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共合作虽然是抗战的主流,但国府始终对八路军的发展心存忌惮。八路军在晋冀鲁豫地区的大规模扩张,可能会引发国府的强烈反应,导致国共关系恶化。
但是目前国府和小鬼子深深陷入了武汉会战的泥潭,同时小鬼子又与毛子国产生了极大的交恶,所以留给八路军有3-6个月的战略发展黄金期。
也就是说在这段期间,国府即便有再多的不情愿看到八路军进攻冀省,也不会过多的挑衅和与八路军立刻产生直接正面战场的刀兵相见。
因为八路军进攻冀省,也是为了帮助国府牵制和消灭华北地区的日军,让华北地区的日军,无法更多的参加到武汉会战之中。
那样小鬼子短时间内结束武汉会战的战略计划将会流产,**与小鬼子在武汉战场的争斗将会更加的长久。
甚至对**投入更多的优势兵力在武汉战场,产生对日军更大的作战实力提升,进一步打击小鬼子的嚣张侵略气焰,双方还都在统一抗战的大旗下努力。
但是一旦武汉会战结束,不排除国府被日本折服,那样即便没有八路军进攻冀省,国府也会与日本媾和,从而让形势更加不利于八路军的发展和抗战大业的推进。
历史上的近代大汉奸汪,就是在武汉会战之后,叛离了国府,单独与小鬼子媾和,并且建立了抗战时期最大的汪伪政权,极大的破坏了抗战统一阵线。
同时,现在的国际形势也极为复杂,英美等国虽然在一定程度的口头上支持中国抗战,但他们更关注自身在华利益。
如果小鬼子全部占领了华夏,可能会影响到国际社会在华的利益,当然他们对于抗战的支持态度,更多的寄希望于小鬼子能够以华夏为跳板,来对红色的毛子国产生更大的打击。
而且,日军也会利用国共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让那个八路军与国府的矛盾激化,进一步破坏华夏的统一抗战力量。
因此,在做出出兵冀省决策之前,必须全面权衡利弊,谨慎行事。面对这些担忧,支持计划的同志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们认为,虽然存在风险,但当前的战略契机千载难逢。日军在华北地区的兵力部署出现了一定的战略真空,365 师的作战计划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
如果错过这次机会,日军很可能会加强防御,使未来对冀省的作战更加困难。而且,八路军此时还可以通过积极的政治沟通工作,表示积极支持武汉会战。
从而拖住华北日军的增援,加强与国民党的沟通与合作,让国府也有更多的军事力量投入到武汉会战中,同时争取更多国府中间派的支持,尽量避免国共关系的恶化。
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宣传八路军的抗战理念和成果,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激烈。但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华夏民族的未来。
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每一个决策都必须谨慎权衡,因为它将决定着八路军乃至整个中国抗战的走向。
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逐渐意识到,不能简单地对这一军事计划进行肯定或否定,而是需要在充分考虑各种政治因素的基础上,寻找一个更为妥善的解决方案。
于是,在八路军总部和延安内部,展开了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一方面,进一步评估作战计划的可行性和风险程度。
另一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政治、外交等手段,降低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这一场激烈的讨论与争执,不仅体现了八路军决策层,乃至延安对抗战战略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审慎态度,更彰显了大家为民族解放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历史时刻,八路军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而最终的决策,将深刻影响着抗战的进程和华夏民族的命运。
在抗日的漫长征程中,局势变幻莫测,每一个决策都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泛起层层涟漪,影响深远。
365 师关于攻打冀省的作战计划,在八路军总部与延安内部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而最终的决策,将深刻影响着抗战的走向与八路军的未来。
经过八路军总部与延安内部多轮激烈且审慎的讨论,伟人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做出了一个意义非凡的决定。
绝不能错过此次难得的战略契机,尽管八路军不可避免地迟早要走向与日军正面战斗的舞台,但当下借助这一机遇拿下冀省,对于八路军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这一全力支持 365 师冀省战斗计划的决策,宛如一道明亮的信号,迅速从延安传至八路军总部,而后又马不停蹄地抵达 365 师总部。
当 365 师全体将士得知来自八路军总部以及延安方面的坚定支持时,整个师部洋溢着兴奋与激动的情绪,士气瞬间高涨到顶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众人深知,这不仅是对他们作战计划的认可,更是对他们的信任与期望。
作为此次作战计划的核心人物陈振华,更是深感责任重于泰山。他明白,这一战将开启八路军新的征程,同时也意味着更为复杂严峻的挑战。
他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个战斗细节的规划与安排之中,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当然,延安方面也做出更多有力的补充,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大力宣传八路军直面抗战的决心,以及坚决不遗余力的支援武汉会战。
同时私下里,由在国府内的我党人员,积极争取更加宽广的抗战支持,申请更多的军队编制,以及主动到冀省参加抗战,拖住华北方面军参加会战的请求。
在抗日战争的宏大历史篇章中,晋省这片土地承载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彼时,局势紧张,一场决定晋省乃至整个华北战局走向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
鉴于这一次战斗的极端重要性,八路军总部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精密且周全的部署。
副总指挥明确要求,八路军总部与365师总部合并指挥,此次战斗的前线则是由陈副师长和陈振华两人分别带队386旅和863旅的部分将士参加。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基于对两人卓越军事才能的充分信任,以及对整个战局细致入微的分析。
从作战方向来看,此次行动是自南向北,自西向东攻打,地形、敌军分布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后,兵分两路成为了最为合适的战略选择。
战斗力最强、机动能力最为突出的863旅,肩负起了从邢台、石家庄直至保定地区平汉铁路线的攻打重任。
这一区域不仅地理位置关键,更是连接晋省与华北其他地区的重要枢纽,而且敌军的防御力量也不容小觑。
由陈振华亲自带队,正是看中他果敢坚毅的指挥风格以及丰富的战斗经验,相信他能够带领863旅突破重重阻碍,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而386旅则负责攻打邯郸、衡水乃至沧州地区。邯郸作为晋省南部的重要城市,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衡水和沧州则是连接冀中和冀东的关键节点。陈副师长凭借其沉稳老练的指挥策略和对这一区域地形、敌军情况的深入了解,亲自挂帅386旅,为夺取这些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个365师则由副总指挥、副总参谋长以及365师政委谭政委负责后续的各项事务,从后勤补给到伤员救治,从部队纪律维护到民众动员,谭政委事无巨细,确保整个作战行动的后方稳定有序。
在兵力部署方面,鉴于此时晋省的晋绥军由于前一阶段的沉重打击,现在已经处于惊恐状态,并且在统一战线的大义下,并不敢轻易的枉动了。
这一情况也为八路军的作战提供了一定的契机,386旅和863旅可以从晋南和晋中多地抽调机动兵力,投入到攻打冀省的实际作战当中。
具体而言,包括从临汾、侯马、河津、运城、垣曲、晋城、高平、长治、潞城、沁县、辽县以及介休等晋省中部和南部地区,还有博爱、沁阳、以及焦作、新乡等非靠近黄河的区域,包括鹤壁、安阳等地的县城也将调动部分机动兵力。
这些地区长期以来都有八路军365师的部队驻扎,他们对当地地形熟悉,与民众关系紧密,抽调这些机动兵力既能充实作战力量,又能最大程度降低对当地防御要求的影响。
然而,晋省日军也绝非坐以待毙之辈,尽管晋省目前小鬼子防守的地域相对有限,但日军在各地的防御体系依然较为完善,且具备相当强的反击能力。
因此,八路军总部特别交代129师、115师以及120师,务必全力以赴地阻击来自太原、阳泉、忻州以及大同和平型关地区的日军援兵。
太原作为晋省的省会,是日军在晋省的重要指挥中心和军事据点,阳泉、忻州等地则是连接太原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要道,大同和平型关更是晋省北部的战略咽喉,日军必然会倾尽全力从这些方向进行救援。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