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179章 迷雾北上,隐线浮现

货轮撞开晨雾时,顾承砚正蜷在底舱通风管里数螺旋桨的转动声。

咸湿的风突然灌进来,混着煤渣味——青岛港到了。

他摸了摸靴底短刀,又碰了碰内衣口袋里的胶卷,指腹擦过苏若雪塞的桂花糕包装纸,甜香在鼻尖晃了晃,像根细针挑着神经。

"卸货!"甲板上的吆喝声震得铁皮嗡嗡响。

顾承砚贴着管道缝隙往外看,几个戴草帽的工人正扛着麻包往跳板上挪,粗布衫后背全是盐霜。

他喉头动了动——原主在上海滩当纨绔时,总嫌码头工人身上有股馊味,此刻却盯着那顶歪戴的草帽,指甲掐进掌心。

等最后一批木箱被抬下货舱,他猫着腰钻出通风管,霉灰落了满肩。

底舱的锈铁门虚掩着,漏进一线天光。

他扯下领口的领结,往脸上抹了把舱底的黑油,又抄起角落里半块破席子搭在肩头——像极了刚下工的搬运工。

码头上的哨子响了三声。

顾承砚混在工人堆里,脚步跟着众人拖沓的节奏,眼角余光扫过栈桥上的日本宪兵。

那些人端着三八大盖,皮靴跟敲在青石板上"哒哒"响,每过三个工人就要用刺刀挑开麻包检查。

他攥紧席子角,指尖触到藏在草茎里的相机,心跳撞得肋骨生疼——这是苏若雪连夜改的,把胶卷仓嵌进席子缝,她当时蹲在煤油灯下穿针,碎发沾着蜡油,说"阿砚,要活着回来"。

仓库是座灰扑扑的砖房,门楣上"远东贸易"的招牌掉了块漆。

顾承砚跟着人流往里搬货,眼尾瞥见墙角堆着几摞木箱,箱盖没钉死,露出半截油纸。

他弯腰捡麻包时故意踉跄,撞翻了最上面的箱子。

"操!"旁边的老工人骂了句,弯腰去扶。

顾承砚却盯着滚出来的图纸——油布裹着的牛皮纸,展开时带起股松香味。

他指尖发颤,图纸上用红笔圈着上海、天津、汉口,每条线路旁都标着"棉纱2000担钢铁1500吨无线电组件80箱",最下方有行小字:"配合关东军作战计划,松本组协调"。

"发什么呆!"监工的皮鞭抽在门框上,顾承砚猛地合上图纸,油布角擦过掌心,烫得像团火。

他把图纸塞进裤腰,跟着老工人继续搬货,后颈的汗顺着脊梁往下淌——原来那些被日商截胡的订单,那些突然涨价的生丝,全是这张网里的饵。

当晚的秘密晚宴在海滨饭店顶层。

顾承砚换了身深灰西装,袖扣是从当铺淘来的银质鸢尾花——德国商社代表常用的款式。

他站在镀金电梯里,镜面映出他刮得发青的下颌,喉结动了动,用德语对电梯工说:"去顶楼,冯·施耐德先生的晚宴。"

电梯门开时,红酒香混着雪茄味涌出来。

长桌旁坐着七八个买办,马褂领口都浸着汗,正围着主位的男人赔笑。

那男人四十来岁,金发梳得油亮,左耳垂挂着颗钻石耳钉,操着带柏林腔的德语:"顾氏绸庄的货,上周在吴淞口沉了?"

顾承砚的手指在裤袋里掐紧。

他拉过空椅子坐下,用德语接话:"听说顾家那小子还活着,施耐德先生不觉得...麻烦?"

金发男人转头,蓝眼睛眯成线:"你是?"

"卡尔·霍夫曼,汉莎贸易代表。"顾承砚报出在货轮底舱听到的德语名字,"柏林那边让我盯着远东进度。"

金发男人的手指在桌布上敲了敲,突然笑了:"霍夫曼先生,来看看这个。"他打了个响指,侍从捧来个檀木匣,里面躺着支擦得锃亮的步枪,枪托刻着"大日本制钢所"的钢印。

"帝国陆军的新枪,"金发男人摸着枪管,"但零件么..."他指了指枪机,"从青岛兵工厂出的,霍夫曼先生,想不想参观?"

顾承砚的指甲几乎要戳穿掌心。

他端起红酒杯,杯壁冰得手背发疼:"求之不得。"

第二日的兵工厂藏在崂山脚下。

顾承砚跟着冯·施耐德穿过竹林,转过三道暗岗,眼前突然开阔——水泥厂房排得整整齐齐,机器轰鸣声震得竹叶乱颤。

他假装看表,袖扣的反光扫过传送带上的零件:齿轮内侧刻着"大阪铁工所",螺丝帽上压着"东京机工"的小字,最让他血液凝固的,是组装台上的无线电发报机,外壳还沾着未擦净的"日本电气"标签。

"霍夫曼先生觉得如何?"冯·施耐德拍他肩膀。

顾承砚笑着点头,掌心攥着袖扣里的微型铅笔,在衬衫内侧快速记着编号。

厂房的蒸汽管发出"嘶——"的声响,他抬头时,正撞进墙角警卫的视线。

那警卫戴着日本宪兵的臂章,手按在腰间的南部十四式上,嘴角扯出个冷笑。

当晚回到旅馆,顾承砚脱了西装扔在椅子上,衬衫后背全是汗渍。

他摸出怀里的图纸和记录,刚要锁进皮箱,门缝里滑进张纸。

他蹲下身捡起,信纸上没写抬头,墨迹未干:"顾先生,青岛的海比黄浦江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最后一个字的墨点晕开,像滴凝固的血。

顾承砚的手指在信纸上顿了三秒。

墨迹未干的字迹还带着潮意,像块烧红的炭贴在掌心。

他反手锁上房门,将信纸凑到煤油灯下,果见背面用铅笔压着串数字——21 - 15 - 08 - 30 - 12,数字边缘有指甲掐过的凹痕,显然是写信人怕被发现,趁他不在时用特殊手法拓印上去的。

“苏若雪的摩斯密码本。”他喉结滚动,从皮箱夹层摸出本褪色的《会计学原理》,书页间夹着张染了茶渍的纸——那是他和苏若雪约定的密匙,用《申报》头版日期做偏移量。

今晚《申报》头版是“民国二十五年八月初七”,他快速心算,21减8得13(M),15减7得8(H),08减2得6(F)……拼出来竟是“MFH - 1936 - 07”。

窗外传来黄包车的铃铛声。

顾承砚扯下领扣当镊子,夹起信纸对着月光,数字边缘泛出极淡的水痕——是用明矾水写的隐形墨水。

他翻出旅馆提供的紫药水抹上去,一行小字缓缓浮现:“北平汇丰,B - 17”。

凌晨两点的电报局飘着油墨味。

顾承砚把密文塞进信封,封口时故意沾了点茶水,让邮戳模糊些。

他盯着邮差的蓝布制服消失在巷口,指节抵着柜台木缝,指甲缝里还嵌着崂山兵工厂的机油——苏若雪若收到,该能顺着密匙解开;若被截胡,模糊的邮戳也能让追查慢上半拍。

第三天清晨,北平汇丰银行的铜门刚打开,顾承砚已等在台阶下。

他摸了摸西装内袋的怀表,表盖内侧刻着苏若雪的小字“平安”,触感硌得人心慌。

“B - 17号保险柜。”他将钥匙拍在柜台上。

柜员的眼镜片闪了闪,转身时后颈的汗渍在白衬衫上洇成月牙。

顾承砚的瞳孔微缩——这是原主当纨绔时跟赌坊学的:人在紧张时,后颈会先出汗。

保险柜打开的瞬间,他听见自己心跳漏了一拍。

金属匣里空无一物,只躺着半截雪茄,火星还在明灭,焦味混着檀木香——分明是方才有人刚离开。

“查监控!”他拍响柜台,声音里裹着冰碴。

柜员的喉结动了动,指向墙角的老式留声机:“先生,我们这的‘监控’……”黑胶唱片在唱针下缓缓转动,放的竟是《夜来香》。

顾承砚的太阳穴突突跳起来——这是上海青帮的暗号,唱针偏左三格,意味着“人已走,追南”。

他冲出门时,正见个戴灰礼帽的背影拐进胡同。

礼帽边缘露出半只金袖扣,和冯·施耐德昨晚晚宴上戴的那对鸢尾花一模一样。

顾承砚撩起西装下摆狂奔,皮鞋跟敲在青石板上像敲在鼓面。

“砰!”

子弹擦着他耳尖飞过,在砖墙上崩出火星。

顾承砚扑进旁边的煤堆,煤灰灌进鼻腔。

三个穿黑西装的男人从巷口包抄过来,其中一个扯下围巾——竟是崂山兵工厂那个戴宪兵臂章的警卫!

“顾少东家,青岛的海没淹了你,倒让你游到北平来了?”警卫的南部十四式顶在腰间,嘴角咧得像道疤,“施耐德先生说,送你去黄浦江里喂鱼。”

顾承砚的手指在煤堆里摸索,触到块碎砖。

他突然跃起砸向左侧的窗户,玻璃爆裂声中滚进后院。

身后的脚步声近了,他瞥见墙角的排水口,锈铁栅栏被撬得歪歪扭扭——分明是早设好的局。

下水道的腐臭味瞬间裹住他。

顾承砚摸出袖扣里的微型手电,光束扫过墙缝:青苔呈东北 - 西南走向,说明水流向城外;砖缝间有新鲜的泥印,是三小时内有人经过。

他扯下衬衫下摆扎住口鼻,顺着水流方向爬,指甲抠进砖缝,每一步都数着心跳——17步一个拐弯,34步碰到废弃的铁轨,68步听见火车鸣笛。

当他从城外的芦苇荡钻出来时,晨光正漫过铁轨。

他抖落身上的淤泥,摸出藏在鞋底的胶卷——图纸、兵工厂编号、匿名信,都还在。

远处传来汽笛长鸣,是北平到上海的特快列车。

当晚,他借住在北平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明远家。

周教授推了推圆框眼镜,盯着他整理的资料倒吸冷气:“冯·施耐德?那是德国克虏伯集团的影子代理人!三年前我在柏林见过他,给日本军部批过三笔军火贷款……”

顾承砚的钢笔在纸上戳出个洞。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他望着月光下的资料,突然想起苏若雪昨天的电报:“青岛货轮‘昌和号’载着无线电组件出港,目的地未明”。

原来不是商战,是资本在给战争输血。

“叩叩。”

老仆捧着电报站在门口,封皮上盖着“上海急件”的朱印。

顾承砚撕开的手在抖,墨迹在眼前模糊成一片:“商会半数董事联署,要求罢免顾承砚会长职,速归。”

他望着桌上摊开的地图,上海的红笔标记被夜风吹得翻卷。

墙角的座钟敲了十下,最后一声余韵里,他抓起大衣冲出门——月台上,北平到上海的特快列车正喷着白汽,车头灯像两只发红的眼睛,等着载他回那片更汹涌的迷雾。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