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 > 第196章 害死继母的败类65

而江锦辞这边在连夜离开京郊庄子后,并没有回涂县而是去往洛州。

他没去州府拜会官员,反倒寻了处临洛水的酒肆住下,真正的开始享受起生活来。

每日晨起沿河岸散步,看商船往来、渔舟唱晚,兴致来了便点一壶米酒,就着河鲜慢悠悠喝到日落。

待了半年这才再次启程,东行至兖州时,恰逢秋雨连绵,谷场的麦子发了霉,农户们愁得直掉泪。

江锦辞正雇了牛车游泰山余脉,见此情景便多留了几日。

他用竹篾和油纸做了“便携晒谷棚”,临走前,他把《湿谷保存法》写好,连同当地的土壤样本一起寄回京城。

信里只提了句“兖州秋涝,此法可解民忧”,其余内容全是泰山日观峰的日出盛景。

年末,他在泰山脚下的道观过冬,每日与老道对弈、品茗,手札上一半是棋局批注,一半是梯田开垦的草图。

全都是看山时随手画的,临走前也一并寄给了明轩。

开春后,江锦辞搭了艘漕运船南下,沿运河直达扬州。

此时扬州城正举办花会,他每日穿行在街巷间,看琼花盛放,听评弹小调,累了就找家临河的茶馆歇脚,点一碟烫干丝、一壶碧螺春,能坐一下午。

一日茶楼品茗,巧遇隔壁包厢传来阵阵叹息。

原是几位瓷窑老板正为烧制贡瓷发愁,窑温难以掌控,十窑竟有七八窑出废品,眼看交货期限将至,个个急得嘴角起泡。

江锦辞端着茶盏踱步过去,温声询问缘由。

听罢原委,他随众人亲往瓷窑察看。见窑工们正对着满地支离破碎的瓷片唉声叹气,他俯身拾起片青瓷残片,指尖轻抚过釉面裂痕。

可否借纸笔一用?

他当即席地而坐,就着窑厂余烬在沙地上绘出双孔通风窑的草图,又取来当地常见的紫草、茜根,现场熬制出遇热变色的试温纸。

窑工按他指点改建窑炉,首窑成品便光润如玉,再无异色。

窑主们喜极而泣,非要赠股分红。江锦辞却只拈起一只素胚茶杯:这枚杯胎骨匀停,留作纪念便好。

当夜驿马驰往京城,信匣中除了窑炉改良图与试纸配方,还躺着几片琼花瓣,信笺上添了句闲笔:扬州琼花正当季,焚香赏花时可用此杯。

泛舟南下至越州,他迷上了当地的丝绸,便在蚕农家住了半月。

见蚕农缫丝时手指常被丝线割破,效率还低,便用竹片和麻线做了“卧式缫丝机”的模型。

离开时,他把缫丝机图纸制作法寄走,信里提了句“越州丝绸质佳,可设通商驿站”,其余全越州游历的趣事。

秋日游杭城,他在西湖租了艘画舫,每日随波逐流,看三潭印月,听断桥传说。

见渔舟夜航常迷方向,便用磁石和木盘做了“水罗盘”,又改良了渔网的网眼大小,让小鱼能漏过,实现“永续捕捞”。

渔民们要给他立牌位,他连夜溜了,只留下一封寄往京城的信,附着罗盘图纸和渔网草图,末尾写着“西湖醋鱼,暴殄天物!建议御厨修《烹鱼册》。”

第三年开春,江锦辞溯江而上,进入荆楚之地。

在江陵,他没去看闻名的岳阳楼,反倒钻进了城郊的山谷,据说那里有奇花异草。

偶然听闻山中隐者精通水利,他便带着自酿的酒水登门拜访,两人在山中小屋对饮三日,聊起长江水患,他随手画出“分洪导流堤”的图纸,提出“疏堵结合”的思路。

离开时,他把图纸和与隐者的对话记录寄回京城,信中说:

此间云深雾绕,泉甘茶香,确宜颐养天年。善治水的隐士居处已标于图末,若来日朝中欲访贤,可循此径。

至湘州,江锦辞逛遍了街头巷尾的小吃摊,迷上了辣味十足的臭豆腐。

在岳麓书院,他与学子们辩论“农商之辩”,提出“农为根,商为枝”的观点,还画出“南岭通商路图”,标注着从长沙经桂州至雷州的商道。

辩论结束后,他把商路图和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寄给明轩,信里附了张湘州小吃地图,标着“这家臭豆腐最香”。

秋日深入湘西苗寨,他跟着寨民打猎、采草药,看寨医用土方治病。

见寨医药方混乱,便帮着整理出《苗疆常见病药方》,用简单的图画标注药材模样,又教寨民制作“草药香囊”驱蚊。

离开时,寨民送他一把镶嵌宝石的弯刀,他回赠了改良后的狩猎陷阱图纸,当晚就把药方和陷阱图纸寄往京城,信中全是苗寨的节庆趣事。

下一站,江锦辞抵达滇南。

这里与南诏国接壤,贸易繁忙却混乱。

他在边境小镇住了一月,帮着当地官员制定“互市规则”,规范交易流程,又画出“边境贸易集市图”,将不同货物的交易区分开。

闲暇时,他跟着商人去南诏国,看当地的橡胶树,收集了橡胶汁液,尝试制作防水胶鞋。

春日沿澜沧江南下至桂州,他见当地百姓因疟疾困苦,便推广“青蒿驱蚊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请大家收藏:()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又因当地甘蔗产量高,设计出“碾压式制糖机”,以及将甘蔗提炼成白糖的法门。

离开时,他把制糖机图纸、驱蚊法和作物种植要点,以及白糖炼制法寄回京城,信中附了张桂州山水图,说“此处四季如春,适合种茶”。

时光如洛水般静静流淌,明轩与萧煜每每收到从各州府驿站转来的信件时总要心绪难平。

那些随信附上的图纸与各种防治手段越是精妙,就越让两位人抓心挠肝。

暗卫们循着地址追查时,往往连茶肆的余温都触不到,只能对着新到的一封又一封书信徒叹奈何。

其余众人倒似已习惯了这从各地传回来的信件与牵挂。

便是江婉棠也渐渐懂得,兄长本就是天边流云般的性子。

她将各地的信笺仔细收在檀木匣中,只是在红缨枪舞到回风拂柳这式时,总会不自觉朝月洞门瞥去一眼,仿佛下一刻就会传来那声带笑的指点。

几度寒暑交替,转眼间江锦辞离开京城已五载。

这五年间,大晟王朝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式农具已普及至王朝的每一个角落。

曲辕犁在江南水田轻巧翻耕,脱粒机在田地里隆隆作响,改良水车沿着各大水系昼夜不息。

番薯与马铃薯的推广更是让家家有余粮成为现实,大晟王朝王朝从此不再有饥荒。

去岁陇西大旱,八百加急文书尚未入京,各州粮车已首尾相接驰援灾区。

老刺史望着连绵车马热泪纵横:这般盛世光景,老臣盼了一辈子啊!。

漕运新制成效卓着。

标准化漕船在运河上川流不息,专职审计团队让贪腐无所遁形,漕运损耗从三成降至不足半成。

南粮北调畅通无阻,各地货物往来如织。

边军改制初见成效。五年轮戍制让边关将士真正扎根驻地,阶梯式晋升机制培养出大批寒门将领。

标准化训练使得大晟军力整体提升,边境防线固若金汤。

最令人称道的是税制改革。

货币税制已在全国推行,税银通过官办银号流转生息。

去年岁入较五年前增长六成,商贸规模翻了两番。

又是一年冬日,大晟皇帝的一纸《求贤》如惊雷乍响,顷刻传遍大晟疆域:

朕闻昔者圣王治世,必访贤才于草莽。今有江卿锦辞,实乃国之瑰宝,济世奇才。

制新器以利耕织,献良种以裕仓廪,献新政于社稷,献…..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特颁此诏,恳请江卿回京。愿以三公之位虚席以待,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之殊荣。

另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封地千顷,永免赋税。黄金万两,不过聊表朕心。

与此同时,各个州府新建的贤才阁整日人流如织,其中陈列着水车模型、脱粒机、曲辕犁、卧式缫丝机、水罗盘…..

每件展品旁都悬挂着明黄绸带,上书江公锦辞创。

诏书所至,上至簪缨世族,下至山野樵夫放下砍柴的斧斤。

茶肆说书人拍醒木高声宣讲,村塾先生带着蒙童逐字诵读,连边关驿卒传递文书时都在马背上默记诏文。

这五年亲历的丰饶,让诏书上的每个字都落在百姓心坎上。

从北疆雪原到南海渔村,整个大晟的民心被一道诏书点燃,化作寻找贤者的燎原之火。

喜欢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请大家收藏:()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