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绝命皇太子 > 第074章 传济桥粮市

绝命皇太子 第074章 传济桥粮市

作者:清波凡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12 22:20:15 来源:就是看

曹其昌是众臣中最后一个走出宣政殿,他跨出门槛之后,回头朝着紫宸殿方向瞥了一眼。

这个轻微动作,无意中摄入元智眼帘。

他的心头咯噔一下。

虽不清楚曹其昌此刻的心思,但这一瞥,绝对与争储有关联。

“纪督公。”元智走下玉阶,见到垂立一边的纪洪,叫唤了一声。

“奴婢在。”纪洪走近几步躬身道。

“吩咐下来,要紧盯曹其昌,杨度,还有于可凡府邸等,若有任何风吹草动,尽快禀报,不分昼夜。”元智道。

“殿下请放心,奴婢早有安排。”纪洪恭敬地应了一声。

“这样甚好。”元智点了点头,转身对身后的高进说道:“今日尚早,孤要即刻微服出城,到京城粮仓和几大粮铺去瞧瞧。”

“遵旨。”

看来,太子爷微服私访,是上瘾了。

高进心里嘀咕,脚下并没敢止步,他清楚这位年轻当权者的脾性。

作为一个资深内侍总管,见识过太多的宫斗党争,血腥残酷。

太子在宫城内,安全是有保障的。

可一旦出了宫城,皇城之外的京城,尤其是京城之外的城郊,其安全保障就会逐渐降低。

前几日,太子在东码头被曹府跟踪之事,他听丁九提了一下,心里慌得一逼。

今日朝集,太子这边不能说是完胜曹其昌他们,但至少是大胜。

高进一直盯着朝堂,看到曹其昌那阴沉脸色,都能挤出水来。

他在为太子爷捏把汗。

可他只是东宫内侍总管,按朝制法礼,他无权干涉朝政,除非是太子主动询问,他才可以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他灵机一动,主动跟上纪洪,两人一起走出宣政殿。

……

终晋王朝在全国设有六大国家储备粮仓,在长安远郊的华阴县就有一座仓,叫广通仓。

除了国家粮仓,各州府郡县都设有储备仓,以备平时饥荒所用。

京城当然也有储备仓,在北外城边上的传济桥,这个储备仓主要是保障京都老百姓,一年四季的吃粮用度。

京都不同于其它任何州府,各个方面都要优先得以保障,不得出现任何不安定因素。

这次赈灾特别,京都储备仓也在调用,运往京城之外的灾民集聚地。

储备粮仓附近,有一个京都最大的粮市,俗称传济桥粮市。

这个粮市,相当于后世的粮食批发市场,专供京城里的各大粮铺粮店,小摊贩前来批发,然后去零售。

当元智他们来到传济桥时,已是晌午,四周早已是挤满了赶着牛车,骡车,手推车的民众苦力,上面满载的都是粮食,进进出出。

太子爷并没准备去储备粮仓,而是到传济桥市场,实地了解当地的粮食行情。

终晋王朝对于各业各行,主要按人头征税,商业手工业、猎户等一律以钱币交纳,就连农户征收,也是征银。

农户平时手上哪有银子,只得将粮食运到粮市,或其它地方出售,换来银钱,再去官衙交税。

为此,广大农户不得不接受奸商大粮户的贱价盘剥,就算是丰年,也同样是获利不多。

农户交完多种苛捐杂税,所剩无几,到了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又不得不高价从商人手上购买粮食充饥。

每当这个时候,便是百姓穷迫逃难,卖儿卖女的时候。

朝制规定是赋税征收到户,许多衙门为省事,各地便出现了一种包头或揽户的营生,也就是中间人。

这通常由地方大户,或地方豪强人家充任。

这些中间人代交赋税,表面上方便了农户百姓,实质是层层盘剥。

民众要是交不齐赋税,怎么办?

那就得充当各种徭役苦力。

眼前这些赶牛骡车的苦力,就是被衙门拉来服徭役的。

看着这些苦力麻木的神情,元智前世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自然感受颇深,心中暗叹民生之苦。

旁边的丁九、姜五郎两人,则没心没肺,只是骑在高头大马上,指点为乐。

看一些民众朝骑在高头大马上的自己,投来羡慕的神情,两人是得意扬扬。

这里挤满了前来调运粮米的苦力,将一条宽敞的驿道,挤得满满的。

驿道两旁,站有一些护粮兵士,和押粮差役。

此外,不少衣衫褴褛的灾民,带着家口老小,想要混入粮市内寻些吃的,被守护粮市进出口的军士,大声喝叱,不准他们进去。

这里到处都是喧闹声,看到这个样子,元智他们只得耐心等待,稍空闲点,他们再进去。

此时艳阳高照,丁九见太子爷在烈日炎炎下,似乎有些不妥,怕吃不消。

他发现在粮市驿路边上,一个茶棚比较清凉,建议进去喝茶歇息。

元智点头同意。

那经营茶棚的老汉,见二个身着军便装的彪形大汉,和一个摇着绸纸扇的公子爷走了进来。

丁九外貌还算过得去,可姜五郎面目狰狞,满脸横肉,让那老汉不由得有些犹豫。

姜五郎受到怠慢,他一瞪眼,哼道:

“怎么,怕咱们喝茶不给钱?有没有瞧见大爷们骑的马,这身派头,像是给不起钱的人吗?”

“哎哟…这说的是哪里话,军爷请。”

姜五郎那破锣嗓门一吼,把老汉吓得不轻,连忙点头哈腰地为三人移坐,倒上凉茶来。

元智第一次在路边摊上喝粗茶,颇有点亲切,恍如回到前世在山里时的感觉。

忽然,路边一阵说话声,吸引了他们三人的注意。

两个丫鬟打扮的女子,正对着身前几个跑得气喘吁吁,提着两大个竹篮子,穿粗布衣衫的汉子埋怨道:

“跟你们约定一大清早,怎么现在才来?害得咱们两人在路边傻等一个多时辰,吃了不少灰土,还差点误了大事。”

那几个汉子只是在不停地叫屈,为首的那个年轻汉子诉苦道:

“哎哟两位奶奶,你们约定的时辰紧,又要赶着新鲜,从山上到这里,可有几十里地,我们可是天没亮就起程,路上又满是调运粮车,走不动呀,不过这总算赶上了不是?”

其中一个丫鬟哼道:“好了好了,别再废话,你们这篮子里的山杏,可是新鲜,有没有掺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