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 > 第59章 帝国震怒,大军将发

第五十九章 帝国震怒,大军将发

北境联盟的迅猛扩张,如同一株在寒夜里悄然生长的巨树,根系深扎于民心,枝干直指苍穹。它不声不响地重构秩序,以“护**”为骨,以“资源议会”为脉,以格物院之技为血,以百姓安居为魂。而黑风峡那一场血染峡谷的惨败,终于撕破了帝国中枢的麻木与侥幸。京都,皇宫深处,养心殿内。

龙涎香袅袅盘旋,却压不住病榻上的腐朽气息。铜炉中香灰堆积,如同帝国积压的奏折,层层叠叠,无人能尽览。老皇帝卧于锦被之中,面色蜡黄,呼吸微弱,仿佛一阵风便能吹散他的魂魄。然而此刻,他竟强撑着坐起,双目虽浑浊,却透出久居上位的冷厉,那是一种被冒犯的孤狼最后的低吼。

御前,三皇子伏地叩首,声泪俱下,字字如刀:

“父皇!北境乃国之北门,藩篱所系,社稷屏障!然今有逆贼林烨,狼子野心,包藏祸心——擅杀钦差,辱我天威;全歼巡边军,屠我将士;私立‘护**’旗号,僭越称制,自立为王;更勾结雪狼部、铁犁族等蛮夷,私通外族,图谋割据!此等逆举,实乃开国以来未有之大辱!”

他顿首再拜,额前青筋暴起,声音颤抖却充满煽动:“儿臣恳请父皇下旨,发天兵十万,北出雁门,踏平黑山坳,擒斩林烨,悬首于市,以儆效尤!否则,国将不国,皇权何存!此贼一日不除,天下皆以为我大胤可欺!”

殿中群臣肃立,主战派将领纷纷出列附和。

兵部尚书躬身奏道:“陛下,林烨已据险自守,屯粮练兵,设议会、立工坊、通商路,俨然另立朝廷。更令人惊惧者,其军制革新,火器精良,格物院所造‘雷公炮’可裂山石,‘燧发枪’可破重甲。若不趁其羽翼未丰而剿灭之,他日必成心腹大患!今我军兵力充足,粮草丰备,正可一战定北疆,永绝后患!”

礼部侍郎亦上前道:“林烨废朝廷正朔,立‘北历’,改年号,祭天地而不告宗庙,此乃‘天命’之夺!若不讨伐,恐四方效尤,藩镇皆起,国将分裂!”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随声附和。

在殿角阴影处,一位身着青袍、须发微白的老臣悄然垂首,指尖轻抚玉带,眉宇间凝着一层化不开的忧思——那是户部侍郎周维桢,三朝元老,以清正、务实着称。他未出一语,心中却如惊涛拍岸:

他抬眼扫过殿中——主战者慷慨激昂,皆欲建功;中立者低头不语,唯恐惹祸;唯有三皇子眼中闪烁着复仇的快意,那快意中,竟有几分扭曲的喜悦。周维桢轻轻一叹,将满腹谏言咽下。他知道,此刻言“和”,便是“通敌”;言“抚”,便是“动摇国本”。而皇帝,已无耐心听“异端之论”。

太傅裴文远立于阶下,眉头紧锁。他素知三皇子与林烨有私怨,所奏之词或有夸大。然黑风峡一役,巡边军全军覆没,林烨公然以“护**”名义发布檄文,确系事实。更关键的是——他竟自立名号,不奉朝廷正朔。此乃皇权之大忌,触之即死。

他轻叹一声,终未出言相护。

然而,心中却如寒潭翻涌:

他抬眼望向龙榻上的皇帝,那双浑浊的眼中已燃起最后的威严。裴文远知道,此刻任何“宽宥”之言,都会被视作同谋。他只能垂首,将满腔慨叹,咽入腹中。那叹息,是理想在现实面前的退让,是智慧在权力面前的沉默。

就在此时,殿外忽有脚步声急促。一名年轻官员快步而入,跪奏道:“启禀陛下,江南八百里加急——苏州、扬州、杭州三地士子联名上书,言‘北境之事,宜慎用兵,恐激民变,伤国元气’,请朝廷‘察舆情,缓征伐,开和议之门’!附名者,凡三百七十二人,皆为举人以上功名。”

殿内一静。

三皇子冷笑:“一群腐儒,懂什么军国大计!林烨谋反,铁证如山,还谈什么‘舆情’?此等书生,不思报国,反为叛贼张目,当革去功名,押解入京问罪!”

兵部尚书立刻附和:“陛下,此乃妖言惑众!士子无君无父,竟敢抗旨上书,若不严惩,恐天下效尤,纲常崩坏!”

礼部侍郎却皱眉道:“然则……士林清议,不可全压。若株连太广,恐激起江南民变。不如将为首者贬谪,余者赦之,以示天恩。”

老皇帝却未立刻发怒,只是缓缓睁开眼,目光如刀般扫过那奏报,良久,才沙哑道:“烧了。”

两个字,轻如鸿毛,却重若千钧。

那奏报被内侍接过,投入殿角铜炉。火舌翻卷,瞬间将纸张吞噬,只余几缕青烟,袅袅升腾,如同那些无声的呼声,终被权力的炉火焚尽。

但——火虽灭,灰未冷。

炉边,一位年轻的翰林院编修悄悄拾起一片未燃尽的纸角,藏入袖中。那上面,依稀可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八字。

老皇帝缓缓闭目,手中玉圭微微颤抖。他一生历经三朝,见过权臣跋扈,也镇压过藩镇叛乱。他容得下贪官污吏,容得下党争倾轧,甚至容得下边将虚报战功——因为这些,都不曾动摇“皇权唯一”的根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请大家收藏:()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但林烨不同。

他不是在争权,他是在另立山头。

他建议会、统资源、练新军、铸火器、兴工坊、通商贾、均田亩、立律法……这不是造反,这是建国。他建立的,是一个与旧帝国截然不同的新秩序——一个不靠神权、不靠世袭、不靠门阀,而靠制度与技术支撑的政体。

“咳咳……”老皇帝猛然咳嗽两声,嘴角溢出血丝,却仍强撑着睁开眼,声音沙哑却如铁:“准……奏。”

他一字一顿,如刻入竹简:

圣旨一出,养心殿外钟鼓齐鸣,黄帛飞传四方。

一道诏书,如惊雷滚过帝国朝野。

京师震动,百官哗然。有人忧心战事再起,民生疲敝;有人却摩拳擦掌,欲借战功上位。而更多的人,则在暗中观望——这一战,究竟是平定叛乱,还是帝国对变革的血腥镇压?

在国子监的讲堂里,一名老博士合上《春秋》,低声道:“乱世之始,不在边陲,而在庙堂之高处。天子失德,贤者避世,能者自立,此乃汤武革命之兆也。”

在江南的茶楼酒肆,士子们传阅着被焚奏章的抄本,有人愤然:“朝廷宁用庸才,不纳英才,宁兴大兵,不施怀柔——此非治国,乃自毁长城!林烨虽逆,却行仁政,我等读书人,岂能助纣为虐?”

在边军大营,一位校尉望着北境地图,喃喃自语:“林烨的燧发枪……听说一枪可破重甲,三里之外取将首级。我们,真的打得赢吗?还是……去送死?”他身旁的老兵默默擦拭长枪,低声道:“我儿在北境做生意,说那边百姓有田种,有饭吃,官不欺民,民不畏官……若真打起来,我……下不去手。”

在户部衙门,周维桢独坐灯下,翻开一本《赋役全书》,指尖停在“北境七州”一栏。他轻声自语:“这五万大军,日耗粮三千石,军饷二十万两……户部库银,只够支用三月。若战事拖延,必加税于民。民不堪命,恐天下皆反。”他合上书,望向窗外夜空:“这一战,不是平叛,是自残。”

而在宫墙深处,裴文远夜不能寐,独对孤灯,提笔写下八个字:“国之将亡,必有妖孽。非林烨为妖,乃朝纲朽矣。”

烽燧燃起,快马疾驰。

八百里加急,昼夜不息,将“平北大军将发”的消息,如寒流般灌入北境群山。

黑山坳,议事堂内。

萧月瑶手持军情急报,指尖微颤。窗外,格物院的烟囱仍在冒烟,锻锤声不绝于耳,百姓在田间劳作,孩童在街巷奔跑——一切如常,却仿佛已被无形的阴影笼罩。

“五万大军……韩虎为帅……”她低声念道,抬眼望向林烨,“他们来了。”

林烨立于墙边,凝视着那幅巨大的北境舆图。图上,红蓝两色线条已清晰标出敌我态势。他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如寒铁:

他转身,目光如炬,扫过堂中诸将:

堂中诸将齐声应诺,声震屋瓦。

林烨望向窗外,风雪将至,山河如墨。

他知道,这一战,不只是为了生存。

更是为了证明——一种新的可能,可以在旧帝国的废墟上,破土而生。

而那声来自养心殿的叹息,那缕被焚尽的奏章青烟,那句“我们真的打得赢吗?”的低语……

或许,正是新时代的第一声回响。

(第五十九章完)

尾声:

风雪将至。

黑山坳的锻锤声,比往日更急。

格物院的炉火彻夜不熄,火药库的门扉频繁开合,惊雷营的操演号角响彻山谷。

北境的每一寸土地,都在为一场决定命运的战争而颤抖。

而帝国的大军,正踏着冻土,从南方滚滚而来。

这一战,将书写历史——是北境护**的覆灭,还是旧帝国的黄昏?

抑或,是一场新旧秩序在血火中艰难更替的开端?

而那声叹息,那缕青烟,那句低语……

已随风,吹向了历史的深处。

喜欢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请大家收藏:()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