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绝命皇太子 > 第146章 第二个魏征

绝命皇太子 第146章 第二个魏征

作者:清波凡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12 22:20:15 来源:就是看

想他蹉跎半生,四十二岁时还在下面当从六品郡丞。

是太子爷一个招贤令,把他一届寒门子弟来了个十级跳,直接晋升为正三品,东宫詹事,位高权重。

从此,他光宗耀祖,让他抬起了头,家人从此能吃饱穿暖,住上大宅院。

从调入东宫到现在,也就半年不到功夫,却抵上他的大半世。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赏识他的主公,正想辅助监国太子一展宏图,也不枉自己饱读经书。

可想不到这位太子爷,居然如此的不知自爱,而目前局势动荡不安。

魏长进热血不由地上涌,他脸涨得通红,卟嗵一声跪倒在元智面前,哭泣道:

“太子殿下,微臣请求殿下自珍自爱,以天下百姓为念,万万不能再让自己身处险地。”

魏长进身后,樊虎和高进他们跪在地上,齐声喊道:“请殿下答应。”

现场所有人,包括侍卫和内侍太监等都下跪。

元智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弄得他是哭笑不得。

说逼宫也不像,因为他们都出于忠心。

他一时解释不清,更不好发火训斥,只得先服软,道:

“好了好了,诸位都起来吧,孤听明白了,以后注意自身安危就行了吧!”

其他人都起来了,唯有魏长进不动,他接着说道:

“禀殿下,丁九等身为太子亲卫,却不能领悟政治理念,墨守成规,屡次有损太子形像发生,敢请太子殿下处罚,以敬效尤。”

啊,还要逼孤处罚这两家伙?

元智颇为不悦,但转眼一想,也是这么回事。

今后外出面对天下百姓时机多了去啦,这两个二愣子老是出错,也不是个事嘛。

俗话说:无规则无纪,无威则不立。

“丁九、姜五郎听令,返回东宫之后,自行到刑罚处领军棍二十。”

“遵旨。”丁九、姜五郎拜谢领旨。

太子挥挥手,像赶苍蝇似的让众人尽快散去。

见太子发话,谁敢怠慢,纷纷退出太子帅帐。

元智叹了口气,自觉当老大也挺不容易,不光有祖训戒律,还有人谏言。

……

清晨,元智准时醒来。

一连下了数日的大雪,终于停了下来,透过帐帘看出去,外面尽是一片银装素裹。

远处村庄的屋檐下,树枝间,倒挂的亮晶晶冰锥,闪着幽幽光芒,或长或短,或粗或细,不一而足。

偶有一阵风吹过,簌簌雪粉便纷纷扬扬地自空中掠过,转眼之间,又融入另一片雪白,再也不见一丝踪影。

营帐外远处的一块空地上,传来一阵阵整齐的呼喝声,那是千牛卫在出操、训练。

阵阵炊烟也开始冒起,此时,应当是在准备早餐。

小太监们见太子起床,连忙将热水端入。

元智用布巾往脸上擦洗一番,用温水漱口,然后由太监为其穿衣梳妆。

他这次微服出行,要求所有人都得骑马,所以宫女一个没带,只带上几名骑术好的内侍。

营帐辕门前的平地上,侍卫们早已将雪扫开,露出才被夯实不久,又被冻得极硬的地面。

丁九和姜五郎等贴身亲卫们,正在那里操练武术。

虽然露天下很冷,但这群汉子都是脱得只穿一条输鼻裤,身上兀自冒着腾腾热气,大声吆喝着练习。

对于一般千牛卫的训练,元智并没有太高的个人要求,这方面他不擅长。

但对于自己的贴身亲卫,那自然是个人功夫越高越好,还要有灵性。

这群贴身近卫都从千牛卫中精选出来,除了武功高强,还要家族背景单纯。

元智喜欢使用寒门子弟。

穿戴整齐的元智,准备往营地右侧的一个新建村子,去那里瞧瞧。

掀起营帐的门帘,一阵寒风吹来,元智不由得打了个哆嗦,他伸手紧紧身上的大氅,不由苦笑了笑。

看到太子爷从营帐里走出来,一众人便都涌上来行礼请安。

元智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各自忙事去吧,他挺烦这种形式主义。

见太子站在一侧,人人更加卖力起来。

丁九,姜五郎等二十个便衣侍卫却不敢怠慢,连忙套好衣裳便垂立一侧。

“殿下准备出去走一走?”高进过来道:

“马上就要开膳,还是由奴婢伺候殿下用膳后,再出去不迟。”

元智摆手笑道:“反正这个时候尚早,咱们骑马往这个村庄去遛哒一圈,返回来再吃也不迟。”

“遵旨。”

高进虽不太懂遛哒这新词,但理解。

他手一挥,太子马弁连忙牵马过来。

元智上了马,在众护卫簇拥下,的的得得往村庄驰去。

接近村口,耳边忽地传来一阵童子琅琅的读书声,太子不由得大为奇怪,扭头问跟在边上的高进:

“这是哪里的读书声?”

高进笑道:

“奴婢先前了解过,这个村的里长,原是个私塾先生,落户这里之后,他便开设乡间学堂,以方便这几个村庄的童子读书。”

“眼下落户村子里童子甚多,便建了一个学堂,又请了两个先生在那里教童子们念书,这些童子倒不必象以前那般去掏洞摸雀,老先生说,要给这些小野马拴上一个笼头,过些年,这些人便能成为国家希望!”

元智听罢连连点头称赞。

想不到这位老先生还有如此先见卓识。

这年代,读书是件很奢侈的事,不说别的,单是笔墨纸砚,一般百姓又如何消耗得起?

眼下灾民全靠救济,身上哪里有钱?

“高进,等会派人去了解一下,这位私塾老先生叫什么名字,孤可让咸阳郡衙拨专款,办所较大的民间学堂,师资可让京师学堂孔先生他们支援。”元智道。

高进微笑道:

“殿下还记得数月前的东门外,太子营帐对面的一个灾民安置点吗?”

元智蹙眉道:“这是什么话,孤当然记得。”

“一个布衣老者,头上顶着一个‘恩深德厚’的木牌子,慢慢走到太子帐篷前沿,转身面向饥民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元智吃了一惊,“原来就是这位布衣老者,当时孤没功夫去见他,这次可以一见。”

高进拱手道:“遵旨,一会奴婢派人前去传唤。”

“不用传唤,本太子亲自登门。”

元智对于德高望重,或是自己敬仰的人,他都会肃然起敬。

尤其是老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