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127章 火种未灭,暗流再燃

顾承砚掀开门帘时,商会后堂的煤油灯还亮着。

苏若雪的月白旗袍角刚扫过八仙桌,铁盒已经被她摊开在染着茶渍的木桌上,资金流向图在昏黄灯光下泛着冷白的光。

"承砚你看。"她指尖压在第三行数字上,珠串随着动作轻碰桌面,"这里......"尾音发颤,像被寒风吹皱的琴弦。

顾承砚解下西装搭在椅背上,俯身时闻到她发间残留的豆浆香。

他顺着那根葱白的手指望过去,"东亚经济促进会"几个铅字在密密麻麻的数字里格外刺目,注册地东京的红章印得极深,几乎要穿透纸张。

"这是父亲账本里夹的?"他声音沉了沉。

苏若雪点头,指甲在图纸边缘掐出月牙印:"我小时看他做账,所有外来账目都标蓝笔,只有这几笔......"她翻开铁盒底层的信笺,"和爹爹没写完的信在同一层。"

顾承砚的指节抵着下巴。

前世给学生讲《日本战时经济体制》时,他总爱提这类"民间学术机构"——军部出资金,财阀挂名头,表面研究"东亚共荣",实则是渗透经济命脉的白手套。

他盯着"东京"两个字,喉结动了动:"若雪,你记不记得上月《申报》登的?

日商要往纺织业注资三百万,说是'扶持民族工业'。"

苏若雪忽然抬头,眼底有光闪了闪:"当时你说他们会换个壳子再来......"

"现在这个壳子就是'黎明之声'。"顾承砚伸手按住图纸,掌纹几乎要嵌进纸里,"舆论煽动、资金渗透、再用所谓'民意'倒逼政策——这不是单纯的商战,是心理战。"他转身抓起桌上的铜铃猛摇,清脆的响声撞得窗纸簌簌抖。

门帘掀起的瞬间,王二带着冷风冲进来。

这个跟着顾承砚跑了三个月码头的情报员还穿着粗布短打,裤脚沾着黄浦江的泥:"少东家。"

"带两个人去公共租界工部局,调'东亚经济促进会'的备案档案。"顾承砚从西装内袋摸出怀表,"限你天黑前拿到所有在沪联络点。"他又指了指墙角堆着的《黎明之声》合订本,"让阿香把最近半年的刊物全搬到这里,按日期排好。"

王二应了声,转身时被八仙桌绊了下。

苏若雪看着他跑远的背影,指尖无意识地摩挲佛珠:"这些刊物我看过,都是骂租界苛税、骂民族资本吸血......"

"所以要比对。"顾承砚抽出张报纸拍在桌上——是去年《大公报》的旧版,头版标题《洋行垄断致丝价暴跌,本土商户何去何从》的作者栏写着"陈默然"。

他又翻开最新一期《黎明之声》,第二篇文章《民族资本才是百姓的吸血虫》的字迹与旧报如出一辙,"你看,'苛捐杂税'改成了'剥削同胞','洋行压迫'变成了'买办帮凶'。"

苏若雪的睫毛颤了颤。

她记得三年前陈默然在大光明戏院演讲,说"要把洋人的磅秤砸了,用咱们自己的十六两秤",结果被巡捕房打断了三根肋骨。

后来他的文章再没见诸报端,她还跟着父亲去仁济医院送过药。

"他被封杀后,每月初一都去静安寺烧香。"她突然开口,"上个月十五我去买丝线,看见他从虹口的日本洋行里出来,手里提着个黑皮箱。"

顾承砚的拇指蹭过报纸上"陈默然"三个字,像是在丈量什么。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他忽然笑了,只是那笑没到眼底:"若雪,你说他是真信了'东亚共荣',还是......"

"还是被断了活路,只能拿日本人的钱?"苏若雪替他说完,声音轻得像叹息。

她望着桌上两串佛珠,檀木在灯光下泛着暖光,"就像当年梅社的学生,饿着肚子举旗子,最后不也有人......"

"所以要见他。"顾承砚突然起身,西装搭在臂弯,"明天上午十点,虹口福德里17号。"

苏若雪猛地抬头:"你要去?"

"以商会顾问的名义,邀他写篇《民族工业自救策》。"他低头整理袖扣,镜片后的目光像淬了火的刀,"他不是爱写'真话'吗?

我给他个说真话的机会。"

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咚——咚——"敲得人心发紧。

苏若雪望着他挺得笔直的背影,忽然想起今早弄堂里的豆浆摊。

那时候热气模糊了视线,现在她才看清,原来最浓的雾,从来都在人心深处。

"承砚。"她喊住他。

他转身时,她把那半封没写完的信塞进他掌心:"爹爹说'天会亮的',我信。"

顾承砚捏着信纸,能摸到上面浅浅的折痕——是苏怀瑾无数次提笔又放下的痕迹。

他望着窗外渐起的夜色,把信小心收进内袋。

有些火种,该由他们来续了。

虹口福德里17号的木门比顾承砚想象中更沉。

他抬手叩门时,指节撞在掉漆的铜环上,发出闷响,惊得檐下两只麻雀扑棱棱飞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门内传来拖沓的脚步声。

陈默然开了半扇门,灰布长衫下摆沾着饭粒,眼眶青黑得像被墨汁洇过。

见是顾承砚,他喉结动了动,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侧身让开:"顾先生请。"

堂屋飘着霉味,墙上还挂着幅褪色的"实业救国"横幅,边角卷着毛边。

顾承砚在八仙桌旁坐下,目光扫过桌上半凉的茶盏——显然对方早有准备。

"今日来,是想请陈先生做件大事。"他从西装内袋抽出份文件推过去,"商会拟了'劳资共治试点'方案,想请您执笔写篇《工人与厂主:同是华夏茧》。"

陈默然的手指刚碰到文件,突然抖了下。

他低头盯着"劳资共治"四个字,喉结滚动:"顾先生可知,《申报》上月封了三篇类似文章?"

"所以才需要陈先生这样敢说真话的笔杆子。"顾承砚端起茶盏轻抿,茶水泛着陈年老普洱的苦,"就像三年前您在大光明戏院说的,'要砸了洋人的磅秤'。"

陈默然猛地抬头。

他眼底有团火忽明忽暗,像是被风吹得摇晃的烛芯:"顾先生提这个做什么?"

"听说您上月去过虹口的日本洋行。"顾承砚放下茶盏,瓷底与木桌相撞发出脆响,"还提了个黑皮箱。"

陈默然的手"啪"地拍在桌上,茶盏跳了跳,溅出几滴茶水:"顾承砚!

你当我是......"

"是'东亚经济促进会'的座上宾?"顾承砚截断他的话,镜片后的目光像把刀,"他们给您的钱,够不够买您这杆笔?"

空气突然凝固。

陈默然的嘴唇抿成一条线,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窗外传来黄包车铃铛声,他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哭腔:"顾先生知道这三年我怎么过的吗?

报纸不让登,演讲不让讲,全家六口挤在这破房子里......"他抓起桌上的茶盏一饮而尽,"他们说只要写几篇文章,就给我大洋,让我女儿进教会学校......"

"所以您就把'洋行压迫'改成'民族资本吸血'?"顾承砚的声音沉下来,"您可知道,那些文章让多少工人砸了华商的纺织机?"

陈默然的肩膀剧烈起伏,突然抓起文件撕成两半。

碎纸片簌簌落在桌上,他红着眼眶吼:"我也不想!

可我女儿发着烧,连盘尼西林都买不起......"话音未落,他突然踉跄着扶住桌角,指甲深深掐进木头里,"顾先生要抓我去巡捕房,现在就......"

"我要的不是抓人。"顾承砚打断他,从西装内袋摸出张支票拍在桌上,"这是商会预支的润笔费,够您女儿住院三个月。"他站起身,西装下摆扫过碎纸片,"三日后,我要看到《工人与厂主:同是华夏茧》登在《申报》头版。"

走到门口时,他顿住脚步:"陈先生,您当年砸洋磅秤的血,不该白流。"

门在身后"吱呀"合上。

顾承砚站在巷口,摸出怀表看了眼——十点十五分,比计划多了七分钟。

他低头时,看见鞋尖沾了块蓝漆,像极了苏若雪旗袍上的盘扣。

当晚的商会后堂,煤油灯烧得噼啪响。

王二掀开门帘时,裤脚还沾着陈默然办公室的灰尘,手里攥着张泛黄的纸:"少东家,在书桌夹层里找到的!"

顾承砚接过来,纸张边缘带着焦糊味,显然被紧急藏过。

上面密密麻麻的日文缩写中,"山田信一"四个字刺得他眉心发疼,"每周三汇报'黎明之声'效果资金流向纺织业罢工款"等字样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苏若雪凑过来看,手指按在"山田信一"上:"这是......"

"日本驻沪特务机关的联络代号。"顾承砚将纸折好收进铁盒,"三年前破坏荣氏纱厂的纵火案,就挂着这个名字。"他抓起电话筒猛摇:"接军统上海站,找周站长。"

三日后的《申报》头版,《"黎明之声"背后的东京之手——民族工业自救策》占据整版。

顾承砚站在商会顶楼,看着报童举着报纸跑过弄堂,"号外号外"的吆喝声撞在梧桐叶上:"日商借'民间机构'操控舆论,民族资本呼吁共御外侮!"

楼下突然传来喧哗。

他探身望去,几个纺织厂工人攥着报纸站在商会门口,之前带头砸机器的老周红着眼眶喊:"原来咱们骂的,都是自家兄弟!"

苏若雪捧着新泡的碧螺春走进来,茶烟模糊了她的眉眼:"纱厂的陈老板刚送来信,说要捐五台织布机给商会。"她顿了顿,"还有三个报馆的主笔要来拜访。"

顾承砚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影。

正当他要开口时,门房老陈敲了敲门,手里举着个牛皮信封:"顾先生,刚有人放门口的,没留名字。"

信封很薄,边角带着锋锐的折痕。

顾承砚拆开,信纸上只写着一行字,墨迹未干,带着松烟墨的香气:"棋已布好,你敢应战?

——山田信一"

他捏着信纸的手慢慢收紧,指节泛白。

窗外的风掀起半开的窗,吹得桌上的报纸哗哗作响。

苏若雪凑过来时,正看见他镜片后的目光沉如深潭,像是要望穿这封信里未说尽的千军万马。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