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负责人轻咳一声,环视全场,威严的目光让窃窃私语瞬间停止。
“诸位,人到齐了。此次临时组建研究组,由参谋本部牵头,协同单位包括本部军械司、第二厅、第三厅、兵工署、国防设计委员会。任务关乎前线安危,属最高机密。故此,项目期间,所有人暂居此院,断绝一切外联。”他语气不容置疑,停顿片刻让众人消化这道命令,才继续道:“时间紧迫,我直说重点。前线缴获证实,敌军正仿制甚至改进我八二式迫击炮及观测器材,以支撑其流窜突围。”
会议室气氛瞬间凝固。
一直沉默的徐顾问此时缓缓开口,声音沉静却带着分量:“高参座所言极是。此次议题,关乎剿匪大局。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罗工程师是技术方面的专家,不妨先为我们剖析一下,从技术上看,对方此举,其威胁究竟在何处?我们又当从何处着手反制?”
他将目光转向罗云净,“罗工程师,你是技术核心,先谈谈初步看法。”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罗云净感受到肖玉卿看似随意的注视中的警示,平稳开口:“徐顾问,高参座,各位同仁。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系统分析框架。正如徐顾问所言,需知己知彼。现代炮兵是一个体系,火炮、观测、通讯缺一不可。尤其是考虑到南方山地作战的环境,迫击炮的轻量化与通讯信号在复杂地形中的传输衰减,是相互制约的两个难题。因此,必须将两方面结合研判。”
他拿起笔在黑板上勾勒框图:“第一,技术层面,需深入分析仿制品工艺、材料,追溯其技术来源,评估其改进潜力与极限;第二,战术层面,需推演其运用方式、战术意图及可能产生的战场影响;第三,基于以上研判,方能制定出有的放矢的反制措施。这需要兵工署提供详细的材料力学数据,以及通讯部门关于不同气候地形下的信号强度实测报告,多方数据结合,才能模拟出最可行的反制方案。”
兵工署的王工程师忍不住插话,语气带着些技术人员的急躁:“罗工程师的框架说得在理,体系完备。但我们时间有限,一周之内要出详细报告,是不是应该把重点先放在最直接的敌军炮兵威胁上?缴获的残件我仔细看过,他们的工艺虽然粗糙,但思路灵活刁钻,尤其在减轻重量、简化操作以适应其高机动性作战方面,确实下了功夫,不容小觑。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拿出能快速提升我军火炮性能的应对方案。”
这时,坐在肖玉卿旁边那位三十多岁、精干的男子——参谋本部第二厅的曹彦达突然开口,声音冷静而清晰:“王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罗工程师这个体系化的思路很有必要。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便临时提升了火炮性能,若对方凭借其通讯和机动优势,避实击虚,我们仍会陷入被动。搞清楚其整体脉络,方能一击中的。”他转向罗云净,语气转为平和:“罗工程师,请继续。对于技术来源,你有何更具体的看法?”
这个陌生人的支持来得恰到好处。罗云净心下虽疑,面上却不显,只是点头致谢。
罗云净接着说:“感谢曹高参。基于王工的分析,我建议兵工署的同仁可重点剖析仿制品的工艺缺陷和改进瓶颈,并提供更详细的我军现役迫击炮的金属材料疲劳数据及极限参数,以便对比。而我则负责研究其可能的技术来源和进一步的改进方向。”
高负责人手指轻敲桌面,目光锐利:“情报显示,对方可能通过某些特殊渠道获得了部分国外技术资料。罗工程师,你曾在德国留学,对欧陆,尤其是德国在限制条件下的军工发展路径应该比较了解。”
这个问题暗藏陷阱。罗云净神色不变,应对从容:“高参座明鉴。确实,德国在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严格限制下,为维持军工潜力,秘密发展了大量简化工艺、便于分散生产的武器设计方案,其在材料替代、结构优化方面确有独到之处。但这些技术路径各有利弊,需结合我们掌握的具体残件信息进行比对分析,不宜过早下定论。”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需要更多证据支撑的技术细节,既展示了专业性,又避开了直接关联。
此时,肖玉卿清了清嗓子,以他特有的沉稳语调开口,目光扫过王工程师和曹彦达,最后落在高负责人身上:“诸位,我补充一点。无论是提升我军火炮性能,还是研发新的反制装备,最终都离不开后勤保障和装备调配。我第三厅的职责是汇总前线需求,并向军政部协调装备。若研判结果认为需要特定新装备,或对现有装备进行大规模改良,请务必尽早提出具体需求指标和数量预估,以便我厅启动与军政部及兵工署的协调流程。否则,再好的方案,若无法及时送达前线,亦是空谈。因此,我认为罗工程师的体系化思路,正有利于我们从一开始就通盘考虑研发、生产与调配的衔接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空境镜空请大家收藏:()空境镜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徐顾问闻言,颔首表示赞同:“玉卿所言甚是。剿匪大业,需各方协力,环环相扣。技术、战术、后勤,缺一不可。”
会议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各方意见得到充分表达,也暗含了不少交锋。
高负责人最后环视全场,一锤定音:“好!讨论得很充分。就按罗工程师提出的框架进行分工。兵工署王工,你部需尽快提供现有炮械的详细图纸、材料清单及疲劳数据,尤其是各部件加工难点和替代材料的可能性分析。彦达,你负责二厅的情报收集与敌情研判,特别是对方可能的技术渠道和战术偏好。玉卿,你根据研判结果,先行测算此类反制任务可能涉及的装备种类、数量规模,以及后勤调配预案,为后续协调做准备。而罗工程师负责整体技术评估与方案整合。”
他停顿一下,加重语气:“诸位,一周之内,我必须看到一份详实、可行、有深度的威胁评估与反制建议报告!望各位精诚合作,不负重托!”
一位军官上前将绝密文件和几张模糊的缴获器材照片放在罗云净面前。这任务远超普通技术优化,要求精通机械原理,更需极强的战术想象力和逆向思维。
“罗工程师,”徐顾问看向罗云净,语重心长,“你在机械构造与精密仪器方面素有专长,这些火炮和通讯器材的结构、材料、工艺改良,正是你的用武之地。望你不负所托。”
胡处长接口道,笑容意味深长:“云净,你的才华正好用于此刀刃之上,可谓适得其人呐。放手去做。”
“是,各位长官信任,我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望。”罗云净起身,恭敬回答。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散会时,肖玉卿对罗云净朗声道:“罗工程师,关于通讯器材的参数标准,我有些资料需与你核对,稍后若方便,可到图书室一叙。
两人目光交汇的瞬间,他读懂了对方眼中的深意:晚上见面。
那位叫曹彦达的男子突然停在门口,回头看向二人,嘴角牵起一点难以捉摸的弧度,朝肖玉卿做了个手势:“玉卿,一起。”
罗云净的心猛地一紧,手上收拾文件的动作却丝毫未停,维持着正常的节奏,只用眼角的余光瞥向门口。
直到两人的脚步声消失在走廊尽头,罗云净才感觉到一层冷汗已浸湿了后背——刚才那个曹彦达,有没有看出什么破绽?
回到分配的房间,罗云净仔细检查了这个临时住所。房间简洁干净,书桌上已经摆好了绘图工具和一叠稿纸。他推开窗户,外面是个小庭院,高墙耸立。
他摊开稿纸,开始认真绘制八二式迫击炮的结构图。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图纸上的每条线、每个数据,都关系着远方的战局,关系着无数人的生死。而他,必须在这有限的空间里,找到那条最危险的平衡之道。
罗云净在房间工作至约定时间,并带上了图纸和笔记本,确保即使被撞见也有合理解释。
到达图书室后,肖玉卿已经在里面了,正站在书架前假装查阅资料。
两人先是高声讨论了几句技术问题,确认门外无人,才迅速转入正题。
“风险很大。”罗云净低声说,同时警惕地注意着门口的动静。
“必须见面。”肖玉卿的声音几不可闻,“这个项目比想象中更重要。他们怀疑红军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兵工体系。”
罗云净心下一凛:“所以不仅是仿制,而是......”
“自主研发的开始。”肖玉卿接过话头,“你的判断很准确,这确实是一个体系问题。但你要注意,高负责人不是简单角色。”
“我明白。今天他在试探我与德国的联系。”
“这只是开始。”肖玉卿快速说道,“你要把握好分寸,既要展现价值,又不能太过突出。重点是拖延时间。”
“那个曹彦达找你什么事?”
“他是我之前在二厅的同事。说是烟瘾犯了,拉我出去抽一根。实际上旁敲侧击,问我对你和几位技术专家的看法,想套话。”
外面传来脚步声,两人立即分开。肖玉卿提高音量:“那就麻烦罗工程师明天把需求清单列出来了。”
“一定按时完成。”罗云净同样大声回应。
值班的守卫从门口经过,向里面看了一眼,见两人在讨论工作,点头离开了。
夜深人静,图书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罗云净与肖玉卿保持着安全距离,两人都侧身对着门口,这样既能观察门外动静,又不会显得过于亲密。
“曹彦达这个人,你要特别小心。”肖玉卿的声音压得极低,手指却若无其事地翻动着书页,“他在二厅以心思缜密着称,这次被派来参与项目,说明上面对此事极其重视。”
罗云净会意,同样假装查阅资料,低声回应:“今天会议上,他为什么主动替我解围?”
“这不难理解。”肖玉卿冷静分析,“他和那位兵工署的王工程师有过节,你的专业能力确实出众,提出的分析框架符合项目需要,他在公事上面分得清轻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空境镜空请大家收藏:()空境镜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原来如此。罗云净心中稍安,但随即又提起警惕:“他会不会怀疑我们的关系?”
“暂时不会。”肖玉卿肯定地说,“我和他是黄埔同期,对他还算了解。此人有才干,虽然做事激进,但也有些理想主义,看重程序正义,不同于一般搞情报的,他有些嫉恶如仇。但切记,以后在公开场合,我们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既不能太疏远,也不能太亲密。”
“明白。”罗云净点头,随即转入更紧迫的话题,“关于这个项目,你有什么建议?”
肖玉卿沉思片刻:“你的分析方向是对的,但要把握好节奏。既要展现出足够的专业能力取得信任,又要在关键技术上适当留白。”
他进一步解释:“比如在材料工艺上,可以提出多个可能的技术路径,但不要直接指出最优化方案。在通讯抗干扰方面,重点强调技术难度和实现周期。”
罗云净立即领会了其中深意:“为同志们争取时间时间。”
“没错。”肖玉卿赞许地点头,“最重要的是,你要设法将项目的重点引导到‘体系建设’上来。国府的官僚体系你清楚,一旦涉及多部门协作,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
就在这时,走廊里再次传来脚步声,这次更加清晰,似乎正是朝图书室而来。
两人迅速拉开距离,罗云净提高音量:“肖处长,关于信号衰减的问题,我认为还需要更详细的实地测试数据。”
肖玉卿会意,同样用正常的声调回应:“这个我可以协调通讯部门提供,不过需要时间。”
话音未落,图书室的门被推开,出现在门口的正是曹彦达。
“这么晚还在工作?”曹彦达笑着走进来,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看似随意,却带着审视的意味。
肖玉卿神色自若:“明天要开始正式研究,先和罗工程师核对一些技术标准。彦达兄不也没休息?”
曹彦达走到书架前,假装找书:“想起白天会议上有个数据需要核实。你们继续,我找到资料就走。”
空气瞬间变得紧张。罗云净努力保持镇定,将注意力集中在桌上的图纸,手中的铅笔在纸上划出清晰的线条,仿佛全身心都投入在工作中。
所幸曹彦达很快找到一本手册,离开时还贴心地带上了门。
听着脚步声远去,两人才暗暗松了口气。
“看来这里的每个人都不简单。”罗云净轻声道。
肖玉卿神色凝重:“从现在起,我们要更加小心。曹彦达这个时候出现,绝不是巧合。”
他看了眼怀表:“时间不早了,我们不宜待太久。记住我说的:把握节奏,引导方向。”
罗云净郑重颔首:“我知道该怎么做。”
回到房间后,罗云净毫无睡意。他坐在书桌前,铺开图纸,却久久没有落笔。
肖玉卿的提醒在他脑海中回响。这个封闭的研究院,就像一个精心布置的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真正的戏码,远不止技术研究这么简单。
他想起高负责人锐利的目光,曹彦达看似随意的试探,还有兵工署王工程师话语中隐含的派系之争。这一切都提醒他,在这里,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
然而,想到肖玉卿也在其中,罗云净的心中又升起一股力量。他们一明一暗,共同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战斗。
窗外,金陵的夜色更深了。罗云净终于拿起笔,在图纸上仔细标注起来。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参数,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这一夜,小楼的灯光很晚才熄灭。而对罗云净来说,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喜欢空境镜空请大家收藏:()空境镜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