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309章 说书人的茧

密室里的煤油灯芯“噼啪”爆了个灯花,顾承砚盯着跳动的光斑,指节在旧账册上敲出轻响。

更夫的梆子声刚掠过窗棂,他便听见门外传来青布鞋踏过青砖的细碎声响——是苏若雪到了。

“承砚。”她推门的手顿了顿,月白棉袍下摆沾着星点炉灰,想来是从账房火盆边急着赶过来的。

两盏新煤油灯在她手里晃出暖黄光晕,玻璃罩上还凝着层薄霜,“青鸟说你要商量‘大网’,可是那监听的事?”

顾承砚接过一盏灯,灯芯突然蹿高半寸,将两人交叠的影子投在青砖墙上:“先坐。”他拉过木凳,见她发梢还沾着夜露,喉结动了动,终究没去替她拂,只将茶盏推近,“松本现在像惊弓之鸟,主频段封得死,备用频段又被我们用蚕鸣搅乱。但他们想不到——”他指尖重重敲在桌面,“真正的网,要织到茶馆书场里去。”

苏若雪捧茶的手顿住,睫毛在眼下投出扇形阴影:“说书人?”

“对。”顾承砚抽出张写满字的宣纸,“我拟了《说书行会·抗战鼓词稿酬公告》,悬赏能编新词、带古韵、押战事的稿子。特别写明‘民间传闻不论真假皆有赏金’——他们走南闯北,耳朵比电报机还灵,重赏之下,日商在茶楼说的密语,特务在酒肆骂的脏话,都会变成‘岳家军破金营’的新唱段。”

苏若雪忽然笑了,眼尾弯成月牙:“这样一来,我们不用守着电台,倒能从《精忠说唐》里听出‘1800千周’的线索?”她端起茶盏抿了口,又皱起眉,“可这些唱词东一段西一段,怎么筛出有用的?”

顾承砚推过她的钢笔:“所以要若雪的巧心思。”

苏若雪咬着下唇,辫梢在身后轻轻晃。

这是她小时候背《女戒》卡壳时的模样,顾承砚忽然想起十六岁那年,她在顾宅后花园背《孔雀东南飞》,被蝉鸣吵得急红了眼,偏要和他赌谁先背完的样子。

“有了!”她笔尖重重戳在纸上,“每段鼓词末句押‘ang’韵的,代表监听频段;段落数对应时间,比如21段就是21点;要是出现‘老鹰’‘飞羽’这些词,就是信号确认。”她唰唰写了几行,推给顾承砚看,“我让春桃秋菊扮成商会文员,每天整理稿件,用红笔圈出可疑的,再交给青鸟。”

顾承砚看着“听茧编码”四个字,墨色未干却已带了锋锐:“好名字——蚕茧藏丝,丝能织网,网能捕风。”

这时密室门被轻叩三下,青鸟的声音混着夜雾透进来:“顾先生,城南‘醒世书场’的周先生,我接触过了。”

推门而入的青鸟发梢凝着水珠,显然是跑着回来的。

他解下外衣搭在椅背上,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青布衫:“周先生原是北平大学旁听生,九一八后老家被占,才流落沪上的说书行。我提您的名号,说要出十倍稿酬请他写《抗倭演义》——”他顿了顿,“他没应,但我递茶时,看见他握茶盏的手在抖,指节泛白。”

三日后子夜,青鸟摸黑进了密室。

他怀里揣着卷手抄本,纸页边缘还沾着茶渍:“周先生今夜在虹口茶楼,见三个穿西装的日人密谈,频提‘1800’‘明晚三点’‘接鹭’。他记了他们的语调,编成唱词。”

顾承砚展开抄本,泛黄的纸上是遒劲小楷:“月照虹口江,倭奴聚茶房。三言两语藏刀光,1800暗潮涨……”末句押着“ang”韵,数了数段落,正好21段,“老鹰”二字在第三段末尾若隐若现。

“去把商会那台留声机借来。”顾承砚将抄本小心收进檀木匣,指腹擦过“听茧”二字,“明晚,我们要听听这唱词里,藏着怎样的风声。”

窗外启明星已爬上东墙,檀木匣上的铜锁泛着冷光。

苏若雪轻轻合上匣盖,锁扣“咔嗒”一声,像是为即将展开的大网,系上了第一枚扣结。

留声机的唱针刮过蜡筒,刺耳的电流声里突然迸出周先生的嗓音:“三言两语藏刀光,1800暗潮涨——”顾承砚屈指叩了叩木桌,将音量旋钮往左转半格,蜡筒转动的“沙沙”声里,“接鹭”二字像被拉长的丝线,尾音在“鹭”字上打了三个旋儿。

“停。”他突然按住苏若雪的手。

她正替他翻着摩尔斯电码表,腕骨上的翡翠镯子磕在木桌上,“承砚?”

顾承砚俯身凑近喇叭,喉结随着“接鹭”的尾音轻颤。

现代教学时他总让学生用语速模拟电码,此刻那三个旋儿分明是“·—··”“—···”——他抓起铅笔在纸上飞写,墨迹洇开半片:“苏州河北岸,67号。”

苏若雪的手指抚过纸上的坐标,指甲盖儿泛着青白:“那是……”

“废弃的福兴缫丝厂。”顾承砚将蜡筒倒回半圈,重新按下播放键,“三年前我陪父亲收丝茧去过,厂门挂着‘德商旧产’的铁牌,院墙爬满野蔷薇。”他指尖抵着太阳穴,“但原主记忆里,这厂子十年前就没人了——日商要在这儿接什么‘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密室门被叩响时,青鸟的军大衣还沾着档案馆的霉味儿。

他甩下怀里的牛皮纸袋,档案纸窸窣散落:“顾先生,查了三十年产权簿。”他抽出泛黄的图纸,用铅笔尖戳着地下层标注,“德商1912年建厂时,顺着苏州河挖了电缆隧道,通到公共租界电报局。抗战后隧道封了,可——”他翻开最后一页,“三个月前有笔‘市政维修’的杂费报销,经手人是松本商会的小林次郎。”

顾承砚的指节抵在图纸上,隧道入口的红圈被压出褶皱:“中继站。”他突然笑了,眼尾细纹里凝着冷光,“松本怕我们截电台,改走地下电缆传密信。‘接鹭’是说他们的‘白鹭’号密报要在这儿转接。”

苏若雪将电码表推到他手边:“要试探?”

“用他们听得懂的话。”顾承砚扯过宣纸,笔锋如刀,“周先生明晚加段新词:‘白鹭飞不过断桥,电线杆上缠了蛛网。’‘断桥’暗指苏州河桥,‘蛛网’是我们的监听网。”他抬眼时,烛火在镜片上晃了晃,“若他们真在那儿设了站,听到唱词必然慌乱。”

次日深夜,吴淞口监听哨的电报机“嗒嗒”炸响时,青鸟正就着煤油灯擦枪。

他抄起电文的手顿了顿,转身冲进密室时,军靴踩得青砖“咚咚”响:“顾先生!截到松本密电——‘断桥’疑遭干扰,派员排查。”

顾承砚接过电文,指腹擦过“排查”二字:“他们以为是偶然干扰,查的是电缆接口。”他将电文折成小方块,扔进炭盆,火星子“噼啪”舔着纸边,“我们要让他们的‘白鹭’,永远飞不出这张网。”

第三日晨雾未散,顾承砚已带着“江南丝绸博物馆筹备处”的木牌站在福兴缫丝厂门口。

守门的老乞丐缩在墙根打盹,他递过去的银元在青石板上滚了两滚,老乞丐的破棉袄突然抖了抖——是青鸟扮的。

“顾先生,市政批文下午到。”青鸟压低声音,测量仪在他怀里微微震动,“但我们等不了。”他指了指院角的老槐树,“昨晚我带人翻进来,树下有新鲜踩痕,混着电池酸味儿。”

顾承砚摸出白手帕捂住口鼻,跟着青鸟钻进厂房。

霉味裹着铁锈味涌进鼻腔,他踢开半块碎砖,露出地下隧道的青石门框——门闩上的红漆新得扎眼。

“顾先生!”跟在身后的测量员突然压低声音。

金属探测仪的指针疯狂跳动,在墙根某处停住。

青鸟蹲下身,用军刀挑开青苔,露出半截铜制电缆接头,周围散落着几截干电池壳,还沾着没擦净的机油。

顾承砚蹲下来,指尖拂过电池壳上的“日本精工”字样。

他的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声音却稳得像块铁:“白鹭未栖,巢已现。”

暮色漫进书场时,周先生的醒木正拍得山响。

“岳母刺字”的唱段里,他故意拔高了尾音:“精忠报国——”台下茶盏相撞的脆响中,后排一个戴礼帽的男人突然站起,黑呢大衣扫落了茶盘。

“对不住,对不住。”他弯腰去捡茶碗,礼帽檐压得低低的,只露出半张泛青的下颌。

苏若雪坐在二楼雅座,正替春桃整理鼓词稿,目光扫过那男人时顿了顿——他的鞋跟沾着新鲜的泥,是苏州河北岸的淤黑。

男人走后,跑堂的过来收拾桌椅。

苏若雪端着茶盏装作看风景,余光瞥见座椅缝隙里露出半片焦黑的纸角。

她捏着帕子“不小心”绊倒,帕子落下时,指尖迅速勾住纸片。

等她回到密室时,纸片上的焦痕还带着书场的烟火气。

顾承砚凑过来看,残字被茶渍晕开,只勉强认出两个:“雪纹”。

“雪纹?”苏若雪轻声重复,指尖抚过那两个字,“像是什么品名……”

顾承砚将纸片收进檀木匣,和“听茧”抄本并排摆着。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照得匣上铜锁泛着冷光,他的声音轻得像片羽毛:“不管是什么,该浮出水面了。”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