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269章 旧影归来,心门再启

暮色漫进绸庄时,青鸟的脚步声像片落在青石板上的叶子。

顾承砚正在整理要送商会的证据,抬头便见他站在门口,灰布短打沾着星点泥渍,手里捏着封皱巴巴的信。

"顾先生。"青鸟的声音压得极低,喉结动了动,"在后巷墙根捡的,塞在个铁盒子里。"

顾承砚接过信,黄草纸边角被雨水泡得发皱,展开的瞬间,一行小楷刺得他瞳孔骤缩——每个"之"字的捺脚都挑得尖尖的,和六年前圣约翰大学图书馆里,林芷兰伏在他肩头抄《资本论》时的笔迹分毫不差。

他的指尖抵着信纸,能触到墨迹干透后微微凸起的纹路,像触到了六年前那个雨夜:她抱着装满密报的铁盒冲进他宿舍,发梢滴着水,说"我要去南京",说"别等我"。

"林芷兰,还活着。"

这句话在他脑子里炸成一片白光。

楼下收摊的吆喝、黄浦江的汽笛、老陈核对账册的算盘声,全被心跳声碾成了模糊的背景音。

他不知何时站到了窗前,晚风掀起信角,像只想要飞的蝶。

直到青鸟轻声唤他,才惊觉自己的指节在窗玻璃上掐出了青白的印子。

"你可认出笔迹?"他将信递过去时,声音哑得像生锈的齿轮。

青鸟接信的动作极轻,指尖反复摩挲信纸边缘,又凑到灯前对着光看了半刻,才摇头:"小人没跟过林小姐,但...苏州山塘街有位周师傅,当年是林小姐的贴身裁衣匠。

她做旗袍总爱用苏绣,针脚讲究得很,周师傅的剪子只认她的尺寸。"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顾承砚紧绷的下颌线,"若要确认,或许该找他。"

顾承砚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的檀木纹路。

赵德昌案刚撕开个口子,英美领事馆的关注像把火,正烧得那些日商买办坐立不安;商会明天要开联席会议,荣老板说要趁势整合纺织业——这节骨眼上,林芷兰的消息若传出去,轻则动摇人心,重则被对手利用做文章。

"先别声张。"他突然开口,声音恢复了惯常的清润,"周师傅的事,你亲自跑一趟苏州。"

青鸟点头,把信原样折好递回,转身时衣角扫过木桌,带得烛火晃了晃。

顾承砚盯着跳动的火苗,忽然想起今早苏若雪在法国领事馆前的侧影——她手包半开,露出半张文件边角,镜头里的眼尾微微上挑,像把藏在锦缎里的刀。

那时他就该想到,有些事注定要在明处摊开,有些事却要在暗处抽丝剥茧。

一更梆子响过三遍时,书房门被推开条缝。

苏若雪端着茶盏进来,青瓷盏沿腾起的白雾漫过她发间的珍珠簪,在暖黄的灯光里散成一片朦胧。

顾承砚抬头,正撞进她眼底的关切——那是种他再熟悉不过的温柔,像梅雨季里突然放晴的屋檐,能接住所有未说出口的沉重。

"今天整理证据时,你翻错了三次账本。"她将茶盏放在他手边,指尖轻轻碰了碰他攥得发红的手背,"老陈说你连最爱的碧螺春都喝出了苦味儿。"

顾承砚望着她垂落的睫毛,忽然想起六年前那个暴雨夜。

林芷兰离开后,是苏若雪每天给他送热粥,是她把他锁在书房里的酒坛子全搬去了地窖,是她在他盯着空信笺发呆时,轻声说"日子总得过下去"。

那些细碎的温暖像根线,慢慢把他从回忆的泥沼里拽出来。

"六年前...有个姑娘。"他声音很低,像在说别人的故事,"她穿月白旗袍,会背《**宣言》,也会用密语在旗袍滚边上绣情报。

后来她带着半箱密报去了南京,再没回来。"

苏若雪的手覆上来,掌心的温度透过他的手背,一直暖到心脏。"我记得你说过,"她的声音轻得像落在宣纸上的墨点,"有些人活着,是为了让更多人活得更有尊严。"她指尖抚过他虎口的薄茧——那是他这半年在染坊学调靛蓝时磨出来的,"现在的你,不是当年等信的少年了。"

顾承砚喉结动了动,反握住她的手。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落在她腕间的翡翠镯子上,碎成一片温润的光。

他忽然明白,所谓心门再启,不是要抹掉过去的印记,而是终于能带着那些印记,和眼前人一起往前走。

后半夜起了薄雾。

青鸟裹着件褪色的蓝布衫,蹲在苏州山塘街的馄饨摊前,看老周师傅支起竹帘。

七十岁的老人背有些驼,可拿剪子的手稳得像钟摆——剪子尖挑起块湖蓝缎子,"唰"地裁下道弧线,和六年前林芷兰描述的"周师傅下剪如飞,从不错半分"分毫不差。

"师傅,"他抹了把脸凑过去,"我是吴县来的学徒,想跟您学苏绣。"

老周师傅眯眼打量他,剪子往桌上一搁:"先把这匹杭绸的经纬理清楚。"

青鸟低头理绸子,指尖触到第三寸时,摸到了道极细的针脚——是林芷兰独创的"回"字锁边,当年她总说"密信要藏在最显眼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抬头时,老周师傅正盯着他的手,眼里的浑浊突然散了,像被风吹开的雾。

"小顾先生...可好?"老人的声音发颤。

青鸟心头一紧,从怀里摸出那个皱巴巴的信封。

老周师傅接过时,指节抖得厉害,对着月光看了片刻,突然捂住嘴,眼泪顺着沟壑纵横的脸往下淌:"是她...是兰丫头的字。

当年她走前塞给我个布包,说'若有一日有人拿这封信来,就告诉他,藏在...藏在城隍庙后巷第三块青石板下'。"

顾承砚在绸庄二楼等到第二日破晓时,收到了青鸟的电报。

他捏着电报站在窗前,看晨雾里"顾氏绸庄"的鎏金招牌渐渐清晰。

楼下报童的吆喝声又响起来:"看嘞!

赵德昌案英美领事联名通电——"

他转身抓起搭在椅背上的长衫,袖口扫过案头那匹月白杭绸。

苏若雪的声音从楼下传来:"要去商会?

我让厨房煮了酒酿圆子。"

"先不去商会。"他低头系着盘扣,眼底泛起锐光,"去英国商会。"

晨雾里,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与"顾氏绸庄"的招牌重叠在一起。

远处黄浦江的汽笛长鸣,像在应和某种即将破土的新声。

顾承砚推开英国商会雕花木门时,晨雾正顺着外滩的风往领口钻。

他抬手理了理西装领结,目光扫过厅内鎏金壁灯映着的皮质沙发——昨天赵德昌案的报纸还摊在茶几上,"日商买办操纵棉纺市场"的标题被咖啡渍晕染开,倒像是团未擦净的血污。

"顾先生来得早。"霍克先生的声音从楼梯传来,这位英国纺织业代表拄着银头手杖,绛红色领结在晨光里泛着暗金,"我猜您是为赵德昌的案子来?"

顾承砚转身时眼底已浮起得体的笑:"正是为案子,但更是为未来。"他从公文包抽出份文件推过去,"英美领事联名通电后,我收到十几封洋行来信。

他们说——"他顿了顿,指尖敲了敲报纸上"资金安全存疑"的小字,"担心下一个赵德昌会是他们合作的华商。"

霍克的眉峰动了动,坐进沙发时带起一阵雪松香。

他翻开文件,"商业监督委员会"七个字跃入眼帘,瞳孔微微收缩:"由商会与外资代表共同审查资金流向?"

"这不是枷锁,是盾牌。"顾承砚在他对面坐下,指节抵着桌面,"日商能用假账套汇,我们能查;华商若私吞货款,你们能审。

霍克先生应该知道,上周恒丰纱厂的英镑汇票被截,背后正是三井物产的手。"他向前倾身,声音放得更低,"委员会若成,贵行在闸北的新纺织厂,还会总被'意外'烧原料仓么?"

霍克的手杖尖在地毯上点了点,突然笑出声:"顾先生好手段,把我的痛处捏得准。"他合上文件推回来,"下午三点,我约了法商代表。

你带着章程来。"

顾承砚起身时,袖扣在壁灯下闪了闪——那是苏若雪今早替他别上的,说是"谈大事要体面"。

他走出商会时,黄包车夫的吆喝声里混着报童的尖叫:"看嘞!

顾氏绸庄女账房草拟互助基金——"

绸庄二楼账房的窗开着,苏若雪伏在案前的侧影被阳光镀了层金边。

她面前摊着三张宣纸,最上面那张写满蝇头小楷:"基金用于民族工业技术改良,由五名监事联名签字方可支取......"笔锋在"监督"二字上顿了顿,墨点洇开个小圆晕。

"若雪姐!"小桃捧着茶盘撞开门,"荣老板的管家送了信来,说'章程写得公道,荣家愿做第一个签字人'!"

苏若雪搁下笔,指尖抚过信纸上的朱砂印。

荣氏是纺织业龙头,有他牵头,那些观望的小厂主怕是要争着递名帖。

她抬头时,见小桃还站在原地搓手,眼尾泛着红:"还有事?"

"周记米行的陈太太来过。"小桃咬了咬唇,"她说...她男人被三井的人堵在码头,说'再跟顾氏走,就断了米行的洋面'。"

苏若雪的手指在桌沿轻轻敲了三下。

去年冬天,陈太太抱着生病的孩子来借过钱,她掀开旗袍里衬,露出藏着的金镯子:"等米行熬过这关,一定还。"现在那镯子该还在她箱底压着,和所有小生意人一样,怕事却又不甘被踩进泥里。

"去把陈太太请来。"她解下腕上的翡翠镯子,塞进小桃手里,"就说我请她喝碧螺春。

镯子先押给她——"她望着窗外飘起的顾氏招牌,嘴角扬起清浅的笑,"等互助基金批下来,我亲自去码头接她男人的米船。"

顾承砚回到绸庄时,夕阳正把"顾氏"二字染成暖红。

他在楼梯口就听见账房的动静——苏若雪的笑声像浸了蜜的丝线,缠在陈太太的抽噎里:"您看这章程,监事里有银行的张老,有纱厂的王师傅,您男人的名字要是签上去,三井的人再堵码头,可就是跟整个商会过不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没进去,转身往顶楼书房走。

青鸟正倚着栏杆等他,手里攥着张泛黄的地图,边角还沾着苏州的泥星子。

"城隍庙后巷第三块青石板。"青鸟压低声音,"老周师傅说,当年林小姐塞给他的布包里,除了信,还有半块青铜虎符。"

顾承砚接过地图,指腹擦过用蓝笔圈出的位置。

六年前的雨幕突然漫上来:林芷兰把虎符塞进他手心时,指甲盖被冻得发紫,"这是南京来的联络信物,若我出事......"

"今晚去。"他把地图折成小块塞进怀表夹层,"带两个人,穿短打,别带家伙。"

青鸟点头要走,又顿住:"苏小姐今天在《申报》发了声明,说'公平不是天上掉的,是手拉手挣的'。

我在码头听见搬运工念,好些人眼睛都亮了。"

顾承砚望着楼下账房透出的光,喉结动了动。

苏若雪总说自己是"人间灯火",可他知道,她更像块烧红的炭——看着温温柔柔,抱在怀里能把寒夜焐穿。

后巷的青石板在月光下泛着冷白。

顾承砚蹲下身时,裤脚沾了露水。

第三块石板的缝隙里卡着半截稻草,他抠住石沿一掀,泥土里埋着个油布包。

打开的瞬间,半块虎符在月光下闪着幽光,底下压着张纸条,字迹被防潮的樟脑熏得发脆:"承砚,若见此信,速去霞飞路137号。"

他捏着纸条的手在抖。

六年前的雨夜突然清晰起来:林芷兰说"别等我"时,睫毛上还挂着雨珠;苏若雪端来的热粥在桌上凉了又热,瓷碗沿印着她的唇印。

现在虎符在左,苏若雪的笑声在右,他突然明白,所谓选择从不是非此即彼——他要护住眼前的灯火,也要找回当年的星光。

顾宅后巷的梧桐叶沙沙响。

穿黑色旗袍的女子贴着墙根站了很久,直到书房的灯熄了,才抬起头。

月光落在她脸上,竟与书案上那**芷兰的旧照片有七分相似。

她摸了摸颈间的银链,链上挂着半块虎符——和顾承砚刚从青石板下取出的,严丝合缝。

远处传来巡捕房的警哨,她裹紧斗篷转身。

转角时,墙根的阴影里闪过道灰影——是青鸟。

他望着女子消失的方向,摸了摸怀里的勃朗宁,加快脚步往商会地下室走。

那里有间锁着铁门的屋子,桌上摆着新换的煤油灯,灯芯挑得很亮。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