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464章 春蚕咬破旧梦纱

薄雾在桑园里漫成一片青灰色的纱,苏若雪的月白衫角沾了晨露,发间的木簪坠着粒蚕茧模样的银饰,随着她弯腰的动作轻晃。

竹编的蚕卵盒在她掌心摞成小塔,每递出一个,指尖便要在盒底那道极浅的墨印上轻轻点两下——那是她照着母亲日记里的法子,用蚕沙混着朱砂拓下的隐纹,像片极小的桑叶。

"阿秀,帮我把第三摞盒子递过来。"她声音里裹着晨雾的湿润,转头时看见最末排有个扎着歪辫的瘦小女孩。

那孩子抱着新领的蚕盒,鼻尖几乎要贴到盒盖上,食指在盒底的隐纹上来回摩挲,指节因为用力泛着青白。

"阿菱?"苏若雪放轻脚步走过去,蹲下来与她平视。

女孩耳尖立刻红了,慌忙把盒子往怀里藏,却在触及苏若雪温凉的掌心时顿住。"盒底的印子......好看吗?"她试探着问,余光瞥见女孩腕上有道淡粉色的疤,像被什么尖锐物划的,许是帮家里劈柴时弄的。

阿菱咬着下唇,睫毛颤得像被风吹的蚕翼:"昨晚......我梦见一位穿蓝布衫的阿姨。"她声音细得像蚕吃桑叶,"她站在我床边,手敲了三下玻璃盖——"说到这儿突然顿住,慌慌张张去捂嘴,可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和苏姐姐教的'提综'暗号一样!"

苏若雪的指尖在女孩手背轻轻一滞。"提综"暗号是她教给学员们的:敲三下盒盖代表"蚕眠",是提醒同伴检查桑叶湿度的暗语。

可阿菱不过来学堂七日,连《育蚕手札》前两页都没学全,怎么会知道?

更遑论......蓝布衫?

她想起昨夜母亲日记里浮现的字迹,想起窖底陶瓮里那些用蚕沙封藏的手册。

喉间泛起股热意,面上却只漾开温和的笑:"那是蚕仙婆婆来看乖孩子了。"她将阿菱的手包进自己掌心,带着她的指尖又抚过那道隐纹,"你替她好好养这只蚕,等它结茧那天,婆婆说不定会托梦教你新口诀。"

阿菱的眼睛一下子睁圆了,重重点头时歪辫上的红头绳扫过苏若雪的手背。

远处传来阿秀喊"开蒙课要开始了"的声音,女孩攥紧蚕盒跑开,发梢沾着的雾珠落进苏若雪领口,凉丝丝的,像滴落进心湖的雨。

顾承砚的算盘珠子在账房里拨得噼啪响。

他推了推滑落的金丝眼镜,面前摊开的不是绸庄账本,而是一沓盖着"沉默工坊"钢印的薄册——那是他以救济之名在江浙沪设的暗线,表面教妇人织补,实则传习改良织机操作。

"奇怪。"他突然停住,食指关节抵着太阳穴。

最近三个月的数据里,凡是完成《星语图》刺绣的工坊,其家中幼女接触特制蚕盒后的孵化率,竟比普通学员高出百分之十七。

更蹊跷的是,他调来显微镜观察幼蚕活动轨迹,那些细若游丝的爬痕,竟在玻璃底上组成了极淡的螺旋纹——和苏母日志里那句"丝脉早通于胎息"旁的手绘图,分毫不差。

"叩叩。"

"进。"顾承砚头也不抬,指尖在螺旋纹上画了道虚线。

"少东家,这是各站新送的孵化率报表。"学徒小福的声音带着点喘,"还有......苏小姐让送来的阿菱学员档案。"

顾承砚的手顿住。

他翻开档案,最末页夹着片干枯的蚕沙,底下压着行小字:"幼童胎梦异状,与隐纹频率相关?"墨迹未干,还带着苏若雪常用的沉水香。

他突然笑了,指节抵着桌沿站起身。

窗外的法租界钟楼正敲响九点,鸽群掠过青瓦屋顶,在玻璃上投下流动的影子。"去把青鸟叫过来。"他对小福说,"再让账房预备三千个改良蚕盒——要能塞进救济粮包的尺寸。"

小福愣了:"可浙南、皖西的难民潮......"

"正因为是难民潮。"顾承砚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像淬了火的钢,"蚕卵要跟着人流走,跟着母亲的手走,跟着孩子的梦走。

等他们走到武夷山,走到大别山,那些藏在粮包里的蚕盒,会替我们种下比丝绸更坚韧的东西。"

长江边的临时收容所飘着焦糊味。

青鸟压低鸭舌帽,混在领粥的人群里,眼角余光扫过墙角的草棚——十余个妇人围坐夜织,竹梭在粗麻线里穿得飞快。

她们的针法乱得离谱,可手腕抬起落下的节奏,却像被根无形的线牵着,分毫不差。

他摸出袖中测频仪,调整旋钮的动作隐在拢袖的姿势里。

耳机里突然响起嗡鸣,他瞳孔微缩——那是段低频波动,和顾承砚从旧书摊淘来的《归络调》曲谱尾音,几乎重合。

"大娘,这线织得真密实。"青鸟凑过去,指尖捻起截麻线,"是救济粮里发的?"

"哪能呢。"最年长的妇人抬头,眼角有道刀疤,"是从烧剩的日本军毯上拆的。"她压低声音,"那毯子烧不彻底,纤维碳化了倒硬实。"她指腹蹭过麻线,"你听,织的时候有回音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青鸟的手指在麻线上轻轻一弹。

测频仪的指针猛地跳了三格。

他垂眸遮住眼底暗涌,从怀里摸出块烤红薯递过去:"大娘手巧,这红薯您留着。"转身时,靴底碾过片烧焦的布角——上面的樱花纹还剩半瓣,在月光下泛着冷白。

深夜,苏若雪的书房灯又亮了。

她握着顾承砚送来的测频仪记录,纸页上的波动曲线像片蜷着的蚕。

窗台上的蚕盒里,幼蚕正啃着新换的桑叶,沙沙声里混着极轻的"笃笃"——是阿菱的蚕在敲盒盖,三下,很轻,很稳。

她摸出母亲的日记本,翻到那页浮现字迹的地方。

墨迹里的蚕沙在月光下泛着细金,像撒了把星星。

案头的狼毫浸在墨汁里,她忽然想起顾承砚下午说的"要让蚕卵跟着人流走",想起青鸟信里提到的"碳化军毯纤维"。

笔锋在宣纸上落下第一笔时,窗外的桑园传来极轻的响动——是新一批蚕卵在壳里蠕动,是无数个梦正破茧的声音。

苏若雪的狼毫笔悬在宣纸上足有半柱香,笔尖的墨珠终于"啪"地坠下,在"铜片夹层"四个字上洇开个深褐的圆。

她望着案头那半枚拆碎的蚕盒——竹编外壳被小刀划开,露出内里新嵌的极薄铜片,表面用刻刀雕出的槽道细如发丝,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若雪姐?"阿秀端着药盏推门进来,见她指尖沾着铜屑,"您又熬大半夜?

大夫说..."

"阿秀,你听。"苏若雪突然抓起铜片,轻轻叩了叩。

脆响里混着丝缕余韵,像春蚕啃叶的沙沙声里藏着根银线,"这是《归络调》的尾音。"她将铜片按回蚕盒夹层,"母亲日记里写'丝脉通于胎息',我总想着,或许蚕宝宝的足音能当钥匙——"她指腹抚过槽道,"这些纹路就是共鸣腔,等幼蚕爬过,足尖震动会顺着槽道激出特定频率..."

阿秀的药盏在掌心晃了晃。

她想起昨日苏若雪蹲在蚕房,举着放大镜看幼蚕爬动,睫毛几乎要扫到玻璃:"你看它的腹足,每步都是三短一长,和'提综'暗号的节奏像不像?"此刻再看那枚铜片,槽道竟真的依着幼蚕爬行轨迹雕成,"可您昨晚才说要改蚕盒,怎么今早就..."

"阿菱的梦。"苏若雪将蚕盒捧在掌心里,"她说梦见蓝布衫阿姨敲三下盒盖,和'提综'暗号一样。"她低头时,木簪上的蚕茧银饰擦过盒面,"我娘当年在蚕房教课时,总穿蓝布衫。"

阿秀的喉咙突然发紧。

她想起上个月在窖底发现的陶瓮,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十本《育蚕手札》,每本扉页都有"苏婉如"的娟秀字迹——那是苏若雪早逝的母亲。

"去把新蚕盒搬去学堂。"苏若雪将最后一枚铜片按紧,"今天教'双经绞罗'的手势。"她理了理月白衫角,发间银饰在晨光里闪了闪,"我要试试,这些小机灵鬼会不会跟着《归络调》打拍子。"

春蚕学堂的竹帘被风掀起一角,十二双眼睛紧跟着苏若雪的手。

她的食指与中指交叠成蝶,在虚空中划出两道银线:"双经绞罗要左引天光——"话音未落,突然哼起半句《归络调》,尾音像被风揉碎的蝉鸣。

第一排扎歪辫的阿菱突然坐直了。

她的手指在膝盖上轻轻叩着,竟和苏若雪的哼唱同频。

第二排穿灰布衫的小柱子歪着脑袋,跟着她的节奏动起手指。

当苏若雪说到"右渡寒潭"时,阿菱的声音突然脆生生响起来:"左引天光,右渡寒潭!"

三十双眼睛唰地转向她。

阿菱的耳尖瞬间红透,却没躲,反而把腰板挺得更直:"昨晚...蚕仙婆婆在梦里教我的。"她举起蚕盒,幼蚕正顺着槽道爬动,足音"笃笃",和她的话音叠在一起。

苏若雪的呼吸顿了顿。

她看见阿菱腕上的淡粉伤疤被阳光镀成金色,像片新生的桑叶。"阿菱说得对。"她笑着摸了摸女孩的发顶,"这是咱们春蚕学堂的新口诀,要传给更多小伙伴,好不好?"

"好!"十二道童声撞在竹帘上,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顾承砚的金丝眼镜在商会会客室的玻璃上投下菱形光斑。

他推了推镜框,将"童稚纺织启蒙工程"的申报书推到工部局秘书面前:"战时儿童需要劳动教育,贵局的'民间生产鼓励政策'里,可没说不许教孩子织围巾。"

秘书翻到附录的英国慈善组织邀请函,眉梢挑了挑:"顾少东倒会找帮手。"

"总不能让孩子们饿着肚子学手艺。"顾承砚指尖敲了敲"劳作补贴"那栏,"您看这预算,买蚕种、竹编材料,再添几车桑叶——都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纺织工匠。"他忽然笑了,"听说大岛课长最近在推广'日华共荣纺织班'?

咱们这启蒙班,也算响应皇军号召不是?"

秘书的钢笔尖在"批准"栏顿了顿,最终重重划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日后的"春蚕毕业礼"上,英国慈善会的玛格丽特女士举着相机惊叹:"哦,上帝,这些小天使的手指比绣娘还灵巧!"她拍下阿菱捧着蚕茧的模样,女孩的眼睛亮得像淬了星子,"他们让我想起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纺织儿童,可这里没有血汗,只有希望。"

照片见报那日,顾承砚在《申报》第三版看到标题:《沪上童稚织梦,春蚕衔来未来》。

他将报纸折起,塞进西装内袋时触到个硬角——是苏若雪今早塞给他的蚕盒,铜片夹层在掌心硌出个浅印。

月末的账房里,小福抱着一摞报表跑得气喘:"少东家!

浙南、皖西...十二个城镇都有回信了!"他掀开最上面的信封,一片枯桑叶飘出来,叶面歪歪扭扭写着:"老师,我们班的蚕宝宝都朝东南方爬,不肯吃别的叶子。"

顾承砚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

金华、丽水、衢州...三十七个红点连成一线,在昏黄的灯光下竟显出北斗的轮廓。

他猛地抽开抽屉,取出卷着的《星语图》,展开时丝绸沙沙作响——北斗的纹样与地图上的红点,分毫不差。

"进。"顾承砚的声音有些发哑。

青鸟掀开门帘,帽檐还沾着晨露:"青岛那边的回收报告到了。"他将牛皮纸袋放在桌上,"碳化军毯的麻线,测频仪显示的波动...和《归络调》完全吻合。"

顾承砚的指尖在北斗连线与《星语图》的重叠处停住。

窗外的法租界钟楼敲响十点,鸽群掠过青瓦,投下的影子像极了蚕宝宝爬过的痕迹。

他抬头时,看见苏若雪站在门口,月白衫角沾着桑叶汁,发间银饰闪着光——那是他们埋下的火种,正在十二座城镇里,顺着幼蚕的足音,顺着孩子的梦,悄然生长。

"把核心成员都叫过来。"他对青鸟说,目光扫过桌上的地图、《星语图》和青岛的报告,"明晚八点,我要听...所有线索的汇整。"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