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80章 空壳印章 阴谋再起

苏州河的风卷着潮气灌进商会后巷,顾承砚的棉袍下摆被吹得猎猎作响。

他攥着黑皮箱的手沁出薄汗,铜锁扣硌得掌心生疼——这箱子里躺着的不是普通证物,是山田财阀在上海布下的暗桩。

"顾先生,您要的资料。"陈文远抱着一摞泛黄账册冲进偏厅,额角沾着星点墨迹,"日商公大纱厂、三井洋行的查封卷宗都在这儿了,还有...您看这个。"他翻开最上面的账本,指腹划过页脚一行极小的烫金纹路,"这是被查封时税务司盖的骑缝章,和箱子里那枚'山田'章的樱花纹路,叠起来能严丝合缝。"

顾承砚的指尖在账册上微微发抖。

他想起东京大学图书馆里那本《日本财阀隐秘资本史》,书页间夹着的便签上正写着:"山田系惯以空壳企业为饵,明面上破产清盘,实则将资本转移至海外控股公司,行洗钱之实。"原来那些停业的日资洋行根本没死,不过是换了张皮,在汇丰银行的外汇市场里继续啃食上海的金融血脉。

"承砚。"

苏若雪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惯常的温软。

顾承砚抬头,见她抱着个蓝布包裹,发梢沾着水珠——定是从银行赶回来时淋了雨。

她将包裹放在案上,展开后是一叠银行流水单,墨笔圈注的红痕像燃烧的小火苗:"我比对了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七家银行的空白支票编号段。"她指尖点在某行数字上,"这批支票的前三位编码,和三年前注销的德华银行特别流通券完全一致。"

顾承砚瞳孔微缩。

德华银行倒闭时,市面上曾流出过一批未销毁的空白票据,后来被当作废纸处理——可谁能想到,这些"废纸"会被日商捡去,填上假金额就能变作洗黑钱的工具?

"我已联系了国际银行协会在沪代表。"苏若雪的声音里带着少见的紧绷,"只要我们现在去正金银行和汇丰银行,要求冻结所有关联账户,他们的票据链立刻就会断。"她抬起眼,眼尾因急行而泛起淡粉,"再拖下去,这些支票流到黑市,能套走至少三百万法币。"

顾承砚沉默着绕案走了两圈,靴跟叩在青石板上的声音像敲在人心口。

他突然停步,指节抵着案角:"若雪,你见过钓鱼吗?"

苏若雪一怔。

"我们现在冲上去剪断鱼线,确实能保住饵食。"顾承砚抓起那枚"山田"铜印,在掌心摩挲,"但钓竿后面的人呢?

他们藏在更深的水里,只露了半片鱼鳍。"他突然笑了,眼底却没有温度,"我要他们以为,这饵食还在动。"

苏若雪的睫毛颤了颤,忽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她低头看着那些被红笔圈注的流水单,轻声道:"你是说...放长线。"

"对。"顾承砚从西装内袋摸出翡翠簪,是今早苏若雪硬塞给他的,说是"镇宅"。

他将簪子别在案头的瓷瓶里,青瓷与翡翠相撞,发出清冽的脆响,"你以商会名义去汇丰银行,申请两百万法币的短期信用贷款。"他顿了顿,"顺便透个口风——顾家绸庄要大举收购沪上市面滞销的丝绸原料。"

苏若雪的指尖在账本上划过,突然轻笑一声:"他们不是想引我们入局么?

这回,该我们布网了。"

偏厅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比昨夜更沉了些。

顾承砚推开窗,看见陈文远正带着两个伙计将黑皮箱锁进保险库,铁闸落下的声响在雨夜里格外清晰。

他转身时,瞥见苏若雪正将银行流水单一张张收进铜匣,发间的珍珠簪随着动作轻晃——那是他去年在城隍庙给她挑的,说"配得上苏州河的月光"。

"若雪。"他忽然开口,声音放得很轻,"等这件事了了,我们去吴淞口看日出吧。"

苏若雪的手顿了顿,抬头时眼波温柔:"好。"

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案上,将"山田"铜印的影子拉得老长。

顾承砚望着那抹阴影,想起码头上那具沉入河底的尸体——戴墨镜的男人至死都没说出背后主使,但有些事,不需要口供。

二楼转角处,一道黑影在磨砂玻璃后顿了顿,指尖敲了敲怀表表盘。

远处传来黄包车的铃铛声,混着汇丰银行的汽笛,在晨雾里荡开层层涟漪。

晨光未透时,顾承砚就被楼下的喧哗声惊醒。

他推开阁楼木窗,看见斜对过的福兴丝行门前围了一圈人,账房先生正攥着算盘珠子直抖:"昨儿还三十块一担的生丝,今儿就有人喊十五块抛货!"

"是日商的手段。"苏若雪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手里端着茶盏,"我让小陈去同业公会转了一圈,三井洋行的买办带着现金,在十六铺码头见货就收——压价两成。"她将茶盏递过去,指尖凉得像浸过晨露,"他们想逼小户丝农恐慌抛售,再低价囤货卡咱们的原料。"

顾承砚接过茶盏,滚烫的茶水熨着掌心。

他望着楼下攒动的人头,想起昨夜在商会画的生丝流通图——上海周边三百里的蚕农,七成的货要过十六铺的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若生丝价格崩了,半年后市面上连织机都要空转。

"去仓库。"他将茶盏往桌上一放,青釉瓷底磕出细响,"把咱们囤的二十担湖丝拉十担去码头,按市价挂牌。"

苏若雪一怔:"市价?可日商压到十五块......"

"不是市价。"顾承砚扯下搭在椅背上的呢子大衣,"是二十块。"他转身时,大衣下摆扫过案头的《日本财阀隐秘资本史》,书页哗啦啦翻到夹着樱花书签的那章,"要让那些急着抛货的丝农知道,顾家绸庄收丝,比日商多给五块。"

苏若雪突然笑了,眼尾的淡粉在晨光里更显柔润:"你这是要当定海神针。"她取来他的围巾,指尖在羊绒穗子上绕了两圈,"我让账房把现银装上车,再派阿福去通知吴老板——仁记洋行的人今早该到了。"

顾承砚扣好大衣纽扣,目光扫过她发间晃动的珍珠簪。

那簪子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像极了昨夜他说要带她去看的吴淞口月光。"若雪。"他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掀起的刘海,"等这波过去,我让人去苏州订新蚕种。"

楼下突然传来汽车鸣笛。

顾承砚探头望去,两辆黑色轿车停在巷口,前车牌挂着"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蓝底白字——是仁记洋行的买办老周来了。

十六铺码头的风裹着鱼腥气灌进衣领时,顾承砚正站在顾家绸庄的收货台前。

他看着老周从轿车里搬出个牛皮纸袋,封口处盖着仁记的火漆印:"顾先生要的'稳定基金',怡和、仁记、宝顺三家凑了八十万现银。"他压低声音,"我们老板说了,日商断咱们的原料,就跟断洋行的活路没两样。"

话音未落,码头上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

顾承砚转头,看见福兴丝行的老掌柜正攥着顾家的收据冲过来,红纸上"二十块整"的墨字被他举得老高:"顾家收丝给现钱!

比三井多五块!"

人群像被投了石子的河塘,涟漪一圈圈荡开。

原本缩在角落的丝农们试探着凑过来,有人摸出怀里捂了整夜的丝包,有人拽着同伴的袖子:"真能当场兑现?"

苏若雪抱着账本从账房车里钻出来,发梢沾着码头的水雾。

她翻开第一页,钢笔尖在"顾氏收丝明细"下重重一按:"第一担,吴县王阿大,生丝七斤二两,现银一块四角四分。"她抬头时,眼波清亮得能照见对方的影子,"阿大伯,您数数,这银圆可对?"

王阿大颤抖的手刚要碰银圆,斜刺里窜出个戴瓜皮帽的瘦子,一把按住他的手腕:"王老头!

三井洋行出十六块,顾家才二十,你当钱是大风刮来的?"他扯着嗓子喊,"我听说顾家绸庄欠了汇丰一屁股债,这是要拿咱们的丝抵债!"

顾承砚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认出那是三井买办陈九的手下,左耳垂有颗红痣——昨儿在商会后巷监视他们的黑影,大概就是这副模样。

"陈九的人。"苏若雪在他耳边轻声道,钢笔尖在账本上划出道深痕,"想搅浑水。"

顾承砚突然笑了。

他从大衣内袋摸出张纸,是今早刚拿到的汇丰银行贷款凭证。"各位乡邻。"他提高声音,将凭证举过头顶,"这是汇丰银行批给顾家的两百万信用贷款,专用于收丝。"他转身看向陈九手下,"这位兄弟要是不信,不妨跟我去汇丰查账?"

人群里爆发出哄笑。

王阿大甩开那瘦子的手,抓起银圆往怀里一揣:"老子种了二十年桑,还分不清谁是真心收丝!"他冲顾承砚拱了拱手,"顾少爷,我家后晌还有三十担,给您留着!"

码头上的喧闹持续到晌午。

顾承砚站在收货台后,看着一辆辆板车拉着丝包往顾家仓库去,苏若雪的账本翻得沙沙响,每页都浸着油墨和汗水的味道。

直到日头偏西,陈九的人早没了踪影,码头上只剩顾家的伙计还在喊:"收丝嘞——二十块现银,童叟无欺!"

"顾先生。"老周擦着额头的汗凑过来,"按您说的,咱们收了一百二十担优质湖丝,日商那边只抢到四十担次货。"他指了指远处飘着太阳旗的货轮,"三井的买办刚上船,脸黑得能滴墨。"

顾承砚望着那艘货轮,船舷上"神户丸"三个黑字在夕阳下泛着冷光。

他摸出怀表看了眼时间——下午三点,正是日内瓦国际清算银行的上班时间。

三天后的清晨,顾承砚在商会收到了那封来自瑞士的电报。

发报人是他在伦敦政经学院的旧友周明远,内容只有一行数字:"CH23-8765-,5,200,000CHF"。

"瑞士法郎?"苏若雪捧着电报的手在抖,"五百万?

够买半个闸北的厂房了。"

"这只是其中一个账户。"顾承砚将电报折好收进铁盒,盒底还压着从日商账册里撕下来的骑缝章拓本,"周明远说,山田家族在瑞士有七个匿名信托,每个都挂着不同的空壳公司。"他的指节抵着铁盒边缘,"这些钱,都是从上海洗出去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苏若雪突然抓起案头的《申报》,头版标题刺得她眼睛发疼:"日商在沪投资超千万,助力东亚共荣"。

她将报纸揉成一团,扔向墙角的痰盂:"他们抢咱们的丝,赚咱们的钱,转头就说这是'共荣'?"

顾承砚握住她的手。

她的指尖凉得像冬夜的窗棂,他却觉得烫,烫得心里发疼。"我已经联系了财政部经济司的张司长。"他轻声道,"今晚去他府上,带着这些证据。"

张司长的书房飘着龙井的香气时,顾承砚正将铁盒里的东西一件件摊开:账册拓本、银行流水、瑞士电报。

张司长的老花镜滑到鼻尖,手指在五百万法郎的数字上顿了顿:"顾先生可知,冻结外资账户会触动多少人的利益?"

"我知道。"顾承砚挺直脊背,"但这些钱不是外资,是赃款。"他从西装内袋摸出份文件,是顾家绸庄联合三十家民族企业签署的担保书,"商会愿以全部资产担保,冻结只针对非法资金,不影响正常贸易。"

张司长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担保书上的红手印。

最后一页,是荣氏纱厂、大生纺织的印章,像一片火烧云。

他突然笑了,将文件收进抽屉:"明早九点,来财政部签冻结令。"

次日清晨,顾承砚站在财政部大楼前,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他肩头。

苏若雪捧着个檀木匣跟在身后,匣里装着所有证据。

他们刚踏上台阶,门房老头举着封电报迎过来:"顾先生,东京来的。"

电报纸在顾承砚手里发出脆响。

八个墨字力透纸背,像八把淬了毒的刀:"顾承砚,你敢动我?"署名是"山田健次郎"。

苏若雪凑过来,指尖轻轻碰了碰那行字。

风掀起她的围巾,露出颈间那枚他送的珍珠坠子,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顾承砚望着电报上的名字,忽然想起东京大学图书馆里那本《日本财阀隐秘资本史》——作者简介页的照片里,那个穿着西装的男人,正是山田健次郎。

"承砚。"苏若雪的声音轻得像片羽毛,"要退吗?"

顾承砚将电报折成小方块,收进内袋。

他望着财政部大楼顶端的青天白日旗,风卷着旗角,猎猎作响。"不退。"他转身时,目光扫过楼下攒动的报童,他们举着《申报》喊:"顾家绸庄力挺丝农!

生丝价格企稳!"

"若雪。"他牵起她的手,"去签冻结令吧。"

楼上办公室的窗户里,张司长正将钢笔插进墨水瓶。

蓝黑色的墨汁在瓶底晕开,像片即将漫延的海。

而在千里之外的东京,山田健次郎放下电报,指节捏得发白。

他望着窗外的樱花树,花瓣落进茶盏,浮起一片血色。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