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777章 成为鲁省最大的抗战队伍

周边的一些**部队纷纷响应,开始调派兵力前往江城支援。这些援军的到来,给江城的防御注入了新的力量,让**战士们的士气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在小鬼子方面,虽然他们在晋省和江城的战斗中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但他们并不打算轻易放弃。

他们不断地从国内和其他占领区调集兵力和物资,准备对晋省的八路军和江城的**发起更加强有力的攻击。

他们妄图通过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来巩固自己在华夏的统治地位,实现其侵略野心。

在这复杂多变的局势下,晋省和江城地区的战斗仍在激烈进行。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全力以赴,每一次战斗都充满了生死考验。

在豫省的二郎山根据地,陈振华与战神师长等人正围坐在地图前,研究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经过与小鬼子的几次交锋,他们深知敌人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卷土重来。陈振华指着地图上小鬼子可能的进攻路线,说道:

“小鬼子肯定会吸取之前的教训,调整进攻策略,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现有的防御工事,必须主动出击,打乱他们的节奏。“

小鬼子于徐州战役后,其兵力撤离南进的态势,无疑为鲁省的东进纵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展契机,宛如在阴霾密布的天空中撕开了一道曙光,照亮了东进纵队前行的道路。

随着小鬼子部队的缓缓离去,这片土地上的局势发生了微妙且意义深远的变化,而许副旅长、朱瑞团长、张大彪、丁伟、邢志国、郑伟山以及李云龙等一众将领,犹如敏锐的猎手,瞬间捕捉到了这一难得的机遇,迅速展现出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投身到根据地的拓展建设之中。

许旅长深知此次机会的珍贵,他以一贯的沉稳与果决,身先士卒地投入到工作中。亲自指挥部队时,他犹如一位精准布局的棋手,每一步行动都经过深思熟虑。

从细致地规划行军路线,到巧妙地协调各方资源,他确保着所负责鲁中占领的县城与周边根据地能够稳固且有序地连接起来。

他注重每一个细节,深知任何一处疏漏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根据地的布局。在连接过程中,他不仅关注地域的整合,更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人员的合理调配,致力于打造一个功能完备、协同高效的战斗堡垒。

朱瑞团长则充分发挥其卓越的组织才能。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师,有条不紊地整合着各类资源,精心协调各方力量。

他深入了解每个根据地的特点与优势,如同巧妙地拼接拼图一般,将自己辖区内的根据地与相邻区域完美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他格外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从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到搭建便捷的通讯网络,再到规划合理的物资储备点,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他明白,一个完善的根据地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防御能力,还需具备良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这样才能为战士们提供坚实的后盾,为抗日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丁伟和李云龙这两位猛将,以其勇猛无畏的战斗作风,成为了根据地连接工作中的锐利先锋。

他们如同两把势不可挡的利刃,毫不犹豫地带领部队冲破一切阻碍,奋力打通各个根据地之间的通道。

李云龙更是冲锋在前,他那豪迈不羁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勇气,仿佛具有一种无形的魔力,激励着每一位战士。

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士气高昂,面对艰难险阻毫不退缩。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荆棘丛中开辟道路,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 将各个分散的根据地紧密相连,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抗日防线。

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沂蒙山区和微山湖区附近的各个县城,与根据地逐渐实现了无缝对接,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将原本分散的区域紧密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完整且稳固的抗日根据地。

这片根据地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闪耀在鲁省的大地上,成为了东进纵队当之无愧的主力根据地,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基础。

面对这一令人欣喜的局面,陈振华并未感到丝毫意外。他深知,这是全体将士共同拼搏的成果,更是历史赋予他们的宝贵机遇。

作为东进纵队的核心领导者之一,他如同一位高瞻远瞩的舵手,迅速而果断地做出一系列决策,引领着纵队朝着更广阔的未来前行。

一方面,陈振华与战神师长、许旅长等重要将领紧密协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进一步扩展鲁西南和鲁中根据地建设的宏伟事业中。

他们深入基层,展开细致入微的调研工作,走遍根据地的每一寸土地,了解其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以及民众需求。

基于这些详实的调研结果,他们精心规划着根据地的未来发展蓝图。在防御建设方面,他们组织战士们与当地百姓携手合作,齐心协力修筑工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家一起搬运巨石,挖掘战壕,加固城墙,打造出一道道坚固的防线,犹如铜墙铁壁一般,抵御着可能来袭的敌人。

同时,他们还高度重视经济民生的发展,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组织开垦荒地,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鼓励百姓种植各类粮食作物,确保根据地内的物资供应能够自给自足。

此外,他们还着手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业作坊,生产各类军需物资和生活用品,进一步增强了根据地的自我保障能力。

另一方面,陈振华将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齐鲁大地。他深知,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热血儿女,他们骨子里流淌着爱国的热血,蕴藏着强烈的抗争精神。

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只要给予他们希望和有力的支持,必定能够汇聚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抗日洪流。

而陈振华手中恰好拥有这样的 “法宝”—— 上万支崭新的枪支以及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各类枪支弹药,还有足以保障战士们基本生活需求的丰富粮食。

加上现在东进纵队只是开辟了微山湖和沂蒙山两片根据地,不是陈振华和战神师长不想扩张,而是兵源有限,总共5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团及一个骑兵团,再分兵的话,兵力就更加缺乏了。

好在李云龙、丁伟、张大彪三人,走到哪里都保持了863旅的好传统,所以迅速拉拢了首批近4000名子弟兵加入,一旦这些新兵训练完毕,东进纵队至少可以再扩充两个标准团出来。

那样就有了进一步将东进纵队的兵力,扩充至鲁中地带,从而与鲁中地带的抗日武装力量融合起来,进一步扩充东进纵队的实力。

因为现在整个鲁省的抗战队伍,尤其是我党领导的抗战队伍之中,虽然都觉得东进纵队是正规军,但是毕竟力量有限,不足2万人的兵力,无法也无力将那些其它抗战力量容纳进来。

所以此时的东进纵队上下,包括战神师长,都采用陈振华的利用武器换优秀指挥人员的方法,来逐步拉拢那些抗战势力,从而进一步来提高东进纵队这个正规部队的实力和势力范围。

那些资源如同强大的磁石,吸引着齐鲁大地的子弟们纷纷响应号召,踊跃加入八路军的队伍。

尤其是借助3000只步枪,100挺轻重机枪,以及50具掷弹筒换来的各个抗战队伍中的一些优秀指挥人员,除了可以立即担任团级指挥人员的刘其仁、廖容彪、吴客华、高金淳外,还有大量的班排连营各级老兵和指挥员。

尤其是这些人员的到来,也让陈振华和战神师长有了一次性扩充四个简配版标准团的底气,因为原本东进纵队组建的时候,就考虑了这些事情,所以额外配备了一些西路军的老兵和指挥员,比如王健安、周驰平、孙集贤、江骅等人。

现在这四千名新兵训练出来之后,不是一分为四,分别组建一个新兵团;而是一分为六,补充到东进纵队里的7个团里,然后再从东进一、二、三、四、六团里分别抽出一个加强营,打散之后,从而来组建东进十团、东进七团、东进八团、东进九团。

东进七团的团长王健安、政委周驰平;东进八团的团长孙集贤、政委江骅;东进九团的团长廖容彪、政委刘其仁;东进十团的团长吴客华,政委高金淳。

随着第二批次的新兵训练出来,再给予各团进行再次的补充,从而来去补充建设和优化,最终全部建设成为加强团。

新建设的东进七团、东进八团、东进九团全部归到许旅长带领的东进二旅名下,这样东进二旅则有了6个团的编制。

至于东进十团,则是并入到东进一旅的麾下,加上黄彦虎带领的东进六团,东进一旅的麾下也拥有六个团的编制。

虽然多了点,但是现在还不是扩充旅一级编制的时候,所以暂时以扩充团编制的形式,进行扩充,这样整个东进纵队则是拥有12个团的编制,未来全部建设成加强团,那么则拥有近4万人的实力,至少从人头上来说,算是鲁省最大的抗战队伍了,更无论抗战实力上来说了。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