都离不开。

还有眼镜,不管是读书的文人、算账的商人,还是眼神渐花的老人,都对它青睐有加,成了不少人生活里的“宝贝”。最让人安心的,还要数铁皮煤炉与煤球——每到冬天,百姓们再也不用为冻伤发愁,加上宣传到位、安全措施做得足,煤炉都装了排烟管道,把烟引到屋外,这几年几乎没再出现过煤气中毒的事。

更难得的是,有了煤球取暖做饭,百姓们砍柴的需求大大减少,再也不用为过冬的柴火犯愁,山里的树木也渐渐多了起来,连空气都比以前清新了不少。这些变化,桩桩件件都落在了百姓心坎上,也成了席间众人称赞不绝的话题。

席间,有几位官员凑到陈阳身边,说起了俘虏安置的事:“国公,这些年男俘虏可帮了大忙了,各地修道路、建水利、筑城池,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为大宋建设出了不少力;女俘虏也让不少底层百姓、军中将士娶上了媳妇,咱们大宋的人口都跟着多了不少。”

还有人补充道:“那些男俘虏满五年期限的,只要表现好,大多都给了大宋户籍,现在好些人都念着您的恩德呢!”

陈阳听了,笑着摆了摆手:“这话可不对,哪能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要是我单打独斗能让大宋变好,我做梦都能笑醒。这些都是大家伙儿一起努力的结果,少了谁都不行。”

席间还有官员提起了盐和白糖的事,语气里满是赞叹:“国公,您早几年给了制盐配方,还牵头立了商行,现在咱们大宋的盐雪白干净,价格更是一降再降,如今两三文钱就能买一斤!以前百姓总为吃盐犯愁,现在再也不用愁了。”

接着又有人说白糖:“还有白糖!这几年南方和东南亚的附属小国种了大片甘蔗,白糖产量上去了,价格也下来了,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吃得起,这可是实打实的民生好事,您立了大功绩啊!”

陈阳听了连连摆手,笑着回应:“这些哪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全靠各位同僚齐心出力,还有商行、百姓一起忙活,才能让盐和糖都成了寻常人家吃得起的东西。”

喜欢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请大家收藏:()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