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719章 加强营建设与火力提升

然而,候选人赵翔宇在管理部队时,方式较为生硬。他在训练中一味追求高强度,却忽视了士兵们的承受能力,导致部分士兵出现抵触情绪。

在与士兵沟通时,他缺乏耐心,不善于倾听士兵的想法和建议,使得士兵们与他之间产生了距离感。

通过对他在日常管理中的观察,考核人员意识到他在领导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进。

通过这种悄无声息、全方位的考核方式,365 师能够选拔出真正具备优秀指挥能力、卓越领导素养以及坚定思想政治觉悟的旅级指挥人才。

当然,这些都是从战术和指挥素质上的人才储备方式,真正最终的能力具备,还是要靠一场场战斗指挥的积累和战斗结果的体现。

这些经过严格筛选和精心培养的旅级指挥人员,将成为 365 师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未来的战斗中,他们将带领 365 师不断突破,取得更加辉煌的战绩,为抗击日寇、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谱写壮丽的篇章,成为抗战历史中熠熠生辉的英雄群体。

在抗战的滚滚洪流中,局势瞬息万变,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战斗的胜负与部队的存亡。

此时,863 旅的指挥官陈振华,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果敢的决策力,抓住这一关键时机,对 863 旅展开了一场全面且影响深远的扩充与调整行动。

这绝非是一次简单的兵力增加,而是一场精心布局、着眼于部队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变革。

陈振华首先将目光聚焦于 863 旅各团的扩充。除了全力打造新组建扩充的 9 团和 10 团,他还对其余各团进行了针对性的强化。

在对那些**俘虏兵做了思想动员工作后,863旅分配获得了 4000 名经验丰富的老兵,这些老兵犹如历经锤炼的钢铁,是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宝贵资源。

陈振华巧妙地将他们均匀地打散,分配到各个团中,如此一来,平均每个团至少增添了 200 名老兵。

这些老兵,他们的身影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积累了无数宝贵的实战经验。他们熟悉各种复杂地形下的作战技巧,无论是山地的崎岖小道,还是平原的开阔地带,都能巧妙应对。

在面对敌人的突袭时,他们沉着冷静,凭借丰富的应变经验,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带领年轻的战士们化险为夷。

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为各团注入了强大的战斗活力,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战士,成为各团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与此同时,陈振华深知,部队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新兵团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再次展开编练。

经过艰苦的训练与培养,成功孕育出 6000 名朝气蓬勃的新兵。这些新兵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带着满腔的热血与激情,被全部充实到各个团中。

这一系列举措,使得除了新扩充的两个团之外,每个团又额外补充了不低于 600 人的兵力。各团的编制规模得到了显着加大,各团的整体实力如同滚雪球般不断壮大。

然而,陈振华的布局并未止步于此。为了使部队编制更加科学合理,以适应未来复杂多变、充满挑战的战斗形势,他对各团的编制做出了更为详细且深远的规划。

他毅然决定将每个团的编制从之前较为常规的 3 个营,大幅扩充为 6 至 8 个营,具体数量则根据各团能够胜任营级指挥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且精准的调整。

陈振华做出这一决策,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未来军队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长远考量。

他清晰地认识到,这些经过精心打磨与培育的各个团级指挥员,在未来极有可能成长为独立的旅级指挥员。

而如今对编制的扩充,就如同为未来的发展搭建坚实的框架。届时,只需在顶层架构上进行适当的修订与完善,便能实现部队的顺利升级与壮大,为抗战事业提供更为强大的力量支撑。

在营级编制方面,陈振华同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施严格的标准化打造。他摒弃了以往 400 多人一个营的传统编制模式,转而按照 600 人甚至 800 人的加强营标准来精心建设。

这种扩充营编制,犹如为每个营注入了一剂强大的 “战斗力增强剂”,不是简简单单人数的增加,而是使得每个营在武器装备配备、战术执行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等方面,都具备了更强的能力。

在武器装备上,可以配备更多种类和数量的武器,增强火力输出;在战术执行上,更多的人员能够实现更复杂、更精细的战术动作,提升作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而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充足的人员储备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保持作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一个步兵班12人,正副班长各一个,外加10名战士,一名神射手,3名轻机枪兵,其余6名则是步枪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个排4个班,3个步兵班,外加一个12人的掷弹筒班,配备3具掷弹筒。

一个连4个排,3个步兵排,1个12人的重机枪班,1个12人的轻机枪班,一个12人迫击炮班,操纵2门迫击炮,加上连部一个12人的综合班,包括通信员、炊事员、卫生员、侦察员各3人。

一个营4个步兵连,外加32人的营部,这样一个营下来就是800人,一个团下来4个营的话就是3200人的加强团了,如果再加上一个128人的九二式炮连,配备4门九二式步兵炮和4辆运输卡车,那就是和小鬼子的一个联队的实力不相上下了。

基于上述的安排,也是一个凸显火力加强到班的想法。如果单独一个班出动任务的话,排长酌情考虑给予配备一个四人组的掷弹筒小组支持,从而加强火力支援。

原本陈振华想将每个班也都增加一个掷弹筒小组,但是想了想,那样太骚包,同时也不利于班的管理,本来12人的一个班就有些大了,安排了正副班长,就是为了做好基层指挥人员的储备。

不仅有正副班长,还有正副排长,正副连长,甚至正副指导员,正副营长和正副教导员,到了团一级,不仅有正副团长,正副政委,同时还有正副参谋长。

每个团除了优先重点建设2个机动作战营外,至少同时还建设和培养2个或者更多的普通步兵营,这样可以在不增加团级编制的情况下,有机的扩充863旅的兵力以及兵力和指挥人员的储备。

再加上现在已经建设2个九二式步兵炮炮团了,将来每个加强团都配备一个九二式步兵炮连,那还是非常的拉风的,完全具备和小鬼子一个联队硬抗的实力。

不过现在还做不到,虽然863旅此时拥有的92式步兵炮已经达到了128门,四一式山炮也达到了64门,但是还要帮助386旅建设一个92式步兵炮炮团,帮助129师建设一个92式步兵炮炮团,后续还有120师和115师也得一视同仁。

想到这里,陈振华还不头大,最头大的是,炮兵人才的培养,陈振华每天督促朱睿、郭汝华和李有才,尽快培养出更多的炮兵。

同时积极向八路军求助,光明正大的将整个八路军队伍中的炮兵人才全部集中在了863旅,然后让朱睿、郭汝华和李有才三人,迅速的在2个月之内加速培养出来一批实战速成炮兵。

搞的朱睿、郭汝华和李有才三人,见到陈振华都躲着走,没办法,他们三人已经日夜培养了,但是3个九二式步兵炮团,2个四一式山炮炮团,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太多,好在之前就是做的更多计划。

不仅如此,这种编制方式还为部队的灵活调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未来的战斗中,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和战场形势,可以随时对营级单位进行拆分,或者将营级下边的连进行灵活拆分调动。

这样一来,整个队伍能够始终保持高度的秩序性,如同精密运转的机器,各个部件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响应,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然而,陈振华的这一编制调整计划,在推行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战神师长和陈副师长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对多营编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担忧。

他们深知,在战争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舞台上,管理和指挥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一个团内设置过多的营,无疑会增加管理和指挥的难度。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