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金陵,寒意刺骨。连绵的阴雨裹挟着江风,将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水汽之中。这种湿冷仿佛能渗透骨髓,与当下时局一般,令人感到压抑而窒息。
技术规划局的办公室里,罗云净刚刚审阅完一份关于陕甘地区的气象数据报告。突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胡为缮一脸凝重地走了进来,反手关上了门。
“云净,你先放下手头的工作。”胡为缮的语气中带着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又夹杂着不同寻常的紧迫感,“刚接到参谋本部那边的紧急通报,我军大胜!”
罗云净心中猛地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局长,怎么了?”
“湘江……湘江那边,战局已定。”胡为缮走到窗前,看着窗外迷蒙的雨雾,语气复杂,既有己方“获胜”的如释重负,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震撼,“我军在湘江沿岸布下天罗地网,予共军主力以重创!初步统计,其突围部队伤亡惨重,八万之众,渡过湘江者恐怕十不存三四……共军此番可谓元气大伤!”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八万之众,十不存三四”这个冰冷的数字时,罗云净还是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握着钢笔的手指瞬间失血般苍白。
他强迫自己垂下眼帘,掩饰住眸中翻涌的惊涛骇浪,喉咙有些发紧地问道:“消息……确切吗?”
“参谋本部的战报还能有假?”胡为缮转过身,“这可是前所未有的重大胜利!看来,肃清残匪,指日可待了。上面命令我们,要趁此机会,加快技术规划的落实,尤其是针对其流窜方向的侦测和封锁……”
胡为缮后面的话,罗云净几乎没能听进去。他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脑海里反复回荡着那几个字——“八万之众,十不存三四”……那是多少活生生的同志?湘江之水,该被染得多红?
胡为缮离开后,罗云净扶着冰凉的办公桌,才勉强站稳。巨大的悲痛和一种近乎绝望的焦虑,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心脏。主力遭受如此毁灭性打击,接下来的路,该怎么办?
他必须尽快见到肖玉卿。
同一时间,参谋本部第三厅那间堆满卷宗的办公室里。
肖玉卿也收到了更为详细、也更为残酷的内部战情通报。与罗云净通过胡为缮转述的模糊信息不同,他看到的是一份更加血淋淋的总结:确切的伤亡数字,各阻击战的惨烈过程,以及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被俘后掏肠就义的具体细节。
他面无表情地阅毕,随即在文件边缘用红笔做了几句看似专业的批注,然后将其归类存档。整个过程中,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动作流畅得如同日常办公。
直到下班时间,他像往常一样,与同僚点头道别,坐上那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入金陵沉沉的暮色之中。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将车开到了秦淮河边一处僻静之地。冬日的河岸,寒风凛冽,行人绝迹。他靠在车边,点燃了一支香烟,猩红的火点在浓稠的夜色里明灭。
远处,是金陵城星星点点的灯火,温暖而迷离。而此刻,他的眼前仿佛只有那条被鲜血染红的湘江,只有那些在枪林弹雨中不断倒下的身影。那些都是他的同志,是他为之奋斗的理想之火!如今,这火种几乎要被扑灭!
“噗——”一口鲜血猛地从他口中喷出,溅在冰冷的河堤石板上,触目惊心。
他用手帕死死捂住嘴,身体因剧烈的情绪冲击而微微颤抖。他扶着车门,剧烈地喘息着,眼中不再是平时的冷静与算计,而是燃烧着痛苦、愤怒与一种近乎疯狂的决绝。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个声音在他内心咆哮。在这里勾心斗角,纵然能拖延一时,能获取一些情报,但远水难救近火!主力正在流血,需要每一个能拿枪的战士,需要懂得军事指挥的干部!我肖玉卿,学的本来就是军事,我的战场应该在那里!和他们在一起,哪怕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我必须去!”这个念头如同野火般在他心中蔓延、疯长。
他迅速冷静下来,擦干嘴角的血迹,整理好衣冠。回到车上,他启动引擎,却没有驶向家的方向,而是朝着城中一个预设的、极其隐秘的紧急联络点开去。
他必须立刻联系南方局。他要打报告,请求组织立刻派遣得力人手来接替他在金陵的工作。他要去寻找中央红军,他要归队,他要拿起枪,为死难的战友复仇,为这支濒临绝境的队伍,贡献自己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员最后的力量。
夜色中的金陵,依旧歌舞升平,仿佛什么也未曾发生。但在这平静的水面之下,一颗被湘江鲜血灼伤的心脏,正为了奔赴另一片更加残酷的战场,而剧烈地跳动着。深潭之下的暗影,第一次渴望冲破这潭死水,去迎接枪林弹雨的洗礼。
罗云净回到寓所,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正在等他——是旧书市安全屋的那个灰衣汉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空境镜空请大家收藏:()空境镜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安全屋内,肖玉卿动用了最高密级的通讯渠道,用颤抖的手指敲出了最短却最沉重的电文:
“湘水尽赤,五万魂断。惊蛰请战,愿效树湘。”
他向南方局发出了他潜伏生涯中最不“专业”、最充满个人情感的一份电文。
当罗云净赶到时,肖玉卿已发出密电。
“你都知道了?”肖玉卿的声音嘶哑得可怕。
罗云净默默点头。昏暗的烛光下,他看见肖玉卿眼中布满血丝,这个向来冷静自持的男人,此刻像一头被困的受伤野兽。
“三十四师……全军覆没。”肖玉卿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突然一拳砸在身旁墙上,“陈树湘……掏腹断肠……”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肩膀剧烈颤抖。
“我要去前线。”肖玉卿猛地转身,抓住罗云净的肩膀,“我必须去!在这里每多待一天,都是在看着同志们送死!”
“你疯了?”罗云净压低声音,“你的位置有多重要你不知道吗?”
“重要?”肖玉卿发出一声惨笑,“再重要的情报,能换回湘江边那五万条性命吗?我在这里周旋,他们在那里流血!”
他突然压低声音,语速快得惊人:“我已经想好了交接方案。你在技术规划局的位置很稳,曹彦达在二厅能配合,只要南方局派人……”
“然后呢?”罗云净打断他,“你一个人,能改变什么?”
两人在昏暗中对峙,沉重的喘息声在安全屋回荡。
突然,肖玉卿的身体晃了晃,声音变得支离破碎:“那年……陈树湘跟我说,等革命成功了,要回湖南老家……种一片橘林……”
他的声音哽咽了,整个人缓缓跪倒在地:“五万人……五万条性命啊!”
罗云净蹲下身,第一次看见这个钢铁般的男人流泪。泪水在烛光下闪烁,落在地上悄无声息。
他跪在地上,伸手揽着肖玉卿颤抖的肩膀,用手轻拍他的后背,声音很轻却很坚定:“正因为他们牺牲了,我们才更要守住这里。你要让他们的血白流吗?”
肖玉卿伸手紧紧地抱住罗云净痛哭起来。
泪水打湿了罗云净的衣裳,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安抚着肖玉卿。他知道,自从得知敌人围剿中央红军起,肖玉卿的心里的那个弦就一直紧紧地绷着。
良久,肖玉卿终于止住了哭声,颓然坐在地上,声音突然变得疲惫:“那你告诉我,我们在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看着自己的同志一个个倒下?”
“为了让他们少倒下几个。”罗云净一字一顿地说,“为了下一次,不会再有第二个湘江。”
就在这时,电台的指示灯亮了。回电抵达,字字如刀:
“胡闹,汝非卒,乃刃。刃当藏。”
这顿劈头盖脸的训斥,如同一盆冰水,泼在被悲痛冲昏头脑的肖玉卿身上。
罗云净陪着肖玉卿在安全屋里坐了整整一夜。
天明时分,肖玉卿重新拿起电文,凝视着上面的字句,仿佛看到湘江边五万双永不闭合的眼睛。他缓缓直起身,抹去脸上的眼泪,向南方局回复了六个字:
“刃在鞘,待出时。”
当他再抬起头时,声音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冷静,却带着一种淬炼过的坚硬:
“你说得对。我要让他们付出代价——用他们自己的枪炮,用他们自己的粮草。我要重新调整物资调配方案。既然他们要追,就让他们追得更‘顺利’些。”
从安全屋走出来时,肖玉卿眼神里的痛苦依旧深刻,但那抹迷茫和冲动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冷峻、也更为坚定的光芒。
从此,他工作的风格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他变得更加沉默,但也更加锋利。他对敌人的每一次“献策”,对资源的每一次“调配”,都带着为湘江战友复仇的决绝。他将那份巨大的悲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化作了在隐秘战线上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无穷力量。
他知道,他的战场,一直都在这里。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为远方的队伍,杀出一条生路。
金陵的冬日,在一种胜利的喧嚣与暗流的沉寂交织中缓缓流逝。湘江“大捷”的余波仍在荡漾,参谋本部内洋溢着一种乐观的情绪,仿佛“肃清残匪”真的已指日可待。
二厅情报处的办公室里,曹彦达面前的图纸铺展开来。他的指尖划过西南、黔北的复杂地形,最终停留在川滇交界处。“上峰意图”很明确:红军残部流窜方向不明,需在其可能进入的所有区域,尤其是通往四川或湘西的道路,提前布设技术侦测设备。
曹彦达的笔尖在“黔北”与“川南”区域着重标记。他依据所能接触到的气象、地理及地方势力情报,撰写了一份分析报告。报告中,他客观指出了桂系、粤系在湘江战役后可能存在的“保存实力”倾向,并“建议”将后续围堵重点置于中央军能直接控制的湘西及入川通道,同时“提醒”注意红军利用黔北山区复杂地形迂回的可能性。这份报告,既符合高层削弱地方势力的意图,又巧妙地将真正的关注点引向敌人内部矛盾,并为远方的队伍可能的转进路线提前埋下了合乎逻辑的伏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空境镜空请大家收藏:()空境镜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将报告递给处长时,语气平静无波:“处长,依目前态势,共军残部虽遭重创,但困兽犹斗,西南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恐难尽全力。我们应更侧重于支持我中央军主力机动围剿,同时加强对桂粤各部的防备。”
处长浏览着报告,点了点头:“彦达所见,与我不谋而合。桂粤各部,确需提防。这份报告,我会重点呈报。”
与此同时,在参谋本部,肖玉卿的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湘江的鲜血,在他心底沉淀为更深的冷静。他不再仅仅是传递情报,而是更深入地利用敌人的体系为自己服务。他精心撰写的敌情研判和“剿匪”方略,严格基于真实情报,但在战略优先级和资源分配建议上,则充分顺应甚至“放大”了高层急于求成、以及借机消耗整合地方势力的心理。
他“分析”红军残部已不堪一击,应趁其喘息未定,以中央军精锐为主力,进行长驱直入的追击,同时“建议”将原本布防于次要方向的湘军、黔军部队进行调换整编,以“优化”防线。这些方案,逻辑严密,符合“胜利者”的思维定势,且深得急于巩固权威的上面欢心。同僚们只觉得肖处长愈发干练,献策往往能切中要害,却不知他正冷静地利用敌人自身的战略贪婪和内部裂隙,为那支濒临绝境的队伍,剥离着追击的压力。
然而,胜利带来的不仅是乐观,还有对“彻底肃清”的更高期待,以及随之而来的内部审视。尽管肖玉卿和曹彦达的“献策”符合大方向,但系统内部的常规核查与清洗,仍在一种肃杀的气氛中悄然进行,以确保“胜利果实”不被内部隐患所破坏。
曹彦达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窗外是冬日惨淡的阳光。他刚送走了一波总务处前来“核对”近期文件流转记录的人员。虽然对方态度客气,理由是“战后归档需要”,但曹彦达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审视的意味。
他面色如常,以一贯的沉稳应对了所有询问,将文件流转记录解释得条理清晰,毫无破绽。作为二厅情报处理的关键节点之一,他经手的信息庞杂,但他的谨慎和专业,使他早已将一切可能引起怀疑的痕迹处理得干干净净。他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于精准、可靠地传递信息,而非任何形式的主动行动。他就像深扎在岩石中的老树,根基深厚,风雨难撼。
来人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客套几句后便离开了。
曹彦达缓缓靠向椅背,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杯,呷了一口。他的表情依旧冷峻,看不出丝毫波澜。他清楚,这只是例行公事,以他的根基和平时表现,这种程度的核查动不了他分毫。但他也明白,这是一个信号——环境正在收紧。他需要更加小心,确保传递渠道的绝对安全与隐秘。他拿起一份待处理的电文,目光沉静地投入工作,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消息通过最安全的单线渠道,传递到肖玉卿那里。
肖玉卿在参谋本部收到风讯,只是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他正在地图前与同僚探讨“下一步追剿方略”,语气平稳,分析透彻。曹彦达的稳健,在他的预料之中。这种级别的风波,还不足以威胁到他们的核心。但这也提醒他,任何细微的失误,在此时都可能被放大。
当晚,在安全屋,罗云净和肖玉卿短暂会面。
“我这边被问话了,你们呢?”罗云净低声道。
“嗯,暂时安全。”肖玉卿应了一声,目光锐利,“风波虽平,暗流仍在。我们的‘献策’要更贴合他们的胃口,更要借力打力。”
他取出一份誊抄的简要情报,是关于敌人下一步重点追剿兵力的集结地和预计时间。“我已通知南方局,关键在于‘快’和‘变’,跳出合围圈,利用敌人内部的步伐不一。”
罗云净接过纸条,迅速浏览、随后销毁。“明白。‘深耕’计划我会继续推进,引导他们的技术力量向错误的方向投入。”
两人没有再言语,只是交换了一个眼神,其中充满了对局势的清醒认知,以及那份无需言说的信任与坚定。
湘江的惨痛,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身岗位的价值——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在这无声的战场上,为队伍争取每一分生机。
他们如同静水深流,在敌人的心脏地带,以超乎常人的冷静与智慧,继续着这场生死博弈。真正的暗战,在胜利的喧嚣背后,才刚刚进入更关键、也更危险的阶段。
喜欢空境镜空请大家收藏:()空境镜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