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125章 父影如谜,心火难熄

苏若雪的指尖在信纸上洇出浅浅的褶皱。

她站在办公室中央,月光从窗棂漏进来,将信纸边缘染成银白,像极了十二年前出殡那日,覆盖在父亲棺木上的白绸。

那时她跪在灵前,看着火焰舔舐棺木,香灰落在手背,烫得生疼——所有人都告诉她,苏老爷在苏州河翻了船,尸体被浪卷走了,连块完整的骨殖都没留下。

可此刻这张纸,却在她心口凿了个洞,漏进的风裹着旧年的痛,刮得眼眶发酸。

"阿砚。"她攥着信纸冲进顾承砚的办公室时,发梢还沾着夜露。

檀木桌上的台灯被撞得晃了晃,暖黄的光漫过顾承砚正在批注的《劳资共治试行条例》,在信纸上投下摇晃的影。

顾承砚放下钢笔,指节在桌沿轻叩两下。

他看见她发间的珍珠簪歪了半寸,看见她攥着信纸的手背上青筋凸起,像爬着条受惊的蚯蚓。"怎么了?"他起身时带翻了茶盏,温热的龙井泼在西装裤上,他却浑不在意,只接过信纸的指尖微微发颤。

墨迹未干的七个字在灯下泛着青。

顾承砚将信纸对光一照,纸纹里浸着极淡的松烟墨香——这是老周记纸行特供的洒金信笺,整个上海只有商会理事以上的人物能买到。"谁放的?"他抬眼时眸色深如古井,"抽屉锁着?"

"锁着。"苏若雪的声音发涩,"钥匙在我颈间。"她扯出挂在锁骨处的银链,钥匙尾端还沾着薄灰,"下午收账时取过,晚上回来就多了这张纸。"

顾承砚的拇指摩挲信纸边缘。

他想起今日码头上那个戴鸭舌帽的年轻人,想起人群里偷偷塞银元的手,想起留声机里"打倒商会垄断"的叫嚣——那些声音突然串成线,在他脑海里织成网。"有人在布局。"他将信纸折成小块收进怀表夹层,"既想动摇工人,又想挑动你的心。"

苏若雪突然抓住他的手腕。

她的掌心凉得像块玉,"如果是真的......"后半句被咽了回去,睫毛在眼下投出颤动的影。

顾承砚覆住她的手。

他能感觉到她脉搏跳得急,像要挣出皮肤,"今晚我让老陈调三个密探守在苏家旧宅附近,查近三个月所有在巷口停留超过十分钟的人。"他指腹蹭过她发顶,"你去翻你母亲的遗物,老照片、旧信札,任何能证明你父亲行踪的东西。"

苏若雪走后,顾承砚站在窗前抽了半支烟。

烟头明灭间,他看见楼下梧桐叶被风卷着打转,像极了码头上那些被煽动的工人——他们需要火种,而有人正往火里添油。

他掐灭烟头时,指腹被烫得发红,却笑了:"想同时打商战和人心战?

那我就陪你玩到底。"

苏家旧宅的阁楼飘着陈年老樟的味道。

苏若雪跪坐在旧木箱前,箱盖掀开时扬起的灰尘在月光里跳舞。

她翻出母亲的妆匣、父亲的砚台、自己十二岁时写的小楷——直到最后一本《漱玉词》掉出来,夹在书页里的照片"啪"地落在她膝头。

照片边缘已经泛脆。

穿长衫的男子站在梅树下,眉眼与苏若雪有七分相似。

他身后的朱漆门楣上,"苏府"二字被梅枝遮住半角,却仍能辨出笔锋的清峻。

苏若雪的指尖抚过照片上男子的眉骨,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总爱用胡茬蹭她脸,说:"阿雪的眉,像极了我十六岁在梅社写标语时的笔锋。"

梅社。这个名字在她记忆里沉睡了十二年。

顾承砚是在第二日清晨出发去苏州的。

他揣着照片,坐的是商会的黑色轿车。

车过吴江时,他摇下车窗,看见运河里的商船拖着白浪,像极了当年民族工业突围时撕开的血口。

李墨白住在寒山寺后巷,门楣上"墨香斋"的牌匾已经褪成灰白色。

老人开了门,看见照片的瞬间,手背上的老年斑都在抖。

"苏文昭的独子......苏怀瑾。"他用放大镜仔细照着照片边角,"辛亥革命那年,他是梅社最年轻的财务总管。"老人的声音像旧风箱,"后来社里分裂,林泽远要跟北洋政府妥协,怀瑾带着账本连夜跑了。

我最后一次见他,是在苏州河码头,他说要去南边找新的火种......"

"后来呢?"顾承砚的指节抵着桌沿,指腹沁出薄汗。

李墨白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他从茶几下摸出个铁盒,打开时飘出陈茶梗的味道,"三年前,有人往我门缝塞了张纸条。"他摸出张泛黄的纸,字迹与苏若雪收到的那封如出一辙,"上面写着:'苏怀瑾还活着,在等一个能接他回家的人。

'"

轿车返程时,暮色漫进车窗。

顾承砚捏着两张信纸,感觉它们像两片烧红的铁,烫得掌心发疼。

他正想让司机开快点,衣袋里的钢笔突然震动——那是商会特供的密报器。

他按下开关,耳机里传来老陈沙哑的声音:"少东,码头上那个戴鸭舌帽的,今晚在虹口仓库露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顾承砚望着车外渐起的暮色,将信纸重新收进怀表。

晚风掀起他的西装下摆,露出内侧别着的微型手枪——这一次,他要连线头带网,全给揪出来。

轿车碾过苏州河上的铁桥时,顾承砚西装内袋的钢笔第三次震动。

他按住笔帽,老陈的声音裹着电流杂音钻入耳膜:"少东,码头上那个戴鸭舌帽的'沉默者',查到落脚处了。

虹口福兴里27号,三楼最西头。"

暮色正漫过车窗,顾承砚的指节在膝盖上叩出规律的轻响。

他想起苏州墨香斋里李墨白颤抖的手,想起照片上苏怀瑾眉骨处与苏若雪如出一辙的弧度——这两条线,此刻在"沉默者"的名字里拧成了绳。"停车。"他突然拍前座,"去虹口。"

司机踩下刹车时,轮胎在柏油路上擦出刺耳的响。

顾承砚推开车门,晚风卷着黄包车铃铛声灌进来,混着虹口特有的鱼腥味。

福兴里的弄堂比想象中更窄,青石板被雨水泡得发滑,墙根下堆着霉烂的菜帮,几只瘦猫从他脚边窜过,眼睛绿得像两盏鬼火。

三楼的木门虚掩着。

顾承砚摸出袖扣里的细铁丝,门锁"咔嗒"一声开了。

霉味混着油墨味扑面而来,他借着打火机的光,看见桌上堆着半人高的传单——"顾氏绸庄剥削女工商会勾结日商吞厂",字迹与苏若雪收到的信笺如出一辙。

"行动三号:瓦解民心基础"的牛皮纸袋压在传单底下。

顾承砚掀开时,纸张窸窣声在空屋里格外清晰。

他的瞳孔突然收缩——第二页右下角,"苏怀瑾"三个字被红笔圈了三次,旁边批注:"黎明之声重要资助者,掌握商会核心机密。"

钢笔从指间滑落,在地板上滚出半圈。

顾承砚弯腰捡起时,后颈的汗毛根根竖起。

他想起苏若雪昨夜翻出的照片,想起李墨白说苏怀瑾"去南边找新的火种",此刻这行字像把刀,戳破了所有模糊的猜想——原来十二年前的消失,不是意外,是潜伏;原来那些煽动工人的谣言,不是偶然,是策划。

"少东?"老陈的声音从楼下传来,"要叫人来搬东西吗?"

顾承砚把纸袋塞进怀里,指尖在袋口捏出褶皱。"不用。"他扯下领带包住纸袋,"把楼下盯紧了,别让任何人上楼。"

顾宅书房的台灯调到最暗。

苏若雪的影子在墙上晃成一片模糊的白,她攥着的照片边缘被指甲抠得卷起,"这是今天下午在你抽屉里找到的?"

"是。"顾承砚把牛皮纸袋推过去,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什么,"照片里的苏怀瑾,和这份计划里的苏怀瑾,应该是同一个人。"

台灯的光落在苏若雪脸上。

她的睫毛在眼下投出颤动的影,手指抚过"黎明之声"四个字时,突然顿住——那是她十二岁时,父亲在她日记本上题的词,说等她长大,要带她去听真正的"黎明之声"。

"阿砚。"她的声音轻得像叹息,"我记得爹爹走的前一晚,给我唱了首苏州评弹。

他说'阿雪要等,等黎明来的时候,别闭眼睛'。"她抬头时,眼底有团火在烧,"现在有人说他是资助者,说他掌握机密......我要当面问他。"

顾承砚的喉结动了动。

他看见她发间的珍珠簪在灯下泛着暖光,和十二年前灵堂里的白绸重叠——那时她跪着哭,现在她站着,脊梁挺得像根松枝。"我安排老陈带五个兄弟,扮成黄包车夫在巷口守着。"他摸出怀表,把照片轻轻放进去,"明早五点,我们走后巷。"

夜更深了。

苏若雪站在卧室窗前,月光透过纱帘落在梳妆台上。

她拿起那张泛黄的照片,指尖抚过父亲长衫上的盘扣——和她小时候扯着要糖吃时摸到的触感一模一样。"爹爹......"她对着照片呢喃,"你到底是要带我看黎明,还是......"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

远处虹口老巷的方向,一盏路灯突然熄灭,黑暗里,某扇窗户的窗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半张泛黄的地图,"顾氏绸庄苏宅旧居"的标记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