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337章 三大加强营一起努力发展

虹梯关、野马岭、烟屯村三处加强营基地的建设意义非凡,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它们呈三角之势分布,相互呼应,互为犄角。

一旦一处遭遇敌人攻击,另外两处和独立团总部可以迅速支援,形成强大的防御网络。而且,这三处基地能够有效控制周边的交通要道,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和增援路线,让敌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经济方面,这三处基地所在区域资源丰富,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为根据地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保障部队的给养和根据地居民的生活需求。

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当地的农业和工业,促进经济的繁荣,为长期抗战积累物质基础。

从情报收集的角度来说,这三处关口基地的设立能够扩大我方的侦察范围,更及时、准确地掌握敌人的动向,为我方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为此,陈振华特别要求邢志国和孙大福两人在一个月之内开拔,奔赴烟屯村基地,着手建设工作。当下,天气逐渐转暖,这为各项建设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陈振华对此早已精心规划,胸有成竹。此时独立团派出的采购队和侦查人员不辞辛劳,从豫省源源不断地购入大量粮食,还有猪牛羊、鸡鸭鹅等各类牲畜。这为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也为后续的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振华清晰地认识到,唯有将平顺县塑造为一个坚不可摧的抗日根据地,才能够顺利推进生产、种植等工作,进而开展各种工业建设和兵工厂建设,只有拥有强大的后勤支持,部队才能在前线毫无后顾之忧地奋勇杀敌。

为此,陈振华对邢志国和孙大福两人悉心教诲,言辞恳切,向他们详细阐述了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期望他们能够牢记使命,全力以赴。

陈振华深知,这两人肩负的不仅是建设的任务,更是独立团未来发展壮大的希望。当然,陈振华在妥善安排好这三处根据地的建设事宜之后,迅速启动了相关的动员和实施进程。

此前,他就这些规划与陈大旅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陈大旅长对陈振华的能力和判断力充满信任,毫不犹豫地给予了他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力。

陈振华深知这份信任的分量,他决心不辜负这份期待,选择了低调而高效地推进工作,力求在不引起敌人过多关注的情况下,实现根据地的快速发展。

陈振华心里明白,这是当前最为明智的策略,然而此时的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抗战的形势愈发严峻和艰难,敌人的进攻愈发疯狂,我方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所以,这三处根据地的建设和驻兵部署,对于独立团而言,无疑是当下最为关键的发展举措。这三处加强营基地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们相互呼应,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能够有效地阻止敌人的长驱直入。同时,也为我方的情报收集、物资运输以及部队的休整和补给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鉴于这三处特战加强营的建设,陈振华满怀期望。他憧憬着未来能够将其发展成为标准团,甚至是实力更为强大的加强团。

在兵力配置方面,陈振华为每个加强营精心规划了六百新兵,再加上两百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老兵。

这样的规模,相对于李云龙目前的新一团来说,已然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后续,陈振华还计划为这些团队配备先进的火炮装备。

他设想将这三处加强营,未来全部发展成为加强团,同时提升独立团的火炮打击能力;配备精良的通讯设备,确保指挥的高效与顺畅;加强后勤保障设施的建设,让部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充足的物资供应。

在军事训练上,陈振华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他希望通过高强度、实战化的训练,提高士兵们的战斗技能和战术素养。不仅要让士兵们熟练掌握各种武器的使用,还要培养他们在复杂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陈振华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他计划推动更多的开荒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产量;鼓励发展手工业,生产军需物资;引入外部的技术和人才,提升根据地的工业水平。

当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时的周卫国带领着张大彪,孔捷带领着沈泉,以及邢志国带领着孙大福三人及前期的建设队伍,分别奔赴三处地方。

到达之后,首先借助陈振华直接运输过来的大量米面粮油,着手进行具体营地的驻扎工作,他们精心选择合适的村寨,开展最初的驻地建设。

借助充裕的米面粮油,他们在合适的村子里分别租赁下大量空闲的房屋,当 600 名新兵抵达后,热火朝天的营地建设随即展开。

毕竟将来要建设容纳至少 1500 名加强营八路军的生活、训练,所需场地规模庞大,尤其是那些训练场地,更是重中之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周卫国、沈泉以及邢志国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加强营的建设,设置成一个三角形的“平”字型,分别在三个临近的村子进行,将小留村包围在中间,从小留村往三处地方的直线距离,均超不过50公里。

对于他们的这一安排,陈振华感觉非常恰当,毕竟这样的布局更有助于后续的新兵招募以及队伍扩充,和独立团总部对于三处根据地的支援。

果不其然,在将三处加强营的营地确定下来之后,随着首批 200 名老兵的入驻,很快,整个加强营的营地建设就进入了快节奏。

此时在平顺县,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并非良好。虽然没有受到小鬼子过多的冲击,但依然存在大量的地主豪绅。

在孔捷政委的带领之下,针对三处地方的地主豪绅,立刻展开了土地革命,那些罪行累累的地主豪绅被绳之以法,瞬间赢得了整个平顺县普通老百姓的认可。

队伍的建设也因此迅速扩大,尤其是周卫国和张大彪带领的虹梯关加强营,在进入基地建设之后,大量周围的青壮劳力被张大彪的招募行动所吸引。

张大彪深知,一支强大的队伍不仅需要精良的装备和严格的训练,更是需要充足的兵力。他不辞辛劳,走村串户,向每一位有志青年讲述抗日的重要性和加入独立团的光荣使命。

在他的热情动员下,许多年轻人纷纷响应,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投身到队伍中来。他们有的是朴实的农民,有的是手艺精湛的工匠,还有的是充满朝气的学生。

这些新成员的加入,为虹梯关加强营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大的活力。他们在老兵的带领下,迅速适应八路军的生活,积极参与各项训练,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而努力拼搏。

而周卫国则凭借着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为营地的建设和训练制定了各种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

他注重实战化训练,强调团队协作和战术配合,力求将第一加强营打造成为一支能打硬仗、敢打胜仗的精锐之师。

在周卫国和张大彪的共同努力下,虹梯关加强营的建设蒸蒸日上,成为了整个独立团的模范和骄傲。

他们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两处加强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推动着整个独立团不断壮大,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园积蓄着更强大的力量。

很快,在原本的 600 人基础之上,又招募了大量的泥瓦匠工人以及根据地建设的青壮年劳动力。

张大彪和周卫国十分精明,直接开出一天一斤白米或面粉的工作奖励,于是周围五六个村的青壮劳力,在当地的区小队以及妇救会的帮助宣传下,消息迅速传开,直接将周围七八个村的青壮劳力招募过来了一大半。

此时,周卫国和张大彪看着招募过来的上千人的队伍,立刻开始做好相关的介绍工作。一方面,在那些招募过来的人员当中进行选拔,这样更加的方便。

那些身体条件符合的青壮年,则被直接安排在重体力活上;而那些身体不太适合的,则安排到了其他的轻劳动工作上,比如建房、修建基地等。

那些能够适应重体力活的,则被周卫国和张大彪直接安排到虹梯关的建设当中,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虹梯关修建,从而将破烂的虹梯关,修筑成牢固、坚不可摧的关卡,并且借此查看小鬼子辎重部队运输的规律。

这一招可谓一举多得,让周卫国和张大彪瞬间如同爆发了潜力一般,随着 1000 名青壮年劳动大军持续不断地涌来,后续最高峰最终达到了接近 1200 人的规模。

这一下,让周卫国和张大彪两人迅速感受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没办法,粮食消耗速度极快。

陈振华在得知这些情况之后,立刻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并非从独立团根据地转运大量物资,而是亲自驾驶着一辆卡车,将大量的米面粮油物资一车一车地运输到虹梯关驻地。

陈振华一次性带来了三吨的粮食,外加大量的腊肉、猪肉,甚至还有之前猎杀小鬼子的马肉。

有了陈振华送来的充足物资,周卫国和张大彪心里有了底。他们合理分配食物,确保每一个参与建设的人员都能吃饱饭,有力气干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虹梯关的建设进展顺利。

周卫国和张大彪时刻关注着工程进度和人员的身体状况,不断调整工作安排,提高工作效率。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项简单的建设任务,更是为了保卫根据地、抗击日寇所做的重要准备。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