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10章 工艺革命

顾承砚捏着发烫的听筒,指节因用力泛白。

窗外的雨丝顺着玻璃往下淌,将黑伞下那两个身影浸成模糊的墨点——山本的人已经摸到了账房附近,显然电话内容被截听了。

他喉间泛起铁锈味,后半夜两点的纵火计划像根烧红的针,扎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不能坐以待毙。"他对着虚空低喃,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内袋里的笔记本。

日本商社最近压价收蚕茧的异常、工部局突然放宽的消防检查、还有顾氏联营商号刚见起色的订单...这些碎片在脑子里拼出残酷真相:山本要的不是一次纵火,是彻底碾碎民族工业的脊梁。

而顾氏,不过是第一块被推下的骨牌。

他猛地扯开领口,冷风灌进胸膛。

改良工艺的念头突然炸开——只有让产品质量远超日货,让市场离不开顾记丝绸,才能让山本的火盆烧不起来。

他抓起搭在椅背上的长衫,冲出门时差点撞翻炭炉,火星子溅在青砖上,像极了昨夜匿名信里的野菊花蕊。

张工程师的住处离绸庄三条街。

顾承砚跑得肺叶生疼,敲开木门时额角还滴着雨水。

五十来岁的工程师睡眼惺忪,见是他,立刻清醒:"顾少东家?

出什么事了?"

"借一步说话。"顾承砚擦了把脸上的水,跟着他钻进堆满图纸的里屋。

煤油灯芯挑高,照见墙上挂着的老式织机结构图——那是张工程师来顾氏后画的第一张图。"山本要烧厂子。"他直入主题,"但火能烧厂房,烧不烂技术。

我要最快让顾记丝绸的品质,比他们的'大和绢'高三个档次。"

张工程师的手顿在茶碗上。

他盯着顾承砚发红的眼,突然笑了:"我就等你这句话。"转身从木箱底抽出个油布包,摊开竟是一沓现代纺织机械设计图,"上月托去南洋的货船带回来的。

自动提花机、高温染色工艺、还有这..."他指着一张带齿轮的结构图,"连续缫丝机,能把生丝断头率从三成降到一成。"

顾承砚的手指抚过图纸上的钢印,心跳漏了一拍。

这正是他在现代教材里读到过的,三十年代日本纺织业横扫亚洲的核心技术。"需要多久调试?"

"机器改造得五天,工人培训得七天。"张工程师推了推眼镜,"但得先过老工人那一关——老赵他们守着祖传的'手缫十八式',怕是要闹。"

"闹就闹。"顾承砚把图纸叠好,目光扫过窗台上张工程师养的青竹,"但他们要闹的,是怎么让老手艺活得更久。"

天刚蒙蒙亮,顾氏绸庄的大车间就挤满了人。

霉味混着蚕茧的甜腥气飘在空气里,织机上的经线像一片银色的网。

顾承砚站在老榆木案前,看工人们交头接耳——小梅踮着脚往前面挤,辫梢的红头绳晃得人眼亮;老赵蹲在墙角抽旱烟,烟锅子在青砖上敲得哒哒响。

"诸位。"他提高声音,车间霎时静得能听见房梁上麻雀的扑棱声,"三天前,我去了趟十六铺码头。"他想起昨夜在虹口码头找到的船工,对方塞给他的油纸上,密密麻麻记着山本商社从神户运来的汽油数量,"看见日本货轮卸了二十箱'大和绢',雪白的料子,摸起来比咱们的双宫绸还软。"

人群里响起抽气声。

老赵的旱烟灭了,他抬起浑浊的眼:"少东家是说,咱们的料子不如东洋货?"

"不是不如,是能更好。"顾承砚走向角落的老式织机,指尖划过磨损的木轴,"张工程师带来了新法子——自动提花机不用人工扳花楼,能织出比现在细三倍的花纹;连续缫丝机一天能出五十斤生丝,顶得上十个女工手缫。"他转身看向小梅,那姑娘眼睛亮得像星子,"小梅上月织的缠枝莲被陈夫人夸'有灵气',新机器能让这灵气,飘进全上海的太太小姐们屋里。"

"那老法子呢?"老赵蹭地站起来,旱烟杆戳得地面咚咚响,"我爹教我'手缫要像哄睡娃',我教了阿梅十年'看丝辨温',就这么丢了?"

顾承砚走到他跟前,弯腰捡起地上的烟杆。

烟杆尾端刻着"赵记缫丝"四个小字,包浆得发亮。"赵叔,您的手是尺,是秤。"他把烟杆递回去,"新机器是腿,能让咱们的手艺跑得更远。

等顾记丝绸卖到伦敦、纽约,外国人要学的,头一桩就是您的'手缫十八式'。"

老赵的手颤了颤,旱烟杆在掌心转了两圈。

他突然咳嗽着坐下,嘟囔道:"我这把老骨头...学不会可别怪我。"

"学不会我教。"张工程师不知何时站在车间门口,怀里抱着个铜制的小样机,"就像当年我爹教我修织机,慢慢来。"

小梅第一个挤过去,指尖轻轻碰了碰样机的齿轮:"这能织出月光那样的料子吗?"

"能织出比月光还亮的。"张工程师笑了,抬头看向顾承砚。

晨光从天窗斜照进来,在两人之间铺出条金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散会时,老赵蹲在车间门口卷旱烟,小梅蹲在他旁边掰着手指头数新机器的好处。

顾承砚站在廊下,看张工程师把样机小心包进蓝布——明天开始,这东西要在车间里转上七天,转得每根经线都染上顾记的底气。

雨不知何时停了。

屋檐滴下的水珠里,他看见自己的影子,和二十年前那个在课堂上敲着黑板讲"实业救国"的自己,叠在了一起。

培训周的第一天,车间里的黄铜挂钟刚敲过七下,张工程师就抱着油布包站在了织机前。

他掀开蓝布时,金属齿轮在晨雾里泛着冷光,小梅的脚尖不自觉往前挪了半步,辫梢的红头绳扫过织机木框——那是她昨晚特意洗干净的。

"先看缫丝机的喂茧口。"张工程师的手指划过铜制凹槽,"手缫要凭经验看水温,这机器的温度计能精确到两度。"他转头看向缩在墙角的老赵,"赵师傅,您来试试?"

老赵的旱烟杆在裤腿上蹭了又蹭,走过来时鞋跟擦着青石板,发出刺啦刺啦的响。

他粗糙的指腹碰了碰温度计,像在摸刚出生的蚕宝宝:"这铁疙瘩...能比人手准?"

"您老掌了三十年茧锅,手就是活温度计。"顾承砚靠在门框上,手里转着块旧丝帕——那是顾家老织机织的,边角已经起球,"机器记的是您的经验,往后就算眼睛花了,它也替您盯着水温。"

老赵的喉结动了动。

他弯腰凑近机器,突然伸手拧了拧调节钮:"水温高两度,茧子软得快,丝头好抽。"张工程师眼睛一亮,抄起笔记本唰唰记:"对!

赵师傅这招能缩短缫丝时间,正好补机器的慢热缺陷。"

小梅挤过来,手里攥着个竹匾:"我带了今早新收的春茧!"嫩黄的蚕茧在竹匾里滚成金豆豆,她指尖一挑,选了颗最圆的塞进喂茧口。

机器嗡鸣着转起来,银亮的丝缕从出丝口滑出,比手缫的细了一圈,在阳光下泛着珍珠光泽。

"成了!"小梅跳起来,红头绳扫到房梁上的蛛网。

老赵的旱烟杆"当"地掉在地上,他蹲下去捡,却盯着丝缕挪不开眼——这丝比他最得意的手作还匀净,可分明带着他方才调的那两度水温的"火候"。

接下来的五天,车间的灯总亮到后半夜。

顾承砚来送宵夜时,总看见张工程师扶着老花镜画改良图,小梅趴在机器边记数据,老赵叼着旱烟帮着修零件——他说"铁疙瘩也得顺顺筋",结果真用老银匠的手法把齿轮接口磨得更顺了。

第七天清晨,第一匹新工艺丝绸从织机上缓缓垂落。

顾承砚伸手去接,指尖刚碰到料子就顿住了——那触感像被春风裹着的晨露,比记忆里"大和绢"的柔滑多了三分清透。

他展开半匹布,阳光透过丝缕在地上投出细碎的金斑,竟比原布的花纹还灵动。

"这是...缠枝莲?"苏若雪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捧着原布样。

她指尖抚过新布的花瓣,"旧布的莲瓣有十二道褶,新布...数不清了。"

"机器能织出二十四重瓣。"张工程师推了推眼镜,声音发颤,"但最妙的是染色——高温工艺让靛蓝渗进丝纤维里,洗十回都不掉色。"他扯过旧布样往水盆里一浸,蓝水立刻晕开;新布浸了半刻钟捞起,盆底只落了两粒灰尘大的蓝点。

老赵蹲在水盆边,用指节蹭了蹭新布。

他突然站起来,把旱烟杆往腰里一别:"少东家,我这就去库房,把老织机的好木轴全挑出来。"他冲小梅挤挤眼,"等顾记丝绸卖到外国,咱得给机器配雕花木框,让洋鬼子知道,老祖宗的手艺不是装在玻璃柜里的!"

顾承砚捏着新布角,喉咙发紧。

他想起三天前在码头偷看到的"大和绢"——那料子虽软,却像裹了层雾,哪有眼前这丝的透亮?

他摸出怀里的笔记本,翻到夹着的市场数据页,铅笔重重划掉"日货优势"四个字。

"明早送十匹去瑞蚨祥。"他对苏若雪说,"再让账房拟份请柬——请上海所有绸缎庄的东家,后天来顾氏看新品。"

话音未落,绸庄前门传来"啪"的脆响。

伙计阿福举着封牛皮纸信跑进来,信封边缘焦黑,像被火烧过又强行粘好。"巡捕房的人说,这信是从虹口飞过来的,卡在咱们门环上。"

顾承砚撕开信封,信纸中央印着醒目的红樱花,字迹是用日文写的,却夹着几个刺目的汉字:"顾君的新丝,很好。

但火,更旺。"

他捏着信纸的手青筋凸起,目光扫过窗外——黄包车铃铛声里,两个穿黑风衣的男人正站在对街的糖粥摊前,其中一个抬头冲他笑了笑,手指在喉间划了道。

"阿福,去码头。"顾承砚把信纸折成小块塞进袖扣,"订下后天法租界大光明戏院的场子。"他转头看向张工程师,眼里燃着簇新的火,"山本想看火?

那咱们就点把更亮的——让全上海都看见,顾记的新丝,烧不毁。"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着,把他的话卷向云里。

远处黄浦江的汽笛鸣了三声,像在应和什么即将破土的惊雷。

喜欢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请大家收藏:()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