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绝命皇太子 > 第085章 灾民迁徙,成立军户卫所

绝命皇太子 第085章 灾民迁徙,成立军户卫所

作者:清波凡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12 22:20:15 来源:就是看

可这几个月怎么办?

每天几十万斤谷米,长期这样,坐吃山空,不是个法子。

还有,就算返回灾区重建,至少第一年,完全得依靠朝廷救济度日。

半晌,史申义叹了口气,率先开口道:

“殿下,城内救济钱粮也是不多,漕运这次供给国库约十二万石谷粮,有一半调运至各重灾州府,而京城郊外这个灾区,灾民接近二十五万人,加以赈灾军民等数万,每日消耗谷米约二千石,储备谷粮充其量,也就维持一个月余。”

朝廷内的财政情况,作为户部尚书,史申义是最清楚不过。

就算没有这些灾民集聚,谷米赈灾恐怕也只能支撑三个月。

入冬之后怎么办?

元智沉思良久,叹道:

“同为终晋百姓,岂可见死不救?外军也正好缺乏丁口,这些灾民收容起来后,以后开垦荒地,编军练伍,军民两用,这是最好的去处,至于粮钱紧张,尽量想办法,无论来了多少灾民,尽量不死一个。”

郭威道:

“殿下仁厚,是我终晋百姓之幸也,刚才太子殿下提到外军和开垦荒地,军民两用话题,臣豁然开朗,臣在雁门关一带待有数年,知道北疆地区,幽州渔阳郡一带,长期战乱,居民稀少,大片耕地荒废,可否考虑迁徙部分灾民过去?”

“迁徙灾民到边陲,汉武帝时期就曾经做过,可那是花了数年才得以完成,而咱们几十万人,一下子怎么安置,今后怎么管理?”徐辛春疑惑道。

“是呀,以个什么样的体制,难道都放给地方州府,他们会叫苦不迭,抱怨朝廷给他们增加负担。”

“……”

大家七嘴八舌说开了。

元智一听,精神振奋,思绪放开了。

他一下子想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初期的制定的‘卫所军户制’。

幽州渔阳郡一带,就是后世的北平一带,那里江河纵横,非常适合开稻种植。

“郭爱卿这主意不错,幽州一带,马邑雁门等地,集聚几十万人没有任何问题,咱们可以采用卫所军户制。”

“卫所军户制?”

大伙面面相觑,都看向太子爷。

“孤前些日子里阅读到东汉曹孟德的立著,书中描述过魏军的军所制。”

元智先来了个开场白,引入曹孟德的治军之道。

“简单地说,就是在幽州渔阳,马邑,雁门一带,设立卫、所两级军事组织,所有灾民均纳为军户,开荒耕地,自给自足,就地成家立业,繁衍生息,朝廷统一发放耕牛,农具,种子等,并且给予一定的安置钱粮。”

“朝廷成立一个叫军户司衙门,可暂挂在兵部,负责管理卫所的训练与生产,具体的条例可先试行,由北疆搞出经验,再向全国推广。”

“殿下高见,只是军户司衙门由谁来领头呢?”

“是呀,军户司既管军务,又有民事,军民两用人才去哪

里找?”

“???”

大伙又议论开了。

现在的东宫这边,既要拥护太子新政,又要有才干的人

才,严重缺乏。

元智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孤已有了人选。”

“谁?”

“设军户司左右提督两人,兵部左右侍郎职衔,从二品与正三品。左提督要有统筹领导才能,从政经验丰富,又能忠于新政,孤推荐王宝权。”太子抚摸着下巴胡须,笑眯眯说道。

“王宝权?”

众人惊愕。

不过仔细一想,感觉此人还真的很合适。

他全家十几口被曹其昌所杀,对奸党集团恨之入骨,从心投靠太子,死心塌地。

他从政二十余年,官至政事堂左侍郎,正二品衔,管理经验丰富。

“他的伤病养得差不多了,给他一个新的活法,赐名元廷生,军户司提督衙门,就设有幽州渔阳郡,把整个渔阳郡都划入军户司。”元智道。

赐以皇姓,这可是一种荣誉啊。

“太子殿下,王宝权虽说管理协调能力出众,可毕竟是个文官,而军户司有戍边职责,还需要一位大将军。”徐辛春疑惑道。

“大将军人选,也就是军户司右提督,孤有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下,元智看向郭威身边的郭瑞。

“少将军郭瑞,五年前就是定襄郡主将,对北疆情况熟悉,这次出任军户司右提督,赐镇远大将军,兼幽州道巡察使,三品衔,可否愿意?”

郭瑞一个怔愣,心里大喜,看了一眼父亲投过来的赞许目光,他双手抱拳,单膝下跪,向太子行了一个军礼。

朗声道:“回禀太子殿下,末将郭瑞愿听从殿下调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下子总算是抱上粗大腿了,年纪轻轻的就是三品武官,戍守边疆的大将军。

这位监国太子爷未来的大舅子,将来的国舅爷,从此感到扬眉吐气。

这时,他充分体会到,什么叫皇亲国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恭喜郭大帅,郭少帅。”

“恭喜大将军。”

“……”

帐内一阵道贺声,弹冠相庆。

接着,君臣之间就军户司等一系列事宜,展开深入讨论。

……

成立军户司消息传出,京师上下都是吃惊,都在打听哪些官吏派遣过去。

听到这个消息,京师城下又有数万饥民奔涌而来。

在将来戍卫计划中,等这些饥民们调养一些日后,便会组织这些饥民,迁徙至渔阳郡一带。

按卫所落成军户,青壮年编为军士,大家以工代赈,大规模开垦荒地,搭建城堡,自食其力。

当然,这都是后话。

太子爷下达令旨的当天傍晚,郭瑞新的班子就在开始运转了。

在各个粥厂的一边,一些气色较好,体力有所恢复的饥民们,已经集中在几个书吏的简陋桌前登记。

他们将是首批被转到幽州渔阳州各地安置,正式成为卫所里的第一批军户。

这些人将得到很好的待遇,比如每天吃上谷粮,清洁干净地换上崭新军服,农具兵器都有。

有了救济与期望,原先骚动的饥民,都是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到了傍晚,众人又在排队上前领粥,秩序井然。

他们很多都集中在郭氏粥厂的锅前,想看看在饥民中流传的,这位慈悲心肠的未来太子妃,是个什么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