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开局明末建基业 > 第64章 新式陆军的雏形(上)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有着冰冷的骨架。沈正阳深知,一支完全由火铳兵和炮兵构成的“全火器化”军队,在这个时代无异于天方夜谭,那需要的是一个完整工业体系和庞大财政的支撑,远非目前的青鸾军所能企及。

在西安统帅府的沙盘旁,沈正阳与王铮、林清源、周子恒等人进行着更为务实的推演。

“刺刀虽好,然产量有限,工匠日夜赶工,月产不过五六百把,且耗费精钢颇多。” 张大锤首先汇报了现实困难。

周子恒紧接着补充,眉头紧锁:“统帅,王都督,即便不论刺刀,一支全火器部队,日常训练之火药、铅弹耗费,便是天文数字。我军如今虽略有积蓄,然盐铁贸易之利,大半需投入民生、水利及军工本身,若要维持数千人规模之全火器营日常操演,财力实在难以为继。”

林清源也捻须叹道:“况且,并非所有士卒皆能胜任火铳兵。火铳射击,看似简单,实则需沉稳心细,装填步骤繁多,非机敏之人难以熟练。若强行配发,恐适得其反。”

沈正阳默默点头,这些情况他早已料到。他指向沙盘上代表青鸾军各部队的标识,沉声道:“故此,编制重组,需量力而行,取其精锐,构成骨架,而非追求全盘替换。”

经过反复商讨,一个基于现实条件的新式陆军编制蓝图逐渐清晰:

核心打击力量(“铁拳”):

精锐火铳营(暂编一营,约八百人): 由全军最机敏、训练最刻苦的士卒组成,全员配发“青鸾铳”及套筒刺刀。他们是新战术的试验田和示范单位,也是未来战场上决定性的突击与维稳力量。日常训练享有最高的火药配给。

马拉炮兵中队(暂编一队,配属六磅“青鸾炮”八门,三磅炮四门): 由经验丰富的炮手和最好的驭手、驮马组成。他们是移动的战场火力支柱,负责在野战中撕开敌军阵列,压制敌方远程。

中坚与辅助力量(“躯干与臂膀”):

弓弩部队: “青鸾弓”与“青鸾弩”依旧是军中最主要的远程火力。尤其是骑兵,普遍配发更为便携的滑轮手弩或“青鸾弓”,兼顾机动与杀伤。

长矛兵与刀盾兵: 这些传统的冷兵器部队非但没有被淘汰,反而因其训练成本相对较低、成军快速,依旧构成青鸾军步兵的绝对主体。长矛兵组成如林方阵,是抵御骑兵冲击和稳固战线的基石;刀盾兵则负责近身搏杀、保护侧翼、攻城先登。

骑兵部队: 分为轻骑与重骑。轻骑主要装备弓弩,负责侦察、骚扰、追击;重骑则人马披甲,作为关键冲击力量。两者皆价格不菲,尤其是重骑,堪称吞金巨兽,目前仅能维持少量精锐。

“重甲,无论是人是马,皆非寻常士卒所能负担。” 王铮看着编制方案,感慨道,“一副好甲,数十两银;一匹良驹,更是价值不菲。寻常士卒,能披一身棉铁复合甲,持利刃,便已是强军。欲如统帅所说那般‘钢铁洪流’,非倾国之财力不可。”

沈正阳深以为然:“故此,我青鸾军之新貌,当是‘铁拳’引领,‘躯干’支撑。以精锐火铳营与马拉炮兵为锋刃,破敌肝胆;以传统步骑弓弩为骨干,稳守阵线,扩大战果。如此,方能在现实条件下,最大程度提升全军战力。”

编制方案确定后,相关的调动与整编立刻开始。被选入精锐火铳营的士兵倍感荣耀,训练也更加刻苦。炮兵中队的组建更是优中选优,不仅要求炮术精湛,更要求具备在复杂地形下快速机动的能力。

西安城外,一片更加广阔、地貌复杂的区域被划定为新的联合演兵场。来自不同兵种的部队开始在此进行合成训练。初期,混乱与脱节依旧不可避免。

火铳营推进过快,脱离了弓弩的掩护范围;炮兵中队好不容易选定阵地,却发现步兵方阵挡住了射界;骑兵的突击时而与步炮的节奏脱节……

但没有人气馁。沈正阳、王铮等高级将领几乎常驻演兵场,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军官们的指挥旗语和号角声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精准。士兵们在一次次的磨合中,逐渐理解了不同兵种在战场上的角色与节奏。

一支融合了新旧元素、兼具火力、机动与防护的新式陆军,正在这充满挑战的演练中,艰难而又坚定地孕育着它的雏形。它的第一次真正考验,即将到来。

喜欢开局明末建基业请大家收藏:()开局明末建基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